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周崩溃的缘由:自身制度的弊端,以及来自王室内部的经济危机

西周崩溃的缘由:自身制度的弊端,以及来自王室内部的经济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17 14:00:26

一、西周分封诸侯

这些诸侯被赏赐一片土地,然后就镇守一方,守土有责。除了这些诸侯,还有就是周人的大小贵族。朝总得有战争,就得不断赏赐这些人。金里边有关于赏赐土地,赏赐各种车、马、器的记载。车马上边不是有很多器械吗?就把旗子各种各样的货物赏赐给他们。久而久之,王朝里边就孕育出了一个阶层。什么阶层?就是贵族阶层。每一个贵族都要有一片土地,有的叫封地,有的叫采邑,不论叫什么,他都需有一块吃饭的地方。王朝总得安排他们,他们立了功,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奖赏。

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知道西方有一句话叫"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比如说王封建了诸侯,诸侯再封建一些他的下属,这些诸侯的下属并不直接归王领导。所以有的时候王封建了一个诸侯,某种程度上就失去了和这个诸侯下面人的联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看到西周后期,周王的王朝之师打不动了,于是就调诸侯的军队,而要调诸侯的军队,他就必须诸侯发命令,诸侯再向他手底下的那些大臣发命令。周王室是不能直接向诸侯国里边那些有作战本领的人发令的。这就是所谓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周王赏赐诸侯,赏赐那些大贵族,大贵族再赏赐自己手底下一些小贵族。这一局面在金文里表现得很清楚。这样封来封去,200多年来,在王朝内部就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贵族集团。这个阶层在王朝里边要吃、要喝、要富贵。反正土地就这么多,靠开边拓土,远远供不应求。所以这样一来,王朝经济日益陷入困顿。

二、周厉王的改革以及"周召共和"的出现

到了西周后期就出了个周厉王。周厉王很猛,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他发动了一场改革。他的改革不外乎就是把山、林,以及水里边的鱼、鳖、虾、蟹,还有水草,这些公共财产收归国有。过去地广人稀,大家去砍砍柴、打打鱼,没人管。但现在周厉王说,不允许,这些都是我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种话也是西周后期说出来的。这样的话会得罪一般的民众,使他们生计艰难。可是我们要知道,西周实行的是宗法制,很多一般民众在宗法上属于大贵族,也可以说间接地伤害了贵族利益。所以周厉王在位三十几年,再加上天灾不断,国人就变乱了,国人变乱就把周厉王轰走了。这些"国人",他们是周朝最基层的人,实际上这背后很有可能有贵族的推动。周厉王被轰走了,但是周王朝并没有发生改变,这和后来的农民起义是大不相同的。后来的农民起义把王推翻了以后一定要自己坐王位。可是在周代,把王轰走了,贵族们就站出来了!我们知道周厉王在被驱逐了以后,有所谓"周召共和",就是两个大贵族的家长,大家在一块儿商量事情,所谓"共和"就是有事共同商量。

三、封建制自身的矛盾

等到周幽王继位,做了十一年,天下就大乱了。这是我们从历史的层面看到的封建制自身的矛盾,你用不断的赏赐来换忠诚,这就意味着王朝的力量慢慢被削弱。而与此同时,一个强大的贵族阶层,就会慢慢被培养起来。所以它一定会出问题,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历史进步造成的。在《诗经》里边,有一首诗叫《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按现代学者解释,就是棠棣花是多么光华灿烂啊,接着来了一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然后诗篇就反复说兄弟亲。说"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这是什么意思?说家里边老婆孩子啊,是容易团结的;兄弟团结了,这才是真正的深厚的欢乐。

