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古老的筷子被发现,原来它不是姜子牙或者妲己发明的

最古老的筷子被发现,原来它不是姜子牙或者妲己发明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3/1 4:40:04

中国很多传统的发明,都被周边邻国虎视眈眈,它们出于各种目的,希望能够沾沾光,顺便延长自己国家的历史。然而,说到筷子,这些国家再妄自尊大,也不敢胡说八道,因为筷子在中国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久远得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关于筷子的发明,最著名的是两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说姜子牙发明了筷子。姜太公在八十岁的时候,才在渭水钓鱼时遇到了周文王,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在此之前,他的生活都非常困顿和拮据,这自然遭到了妻子的抱怨。

有一次,姜子牙被神鸟所吸引,得到了两根神木。等他回家时,他的妻子出人意料地热情招呼他吃饭。就是因为太过意外,姜子牙起了疑心,连忙用神木来夹菜。结果这两根神木上发出了滋滋声,明显是有毒,后来他每次吃饭,都使用筷子先试毒。这样一来,筷子就开始流传起来,也成为了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餐具。

但是,这个说法总让人感觉不太靠谱。姜子牙夫妻如果同床异梦到了这个地步,那么姜子牙为什么不直接休妻,还要冒着风险与狼共舞?

第二个疑似发明人则是被骂得狗血淋头的苏妲己。有一次,饭菜因为太烫,苏妲己就取下头上的玉簪子,吹冷之后,夹着喂给纣王吃。纣王觉得味道固然不错,夫妻间的小情调更满意,以后都让妲己夹着给他吃,还让专门工匠打造了一双玉筷子。

这个说法虽然完全是民间流传的,却附会上了古籍《韩非子喻老》的记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这句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成筷子,而忠臣箕子感觉太过奢侈而产生了亡国的可怕想法。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中记载得更为详细:

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根据这两个民间传说,中国的筷子应该是产生于商朝末年。但是这两部书,只是说明纣王的骄奢淫逸生活,是从一双筷子开始,而并没有说筷子是妲己发明的。

而且,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1005号殷墟出土的铜筷子却击穿了这个传说。出土的6支铜箸头证明,在殷商早期的先王就已经使用了筷子,这自然要早于末代商王纣的时代。同样,作为与纣王、妲己同时代的姜子牙,也肯定不是筷子的发明人。

不过,在东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大禹发明筷子的传说。相传大禹为了治水,风餐露宿,时间也非常紧张。当手下将食物用锅煮好之后,他几乎来不及等到凉了再吃,便随手用树枝夹出来稍微凉一下之后便食用了,从此筷子也就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这个说法,本来更为可靠,也很符合我们的理解。但是,在江淮东部龙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又出土了42根骨箸,再次将筷子的历史提前了3000年。这个摆在人们面前的事实证明,大禹也不是筷子的发明人。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比上古时代的大禹还要久远得多。

其实,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餐具,筷子的发明绝对不是某一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之中,某些人根据生活经验而提炼总结的。当迅速进食成为一种需要时,聪明的中国人就会根据当时的环境,使用特制的物品夹取食物。可以说,筷子一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应该是哪位名人的灵光一现。

更多文章

  • 商末周初的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 为何姜子牙能活到275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姜子牙预言周朝有多强,姜子牙出生和死亡时间简介,商末周初就是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吗

    首先明确一点,在《史记》、《尚书》这些权威史料当中,根本没有姜子牙年龄的记载。按理说姜子牙这么出名的人物,他的生平应该十分详细,但是史书对他的死亡也只是一带而过。而我们现在看到关于姜子牙年龄的说法,其实都是野史,都是世人猜测的。那猜测也不能凭空想象吧,得有一定依据吧,那姜子牙高龄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

  • 姜子牙有个徒弟,千年以后被封为天尊,编了一本书,如今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天尊,姜子牙弟子谁最厉害,姜子牙的九个徒弟

    一日,姬昌前去渭水河畔寻找“梦中贤臣”号飞熊。也是这个时候,樵夫武吉准备砍柴去卖,行至渭水河畔遇见了一老叟。见对方一动不动在这渭水河畔垂钓,武吉放下柴担走到跟前洗手,很是好奇。见老叟的钓钩为直钩,便问道:“老先生,您贵姓。”老叟回到:“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武吉复问:“姜先生钓鱼为何钩是直的,这样

  • 你若说妲己是千古妖姬,迷惑了纣王,我真的不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终于知道纣王为什么喜欢妲己了,南笙版妲己纣王吻戏,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

