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有人把邯郸叫甘丹?真不是读错了,战国以前就这么叫

为什么有人把邯郸叫甘丹?真不是读错了,战国以前就这么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8 更新时间:2024/2/10 3:00:33

中国人都喜欢历史,而中国人也愿意给自己居住的城市考证一下建城的悠久历史,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城市纷纷表示我是六朝古都,我是历史名城……

[var1]

图注:邯郸市内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的武灵丛台

但是在全国人民心中,说起历史名城,一般人都先想到的便是洛阳、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问你邯郸,大部分人想到的怕是“邯郸学步”这个成语故事,对于邯郸的了解便止步于此。

但事实上邯郸也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8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磁山文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首都。

[var1]

图注:邯郸的标志性雕塑--赵武灵王

在汉代,邯郸是除了国都长安以外的“五大都会”(洛阳、邯郸、临淄、南阳、成都)之一,商贾云集,物阜民安是具有全国经济意义的城市,仅次于长安、洛阳。

不仅如此,邯郸还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像我们所熟知的“邯郸学步”、“南辕北辙”、“鹬蚌相争”这些寓言故事外,还有“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这些历史典故。

而且邯郸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历经3100多年的沧桑巨变未改过名字。

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邯郸这座历史名城的文化底蕴。

[var1]

一、邯郸地名的解释

古代地名一般都是和自己的地理位置有关系。比如洛阳,就是在洛水之阳面。那么邯郸[hán dān]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种说法是邯郸不叫邯郸,而是叫做“甘丹”。甘是太阳初升,刚刚超过地平线的样子;而丹则是太阳刚刚落山。“甘丹”顾名思义就是日出日落之地。有学者考证在战国之前的资料里邯郸都写作甘丹。

另一种说法是和山脉有关。“ 邯”字是古代的一座山脉名字,也就是“邯山”;而“单”则 是山脉尽头的意思。“邯单”的意思是邯山的尽头,因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市,于是“单”字就加了一个耳朵旁,变成了“郸”!

这种说法来自于三国时期的张晏:“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

第三种说法则是来自于姓氏。古代有个家族姓氏就是“邯郸”,因为居住在这里,所以大家就把邯郸氏居住的地方叫做邯郸。

不知道您觉得哪一种解释更靠谱呢?

[var1]

图注:位于邯郸的现代农业园区,希望能够带动周边旅游业和休闲业农业的发展。而且白菜谐音“百财”,有聚财、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美好寓意。

二、邯郸城的兴起

关于文献记载邯郸最早的时间,是说在商代的商纣王时期,纣王已经控制了北至邯郸,南至朝歌的广大地盘。

这段记载原话是这样的:

《括地志》云:沙丘台在邢州平乡二十里。《竹书纪年》 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史记正义》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商朝刚刚建立时没有固定都城,而是四处迁都,到了商王盘庚把都城定下来后才算稳定,一直到商王朝灭亡,在长达253年的时间内再没有迁都。

而且到了商纣王时期,纣王又扩大了都城,南至朝歌(今河南淇县),北至邯郸及沙丘(今河北广宗境内),都建立有商王的“离宫别馆”。

这是目前邯郸地名出现最早的一条资料,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已经有了邯郸地名。

事实上除了《竹书纪年》对邯郸记载之外,在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也有“王往出于甘”、“王往于甘”等14条有关“甘”的地名记载,其中有12条确定为商王武丁时期。

而甲骨文所说的“王往出于甘”,大多数学者认为甲骨文中的“甘”便是现在的邯郸。

[var1]

三、天下名都

汉乐府《名都篇》记载:“名都者,邯郸、临淄之类也。”

邯郸早在8000年前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为赵国的都城,千古一帝秦始皇便出生、生长在此地。

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曾在赵国为质子,在赵国这段时间,大商人吕不韦曾献给秦庄襄王一舞姬,也就是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秦始皇嬴政便在邯郸出生、长大。

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外,最早记载的贞烈女子秦罗敷、历史书上的廉颇蔺相如、千古奇人鬼谷子等,都与邯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除了这些历史名人外,邯郸发现的赵王城遗址,有着很高的军事研究价值,从建筑科学上来讲它以主题建筑为中轴线而分布,布局工整,排列有序,堪称同时代都城的代表。

不仅如此,有学者认为邯郸城的中轴线也是千年来都没有发生改变的。但是关于这个说法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只能当成一个看法,但是这也说明了邯郸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var1]

图注:邯郸娲皇宫

邯郸从8000年前的磁山,到商代的纣王行宫,再到战国七雄赵国的都城,在汉代又是全国第三大都会。

在东汉末年袁绍、曹操先后在这里称雄;在南北朝时期邯郸又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

在北宋时期,邯郸一度成为北宋的陪都,称北京大名府!

