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人是如何看待烧纸钱的?司马光: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古人是如何看待烧纸钱的?司马光: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11 更新时间:2024/1/26 12:05:32

上坟焚烧纸钱

纸钱的前身为西汉的“瘗【音yì】钱”。据颜师古注解“瘗,埋也。埋钱于园陵以送死也”,可知瘗钱为埋葬于陵园内以祭奠先人之物。最初的瘗钱为事物货币,民间多用铜钱。不过,以实物货币随葬和祭祀,不仅是成本较高,而且还会被盗墓贼觊觎。所以,人们慢慢地便以某些廉价的东西仿制“货币”,以祭死者。

汉代铜钱

随着纸张的普及,开始有人将纸剪成铜币样式或以纸折成元宝等物,来代替金属货币,用于陪葬和祭祀。这便是最早的纸钱。纸钱,在历史上又称作阴钱、冥钱、拟钱等,是一种明器。纸钱最初的用法,与瘗钱一致,并非用于焚烧,而是随葬或掩埋。

历代文献关于焚烧纸钱的时代并不统一,但多认为唐代时祭祖焚烧纸钱的风俗广泛流行。在《旧唐书·王玙传》曾提到:

“(王玙)引古今祀典,请置春坛,祀青帝于国东郊。玄宗甚然之,因遣太常博士、侍御史,充祠祭使。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

王玙的这套做法,虽然“引古今祀典”,但亦不乏另辟蹊径的演绎成分,比如焚烧纸钱的做法,原本并不常见,不过是民间偶尔为之。可王玙却力谏唐玄宗,并在皇家祭祀活动中公然焚烧纸钱,进而导致了焚烧纸钱的推广。

王玙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对唐玄宗和王玙的行径进行了鲜明的批判:

“时上颇好祀神鬼,故玙专习祠祭之礼以干时。上悦之,以为侍御史,领祠祭使。玙祈祷或焚纸钱,类巫觋,习礼者羞之。”

在这段文字中,司马光指出,唐玄宗信奉鬼神,而王玙则投其所好,在祭祀时焚烧纸钱,近于巫术,是与礼法相违背的。而志磐在《佛祖统纪》中也指出:“唐以前无纸钱为用者,自王玙盛行此法。”从《旧唐书》、《资治通鉴》及《佛祖统纪》等文献来看,焚烧纸钱当始自唐玄宗时期,且这一行为自出现开始便饱受争议,甚至被视为违背礼法的。

司马光画像

从司马光等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虽然焚烧纸钱的行为在唐朝已经出现,但宋代仍有不少人对此风俗存在很大的意见。比如司马光在《书仪·弔酹赙襚》中指出,“送纸钱、纸缯,诸伪物焚为灰烬,何益丧家? ”在司马光看来,祭祀烧纸的做法,是没有丝毫益处的。结合其在《资治通鉴》中对唐玄宗和王玙的评价来看,这位史学家对祭祀烧纸的态度堪称鲜明:

何益丧家?习礼者羞之!

不过,尽管不断有士大夫提出反对,还是未能遏止焚烧纸钱在宋朝的推行。在宋孝宗祭祀宋高宗时,曾有大臣力谏,称用纸钱祭祀仙人非圣祖所为。结果,宋孝宗大怒,还是执意在祭祀时焚烧纸钱。

当一种风俗被社会上层采纳后,势必得到迅速的推广。正所谓上行下效,唐玄宗对鬼神的笃信与王玙的逢迎,可谓是推广焚烧纸钱的始作俑者,而宋孝宗无疑是推波助澜,如此一来,祭祖时焚烧纸钱的做法在皇家得到了认可,又加甚了在民间的流行。如此一来,此前原本用于随葬或掩埋的纸钱,最终改变了用法,改为大肆焚烧。

祭祀烧纸

有趣的是,焚烧纸钱不仅在祭祀中得到了推广,在宗教仪式中也流行开来。在一些寺院中,每逢盂兰盆会时,信徒会将纸钱串连起来,同纸人、纸马等物悬挂于堂柱或置于供桌旁边,法会结束时,便将它们一并焚烧。这一做法无疑是与民间焚烧纸钱的行为相互影响的。同样,当时也有僧侣提出反对,比如净土宗的王日休便对此进行了大肆批驳:

