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快速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又无法给平民上升通道导致迅速灭亡

秦朝快速废除分封制使用郡县制又无法给平民上升通道导致迅速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4/1/9 3:03:20

秦朝的灭亡是在于自身,秦二世的某些政策固然是引爆秦末战乱的原因,但是秦朝前几代以来的一些政策却也是重要内因,甚至对于秦朝这座擎天巨柱在短时间内崩塌的主因。

秦朝的人口与迁民政策

《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到,“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关中主要是秦国的地盘,可见当日秦国的富有,这也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物质基础,然而,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人口。

对于秦朝的人口到底有多少,可以从长平之战中的战略动员估算一下,秦国在此战中总共出动了六十万,为此,秦昭襄王征召了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这六十万人应该占当时秦国男丁的四分之一,也就是秦国男性人口大约三百万左右,考虑到连年征战必然会导致男性人口下降,因此,总人口约莫也就六百多万。

再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载,推算当时七国人口大约为二千三四百万左右。人口的差距意味着兵力的差距,正因为如此,秦国在战争中经常有意识的消灭各国的有生力量,最著名的就是武安君白起杀尽赵国降卒四十万:“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长平之战示意图

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彻底没有反抗之力。正是考虑到人口的因素,所以秦国对于夺过来的领土采取了迁民以安土的政策。

这一政策从秦惠文王灭巴、蜀开始。

《华阳国志》中记载着秦惠文王在灭了巴、蜀后,采用了羁縻的政策,一方面封蜀王的儿子为蜀侯,另一方面设巴国为郡县,仍令原来的首领为官长。《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赧王元年,秦惠王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壮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国守。”在羁縻的同时,秦国还迁徙了万多户的秦民到巴蜀之地,“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既是为了防备巴人、蜀人,也是为了移风易俗。

这个迁民的政策在秦国从羁縻到彻底同化巴、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一政策有效,所以秦国自此以后就把这个政策延续了下来。“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

由以上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秦国有占领一地,就迁民安土的政策。秦国人口短缺,只能以比较优惠的政策让罪人迁居。这种政策在某些情形下,比如比较重要的战略要地,会迁走原住民再迁入秦民。这种政策是与秦军大规模的杀戮相关联的。比如在迁民徙居南阳前,杀了魏军十万人。

此消彼长下,一方面消灭六国的有生力量,一方面又大力迁徙秦人到占领地,使得秦国能够快速消化所占领的土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秦国国力的一部分。可以说,这对于秦国一统六国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战国七雄示意图

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秦国把大量人口外迁,光是迁往巴蜀就有一万多户,以一户四五口人计算,也是四五万人,再每占领一地就迁入一部分秦民,必然造成秦国故地人口大量外流,属地空虚。

到了秦二世时期,后果已经体现,在秦地已经难以征召到士兵,“今发近县不及矣”,并不是“不及”,因为秦国是个全民皆兵的体制,所以应该是人数不够组成大军,最终只能调拨刑徒罪人上战场抵御陈涉所率领的义军。《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遂杀章曹阳。”

秦国迁民安土政策的成效也可以从秦末各路反抗军的源起地看出,从陈涉从大泽乡起义,到狄邑田儋、沛县刘邦、会稽郡项梁、项羽三路大军群起响应,基本上都是在远离秦国中心地带的东部和东南部边沿地带,而这一地带也恰好是秦国最后统一的地区,也是秦国没来得及迁民或没有再大量迁民的地区。

其中沛县就在大泽乡不远,属于当时的泗水郡,狄邑位于临淄郡。

由此可见,秦国迁民安土政策,一方面使得秦国快速消化了占领的土地,另一方面也使得秦国本土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内部空虚,使得秦国在面临几路大军的围攻下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兵力镇压,结局就是秦国快速土崩瓦解。

秦国军功爵制的一个弊端。

一般来说,对于秦国的军功爵制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都是持正面肯定态度的,这个政策极大的调动了秦国民众的战争热情,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秦国在统一后难以形成一个统治联盟。

秦灭巴蜀示意图

这一点,我们还是以秦灭巴蜀来做例子。

秦惠文王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灭了巴蜀,立了被杀的蜀王之子为蜀侯,其后,巴蜀之地屡有反复,不断发生内乱,前后杀了三个蜀侯,一直到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才把封地改成郡县,设置蜀郡。

所以,打败一个地方很容易,占领一个地方也可能不难,但是要守住这个地盘让其真正变成自己的领土就必然要经历诸多反复,甚至前功尽弃也并不是不可能。

因为在巴蜀实行羁縻政策导致的反复,秦国统治者们在其中吸取了教训,那就是弃羁縻而行郡县。对于到底要不要直接实行郡县制,当时的秦国朝堂还进行了一场辩论。

支持分封的“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此时,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弟子同姓甚多,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伤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郡县制示意图

这里不讨论郡县制是不是一个先进的政策,是大一统王朝最重要的根基之一。

郡县制当然很先进,这一点毋庸置疑,重点在于,建立了郡县后,谁来当官?

