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的称帝之路,野心、抱负、时代、环境,缺一不可

武则天的称帝之路,野心、抱负、时代、环境,缺一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79 更新时间:2024/1/22 18:00:52

武则天剧照

在多数人的眼中,武则天就是一位野心勃勃而又不甘平凡的女人,所以她的称帝之路离不开高超的谋略及独到的手段。其实这只是因素之一,最表面化的原因,因为大数人忽视了她所处的历史及生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纵向思维,深度剖析武则天的冲顶权力巅峰之路。

武则天身世

武则天名武曌,“则天”是后世追谥的谥号,“曌”是她自己独创的文字。武则天共造过约二十个汉字,而被沿用流传下来的可忽略不计,“曌”字由于被她用在了名字中,索性便成了幸运的一个。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護农民出身,母亲杨氏为隋皇室宗亲,世代关陇贵族。武则天是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生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前后。当时唐朝基本完成群雄逐鹿的统一大业,一个崭新的王朝如旭日诞生。

武士彟虽祖辈远离政治,但他志向远大,如同当年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很少下地劳作,决心通过别的途径改变现状。巧合的是两个人都赶上了改朝换代的时刻,不同的是,武士彟以小本生意起家(最早卖过豆腐),后遇到大贵人李渊而蜕变成唐朝的开国元勋,而刘邦则纵横捭阖,戎马后半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武士彟剧照

大业年间,隋炀帝大兴土木,武士彟趁着炀帝刮起的这股“东风”,伺机改行去贩运木材,结果大发横财,于是凭借财力带来的底气与自信接近了太原留守李渊。武士彟仗义疏财,曾为李渊解决了不少迫切问题,出于回报李渊赐予他一个府兵制的下级军官“鹰扬府队正”的职务。职务虽轻微,但于武士彟来说,等于是踏上了人生的一块跳板。

果然,李渊的太原起兵成功,武士彟以原始合伙人的资格位列仙班。而正当武士彟人生得意之时,发妻亡故,于是李渊亲自保媒为其迎娶隋室宗亲大龄美女杨氏。此举可谓天作之合,因为隋朝的灭亡对于杨氏来说失去了靠山,而且从年龄上看,她也已经错过了最佳婚期,而此时武士護又恰好丧偶,于是另一段美好姻缘毫无波澜地促成。而他们的女儿武则天正好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承袭了父亲的强韧。

命运沉浮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发妻长孙皇后去世,朝廷决定从高官良家选拔美女填充后宫,十四岁的武则天被召入宫中,成为一名品级为五品的才人。古人早婚,习俗源于汉朝,十四岁大致是当时平均的结婚年龄。然而,一入宫门深似海,对面萧郎如路人,从入宫到李世民去世,整整十三年,武则天一直默默无闻,如天上的一颗星星,虽然也闪着微弱的亮光,但几乎没有人注意过她的存在。

武刚天初入宫廷剧照

这也不足为怪,这是皇帝后宫女人普遍的命运,因为女人是皇宫里最不缺少的资源,能脱颖而出者自然很少。而如果甘心命运的安排,武则天将在花信年华成为寡妇,此生再无声息,因为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当时武则天刚刚二十七岁。然而她不甘心生命之光就此熄灭,她决心放手一搏,寻找新的出路。于是,武则天未雨绸缪,特意接近小她五岁的皇太子李治,意图建立男女关系,当李治继承皇位,再靠他的提携而重获生机。

结果,事情正是按着武则天的设想而发展,即李世民去世,她被遣入感业寺为尼,然后等待着李治的“搭救”。所不同的是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她又遇到了另一位贵人,即当时与萧淑妃斗的不可开交的王皇后。王皇后为了压制萧淑妃的气焰,于是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捞”了出来想借力打力,联手对付情敌。王皇后的意外之举,倒是免去了李治不少的为难。而结果更加意外,王皇后非但没有如愿以偿,而且被武则天将其与萧淑妃一并扳倒,武则天则跃居为后宫之主。

