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宋朝最让人羡慕,唐朝最特殊

古代的退休制度是什么样的?宋朝最让人羡慕,唐朝最特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69 更新时间:2024/1/15 11:43:14

严格意义上讲,在唐以前,是没有“退休”一词的,它始见于唐宋献典籍,比如唐代韩愈在《复志赋序》中写道“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在唐宋以前,人们常用“致仕”、“致事”等称谓来表示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必须说明的是,古代的退休制度与现代概念不同,它仅限于官吏,普通百姓退休,是不能叫“致仕”的。《春秋公羊传》里就对“退而致仕”注释说“致仕,还禄位于君”,意思就是将职位权利还于君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始建于周王朝,《礼记.曲礼》载:“大夫七十而致事。”不过,西周灭亡以后,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君王不断更迭,臣子们亦是朝秦暮楚。而且,当时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活到七十岁以上的官员寥寥无几。所以在这一时期,退休制度相当于摆设,无人重视,它本身也很少应用于实践。

直到汉朝以后,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才真正形成。不过想在汉朝享有退休资格,非高官重臣不可。汉朝规定,从官职上退下而能够称为“致仕”的官员,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个是年满七十岁,另一个则是官员俸禄要在两千石以上。在汉朝,两千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以后,可以领取原有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退休金;但是在两千石以下的官员退休,则没有任退休金,退休以后全靠自己养活。不过,汉朝皇帝在官员们“致仕”时,通常会给予优秀官员大量赏赐,一则安抚官员,让他们不至于心生不满,二则激励官员,为官员们树立榜样。

与汉朝相比,唐朝的退休制度,对待退休官员要优厚的多,同时也更加随性。唐朝与汉朝一样,都是规定官员官职越高,退休以后享受的待遇越优厚,不过唐朝有一个“保底措施”,即使是六品以下的官员,退休以后,朝廷也会赏赐不少土地,用以养老。有了这些土地,大富大贵可能不太容易,但想要做个小地主还是轻而易举的。

而且,在唐朝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规定,那就是退休年龄跟形象挂钩。盛唐时期,国家对外开放,万国来朝,大唐皇帝自然重视官员形象。所以,在唐朝做官,若是长相显老,可能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就要“被迫致仕”,若是官员老年时依旧容光焕发,可能到七八十岁,皇帝还是不让他“致仕”。至于这项规定对于官员来说是喜是忧,便是因人而异了。

当然,不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在对士大夫待遇这块,都不如宋朝。宋朝被称为“士大夫的天堂”不是没有理由的,在宋朝做官,确实很吸引人。北宋时期规定,官员的退休年龄为70岁,而官员退休以后,不论之前官职,退休待遇一概按之前官职论,俸禄一分不少。宋神宗甚至允许官员带职退休,官员致仕以后,皆晋升一级。除此以外,北宋还规定,官员们在退休以后依旧享有政治特权,当官的子孙可以通过荫补获得官职。即使是宋朝财政入不敷出时,皇帝依旧没有苛责官员,总是在降低官员退休工资以后,又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地方补回来。

不过,这样的退休制度利弊都很明显。宋朝士大夫重气节,忠国家,社会读书氛围浓厚,但与此同时宋朝冗官情况极为严峻,官僚体系臃肿,导致政府财政压力大,办事效率低。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士大夫从“皇帝身边的客卿”,彻底沦为“给皇帝打工的”。朱元璋出身贫苦,他痛恨贪官污吏,连带着对于满口仁义道德的士大夫们也十分不满。故而,明朝整体的退休制度都比较严苛。明朝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以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官员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后来又规定特别突出者可以升两级致仕。然而,明朝的官员整体俸禄很低,起初朝廷还允许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朝廷就将这一规定取消,且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实在“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的退休制度,基本上是承袭明朝的。

其实,明清两朝的退休制度与前朝有着重大的不同。在明清以前,不同朝代的官员退休年龄以及待遇可能有所差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官员们即使退休以后,依旧拥有参政权。官员们在退休以后,依旧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朝堂上,发表建议,只是实权没有在职时大而已。然而,明清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退休官员的权利越来越少,他们在退休以后,名义上不再拥有实权。至于暗地里的操纵,则是各方都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事实上,关于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明清以前,官员们拥有过多特权,导致官僚阶级不断膨胀,严重威胁了皇权,然而明清减少退休官员待遇以后,官员们为养家糊口,往往会在在任时疯狂贪污,大肆敛财,贪腐之风不降反升。所以,退休制度对于官僚制度影响极为深远,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退休制度的得与失,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资料:

《复志赋序》 韩愈

《礼记.曲礼》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给唐朝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影响,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是什么,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有多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突厥人与西域胡人的后代,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仍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做了镇守边地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安禄山,他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使用奉承、贿赂等手段骗取玄宗的信任,他身材肥胖,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说: “你这肚子里有什么东西,怎么会大到这种地步?”安禄山连忙说: “没有别的东西,只有