这肯定不会是各国的贵族,或是富室。一方面秦国把六国大量的贵族迁徙到了秦国,另一方面大量的贵族被剥夺了特权成为了平民。

官总是要人来当的,谁来?自然是秦人,这个就自然要联系到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制。《商君书》中记载着,“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所以,军功爵制的这个政策与前面秦国安土迁民的政策相结合,必然的结果就是新建立的郡县中大多数的职位都委任给了秦人。

《里耶秦简》记载着“南阳户人荆不更郑不宝,妻曰有,子小上造虒。”因其父也有一个上造的爵位。

这固然是一种稳固统治的手段,但是从长远来看,也必然会引起六国贵族和普通民众的反弹,因为贵族们失去了特权和上升渠道。

秦人

而普通民众则不同于秦人,也没有上升渠道,大规模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即便是想加入军队用战功换爵位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这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六国贵族必然不甘于权力的旁落。

《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记载着项羽的叔父项梁利用其才能以及家世,暗中训练军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如果纵观历史,每一个王朝的稳固都是要尽量的扩大和巩固统治阶层,正如清朝建立后也要开科举网罗天下士人以便让民众有了参与这个王朝的信心和希望。刘邦建立汉朝为什么没有直接实行秦制,而是分封和郡县并行,正是因为察觉到了其中的暗流。

这种状况从比较长期来看,必然会动摇秦国的统治。

秦二世的杀戮功臣和宗室,毁掉了统治根基

六国在始皇帝的威压下暂时维持了表面的平静,直到秦二世上台。

此时的秦国既不联合六国的贵族,也不能让六国普通民众有上升渠道,那么自然就只能依靠秦国本土的民众。

秦二世

然而,矫旨登基的秦二世,心怀鬼胎,为了彻底巩固统治,刚继位就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以及宗室。屠杀之下,连地位较低的近侍之臣和三署郎官都无法自保。至于秦二世的兄弟们,几乎被诛杀殆尽。秦二世“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光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于杜。公子将闾昆弟三人囚于内宫,议其罪独后。”

朝堂被肃空后,全国上下一片惊恐,“宗室振恐。群臣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始皇帝时期的统治基础一朝之间尽灭。

杀完了功臣宿将和宗室后,秦二世放心了,之后就继续实行始皇帝时期的政策,也就是说,秦二世上位一年以来,除了清除异己。还没来得及做其他事,一切都是照搬秦始皇时的政策而已。“复作阿房宫。外抚四夷,如始皇计。尽征其材士五万人为屯卫咸阳,令教射狗马禽兽。”

陈胜

到了秦二世继位第一年的年中,陈涉就起事了,之后被很快镇压,毕竟农民军是很能打得过正规军,之后趁势而起的六国贵族才是秦国真正的大敌。

陈涉起事,起了一个试探秦朝的作用。六国心怀不满的贵族一看秦朝如此虚弱,立刻就行动起来了。

所以,有一些人说秦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秦二世倒行逆施引发的,也并不全对,他倒也没有特别的倒行逆施,而是一上位就给自己挖了一座坟。

综上所述,对于秦朝来说,不幸的是秦始皇没有安排好后事,上位的是丝毫没有政治敏感度的胡亥。如果不是秦二世,不至于到此地步,秦国连续六代明君的气运耗光了。

因此,秦末突然爆发战争固然是因为赋役繁重造成的偶发之必然现象,但是之后战争的快速推进乃至秦国的快速灭亡的根源却在于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却又无法给予六国民众一个上升的平台,扩大其统治基础,同时,连年的迁民安土使得秦国内部人口空虚,兵力匮乏,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线,再加上胡亥一锅端了有经验的秦国功臣宿将以及有威望有能力的宗室,最终的结果自然是一败涂地。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后周朝依然面临诸多威胁,周武王驾崩或与此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周朝与商朝在牧野决战,周朝为什么没人说牧野,周武王牧野之战

    即位第四年的2月27日,周武王姬发发起了对殷商的决战,史称牧野之战。但大胜之后,武王却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周公旦前往探视,在这个亲密的兄弟面前,武王说出了心中的烦恼:“天保未定”。而一个夙夜忧虑、难以入眠的人,怎么可能长寿?果然,大约在武王即位后的第六年,牧野之战后两年,武王便驾崩了,享年54岁。由