武则天与唐高宗剧照

可是,武则天的设想虽然实现,但此举无疑是一场受人诟病的赌博。首先,她的行为违反了“一女不事二夫”的儒教道德,被视为“失德”。其次,她与李治搭上关系时唐太宗还在世,这是严重的“不义”。因此,后来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的诽谤接踵而来,不绝于耳。然而,武则天却经受住种种非难与诟骂,结果不仅峰回路转进入了高宗的后宫,而且一波三折成为皇后,最终还成披荆斩棘登上皇位。

虽然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而武则天之所以可以如愿以偿,这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坚持不懈、永不服输的铁腕女人,也不单是演绎了一段“农夫与蛇”的故事。因为,如果当时整个时代都弥漫着坚决排斥她的气氛,即使她有通天的本领也是无济于事。因此,“时势造英雄”,我们必须要透析她所处的时代及生活等方方面面的背景因素。

时代因素

唐朝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时代,既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开放风气,也有中原民族包容一切的广阔胸怀,因此才造就如武则天这种人物存在下去的客观环境。尤其在北方游牧民族中随处可见的女性的泼辣勇猛等都被带到了唐朝,最后通过武则天集中体现了出来。因此,武则天的称帝既有个人的偶然,也有时代的必然。

另外,以关陇贵族及山东士族为主导的唐朝还是一个贵族化的时代,对文学教养的重视远胜儒学伦理,因而唐朝人的思想更为热情奔放。因此,这样的一个时代也毫不吝啬地为女性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发挥的环境,武则天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些环境和条件,成功问鼎权力的巅峰。

武则天从感业寺回到皇宫,高宗李治赐封二品“昭仪”,但在通往皇帝之路还有一道的必要关口,即得到皇后之位。而当时唐高宗李治已经立发妻王氏为皇后,并且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钦点,另外还有长孙无忌(李治的舅舅)保驾护航。这样一来,如果想推翻王皇后的地位简直异想天开。然而百密一疏,首先王氏的致命弱点是不能生孩子;其实,看似等级森严的后宫制度也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突破口。如此一来,虽然有了太宗皇帝的遗命,但王皇后的位置不等于坚如磐石。

后宫因素

抛开王皇后不能生子的软肋不说,我们从后宫制度的性质中可见一斑。皇后被为称为“六宫之主”,她是后宫的顶点,皇后之下排列的是嫔妃的系列。唐朝前半期的后宫妃嫔制度如下图:

唐初后宫妃嫔等级制度

通过上图得知,皇帝后宫中除皇后外的妃嫔共121人。而实际上,皇帝拥有女人的数目远不止如此,因为没有“编制”的一类宫女数目更加惊人。所以才会出现诸如“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凄凉景象。据记录,当时玄宗时期后宫的女人达四万名之多。

当然,唐高宗远不及唐玄宗阔绰奢靡,但是他的后宫必须如玄宗后宫一样有人管理。因此,后宫里还有一部分数目可观,专门伺候皇后以及嫔妃们的女性,一般将此称为内官、内命妇或者内职,以管理宠大的后宫人员,维持后宫生活有条不紊的运转。

于是,就像外朝的官僚机构一样,唐朝对内也建立了一套组织系统,于配后宫配备了行政官吏。如下图所示:

综合宫官职位人员超过200名

皇帝的后宫对外是封闭的,始终透着一种壁垒森严、敬而生畏的气息。但是后宫之内的开放、活跃的大平台,这就注定了后宫是一个复杂的特殊群体。皇后作为名义上的后宫之主,理所当然地统辖整个后宫人员,然而实际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皇帝的后宫就是一个明争暗斗的旋涡,揣摩皇帝心思宫官的身影无处不在,嫔妃们也直接能和皇帝产生联系。这样一来,赋予皇后的处罚权威势必被削弱,因而根本无法震慑整个后宫。所以才给了武则天拉笼左右,培植自己亲信,然后将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而这一切对于一个富有心计的女人来说,轻车熟道、手到擒来。