譬如有人,不为君子之行,以交结贤人、君子,乃寄钱于司理院狱子处,待其下狱,则用钱免罪,岂不谬哉!——《龙舒净土文》,转引自夏金华:《纸钱源流考》

与民间和皇室祭祀焚烧纸钱一样,一些宗教场所焚烧纸钱的做法很快流行起来。在唐宋两代士大夫的争执声中,焚烧纸钱成为了一种习以为常的习俗。又经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祭祀仪式中均已少不了焚烧纸钱。这种习俗又一直延续至今。而关于祭祀时是否应该烧纸,也成为了一场争执千年的话题。

祭扫烧纸

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清明祭扫是一种表达思念和寄托哀思的行为,也是礼文化的精髓所在。而焚烧纸钱的做法,从本质上就是与古礼违背的。在宋代士大夫眼中,皇家祭祀用纸钱是为“不诚”,非圣君所为。尽管古人批驳焚烧纸钱的出发点与今人或有不同,却也指出了祭扫烧纸原本就是同祭祀的初衷相违背的。而如果我们还饱受残缺,坚持像唐玄宗、宋孝宗之流一意孤行,岂不是自欺欺人么?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直风俗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皇室贵族祭祀,还是寻常百姓上坟,绝非一开始便焚烧纸钱。同样,祭扫烧纸的做法也应该因时而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这种旧俗的危害,及时调整。焚烧纸钱不仅污染环境,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某地因烧纸引发山火

常言道,水火无情。最近凉山的这场山火,让三十位勇士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举国为之悲痛!尽管这场火灾系雷电所引发,却一再给我们敲响警钟:防火关系重大!其实,近年来因上坟烧纸导致山火而造成救火人员伤亡的情况绝非少数,因恪守陋习而引发悲剧,果真是清明祭扫的初衷么?时值清明,很多人都在忙于祭扫,由衷地希望大家响应号召,文明祭扫,坚决抵制上坟烧纸的行为,莫让烧给先人的纸钱,成为英雄的催命符!

主要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刘昫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赵睿才、杨广才:《民俗研究》,2005年第1期;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

夏金华:《纸币源流考》,《史林》,2013年第1期。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秦桧等奸臣,为何如今备受追捧?是什么让英雄蒙上灰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司马懿和秦桧,大宋开局就杀了奸臣秦桧,讽刺奸臣秦桧的诗

    秦桧是奸臣吧?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尽了馊主意,最后把抗金的大英雄害死,他的雕像跪了近千年,如今竟然有声音说秦桧是被害的,是被徽宗坑的,他是替徽宗背锅的,这种说法实在是可笑至极!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你害死了民族英雄,你的手就沾满了鲜血,你就要背负骂名,秦桧是不是替徽宗背锅我不知道,就算是替徽宗背锅,那

  • 料罗湾海战:荷兰殖民者挑战明朝,被郑芝龙打得落花流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郑一官和郑芝龙,郑芝龙父亲,郑芝龙的传奇人生

    一、荷兰、海商之间的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一直想打开中国的大门,可是由于明朝实行海禁的政策,所以屡屡碰壁。既然无法实现正常的贸易,那么荷兰人就只能通过“走私”的方式。当时,中国沿海地区有不少海商,这些人亦商亦盗,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的战船甚至比明朝的水师还要厉害。于是,荷兰人就和这些海商们合作,通过

  • 朱元璋为何痛下杀手,杀死自己的女婿?背后原因让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为什么对自己女婿痛下杀手,朱元璋为啥杀了女婿,朱元璋为什么处死女婿

    话说朱元璋有十六个女儿,她们先后被册封为公主,其中第四个女儿被册封安庆公主。安庆公主虽然排行第四,但身份不一般,因为她的母亲正是马皇后,所以她是是嫡女。中国古代非常讲究嫡庶的,要不朱棣也不会冒认马皇后为生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几岁的安庆公主出嫁了,她的丈夫名叫欧阳伦,史书记载“以欧阳伦为驸马都尉,