  • 渤海国如何改变了唐朝在东北的地位?一切都从这次战争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国际地位,渤海国和大唐,渤海在东北史上有何地位

    一、开端渤海国建国之后和唐关系始终不稳。渤海国建国之初,内部就凝聚了靺鞨、汉、契丹、高句丽等民族。其中高句丽被唐朝所灭,其遗民受控于安东都护府,当渤海建国时,高句丽遗民认为渤海国可以帮助高句丽复国,所以高句丽遗民迅速转支持向新的统治阶级靺鞨族,纷纷逃离安东都护的控制。高句丽遗民的叛逃让唐朝在东北的控

  • 本是放荡不羁的快活王爷,26岁却被女人推上皇位,为唐朝续命6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历史野史,唐朝的一段野史传说,历史上唐朝王爷的爱情故事

    这个人就是唐朝第十六个皇帝,唐武宗李炎。李炎原名李瀍,是唐穆宗的第五子。他年轻时,就目睹了两个哥哥唐敬宗和唐文宗先后被宦官拥立为皇帝。他身为第五子,可不想自己也被拉近这个权利的漩涡。所以这二十七年,他一直兢兢业业的做自己的王爷,如何兢兢业业呢,就是每天啥也不管,只懂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做了一位逍遥王爷

  • 李白:唐朝写诗第一、剑术第二,仗剑走天涯的富二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白几岁开始写诗,李白的资料简介作诗风格,李白仗剑图片

    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这里说的李白的诗,但是李白的剑术也十分了得,他师从裴旻,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新唐书文苑传》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他的诗中也曾写:“十步杀一人

  • 李世民唯一忌惮的人,号称西秦霸王,如果他不死,唐朝撑不过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李世民的真实历史,李世民灭西秦,历史上李世民是被谁杀死的

    中国古代名将荟萃,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而项羽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星,他被人称之为西楚霸王,他以2万人大破章邯的40万大军,彭城之战中,更是以3万人击溃刘邦的56万联军,堪称武将的代表人物,但是项羽不会使用阴谋诡计,最后被刘邦这个小人得了天下,到了800年后,有一个人自号西秦霸王,他就是隋朝末年的著名

  • 穿越回唐朝,喝的是什么酒?在唐朝酒卖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十大顶级酒,男子穿越到唐朝给唐朝人看武则天,有关唐朝的酒名字

    历史上就有不少人为这个问题犯过糊涂。在宋朝,不少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对此争得不亦乐乎。多数人认为,唐朝酒价应是一斗十千(铜钱)。不信?有诗为证:李白“金槽清酒斗十千”,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陆龟蒙“若得奉君欢,十千沾一斗”等。也有人认为,诗人的话怎么能当真?可问题是,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如此这般言之凿

  • 民间闹灾害皇帝会祈福,唐朝一皇帝吃下了虫子,蝗灾却停息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发生的蝗灾,中国蝗灾事件,唐朝虫灾

    这位皇帝就是李世民,提到李世民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兄弟,还逼迫自己的父王退位,这样的做法着实大逆不道。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李世民在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他很快就达到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且还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还被记录史册,被后世颂扬。但是李世民这样的做法也让他遭到了报应

  • 大武艺掌权后在唐朝和后突厥间选择后突厥,后来立刻转而改变立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灭掉突厥之后突厥去了哪里,唐朝与回纥联手平定后突厥,后突厥和唐朝的战争

    这个过程中,唐王朝(武周)就没法把注意力放在远在东北深山当中的这批靺鞨人身上,渤海国的第一任领袖大祚荣借机成立了渤海国的前身震国,并向周边所有国家都称臣,包括后突厥和新罗,同时与倭国建立了海上贸易关系。武则天退位后,唐王朝派人联系渤海国大祚荣,大祚荣把自己儿子大门艺送到长安当质子,唐王朝放弃追究靺鞨

  • “安西四镇”指什么地方?唐朝为什么要设“安西四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西四镇是指的哪四镇,大唐安西四镇是哪,安西四镇指哪几个村

    其中,安西都护府设置于西州交河城,管理西域地区军政事务。唐军进驻龟兹国后,又将安西都护府移至龟兹国都城。同时在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史称安西四镇。“安西四镇”是唐代在“丝绸之路”上设置的四个军事重镇这四个镇是:丝绸之路北道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以南)、中道的疏勒(今新疆的疏勒)

  • “昆仑奴”是什么?为何能让唐朝贵族们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用黑色来解释“昆仑奴,就比较说得过去了,完整意思就是黑人奴隶。《旧唐》中所说”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昆仑’“。林邑是一个古代国家的名字,差不多是现在的越南南部的顺化地界。林邑国是东汉时期一个名为区连的人,杀了县令而建立的国家;刘宋时期,被中原降伏而归顺;隋朝时又将之征服,并设置为郡;唐朝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