公元655年,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对于她心中的“鸿图大志”终于迈进了实质的一步。武则天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如履薄冰,艰难险阻,为此她还牺牲了亲生女儿的性命,诸如王皇后、萧淑妃都成为了她的垫脚石,而与她针锋相对的元老重臣长孙无忌、禇遂良等人,将来也会是一样被迫成为被她踩在脚下的石头。

所以,武则天当上皇后以后,马上挖空心思地维护来之不易的地位。然而,皇帝的心在美色面前最反复无常,想要抓住,如同去剥夺一个人的初恋那么困难。为了不重蹈王皇后的覆辙,于是武则天另辟蹊径、双管齐下,一方面用她特有的难以抗拒的魅力让高宗不能自已,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与生俱来的不服输的劲头,通过垂帘听政来操纵高宗。如此下来,不仅牢固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最迈进了登上皇位的捷径。

所在后位时间的因素

武则天另一个成功的因素与其所在后位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关联。一个通常被人们忽略了的事实是,在唐朝大约三百年期间,其实仅共诞生了八位正规皇后,即:

太宗李世民文德皇后长孙氏(626~636)

高宗李治废后王氏(650~655)、则天皇后武氏(655~683)

中宗李显顺天皇后韦氏(684年在位一个月、705~710随中宗复位再次上位)

睿宗李旦肃明皇后刘氏(684~690)

玄宗李隆基皇后王氏(712~724)

肃宗李亨皇后张氏(758~762)

昭宗李晔积善皇后何氏(897~904)

注:以上年份时间代表皇后在位的时间

如果精细计算结果,正规皇后在位的年数共约七十二年。而且在这七十二年间,武则天在位二十八年,一个人独占三分之一多的份额。因此有理由相信,正是宽裕充足的在后位时间,为武则天夺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介于武则天称帝的影响,唐代后半期不立皇后已经成为常态化,皇帝也没有主动改变现状的举措。因此这也是后来那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徒有皇后之实,而没有皇后之名的主要原因。

很显然,如果一旦成为皇后,就意味着有了置喙政治、掌握实权的机会。只要皇后和后宫制度不具备阻止皇后参政的结构和机制,皇帝或执政当局的不设置皇后的想法就不足为奇。

而事实上,杨贵妃“有实无名”的身份虽然没有让她成为如武则天一样的女人,但是不可避免地让唐朝笼罩在外戚干政的阴影中。但是于武则天来说,皇后之位是她通向皇帝之位的必经之路,更何况是二十八年的时间。

皇太子地位不稳定的因素

嫡长子继承制源于周朝,此后被历代奉为圭臬,虽然没有百分之百的严格执行,但是总体方向没有出现偏差,而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制度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隋朝有扳倒大哥、排挤父亲而上位的隋炀帝,唐朝有发动惨烈政变继位的唐太宗,此后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等人都是在激烈的宫廷争斗中脱颖而出。李世民即位不久便将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太子,但最后还是废掉长子,默许九子(嫡三子)李治坐收渔翁之利。李世民的初衷是不让后继者重蹈自己的覆辙,但是他开创的通政变夺位的先河在唐朝一发不可收拾。从李世民之后,沿着长子——皇太子——皇帝这条路走过来的人屈指可数。

唐玄宗画像

上述现象说明,在唐朝任何一位皇子都有机会成为皇太子。反过来也就是说,即便当了皇太子,在真正即位成为皇帝之前,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其结果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局面:作为皇后来说,有儿子的人就要千方百计地设法使儿子成为皇太子;倘若没有儿子,遂乞灵于送子等等各种咒术。当儿子成为皇太子以后,则要全力以赴地捍卫其地位。就在这一过程中,各种问题随之而生,或者失败下台或者成功。在这样一种如履薄冰的紧张状况下,任何一位皇后都不堪忍受重负。

纵观唐朝历史,得到善终(病故)的皇后仅有长孙皇后一个人。就连叱咤风云的武则天最终也落了个补软禁而死的下场。中宗的韦后,死于宫廷政变;还有无论玄宗王皇后,还是肃宗的张皇后,结局都很惨淡,不是被废就是被处死。自古母以子贵,这点在宫廷中尤为突显,因为处在宫廷中的母子关系才是命运的共同体,而上述现象的出现与皇太子的地位不稳定存在很大的关系。