如果我们从反面来看这首诗,就能看到当时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变化。我们现代人结了婚,生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小家庭。古人一般说"五口之家",这是最基本的家庭规模。但是在西周,尤其是西周早期的时候,这种小家庭实际上并不存在。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低,你想拿石头的工具、拿木头的工具去播种那点土地,一定要大伙一起干。这个是有学者研究过的,比如说朱凤瀚先生研究商周家族形态,写了一本专著,叫《商周家族形态研究》。这个书就是利用甲骨文、金文这些第一手材料,来看这些殷商家族形态的变化。实际上从商代到周代早期,人们的生活中,晚上睡觉是小家庭式的,两口子带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吃饭、穿衣,还有经济核算,都是以大家族为单位,生产的单元大。为什么?因为人多力量大,只有人多了才能对付那点土地。但是,到了《诗经》这个时代,西周晚期的时候,我们看到这个诗开始强调兄弟,说兄弟团结才是真正的团结,已经提倡兄弟团结了!这其实意味着兄弟开始不亲了。

四、铁器的发展

关于中国人什么时候用铁器,这是个学术难题。我们知道铁分两种:有陨铁,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铁。陨铁,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商代就有了,考古还发现了用陨铁做的器具。而人工开矿石炼铁,现在公认的说法是在春秋早期就开始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我们在三门峡一带,发掘了虢国的墓葬,墓葬里边有一把剑。这把剑的柄是玉质的,剑身则是铁质的,当然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可是我们还是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去化验那些锈,确认是人工铸铁。这个器物是什么年代的呢?是两周之交。有人说是西周晚期,有人说是春秋早期的,差不了多少年。另外,根据《尚书·贡》记载,当时四川这一带是贡铁的。我曾经用文献的方式考究,就是用今文的一些语词去考察。《禹贡》这个文献它不会太早,但也不会晚于西周中期,四川那儿盛产铁,这说明那个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哪儿有铁,然后将之作为珍贵之物贡献给朝廷。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到处都可以冶铁,就用不着贡铁了。可以说西周中期就开始使用铁器了,就是因为有人贡献铁,这样这个铁器就有可能逐渐投放到农业生产上了。

另外农业这种东西,就算工具不变,生产经验逐渐提高的话,产量也会增加。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原来几个兄弟带着自己老婆形成大家族一起生活的日子逐渐不流行了,因此《诗经》才提倡兄弟团结。也就是说一个大宗族、一个大的家族的兄弟几个在一起生产,这种现象慢慢过时了。这就是西周衰落的原因。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外寇入侵。读《诗经》和金文,我们会发现,在西周晚期,西北来了一个强敌叫猃狁。周王朝跟他们打仗,打仗就得花钱,财政一旦出现问题,就必须变本加厉地去掠夺原本属于贵族的财富。这一掠夺,大贵族不干了,这个王朝就走投无路了。

结语:

西周之所以迅速走向衰亡,有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而这些变化,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因为当时的中国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大变局的时代——春秋战国。

参考文献:

《诗经》

《禹贡》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创下的家业,这个家族花了三百年夺走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姜子牙女儿,姜子牙电影免费版完整,老梁完整版姜子牙

    齐国面积辽阔,又临近大海,物产富饶,逐渐成为诸国之中最为富裕的国家。不过这么一大份家业,姜子牙也是凭借了头脑和性命给后世子孙挣下的,却被别的家族所篡夺了。这个家族叫做田氏,西周时期,齐国在姜子牙的后人统治之下倒也过得比较惬意,不过春秋初年,有一个人来到了齐国。他叫田完,本来是陈国国君的儿子。陈国是个

  • 从西周礼乐文化产生的背景入手,探研古代“艺德合化”的镜鉴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西周的礼乐文化从制度上看,其礼乐体系有“三千”、“三百”之序,广博精微;而其官僚系统分为天地春夏秋冬,甚是完备;其分封制诸侯环立拱卫周室,万国咸宁。从教育上看,周王官即学官,天官大宰以“八统”教万民亲敬贤能,地官司徒实施“十二教”,教民让亲和安、春官宗伯教礼仪、春官司乐教乐德,夏官司马春教振旅、夏教

  • 秦公一号大墓出土马骨,经过研究,解释了商朝战马的来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公一号墓的铭文,赵王墓出土马,商朝的战马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拥有5000多年的繁盛文化传承,伴随我国独特文化传承的同时,战争也从未休止过。如果翻开中国历史,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发现,我国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战争史,而战争史最真实可考的开端,则

  • 破译一个甲骨文奖10万块钱!历数公认的甲骨文大师应该拿多少奖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甲骨文大师许建勋,甲骨文十大巅峰之作,中国甲骨文专家排名