  • 朱棣能做皇帝,第一功臣竟然是个和尚,智谋堪比刘伯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的十大功绩,刘伯温 朱棣,刘伯温不死朱棣能成功吗

    此人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据史料记载,姚广孝是江苏苏州人,14岁就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姚广孝虽然做了和尚,但却对阴阳术数、兵书战策十分感兴趣,他潜心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张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但“人无知者”,姚广孝虽然是千里马,但却没遇到伯乐。之后姚广孝开始四处游历,在嵩山寺时,相

  • 金朝最厉害的名将:所向无敌,活捉辽国皇帝,让宋人闻风丧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金朝,宋辽金朝十大名将,历史上真实的宋金三朝将领

    完颜娄室的祖父是女真族七水部长(也就是部落酋长),当时个部落均以完颜部为核心,组成军事部落联盟。完颜娄室在21岁时接任七水部长,一直以完颜部马首是瞻,早期就参加了许多长战争。完颜阿骨打起兵后,完颜娄室一方面冲锋陷阵,另一方面不断献计献策,特别是在关键的黄龙府之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完颜娄室戎马一生,“始

  • 金朝末年第一猛将:率四百人击破八千蒙古铁骑,令拖雷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忽必烈和拖雷,北宋抗金十大名将,拖雷之死

    以少胜多、大破蒙古铁骑的这位将领名叫完颜陈和尚,堪称是金朝末年的第一猛将!完颜陈和尚是金朝宗室贵族,本名完颜彝,字良佐,陈和尚是他的小名。完颜陈和尚出身将门,父亲完颜乞哥在与南宋交战时战死。金朝、蒙古开战后,20多岁的陈和尚被蒙古军队掳走,不过“大帅甚爱之,置帐下”。一年后,陈和尚以探望母亲为由,杀

  • 金朝调动六十万大军、五十六万匹战马,为何无法灭掉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联合蒙古发兵灭金,金军灭宋后实力下滑,南宋与金朝的战争

    金朝皇帝完颜亮是个很有理想的皇帝,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只有统一天下,自己才能成为真正的正统皇帝。于是,完颜亮即位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扩军备战,积极准备伐宋。1159年二月,完颜亮下诏大举修建战船,同时征调军队,“调诸路猛安谋克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与此同时,完颜亮还命令诸

  • 这位猛将挽救明朝,威震漠北,却被满门抄斩,众人拍手称快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抗倭四大虎将,明朝后期十大名将,王保保大破明军于漠北

    此人就是明朝的奉天翊卫宣力武臣、忠国公、太子太师石亨!说起石亨,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对明朝功绩很大,可以说他曾经挽救大明朝于水火之中,这事还得从1449年说起。话说这年的8月,明朝数十万大军在土木堡遭到惨败,连明英宗都被瓦剌俘虏。瓦剌骑兵一路南下,兵锋直抵北京城下,可以说此时的大明面临着开国以来最

  • 李自成称帝到逼死崇祯用三个月,拥兵百万八天之内败满人之手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从起兵到灭亡,闯王李自成和崇祯,李自成能统治多长时间

    起始之初,这货吼的邦邦响的口号就是:“迎闯王,不纳粮!”,一大帮子人乌央乌央的聚集在了李自成的旗下。这期间被大明朝的军队,灭了一波又一波,但这货的生命力就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是又一茬,还没完没了了。究其原因,还是大明朝在那个灾荒的年月,各级官员安抚百姓不到位,更有甚者只顾着自己捞的盆满钵满,雁过拔毛

  • 北宋初年最牛名将:屡次违反圣旨,皇帝不敢杀,还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屡次违反皇帝圣旨的名将就是李继隆!李继隆出身将门,他的父亲李处耘就是一位名将,还是陈桥兵变的直接参与者,史书称“处耘临机决事,谋无不中,太祖嘉之,授客省使兼枢密承旨、右卫将军”。不过李处耘后来因与慕容延钊(赵匡胤的“大哥”)发生矛盾,被赵匡胤放到外地做官。李继隆出生在950年,幼年一直住在伯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