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朱元璋不自称“朕”,闲聊古代皇帝自称的演变

从朱元璋不自称“朕”,闲聊古代皇帝自称的演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2/20 3:25:50

在一些明代的影视剧中,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常发生“不自称朕,直接称咱”这样的事情,那么这是真的吗?

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都是最穷、出身最低、文化水平也最低的一个。朱元璋的父亲爷爷乃至他自己一开始连正规的名字都没有;为了生存,他从一个卖豆腐的农家孩子变成和尚乃至乞丐,从小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传奇的一生。历史上开国皇帝善武糙一点的并不少见,但是真正这么凄惨的长大的,开辟几百年帝国的也只有朱元璋一人。刘邦虽然出身平民,但是好歹还有钱读书,还当了亭长,没有到孤儿乞讨的程度。

也正因此,朱元璋的有些操作就很接地气了,也不端架子,说话写奏章都比较随意。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应当是胡军主演的电视剧《朱元璋》中的一个场景,大臣谏言朱元璋当了皇帝,应当自称“朕”,而朱元璋毫不在意,一口一个“咱”。使很多人怀疑人生,九五之尊的皇帝坐在龙椅上,威严肃穆,突然开口一句:“咱今儿就到这里啊?”,当场出戏,大臣们估计得用生命控制自己不笑场。

任性的朱皇帝

不过,要说朱元璋如此任性,非要说“咱”,也不是,他只是真的因为出身不高,不讲究那些大家风范,因此说话写奏章都是十分随意,我们可以在他的奏章里看到这样的内容: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只)是户口不明白俚……我这大军如今不出征了,都教去各州县里下着绕地里去点户比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做军……”户部洪武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钦奉

这段话是朱元璋下诏要求清查户口的文章,每句话仿佛都是邻居大爷操着浓浓的乡音和你聊天的画风,十分令人头秃。而且奏章中用的是“我”,而非“朕”一类的词语,可见朱元璋是真的不太在意,想啥写啥。

有这么一个爹,儿子自然也有点跑偏,明成祖朱棣少时就跟着朱元璋打仗,后来戍守北方,也不是个讲究人,还没有走入皇家的精致生活,因而朱棣的画风也是很清奇的: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好生磨道……”;“……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的,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毋怠。”--永乐二年诏

都是上面之类的内容,这个俺充满了北方气息。

画风随意的明成祖朱棣

不过,两位身为皇帝,虽然自己可能不那么有文采,也应当绝不缺人来打理的,如果朱元璋真的在意形式,那么有的是才高八斗的文人墨客来为他们遣词造句。朱元璋这么随意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有心推广白话文,因此自己身先士卒,将奏章写的浅显易懂,与谈话无异。并不是说朱元璋父子胸无点墨,只能说一点大白话;毕竟这两位都有经世之才,如果有心,起码写出文绉绉的画风不成问题。

除去这对比较神奇的父子,历史上大多数皇帝还是会好好斟酌自称的,这也代表着一种地位的象征。对于皇帝的自称,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朕”,“寡人”一类的词语,那么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来的,是专门创造出来给皇帝自称的吗?

首先说出现频率最高的“朕”

这个词非常久远,先秦时代就有了,而且当时也并非是皇帝的自称。这个朕在秦朝之前其实和我差不多,就是一个第一人称的词语,大家随便用,比如屈原就老自称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句话是屈原写自己的出身的,大意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的父亲字伯庸”,朕皇考,就是我爹的意思。这里可不是屈原逾制,更不是有反心,实在是那个时候朕就是我的意思,屈原就顺手用了。

那么,朕什么时候就变得特殊了呢?这就要从秦始皇说起了。秦是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创造了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于是他为了强调自己的特别,首先是创造了皇帝一词,然后又开始在自称上做文章,选了朕这个称呼,从此之后,朕就是皇帝专属了。

秦始皇包揽了朕

在朕之前,皇帝或者诸侯王怎么自称呢?比较常见的是寡人和孤,这两个词一看就很自闭,一方面是指皇帝之位曲高和寡,另一方面也是自省,符合中国人一贯的谦虚画风。

不过实际上,对于帝王的自称,历朝历代也不是绝对的专属。比如寡人,秦之前诸侯国王都会这样自称,但是士大夫也可能会用到,这个我们从一些古文中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面著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中就有这么一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这个是里面赵王问蔺相如的,赵王是诸侯国国王,自称寡人。而诗经里还有诸侯夫人用寡人自称:“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诗·邶风),这里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用到的。到了唐代,寡人也变成皇帝专属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不那么熟悉的用法,比如汉朝南北朝,很多皇帝都比较偏爱用“吾”自称,比如《史记·封禅书》里面有一个故事,汉高祖刘邦问群臣:“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众人不能回答。汉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这里他就是用吾自称的。

当然“朕”这种自称还是需要皇帝本身的权威的,比如秦皇汉武这样的皇帝,别说自称“朕”,就算叫别的也没人不敢不同意。但是遇上一些傀儡皇帝,还要自称“朕”,后果就很惨了。

比如东魏孝敬帝元善见,大权臣高欢因为已经逼走了一个皇帝,没办法另立了东魏孝敬帝元善见,为了自己名声考虑,高欢对这个傀儡皇帝还是挺好的。但是高欢死后,高欢的儿子高澄掌握了大权,这个皇帝就很凄惨了。

但是元善见没想到历朝历代皇帝都没有经历过的更屈辱的一幕来了,高澄一看元善见竟敢如此?于是把杯子一摔,指责皇帝元善见的鼻子破口大骂,“朕?朕?狗脚朕!”来啊,给我打!

