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这里说的李白的诗,但是李白的剑术也十分了得,他师从裴旻,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新唐书文苑传》指出,李白“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李白“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他的诗中也曾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笑尽一杯酒,杀人都市中”、“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
公元725年,精通剑术、年轻而又不羁的李白离开蜀地,开始了他仗剑走天涯的生活。
他离家之后走遍了唐朝的大好河山。李白这个人急公好义、才华卓绝,因此留下了诸多千古名句,他的江湖生活快意恩仇、洒脱不羁,充满着江湖豪气,十分令人神往!
李白追寻理想: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豪气干云的李白有着安邦定国的人生理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为了实现理想就必须进入朝廷,当时的主要路子就是参加科考。只是自负才华的李白怎么会走寻常路呢?
他选择了其他两种途径,广事干谒和隐居求名。
李白去求见身居要职的大官,比如韩朝宗,还在信里写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邀请当时的名士去各地隐居,当然他的隐居也不是真的隐居,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获得朝廷的关注。
他这一招还真的挺管用,李白在终南山隐居下来,密切关注着朝廷的动向,最后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之下,终于当官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正是这样揣着理想进宫面圣的。
李白带着安邦定国的政治理想当上了待诏翰林,而且此时的李白在唐朝那也是名人,唐玄宗很喜欢他。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可见,李白是多么的受宠。
但是,李白当官的理想是安邦定国,而唐玄宗对他的要求却是歌功颂德,其中还包括赞美杨贵妃的美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对李白来说,根本不是理想的生活,他感到非常郁闷。
再加上李白本身是一位快意恩仇的人,难免会得罪人,因此受到了排挤。
李白在为官3年之后选择了辞官,回归江湖。
李白斗酒诗百篇
也许像李白这样一位不羁的诗人,真正适合他的是无拘无束的仗剑天涯的生活。
他云游四海,感受山河壮丽,还结交了杜甫、孟浩然、王昌龄这些大文人,也结识了像酿酒的纪叟、五松山下的农妇荀媪、安徽泾县的农民汪伦这样的布衣百姓。
洒脱的李白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每天都要喝上个三百杯。
“李白斗酒诗百篇”。
曾经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老先生就在《寻李白》这首诗中这样写到: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刻画出了李白的豪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了剑气。
仗剑走天涯的富二代
李白的一生虽然没有实现安邦定国的政治理想,但是他的一生过的却是肆意潇洒、快意恩仇!
他既游遍了名山大川,也结交了一批至交好友,一切都是随性而为。
李白何以能如此的快剑恩仇?他的仗剑走江湖、饮酒作乐都是需要花钱的,而似乎并没有看到李白为了生计而发愁。
李白还曾经在自己的诗词中豪气万丈的说过: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既是李白的豪放不羁,也说明了他不差钱!
李白曾经说过“兄九江、弟三峡”。
郭沫若说:李白的爹是大财主,他哥哥在九江经商,它弟弟在三峡做生意,所以不差钱。
李白:一个空有一腔抱负无处施展之人
李白是一个有才情又满怀抱负的人,他对金银钱财的态度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洒脱不羁,仗剑天涯!
为了追求理想而努力,可惜的是一切都如庄周一梦,那么的虚无缥缈!
李白就是无数个怀揣理想的年轻人的缩影,愿所以的逐梦人都能心怀坦荡,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