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向刘备阐明了欲夺取天下的关键两点,一是占据西蜀作为根据地,一是占据荆襄地区作为战略支点,平时北可威胁曹操,南可挟制孙权,一旦时机成熟,西蜀和荆州两路出兵,不论北伐中原还是南下江东,取天下易如反掌。其中荆襄地区,就是这盘棋的棋眼。换而言之,有荆州在手,蜀汉夺取天下大有可为,一旦荆州失守,则形势急转直下,只能退缩在蜀中,能自保就算不错,得天下就别想了。
[var1]
然而骄狂成性的关羽偏偏让这个担心成为现实。自从荆州失守,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成为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恢复中原再无实现之日。不但一统天下成为梦想,就连蜀汉安危都大成问题。没有了荆襄的威胁,曹魏迟早会大举出动,攻伐蜀汉。以蜀汉的国力应对强大的魏国,诸葛亮在世时,还能确保不出问题,但他身故之后就难说了。
[var1]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给刘禅明说: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他本意是强调蜀国主动出击魏国的必要性,但无意中透露出,他对蜀汉未来极度悲观。出击曹魏,实力不行,不打曹魏,更是死路一条,只能坐以待毙。
[var1]
诸葛亮意识到蜀汉前途难测,在世时便做了一番安排。这个安排就是提拔姜维。诸葛亮之前看错了马谡,这次可是心明眼亮,姜维无论忠诚度还是能力,都足以充当蜀汉未来的守护神。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续坚定执行诸葛亮“以攻为守”之策,频频出击曹魏,在战场上保持对曹魏攻势,迟滞、消耗曹魏兵力,尽力延缓、阻止曹魏发起总攻。
[var1]
然而,蜀汉毕竟国小力弱,经不起这样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消耗。连年征战让蜀汉民穷财尽,朝野民间对姜维怨声载道。诸葛亮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曹魏大举出兵伐蜀,姜维双拳难敌四手,在对方两路大军夹攻下,蜀汉国都被攻破,姜维忍辱投降魏将钟会。姜维果然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托,他在生命最后关头给曹魏造成一次难以弥补的重创。
[var1]
在姜维的运作下,钟会与邓艾两名魏国大将发生剧烈冲突,邓艾作为灭亡蜀汉的头号凶手终于被杀,接着钟会又在姜维挑动下拥兵反叛,结果功亏一篑,钟会与姜维都被乱兵杀死。姜维用生命回报了诸葛亮对他的信任,使得魏国伐蜀之战,最终以两败俱伤的结果收尾。蜀汉虽灭,魏国两员最为出类拔萃的大将也成为殉葬品。诸葛亮选定姜维接班,果然大有深意。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