进入近现代,邯郸地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邯郸依然是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域经济中心,相信在未来,而邯郸这座历史名城也一定更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资料:

《邯郸史话》

《感受邯郸》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王是什么故事?如何实施刺杀计划?为什么行动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了没有,荆轲刺秦王的真实事件,历史上荆轲刺秦王是怎么回事

    [var1] 荆轲是由一个有眼光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的,太子丹亲自送田光前往卫国迎接荆轲。“土为知己者死”,荆轲觉得自己应当有所回报。荆轲说:“现在有两样东西是秦王最想要的,一是樊于期的头,二是督亢的地图,而这两样东西我们都能提供,这样我们就胜算在握了。” 荆轲后来又求见樊于期,告诉他自己的打算,并对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轲为赵女杀秦王,荆轲刺秦王历史讲解,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与评价

    [var1] 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他。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于期,他正在燕国避难。荆轲亲自上门游说,请求他舍弃自己的生命,成就刺秦大业。被秦王害得家破人亡的樊将军为了复仇,也慷慨激昂地拔剑自刎,献

  • 荆轲刺秦时,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剑,真是因为剑太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杀荆轲,秦始皇哪年被荆轲刺杀,荆轲是怎么刺杀秦始皇的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荆轲刺秦王时,秦始皇三次拔剑都没拔出来,是因为当时秦国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使得秦国的剑普遍做得比较长,所以这才没能及时拔出来。还拿了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中出土的秦代青铜剑为证。 其实这个论点是错的,是站不住脚的。 [var1] 早在先秦时期,并非只有秦国一个国家冶剑技术牛逼,韩国、吴

  • 曹真:才华不输司马懿,智超诸葛亮,武压赵云,却被小说写成菜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真与赵云谁厉害,赵云曹真最后之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真

    这几人中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周瑜以外,今天咱们要说的曹真了,他的才华不输司马懿,智超诸葛亮,武压赵云,但却被《三国演义》写成了菜鸟。那么,曹真到底是谁?他凭什么能“力压群雄”呢? 三国名将——曹真 不少人听到曹真,应该都感到“陌生又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分给他的笔墨并不多,并且写得也不太正面。但实

  • 刘备收留吕布,吕布为什么还要攻打徐州?背后的原因也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拿下徐州8万兵马,吕布徐州,吕布夺取徐州完整版

    一.生存需要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没有地盘就无法生存下去。吕布在和曹操的斗争中失败后,就急需要一个立足的地盘。因为此时的吕布已经不单单是一名武将,还是一名诸侯。他的手下有陈宫这样的谋士,有张辽,高顺这样的武将。还有非常精锐的西凉骑兵。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军阀组织而并非是一个武将。因此刘备也不能任用吕布在军中

  • 汉武帝很后悔的一件事,晚年听信他人言,亲手害了挚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晚年做的错事,汉武帝晚年没有承认错误会怎样,汉武帝晚年谈霍去病

    晚年的汉武帝做事冷酷,从不注重亲情血脉关系,因为外戚干政的影响,他做了一件错事。这要从他的第一个太子刘据说起,还有那场“巫蛊之祸”,这场祸乱爆发有很大的矛盾,卫氏家族在卫青,霍去病不再后,越来越没地位。小人得逞,奸臣当道,这个时候武帝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让善良的太子,最爱的儿子以及陪伴自己38年光

  • 刘备是幽州人,为何跑到大西南的益州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的益州有多大,刘备为啥在幽州,刘备拿下益州完整版

    刘备虽然打过黄巾起义,但在官场上没什么人脉,虽有军功,却只低授了安喜县尉。安喜在哪呢?现在的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安喜县在当时隶属于中山国。这是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国。不过,没过多久,朝廷要裁汰冗官。没有背景的刘备上了黑名单。刘备一怒之下把督邮暴打一顿,挂印扬长而去,《三国演义》把这个精彩的桥段

  • 历史打假第4集: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唐朝巅峰比不上隋朝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详细历史资料,秦始皇历史简介视频,历史揭秘 秦始皇

    今天为大家打假的历史谣言发生在秦朝与隋唐时期,传播率也比较高。老规矩,先跟大家伙聊个3分钟。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谣言:秦始皇没有做到真正的一统,他虽然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南越,但没有统一当时的属国——卫国,而且这个卫国一直秦二世时期才真正被一统。正史:很多人都说卫国并没有灭亡,理由是,根据史料记载:君角

  • 刘邦与项羽,朱元璋与陈友谅,历史是否在重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对手陈友谅,朱元璋电视剧陈友谅扮演者,正史上朱元璋是怎么打败陈友谅的

    吕海峰话说,想当初,刘邦和项羽就曾经发生过一次生死大决战。并且,如果论实力,刘邦本来难以匹敌,但最后却胜利了。此后,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与陈友谅二人竟然也经历了一场与刘邦和项羽同样的生死大决战,并且,也是相对弱小的朱元璋胜利了。那么,朱元璋与陈友谅的生死大决战是否就是一次历史性的

  • 看历代开国皇帝出身,唯有刘邦和朱元璋才是真正的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和朱元璋谁是真正的草根,刘邦班底和朱元璋班底,历史评价刘邦和朱元璋

    历代开国皇帝出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个人的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但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出身做后盾的,就像历代开国皇帝的出身:1、秦王嬴政,贵族。2、汉高祖刘邦,农民。3、魏文帝曹丕,贵族。4、蜀昭烈帝刘备,贵族之后,出身贫寒。5、吴太祖孙权,贵族。6、晋世祖司马炎,贵族。7、宋高祖刘裕,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