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战国七雄”都曾变法,为何只有秦国成功了?

历史上“战国七雄”都曾变法,为何只有秦国成功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438 更新时间:2024/2/8 14:45:07

持续百年的春秋时期随着赵魏韩三家分晋正式宣告结束。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旧时代的礼乐崩坏,新时代的规则尚未建立,但是整个大时代并没有在乎各国是否已经准备好,就一头进入到了战国时代。

[var1]

战国七雄中,齐、楚、秦、燕等国还在墨守成规,刚刚分家的赵国忙着打理北方新分到的大片土地,看似弱小的韩国也忙着和各国置换领土,埋头于和平发展。只有魏国的魏文侯魏斯,却不甘北有刚刚打过架的赵国,西有野蛮的强秦,南边不远就是一直强悍的楚蛮子,于是立志于让自己强大起来。

在这样的信念下,魏文侯请来了李悝吴起等人开始在七雄中第一个变法,在新法的支持下,魏国迅速强盛起来,吴起创建的魏武卒一度以区区五万人打遍天下无敌手。

在这样成功榜样的刺激下,其余六国纷纷开始变法图强,但是在七雄中,为何只有秦国的变法获得了最终的成功?在以史为鉴墨上桑看来秦国之所以能变法成功,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原因。

先说人和

其实读过贾谊在《过秦论》的朋友,就知道贾谊说的很直接: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var1]

秦国最终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秦国从秦孝公开始重用商鞅变法,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长达六代秦国国君竟然都惊人的持续延续了商鞅变法的措施,商鞅虽然在秦孝公身死之后,就被秦国贵族反扑,自己也被五马分尸。但是商鞅虽然死了,商鞅的政策却在秦国并没有变化,这一点比起其他诸侯国人走茶凉,人死政歇的做法要好太多。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魏国变法

魏国国君魏文侯实行变法后,魏国一度极为强大,一度打的赵国俯首、楚国无语、燕国闭嘴……秦国被打的最惨,不但被魏国全部占据河西之地,甚至都不敢出函谷关。

[var1]

但是等到魏文候去世,魏武侯继位后,变法的重臣吴起却因为不能受到重用收到打压,于是引发吴起叛逃楚国。吴起走后,魏国的变法就走向衰落,在之后庞涓被齐国打败后,魏国赖以立足的魏武卒也损失大半,从此魏国一蹶不振了。

2、楚国变法

吴起叛逃后,因为名声很大,被楚国国君所重用,命其担任楚国令尹,全权辅佐楚国进行变法。

吴起也很用心,大刀阔斧的变法楚国落后的制度,让楚国国力、军力迅速强大;于是在吴起的带领下楚国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向北和魏国发生大战,击败魏军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重新恢复到了当年的强势状态。

可惜吴起的变法虽然让楚国富强,但严重影响到了楚国旧有贵族的利益,于是在支持吴起的楚悼王死后,吴起就被反叛的贵族所杀。吴起一死,楚国的变法也就告一段落了。

其余几个国家的变法也都是大同小异,可能经过申不害邹忌等某一位人才的大力变法国家变得强盛,但是随着支持方的变故经常就会人走政歇,陷入以前的老路。

只有秦国,从上到下一直延续着商鞅的变法思路。能长期持续的稳定政策自然胜过老是变动的政策。

[var1]

再说地利

秦国比起其他国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后方,秦国自从平定义渠王之后,后方就基本上毕竟稳定了,在外部有黄河天险相阻隔,大兵团要在黄河流域基本很难做到突然袭击。所以秦国只需要在黄河几个重要的渡口和函谷关这种天险地段防御东方诸侯。

在这一点上战国七雄也只有齐、楚两国堪堪比拟。但是齐国和楚国都局限于传统的诸侯国统治模式,虽然齐楚两国都有明君,但是一两位雄才大略之主改变不了致富容易架不住败家子的套路,往往刚开始很好,中间出了很多幺蛾子;

只有秦国,非常精明的利用了地利,拒六国于门外,专心图发展。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六代国君一直坚定的采用商鞅变法的措施。

[var1]

废井田开阡陌

最后说天时

秦国最后能变法图强,最后得以统一天下。其实也是历史大势所趋。

周朝从周平王东迁后,周朝已经衰微,周朝的分封制、井田制已经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也就是开始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时代。

等到战国时期,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一些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兼并,而普通百姓经过百年的诸侯战争,人心都已经不想战争,在这样的趋势下从几百个诸侯国到几十个再到七个,最后势必有一国要一统天下。当然历史在这一刻选择了秦国。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全网阅读过亿的历史博主,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把邯郸叫甘丹?真不是读错了,战国以前就这么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甘丹,甘丹颇章啥意思,甘丹草是什么

    中国人都喜欢历史,而中国人也愿意给自己居住的城市考证一下建城的悠久历史,于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城市纷纷表示我是六朝古都,我是历史名城……[var1]图注:邯郸市内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的武灵丛台但是在全国人民心中,说起历史名城,一般人都先想到的便是洛阳、西安……这些大城市。如果问你邯郸,大部分人想到的怕是