元善见这个傀儡皇帝不但得到了历史唯一一个“狗脚朕”的称号,还被高澄的部下痛打三拳,也算是悲催之极了。

总体来讲,皇帝这个一个国家独一份的神奇职业,有一些讲究也不足为奇,皇帝权力很大,如果皇帝决定要用什么字,那么百姓不能再用是很平常的事情,而且一旦犯了避讳,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历朝历代随着皇帝的爱好,自称也有不同的说法。像朱元璋那么神经大条的也着实不多见了。

(完)

参考资料/《明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封禅书》、《诗经》、《离骚》等

更多文章

  • 古人是如何看待烧纸钱的?司马光: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光真实故事,古人评价司马光,历代人眼中的司马光

    上坟焚烧纸钱纸钱的前身为西汉的“瘗【音yì】钱”。据颜师古注解“瘗,埋也。埋钱于园陵以送死也”,可知瘗钱为埋葬于陵园内以祭奠先人之物。最初的瘗钱为事物货币,民间多用铜钱。不过,以实物货币随葬和祭祀,不仅是成本较高,而且还会被盗墓贼觊觎。所以,人们慢慢地便以某些廉价的东西仿制“货币”,以祭死者。汉代铜

  • 司马懿、秦桧等奸臣,为何如今备受追捧?是什么让英雄蒙上灰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和秦桧,大宋开局就杀了奸臣秦桧,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秦桧是奸臣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尽了馊主意,最后把抗金的大英雄害死,他的雕像跪了近千年,如今竟然有声音说秦桧是被害的,是被徽宗坑的,他是替徽宗背锅的,这种说法实在是可笑至极!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害死了民族英雄,你的手就沾满了鲜血,你就要背负骂名,秦桧是不是替徽宗背锅我不知道,就算是替徽宗背锅,那

  • 料罗湾海战:荷兰殖民者挑战明朝,被郑芝龙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一官和郑芝龙,郑芝龙父亲,郑芝龙的传奇人生

    一、荷兰、海商之间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想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由于明朝实行海禁的政策,所以屡屡碰壁。既然无法实现正常的贸易,那么荷兰人就只能通过“走私”的方式。当时,中国沿海地区有不少海商,这些人亦商亦盗,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船甚至比明朝的水师还要厉害。于是,荷兰人就和这些海商们合作,通过

  • 朱元璋为何痛下杀手,杀死自己的女婿?背后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女婿痛下杀手,朱元璋为啥杀了女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女婿

    话说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她们先后被册封为公主,其中第四个女儿被册封安庆公主。安庆公主虽然排行第四,但身份不一般,因为她的母亲正是马皇后,所以她是是嫡女。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的,要不朱棣也不会冒认马皇后为生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几岁的安庆公主出嫁了,她的丈夫名叫欧阳伦,史书记载“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

  • 朱棣能做皇帝,第一功臣竟然是个和尚,智谋堪比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的十大功绩,刘伯温 朱棣,刘伯温不死朱棣能成功吗

    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人无知者”,姚广孝虽然是千里马,但却没遇到伯乐。之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在嵩山寺时,相

  • 金朝最厉害的名将:所向无敌,活捉辽国皇帝,让宋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金朝,宋辽金朝十大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宋金三朝将领

    完颜娄室的祖父是女真族七水部长(也就是部落酋长),当时个部落均以完颜部为核心,组成军事部落联盟。完颜娄室在21岁时接任七水部长,一直以完颜部马首是瞻,早期就参加了许多长战争。完颜阿骨打起兵后,完颜娄室一方面冲锋陷阵,另一方面不断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关键的黄龙府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完颜娄室戎马一生,“始

  • 金朝末年第一猛将:率四百人击破八千蒙古铁骑,令拖雷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忽必烈和拖雷,北宋抗金十大名将,拖雷之死

    以少胜多、大破蒙古铁骑的这位将领名叫完颜陈和尚,堪称是金朝末年的第一猛将!完颜陈和尚是金朝宗室贵族,本名完颜彝,字良佐,陈和尚是他的小名。完颜陈和尚出身将门,父亲完颜乞哥在与南宋交战时战死。金朝、蒙古开战后,20多岁的陈和尚被蒙古军队掳走,不过“大帅甚爱之,置帐下”。一年后,陈和尚以探望母亲为由,杀

  • 金朝调动六十万大军、五十六万匹战马,为何无法灭掉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联合蒙古发兵灭金,金军灭宋后实力下滑,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金朝皇帝完颜亮是个很有理想的皇帝,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统一天下,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正统皇帝。于是,完颜亮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扩军备战,积极准备伐宋。1159年二月,完颜亮下诏大举修建战船,同时征调军队,“调诸路猛安谋克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与此同时,完颜亮还命令诸

  • 这位猛将挽救明朝,威震漠北,却被满门抄斩,众人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抗倭四大虎将,明朝后期十大名将,王保保大破明军于漠北

    此人就是明朝的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忠国公、太子太师石亨!说起石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对明朝功绩很大,可以说他曾经挽救大明朝于水火之中,这事还得从1449年说起。话说这年的8月,明朝数十万大军在土木堡遭到惨败,连明英宗都被瓦剌俘虏。瓦剌骑兵一路南下,兵锋直抵北京城下,可以说此时的大明面临着开国以来最

  • 李自成称帝到逼死崇祯用三个月,拥兵百万八天之内败满人之手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从起兵到灭亡,闯王李自成和崇祯,李自成能统治多长时间

    起始之初,这货吼的邦邦响的口号就是:“迎闯王,不纳粮!”,一大帮子人乌央乌央的聚集在了李自成的旗下。这期间被大明朝的军队,灭了一波又一波,但这货的生命力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是又一茬,还没完没了了。究其原因,还是大明朝在那个灾荒的年月,各级官员安抚百姓不到位,更有甚者只顾着自己捞的盆满钵满,雁过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