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俄国人写了一本书,说他来过中国,康熙:你吹牛弄错了年代

俄国人写了一本书,说他来过中国,康熙:你吹牛弄错了年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71 更新时间:2023/12/19 11:48:38

其实,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欧亚版图上的大国,历史上有所纷争,现在关系仍旧不错,但不得不说,在13世纪以前,双方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就像他们知道南方是游牧民族一样,我们也以为多年来,北方的匈奴、突厥、蒙古就是北部的边缘,再加上北方是极寒之地,中原人宁愿西到天竺(印度),也没人到北方去“交流”。

但处在两个民族中间的蒙古人,是知道二者的存在的。当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疆域横跨亚欧,曾设立蒙古钦察汗国来管理俄罗斯,而此时管理中原的是蒙元朝,二者虽然是一个祖宗的,但没有统属关系。所以,在这时,俄罗斯人才在不经意间知道,在“强大”的蒙古人的南方,还有一个更有文化底蕴的民族。

1618年(明朝万历四十六年),俄国沙皇派遣伊凡·佩特林为使者,带了24个人,前往遥远的中国。佩特林是个俄国天才,他通晓俄语和蒙语,他们认为,中国人可能是以蒙语为主,所以此一行人从托木斯克出发,骑马走了20天,到了吉尔吉斯坦区域,然后到达乌布苏湖,再骑行15天,才到达蒙古,再过40多天,才到达明朝的土地上。

佩特林写了一本书,名叫《见闻记》,说他们从呼和浩特到达明朝边境,最后一路到达北京。把沿途的长城描写的非常宏伟,然后对钉满大铁钉的中国城门非常困惑。最为滑稽的是,佩特林说他们在北京住了4天,就打道回府了,原因是“语言不通”,因为明朝人并不是说蒙语,但明朝皇帝非常理解他们,让他们带回了一封亲笔信给沙皇。

很多人对佩特林是否来过明朝,表示怀疑,因为佩特林的《见闻记》里记载的很多信息都不复合实际情况,而且,他带回的“明朝皇帝亲笔信”,原稿早就遗失了。据佩特林所言,他回到沙俄后,这封用汉文写的书信,没人能看懂。于是只能手抄一份,原稿存在书架上,后来丢失了。

多年以后,佩特林已经去世,俄国人通过拉丁文作为媒介,先让人把汉文翻译成拉丁文,再把拉丁文翻译成俄文,才读懂。这是一封中国皇帝的问候信,最为搞笑的是,经过拉丁文和俄文两度翻译,这封信的落款竟然被翻译成:清朝顺治帝。如果佩特林真的来过明朝,那这封信应该是明朝万历皇帝,所以,要么他没来过,要么就是翻译错了。

清朝时期,沙俄开始和清朝有了交往,沙皇派一位叫斯帕法的人来到清朝,带回沙皇的回信,信是写给顺治皇帝的。康熙听完俄国人讲的故事,问了几个问题,使者全部答错,康熙当即表示:俄国人吹牛弄错了朝代!康熙否认俄国人在明朝来过中国,而且,年代不对,万历和顺治,时隔两个朝代,相隔了许多年。难道这批人穿越了?

历史学者们通过万历年间的史料,翻遍《明神宗实录》,也没找到俄国人来中国的记录,因此,很多人推断,佩特林写《见闻及》,或许和《马可波罗游记》一样,作者本人并没有来过中国,只是通过一些资料和幻想,吹捧自己而已。

更多文章

  • 乾隆的亲妈,活了86岁,一个集满“五福”的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的母后皇太后,乾隆的母亲当上太皇太后了吗,乾隆的母亲有多厉害

    康熙五十年,雍王府有些慌乱,胤禛(后来的雍正)感染风寒,高烧2日未退,整个京城都惊动了,连康熙皇帝也连派太医来雍王府。时值二皇子胤礽二次被废,四皇子胤禛绝对是未来皇位的有力争夺者,虽然胤禛极力的韬光养晦,但是聪明人还是能看出来他胸有大志。胤禛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忙着招待前来看望的众位官员,而负责一日守

  • 清朝第一个皇长子,36岁被父亲杀死,比康熙的长子胤褆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最惨皇长子,康熙大儿子胤禔几岁死的,康熙长子胤禔之死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开创一代伟业,为祖辈报仇后,他统一关外女真各部,并且击败明朝大军,到了他儿子皇太极时期,女真部落更加强大,于是他效仿元朝,改汗位为帝位,正式确立国号为清朝。虽然皇太极作为清朝的创立者,但是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居功至伟,被追封为清太祖。所以史学界一致认为,努尔哈赤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那么

