曾经,不少人将修建大运河这件事当成是杨广身为暴君的有力佐证,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史学专家和考古人员发现,杨广如此大费周章地兴修水利,实则大有深意,把路线连接起来就知道了。
在此还要澄清一件事,那就是杨广当年并不是从零开始修建大运河,相反,他是将过往王朝修建的大小水渠进一步融会贯通,再在这个基础上适当延伸。
就比如,大运河的邗沟部分早在春秋时期就修建完成了,随后各个朝代也都有过开凿运河的先例,而此举最大的目的便在于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还有最重要的军事需求。
杨广当年修建大运河的目的便在于此,不过,他的布局明显比前朝都要宏伟的多,庞大的运河体系不但贯通都城洛阳,还直达涿郡,又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在了一起,经由河北、浙江等地,直到最南端的杭州城。
四通八达的大运河,杨广大费周章只是为了规划自己的“旅行线路图”吗?答案明显不是,他要做的恰恰是加强自己的皇权稳定,南巡的目的也是如此。
都说杨广为了亲眼目睹江南琼花才会兴修水利,如果这样论断,他就没有必要将大运河开通到涿州,也没有必要将几大水系连在一起,修建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只有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才能实现他心中的宏图伟业。
说到这,不妨来看一看杨广当年接手的国家处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
趁着南北朝乱世雄起一方的高句丽,在隋朝到来时已经成了统治者的心头大患,隋炀帝在位期间先后讨伐过三次,结果都不尽人意,最重要的原因便在于隋军作战的补给线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想要将心中想法全部兑现的杨广,庞大的资金需求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在此时,同样在南北朝时期雄起的江南世家成为了他眼中的摇钱树。
之所以这样说,也是源于当年的江南有着“铁打的门阀,流水的皇室”如此狂妄的说法,鱼米之乡的富饶大都掌握在江南世家手中,这对于杨广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
事实上,当年的杨广对于江南的治理可谓煞费苦心,迎娶西梁萧氏为妃、学习吴侬软语都是为了进一步拉拢江南世家,夺取更多的江南资源为己所用。
只可惜,杨广的这些宏伟理想在现实面前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急于求成才是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在位14年,杨广无时无刻不在折腾,忙着征讨高句丽已经让无数贫苦人家失去了主要劳动力,这一边还要修建大运河,百姓根本得不到喘息的机会。
再有,杨广后来对于身边那些敢于进言的忠臣大肆进行迫害,这些举动让有志之士纷纷寒了心,越发不得民心的杨广,一意孤行之下才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
不过,前面的结论并不是说修建运河就是错的,对于杨广而言,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局势,根本不适宜开展这些宏图伟业。
刚刚从分裂重新回到大一统的中国,朝堂混乱、人心涣散,百姓生活也亟待在休养生息中得到重建,换言之,杨广接手时的国家并不太平,家底还很薄,他要做的只能是安抚人心、笼络各方势力,韬光养晦以待来日。
值得注意的是,杨广在位时的农民起义,范围之广和大运河的修建分布如出一辙,直到局面一发不可收拾之后,他选择逃避,甚至跑到江都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回看历史,雄才大略的明君往往有着到处巡视的习惯,他们不愿在皇宫中故步自封,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知道自己手中的天下到底强不强大,当年的杨广也有着一样的心思,说他是彻头彻尾的昏君真的有些冤枉。
只能说杨广生错了时代,隋朝的百废待兴无法承载他的宏伟梦想,当百姓在他的统治中看不到丝毫希望,造反只会是时间问题。
所以说,在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这也是一种罪过,更加要命的是,杨广在盲目追求政绩的过程中消耗掉了人们对他所有的好感,后人将他传为最残暴的君王也就很好解释了。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微信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今日人物志”,一起探讨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