    其实首先咱们要说的是,纣王这个名字是周朝给他取的,意思是“残义损善”。人家在世的时候,是叫帝辛,帝辛是个刚猛的君王,孔武有力,据说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当然他也确实喜欢美色,三十岁继位以后,不断征服四海,降服了周围很多部落。帝辛在位的第三十年,他已经六十岁了,这时他征讨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投降,献

  • 秦国迁都咸阳既是需要避开旧贵族势力也因当地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9次迁都,秦国迁都哪一次最重要,秦国建国以来迁都几次

    王国维考证:“有周一代,秦之都邑分三处,与宗周、春秋、战国三期相当。曰西垂、曰犬邱、曰秦,其地皆在陇坻以西,此宗周之世秦之本国也。曰汧渭之会,日平阳、曰雍皆在汉右扶风境,此周室东迁,秦得岐西地后之都邑也。日泾阳、曰栎阳、日咸阳,皆在泾渭下游,此战国以后秦东略时之都邑也。“从雍城到栎阳雍城是周僖王五年

  • 张仪抓住楚国的心理并凭借秦国的实力故能成功欺骗楚怀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仪骗了楚怀王几次,张仪帮助秦国战胜楚国吗,大秦帝国张仪和楚怀王

    时势造英雄,我们先看看张仪所处的大势如何。张仪以六里地忽悠楚怀王与齐国背盟,发生于周赧王二年(前313年),这一行动本质上是以连横破坏合纵。纵横之术,为啥能在那时成为热点?经过战国初期半个世纪的博弈后,从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起,天下格局已经由以往的“一超”、变成“多强”:在韩、赵的内部掣肘,

  • 屈原诗歌中的精神力量打动人心,使其受到后世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屈原的精神资料,小学生该如何弘扬屈原精神,鼓励学习屈原精神的句子

    可是,屈原的政策却不符合当时楚国保守贵族的利益,他主张举贤,而贵族们极力想提拔豪族后裔任高官;他主张连齐抗秦,而楚国贵族却力图与秦国调和,因而,屈原在朝中受到了排挤和诽谤,楚王不敢得罪贵族势力,致使屈原被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最终,楚国挡不住秦军的铁蹄,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屈原忠贞爱国,有才识

  • 春秋战国之旨意:天子诸侯们是如何传旨?臣僚们又是如何奉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战国政治权谋,春秋战国时期的策略,春秋战国时期如何选官

    越是往更早的朝代看,就越是能体现旨意的重要性。什么是旨意,在古代来说大体是属于天子或诸侯所专属的。天子的旨意也就是圣旨,这种旨意是不能违抗的。圣旨其实就是命令,也是一种文件传达的方式。所以,天子说的都是降旨、传旨,是居高临下的。但是不同的时候,旨意颁布也会有不同的情况,臣僚们应对的态度也有不同。有时

  • 春秋战国时代的“案”,都用来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时期所发生的重要事件,春秋战国历史著名事件,春秋战国十大重大事件

    今天我们来说桌子。在春秋战国时代,桌子称之为“案”。“案”的作用跟今天没什么区别。读书、吃饭、装饰、娱乐,“案”的作用无非也是这几种。不止在春秋战国,任何时代的“案”都是退而求其次,不可能扮演主角。运气好点的“案”,因为其所归属的是主人是当世的有名人,也即伴随着参与了有名的事件。这里历数几件。周幽王

  • 孔子明明不喜欢巧言令色的人,为何却器重能言善辩的子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为什么念叨子贡,孔子如何评价子贡,赵玉平老师讲孔子与子贡

    [var1]孔子所反对的是这种言不由衷的态度,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很多,比如“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这样的人。唐朝的李林甫就是个巧言令色的人,对身边的人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和别人说话也是十分的和气。但是肚子里却是想着如何坑害别人,所以,有人说李林甫是“口有蜜,而腹有剑”。李林甫曾经对李适之说,华山

  • “孙膑减灶”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物资匮乏的古代有十万个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膑减灶计简介,孙膑减灶的故事感想,孙膑减灶完整过程

    [var1]但是问题中还存在一个错误,古代物资并不匮乏,这是第一,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的物资丰裕程度都达不到古代中国的大部分历史时期,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吃不饱饭。中国古代除了饥荒年代大部分时间百姓生活是可以解决温饱的。第二,要不要十万个澡,要看实际需要,诸葛亮用增灶的办法打败魏军就要把灶做多,孙膑用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