  • 荆轲刺秦王是什么故事?如何实施刺杀计划?为什么行动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荆轲刺杀秦王成功了没有,荆轲刺秦王的真实事件,历史上荆轲刺秦王是怎么回事

    [var1] 荆轲是由一个有眼光田光推荐给燕太子丹的,太子丹亲自送田光前往卫国迎接荆轲。“土为知己者死”,荆轲觉得自己应当有所回报。荆轲说:“现在有两样东西是秦王最想要的,一是樊于期的头,二是督亢的地图,而这两样东西我们都能提供,这样我们就胜算在握了。” 荆轲后来又求见樊于期,告诉他自己的打算,并对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失败?想知道原因吗,我们一起往下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荆轲为赵女杀秦王,荆轲刺秦王历史讲解,荆轲刺秦王历史背景与评价

    [var1] 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他。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于期,他正在燕国避难。荆轲亲自上门游说,请求他舍弃自己的生命,成就刺秦大业。被秦王害得家破人亡的樊将军为了复仇,也慷慨激昂地拔剑自刎,献

  • 荆轲刺秦时,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剑,真是因为剑太长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始皇杀荆轲,秦始皇哪年被荆轲刺杀,荆轲是怎么刺杀秦始皇的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荆轲刺秦王时,秦始皇三次拔剑都没拔出来,是因为当时秦国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使得秦国的剑普遍做得比较长,所以这才没能及时拔出来。还拿了秦始皇兵马俑遗址中出土的秦代青铜剑为证。 其实这个论点是错的,是站不住脚的。 [var1] 早在先秦时期,并非只有秦国一个国家冶剑技术牛逼,韩国、吴

  • 曹真:才华不输司马懿,智超诸葛亮,武压赵云,却被小说写成菜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真与赵云谁厉害,赵云曹真最后之战,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真

    这几人中除了大家都熟悉的周瑜以外,今天咱们要说的曹真了,他的才华不输司马懿,智超诸葛亮,武压赵云,但却被《三国演义》写成了菜鸟。那么,曹真到底是谁?他凭什么能“力压群雄”呢? 三国名将——曹真 不少人听到曹真,应该都感到“陌生又熟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分给他的笔墨并不多,并且写得也不太正面。但实

  • 刘备收留吕布,吕布为什么还要攻打徐州?背后的原因也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拿下徐州8万兵马,吕布徐州,吕布夺取徐州完整版

    一.生存需要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没有地盘就无法生存下去。吕布在和曹操的斗争中失败后,就急需要一个立足的地盘。因为此时的吕布已经不单单是一名武将,还是一名诸侯。他的手下有陈宫这样的谋士,有张辽,高顺这样的武将。还有非常精锐的西凉骑兵。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军阀组织而并非是一个武将。因此刘备也不能任用吕布在军中

  • 汉武帝很后悔的一件事,晚年听信他人言,亲手害了挚爱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武帝晚年做的错事,汉武帝晚年没有承认错误会怎样,汉武帝晚年谈霍去病

    晚年的汉武帝做事冷酷,从不注重亲情血脉关系,因为外戚干政的影响,他做了一件错事。这要从他的第一个太子刘据说起,还有那场“巫蛊之祸”,这场祸乱爆发有很大的矛盾,卫氏家族在卫青,霍去病不再后,越来越没地位。小人得逞,奸臣当道,这个时候武帝因为自己的一个错误决定让善良的太子,最爱的儿子以及陪伴自己38年光

  • 刘备是幽州人,为何跑到大西南的益州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的益州有多大,刘备为啥在幽州,刘备拿下益州完整版

    刘备虽然打过黄巾起义,但在官场上没什么人脉,虽有军功,却只低授了安喜县尉。安喜在哪呢?现在的河北省定州市东南,安喜县在当时隶属于中山国。这是刘备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的封国。不过,没过多久,朝廷要裁汰冗官。没有背景的刘备上了黑名单。刘备一怒之下把督邮暴打一顿,挂印扬长而去,《三国演义》把这个精彩的桥段

  • 历史打假第4集: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唐朝巅峰比不上隋朝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详细历史资料,秦始皇历史简介视频,历史揭秘 秦始皇

    今天为大家打假的历史谣言发生在秦朝与隋唐时期,传播率也比较高。老规矩,先跟大家伙聊个3分钟。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谣言:秦始皇没有做到真正的一统,他虽然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南越,但没有统一当时的属国——卫国,而且这个卫国一直秦二世时期才真正被一统。正史:很多人都说卫国并没有灭亡,理由是,根据史料记载:君角

  • 刘邦与项羽,朱元璋与陈友谅,历史是否在重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对手陈友谅,朱元璋电视剧陈友谅扮演者,正史上朱元璋是怎么打败陈友谅的

    吕海峰话说,想当初,刘邦和项羽就曾经发生过一次生死大决战。并且,如果论实力,刘邦本来难以匹敌,但最后却胜利了。此后,当历史的脚步走到了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与陈友谅二人竟然也经历了一场与刘邦和项羽同样的生死大决战,并且,也是相对弱小的朱元璋胜利了。那么,朱元璋与陈友谅的生死大决战是否就是一次历史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