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看到几张白纸,得知全国都在做“假账”,怒杀3万人

朱元璋看到几张白纸,得知全国都在做“假账”,怒杀3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31 更新时间:2024/1/21 22:37:29

朱元璋小时候的命运非凄苦,以至于他对贪官污吏、地主乡绅有一种本能的憎恶。朱元璋曾规定,凡是贪污60两以上的官员,一律处以死刑,堪称最严厉的反贪律令。但怎样才能从本质上避免官员贪腐,朱元璋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最为典型的一般办法就是:让各地方每年上报账目,交给户部一份,自己留一份存档,然后每年的账目,都要经户部结合当地的物价、灾情、钱粮上缴等逐一核算,由朝廷帮他们严格“审计”,这样就避免了各地官员中饱私囊了。

这里面有两个细节需要注意:第一,地方官呈报上来的账目,都是厚厚的账册,每一张纸都要盖上官印,以免造假。第二,若是江浙地区,离南京较近还好,要是两广、云贵等地的官员,来到南京户部汇报账目,一来一回至少要两个月。

虽然朱元璋要求地方官不得贪腐,户部更要严谨审查,不得玩忽职守。但地方官并不都是包拯海瑞,总有一些严嵩之徒,雁过拔,钻空子的。地方官派人来给户部对账,户部说:“你这一条报多了,要改!”来人说:“好,我改,改到你满意为止!”地方官的心思是,账目问题很多,你只要有一条没发现,我就能赚到。

账目改起来容易,拿一张白纸,将那一页重新抄一遍不就行了吗,但是,还要盖上官印,这个就麻烦了。官印在衙门里,回去盖印,那太耽误时间了。但也不能把官印带到南京吧。因此,很奇妙的一种情况就发生了:我不可以带印,我可以带纸呀。于是,地方官派人来户部之前,都拿上厚厚一打空白账册,在白纸上先盖上官印,方便到京城后“修改”账目。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印事件”,后来这种方法在地方官之间逐渐传开,几乎所有人来户部对账,都会带上大量的空印。地方官和户部对“空印事件”都心知肚明,相互方便。就这样,朱元璋制定的反腐策略,被成功的破解了。有一天,朱元璋到户部视察,来的匆忙,官员来不及收拾,被朱元璋意外发现几张白纸放在桌案之上,一看,一角还盖有官印,越看越多,各省的官印都有。以朱元璋的睿智,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下令彻查。

彻查起来的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大明朝的绝大部分州县,都带有空印,朱元璋怒不可遏,施以重刑:户部涉事官员,和各地主印官员全部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带空印来户部的办事人员,一律发配边疆。不仅如此,明朝各级官吏都设有“按察使”,因为这些按察使没能履行监督的职责,按察使也一律诛杀。《明史·刑法志》记载,“空印案”和后来的“郭恒案”一共诛杀4万人,因为郭恒案“死者过万”,那空印案被诛杀的,至少有3万人。因为“做假账”,3万多人人头落地,教训非常深刻。

关于“空印案”朱元璋属不属于滥杀无辜,众说纷纭。支持者说,空印事件,不仅在明朝,在元朝时期也是官场的惯例,有的地方太远,往返一趟盖印要2个多月,实在没必要耗费这个时间,而且有的钱粮在运输中有损耗,只有到了户部才能精准核算,所以空印不可避免,朱元璋如此杀人,确实是滥杀。但反对者认为:空印确实是做假账的一种表现,在目前的财务惯例中,也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而且自从“空印案”爆发之后,明朝的贪腐案件大量减少,可见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确的。您认为朱元璋在处置“空印案”时,属于滥杀吗?

更多文章

  • 有人杀死闽浙总督前来邀功请赏 郑成功大怒:大逆不道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郑成功个人资料,郑成功杀了多少潮阳人,郑成功儿子郑经和乳母相差多少岁

    当年初,在郑成功大军的逼迫之下,清朝海澄守将赫文兴投降,使得郑成功声势越来越高涨。郑成功一鼓作气,前往进攻长泰。清朝见势不妙,命令闽浙总督陈锦统率步骑数万抵达同安,前来救援。陈锦,字天章,汉军正蓝旗人。他本来是明朝官员,任职大凌河都司。后来,他投降了清朝,历任牛录章京、登莱巡抚、操江总督、闽浙总督等

  • 狠赚宋朝的钱,大败蒙古军队,这个神秘小国,真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古攻打宋朝多少年,蒙古攻打宋朝整整45年,蒙古宋朝战争