  • 商鞅废除井田制虽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汉朝后其弊端便显现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井田制的特点,商鞅废井田原因

    在商、周转换的大时代,藉田制是一次改变历史的重大变革。可长期实行后,也暴露出内部竞争不足、土地生产效率低下的弊病。因此,从西周晚期到春秋期间,为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周王室到各诸侯国都推行了土地私有化的改革。但战国之前的土地私有化,由于当时铁器技术还未能普及,无法私有化到个体农户,只能私有化到卿大夫阶

  • 卫匡国最早提出中国五千年历史,西方为人类起源问题而否认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匡国简介,夏朝历史,夏朝的建立与起源

    中国人质疑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是本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因为到目前为止,夏朝还停留在没有物证的阶段;二是文化的不自信,容易受到外来观点的干扰;三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不做思考。那么,外国人为什么要质疑夏朝的存在呢?表面上看是在做学术课题,实际上羼杂了许多意识形态及政治上的东西。著名文化批评学者、美国杜克大

  • 内外朝在周朝便出现,汉武帝组建中朝除相权过大外也有自身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内朝,不如说是中朝,因为汉朝本来就存在内、外朝之分的,汉武帝的这个“内朝”是从内、外朝以及朝外挑选出来的一些自己喜欢和亲近的臣子组成的。内、中、外朝的历史由来按史料记载来看,从周朝开始就已经存在内、外朝之别了,《国语·鲁语》中就明确记载了“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

  • 纣王并非荒淫无道,兴建酒池肉林让男女裸奔,其实另有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纣王残暴照片,纣王 真实事件,纣王的辛酸史

    商纣王帝辛的名字很多,纣王是后世因他暴行而对他的称呼之一。商朝王室的姓氏为子,据史料记载,他的名字为受,受德,为辛。因为他是商朝的帝王,因此后世也有人他为帝辛。因为他的姓氏,所以他也叫子辛。他臭名昭著、暴虐无道、穷奢极欲、昏庸无能、沉迷酒色,这些大概就是人们对他的印象了。“商纣王”这个名字是参入后

  • 穆桂英是虚构人物,那中国第一个女将军是谁?殷墟妇好墓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这就要从3000多年前的殷商说起,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武丁,曾以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创造了历史上难得一见的 “武丁盛世”。 在这个过程中,武丁的王后妇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武丁在对周边方国,以及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作为当时的军事统帅,为“武丁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一、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妇

  • 那些说夏朝是埃及人建立的专家们,你们这么说对得起祖宗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朝对埃及的认识,夏朝和埃及哪个早,夏朝与埃及历史高度重合吗

    怎么样?看到这是不是各位也惊掉下巴了。你还别说,持上述观点的人也不是“无凭无据”,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比如这些人曾提出了四大论据支持夏朝埃及说——一,古埃及人是典型的黄种人。与匈奴人种迄今的含糊不清不同,大量的古埃及壁画把古埃及人种描绘得明明白白,上至法老下至平民,都是黑发、浅眼窝、中低鼻梁、吻

  • 林基路:叛逆的富家之子,虎穴之中,传播革命火种的启路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两天前你老婆刚生了一个女儿,粉雕玉琢的样子,真是可爱,你一定很想见见她吧?其实这也不难,只要你投降,主动宣布放弃共产党员的身份,我们马上就可以让你们父女团圆。眼前的那名人犯,勉强地支起了残破的身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话。当他听到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他的目光闪过一丝热切,旋即便恢复了决然,他坚定地摇了摇头

  • 她是王后,她是祭司,她是战神,她是“妇好鸮尊”的主人妇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妇好鸮尊资料,妇好鸮尊设计文案,妇好鸮尊思维导图

    妇好有一座鸮尊。尊,古代盛酒器,是身份的象征,商朝时期,青铜质地的酒樽开始大量出现。酒樽一般都会有个造型,普通一些的是大口尊和觚形尊,或圆或方,比较规矩,尊的外部还雕有一些鸟兽花纹,有的还会铸接上鸟兽像,看上去美观大方,倍儿有面子。比如“五羊方尊”,就是商代青铜方尊的典型代表。开头说了,妇好可不是一

  • 古人的智慧让人赞叹,西周这五个战略手段震慑四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周大道,西周历史讲解全集,西周王陵最新发现

    伊洛盆地及其周边的封国和部族① 为了对周公二次东征后重新臣服的商遗民实施有效的管理,并控制住自华北沿太行山东麓南下进入中原的通道,周公把同母少弟康叔封在了商纣王的别都沫地(也称朝歌,在今河南省淇县)建立卫国,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封在今河南省辉县和延津附近建立了凡国和胙国。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三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