    目前除去私人所藏匿的外,有10余万片有字甲骨,含有近9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公认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最早发现这种文字的是清末学者、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他发现在当时药铺“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图案,认为是比籀文更加古老的殷商遗物,便大肆收购。王懿荣1899年发现甲骨文,次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

  • 姜子牙没封自己,其他神仙却不敢得罪,除了有背景外还有这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姜子牙为什么不封自己一个神仙,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当上神仙,姜子牙是哪位神仙下凡

    在封神演义里,昊天上帝以天庭人手不足,想要阐教十二金仙称臣。遭到了元始天尊的反对。元始天尊属于圣人级别,境界修为要在昊天上帝之上。再加上他的师傅鸿钧老祖,身份更是高不可测。用封神演义里的话就是先有鸿钧后有天。面对昊天上帝和原始天尊的分歧,能够解开这个死结的,只有鸿钧老祖一人。于是,鸿钧老祖召集弟子开

  • 最古老的筷子被发现,原来它不是姜子牙或者妲己发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姜子牙发明筷子,姜子牙与筷子的故事传说,大禹姜子牙与筷子的民间传说

    中国很多传统的发明,都被周边邻国虎视眈眈,它们出于各种目的,希望能够沾沾光,顺便延长自己国家的历史。然而,说到筷子,这些国家再妄自尊大,也不敢胡说八道,因为筷子在中国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久远得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关于筷子的发明,最著名的是两个故事。其中之一,是说姜子牙发明了筷子。

  • 商末周初的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 为何姜子牙能活到275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姜子牙预言周朝有多强,姜子牙出生和死亡时间简介,商末周初就是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吗

    首先明确一点,在《史记》、《尚书》这些权威史料当中,根本没有姜子牙年龄的记载。按理说姜子牙这么出名的人物,他的生平应该十分详细,但是史书对他的死亡也只是一带而过。而我们现在看到关于姜子牙年龄的说法,其实都是野史,都是世人猜测的。那猜测也不能凭空想象吧,得有一定依据吧,那姜子牙高龄的依据是什么呢?大家

  • 姜子牙有个徒弟,千年以后被封为天尊,编了一本书,如今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姜子牙天尊,姜子牙弟子谁最厉害,姜子牙的九个徒弟

    一日,姬昌前去渭水河畔寻找“梦中贤臣”号飞熊。也是这个时候,樵夫武吉准备砍柴去卖,行至渭水河畔遇见了一老叟。见对方一动不动在这渭水河畔垂钓,武吉放下柴担走到跟前洗手,很是好奇。见老叟的钓钩为直钩,便问道:“老先生,您贵姓。”老叟回到:“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武吉复问:“姜先生钓鱼为何钩是直的,这样

  • 你若说妲己是千古妖姬,迷惑了纣王,我真的不服气!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终于知道纣王为什么喜欢妲己了,南笙版妲己纣王吻戏,莲花童子妲己和纣王

    其实首先咱们要说的是,纣王这个名字是周朝给他取的,意思是“残义损善”。人家在世的时候,是叫帝辛,帝辛是个刚猛的君王,孔武有力,据说能手格猛兽,神勇冠绝一时。当然他也确实喜欢美色,三十岁继位以后,不断征服四海,降服了周围很多部落。帝辛在位的第三十年,他已经六十岁了,这时他征讨有苏部落,有苏部落投降,献

  • 秦国迁都咸阳既是需要避开旧贵族势力也因当地水陆交通便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9次迁都,秦国迁都哪一次最重要,秦国建国以来迁都几次

    王国维考证:“有周一代,秦之都邑分三处,与宗周、春秋、战国三期相当。曰西垂、曰犬邱、曰秦,其地皆在陇坻以西,此宗周之世秦之本国也。曰汧渭之会,日平阳、曰雍皆在汉右扶风境,此周室东迁,秦得岐西地后之都邑也。日泾阳、曰栎阳、日咸阳,皆在泾渭下游,此战国以后秦东略时之都邑也。“从雍城到栎阳雍城是周僖王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