    前言: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金庸先生妙笔生花,描写了一个神秘的云南小国——大理。书中,大理段氏王室凭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独步江湖。《天龙八部》段誉修炼六脉神剑剧照正是金庸小说,让大理这个神秘的国家,从尘封的史册中,脱颖而出,被读者所熟知。实际上,当时云贵川地区除了大

  • 明朝最后的太监,死前在崇祯身边写下4个字,让无数人脸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最后的太监,明朝死时最悲惨的忠臣,崇祯身边的太监都有哪些

    明朝太监制度在朱棣时期有了较为系统的发展,有著名的“十二监”,其中最有权势,包括魏忠贤、王振等人在内,都出自司礼监。而司礼监权势最大的两个职位,分别是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王承恩最初是信王府的一个普通的太监,因为有一次信王意外落水,其他太监都在大声呼救,唯有王承恩率先跳进水中施救,其实他不会游泳,最后

  • 朱元璋画像真相揭秘:不是清朝在抹黑明朝,而是朱棣在搞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朱棣教育儿子,朱元璋朱棣真实画像,崇祯梦见朱元璋和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古代最传奇的皇帝,他开局一只碗,愣是从乞丐给干到了皇帝!这逆天剧本,想都不敢想。朱元璋是出身最低的皇帝,没有之一,他的经历实在是太传奇了。可很多人一提起朱元璋,首先想到的却是朱元璋的样貌和特殊的脸型。朱元璋那无与伦比的鞋拔子脸一出来,大白天的都能把人给吓懵圈!《大明风华》朱元璋剧照

  • 朱元璋抱着4岁男孩,含泪对身旁的农妇说:这孩子,我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晚年最疼爱的孙女,朱元璋最疼爱的两个孩子,朱元璋抓了一个8岁小孩

    提起花云,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花云是朱元璋麾下第一侠客,论武功,徐达和常遇春和他都不是一个量级的。武侠小说中会说一个人有“以一敌百”“大战三天三夜”之类的本领,在平常人面前,这也就说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花云能做到!花云出生在武术世家,他祖上几代人都练剑,到了花云这一代,元朝末年民不聊生,朱元璋你

  • 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打开他的陵墓后,真相立刻浮出水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吗,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万历皇帝为什么多年不上朝

    万历皇帝,本是明朝时期一个极为强势,贡献非常大的皇帝,然而,,曾经有过“万历三大征”,委任张居正改革,在政治军事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的皇帝,在万历十四年之后的二十八年里,没有在进行过一次朝议。史书里记载,万历皇帝是因为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虚弱,每况愈下。因此,他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就不再是每日一次的朝议

  • 宋太宗病重,宰相吕端悄悄送走“大渐”两个字,确保宋真宗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太宗哪年登基,宋真宗重用吕端吗,大宋太宗为什么拜吕端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窃取了后周的江山,建立宋朝。赵匡胤登基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策略,控荆湖、灭川蜀、定江南。结束了中原地区70的战乱。明太祖朱元璋曾评价赵匡胤:“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在历史长河中,赵匡胤算是一位英雄。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赵匡胤的死亡非常离奇。公元976年十月十

  • 北宋军中火器为什么花样繁多? 看看当时政府对研发的投入和奖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火器装备大全,宋朝军中火器,北宋军队火器的发展

    在《武经总要》之中,就记载了不少火器内容,像蒺藜火球、霹雳火球、毒药烟球、竹火鹞等,再配上火药箭,北宋军队在防御城池之时,战力倍增,以火器的威力,弥补了步骑对垒时的战力不足。那么,这些武器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打个比方吧,比如说霹雳火球,将三四斤火药和着碎瓷片(如同手雷的开裂片,炸开时增加射杀伤害)一起

  • 辛弃疾一生豪迈,却因酒后失言,被好友抓住把柄,讹诈十万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辛弃疾的资料,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豪迈倔强的词句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致力于南宋抗金运动,属于主战派。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沦陷区。正是因为如此,辛弃疾从小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所受的痛苦和煎熬,所以从小立志要恢复中原。公元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趁金朝皇帝完颜亮南侵之际,在后方率领两千多名汉族百姓奋起反抗,后来完颜亮因内乱被杀,辛

  • 《清平乐》还原欧阳修“落榜”故事,从第1名降到第14名,很写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平乐 欧阳修,清平乐还原北宋生活方式,清平乐里的欧阳修结局

    说欧阳修“落榜”,实际上并不准确,因为他不是真正的落榜,只是到手的状元飞走了,从第1名降到了第14名。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宋朝占据6人,其中,有5人都得称欧阳修一声“老师”,这奠定了欧阳修在北宋文坛中的领袖身份和传奇地位。欧阳修才华横溢,在当时是被公认的,甚至在科举之前,大部分人都已经默认欧阳修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