  • 康熙要杀明珠,索额图却为他求情,康熙:果然老奸巨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处置索额图和明珠,康熙更喜欢明珠还是索额图,康熙得知索额图叛变

    纵观清史,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个权臣基本上有相同的成长轨迹,索额图最初是康熙的御前侍卫,后来任礼部侍郎。鳌拜死后,康熙念及索尼家族的功劳,提拔索额图参政,再加上索额图和太子相互协同,成为朝廷第一大势力。纳兰·明珠同样皇亲国戚,明珠的侄女是康熙的惠妃纳兰氏(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明珠从御前侍卫做起,然后被康

  • 傅恒的两个儿子,一个勇斗和珅,一个巴结和珅,谁更聪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富察傅恒和和珅的关系,傅恒是和珅吗,傅恒跟和珅谁的官大

    富察家族在清朝历史上,是绝对不可忽略的一族,当年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时,得到了富察·哈什屯(富察家族的长老)的大力支持,所以等皇太极称帝后,富察家族荣列一等公。此后,每一代富察家族,都会出很多名臣,最著名的莫过于雍正朝的马齐、乾隆朝的傅恒,而且乾隆的皇后,也是出自富察一族。富察皇后是傅恒的姐姐,傅

  • 左宗棠进京前可以乘坐八抬大轿 为何进京后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左宗棠进京,八抬大轿是16个人抬吗,左宗棠抬棺材出征感言

    不过,清朝入关以后,为了表示“不忘本”,一度规定除了一部分人外,其余所有文武官员都要骑马,不准乘轿:“亲王、郡王、大学士、尚书准其坐轿;贝勒、贝子、公、都统及二品文职大臣,俱不准坐轿,违者交部治罪,断不宽宥。”违反了这个规定的文武官员,要受到严惩。清朝出台这个规定的初衷是好的,却未免有些不人性化。年

  • 纳兰性德:活31岁,遇4位女子,写348首词,他是清朝最浪漫的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代纳兰性德资料,清朝的纳兰性德的简介资料,纳兰性德的杰出才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顾贞观的这位挚友,名叫纳兰性德,也有人称他为纳兰容若。很多人初读上面这首诗文,都以为这是一首情诗。在这篇大作中,纳兰性德用“秋扇”来比喻汉朝时期班婕妤被抛弃,又用“骊山”来

  • 电视剧中,民国时阴森的审讯室里为什么总会有一个恐怖的排气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竹扇,民国女学生被审讯,电视剧里的灵异镜头

    贵州息烽集中营中美合作所审讯室渣滓洞审讯室渣滓洞集中营白公馆审讯室可以看出,晦暗阴森是主色调,地理偏僻(为了保密)、墙壁厚实(为了防止越狱)、不见阳光(加深被拘禁者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身处地下(便于隔音)是必备要素。一批批的革命者在这里经受了肉体与心理的双重摧残,有的视死如归,保全了自己的理想与信

  • 夏朝之前,又加了一个1600年的王朝,成中国目前最长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朝历史详细资料,夏朝真正历史,夏朝前的王朝有多厉害

    但是近些年很多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有的学者指出,在很多古籍文献中,存在一个神秘的王朝,而这个神秘的王朝甚至在夏朝之前,而且还存在了1600多年,这个王朝在古文献中称之为“虞朝”,但是对于这个虞朝缺鲜有人知,很多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喜欢看书的人,或者在一些古书中见过关于虞朝的记录。关于虞朝的记载,在很多古

  • 河南发现3米高10米宽古城墙,距今4300多年:夏朝之前还有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河南十大商代遗址,周代城墙结构图,河南现存古城墙介绍

    本世纪后,经过勘察又有新发现,原来古城东西860米、南北670米,是一个总面积50万平方米的古城;与此同时,该遗址最早可以追溯到6300年前,而不是之前的只有4000多年历史。有城墙就代表有政权,而高3米、宽10米的城墙,占地面积高达50万平方米,以4300余年前的生产力来说,简直不可想象。显然,坐

  • 秦朝快速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又无法给平民上升通道导致迅速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分封制和郡县制,秦朝有彻底废除分封吗,秦朝废除分封制的影响

    秦朝的灭亡是在于自身,秦二世的某些政策固然是引爆秦末战乱的原因,但是秦朝前几代以来的一些政策却也是重要内因,甚至对于秦朝这座擎天巨柱在短时间内崩塌的主因。秦朝的人口与迁民政策《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关中主要是秦国的地盘,可见当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