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战略格局,刚登基不久的唐太宗李世民在被东突厥人敲诈勒索后,他就卧薪尝胆立下了“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誓言。李世民将张公瑾派往代州,出任代州都督,在毗邻东突厥的战略要地上,张公瑾一边重整军备,一边广撒情报网,密切关注东突厥的一举一动。张公瑾不仅紧盯东突厥,更是频繁使用反间计,分解东突厥的军事力量。东突厥的二号人物突利可汗,经过唐王朝一连串成功的“情报战”,终于从跟唐王朝书信往来,到彻底被唐太宗牢牢拉住。
隋朝留下丰厚的遗产,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隋朝两代皇帝广修粮仓,竭尽民力搜刮的粮食装满这些粮仓。唐朝统一全国后,继承了这些重要遗产,这些粮食一直供唐朝用到贞观年间。此外,隋朝时候兴修水利,新建了大量水利工程,唐高祖期间更是完成了陕西龙门的黄河水引进工程,山西临汾的高粱堰灌溉工程。这些工程,确保了唐朝抗风险的能力,保证了百姓们的耕种环境。
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一个特种重要的军事力量,在唐朝建国后,唐朝就接管了当时隋朝苦心经营的马场,其中还有东突厥种马。隋朝成熟的马匹饲养制度和畜牧科学被唐朝完美继承,短短数年间就拥有了充足的骑兵力量。正是凭着这些优势,苦心经营三年的大唐与东突厥在贞观三年八月开始了较量,随着十万唐军的冒雪出击以及东突厥内部势力瓦解,各部落反抗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被一击灭尽,大唐王朝逐渐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