总之,如果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原则被严格地贯彻执行,只要不出现大的纰漏就按原定规则交接皇位,即便人人有觊觎之心,也无济于事,而“母以子贵”也便不在是一句空话,皇后的威严水到渠成般君临于后宫之上。这样一来,“顺势而为”便成为一种惯性思维,围绕权力的争斗也不会如此的激烈,然而唐代既没有这一方面的制度,有关这一方面的道德观也没有深入人心。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才发生了武则天以一介女子登上皇位的政治事件。而由上述事件带来的连锁反应一直在发酵,以至于出现中宗的皇后韦氏祸乱宫廷的局面、及女儿安乐公主也迷失了心智一门心思想成为下一位女皇的情节,并且最终还沦为毒杀父亲(中宗本人)的帮凶。直到玄宗继位后,女性意图世皇位制这种空前绝后计划的政治局面才被终止。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早称帝的女皇不是武则天,她才是第一个,只是低调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则天是中国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吗,刘晓庆武则天称帝,中国历史上第1位女皇帝是武则天吗

    在古代,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诸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小女子、槽糠之妻等等一些贬义词,无不说明女子还是安分守己的好。世界之大肯定有个例,历史上女人佼佼者,除了武则天称帝做到了九五至尊,其实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奇女子。她在武则天之前就自立为帝,整整比武则天称帝早了三十七年!因她开天辟地般的女性称帝行为,

  • 唐朝贵族有“三宠”:昆仑奴、新罗婢、菩萨蛮,她们有何妙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昆仑奴新罗婢,新罗婢图片,唐朝四大贵族

    据说当时长安城的百姓多多少少会几句外语,因为各种肤色和各种语言的外国人随处可见,想象一下,这可是在一千年以前,唐朝就已经走向了国际化,长安城更号称是世界之都,所以很多人特别好奇,唐朝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新罗婢平民百姓,当然肯定是富足安康,而富贵阶层或许就像今天流行的一句话:他们过着朴实无华的生

  • 李元芳声称自己是千牛卫,那千牛卫是什么官职,在唐朝很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元芳说谁杀了千牛卫,李元芳千牛卫盔甲,唐朝有千牛卫中郎将李元芳吗

    狄仁杰在历史上算的上是一位神相,在生活中会有不少的护卫,电视剧中狄仁杰的护卫就是李元芳,李元芳武艺高强无人能敌,在电视剧中如同开了挂一般的存在,其实历史上是没有李元芳这个人的,李元芳只是电视剧中杜撰出来的人物。既然人物是虚构的,拿李元芳总是拿出来显摆自己千牛卫的身份也是假的吗?如果千牛卫是真的,那千

  • 杨广是如何等到太子之位的?是杨坚心甘情愿给他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坚和杨广个人简介,杨坚杨广最新消息,杨广与杨坚谁的功劳大

    而在他的上位之旅中,有两个人也押上了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杨约和杨素。当时隋朝的丞相是杨素,而他的弟弟就是杨约,由于小时候过于顽皮,在爬树时不慎掉了下来,杨约的下体被树枝刺破,相当于失掉了做男人的能力,因此,杨约就把心思放在了读书上,书看的多了,自然学问也就高了,有了很高的计谋,对此,杨素也很器重他,有

  • 杨广是怎么骗过杨坚和独孤皇后而成功夺嫡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剥去表面的光鲜,杨广的内心却擅长心计,他知道母亲独孤皇后反感男人多宠,于是就整天和王妃萧氏待在一起,从来不让母亲知道他和别的女人待在一起。即使他不小心让别的美人怀孕了,杨广也让他们堕胎,甚至还把已经生下来的胎儿给掐死。不过皇后对这些事情都是完全不知道,就单纯认为他只宠爱王妃一人,就对杨广的行为连

  • 他是崇祯亲叔,比皇帝都富,却一毛不拔,最后被李自成吃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爷爷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其中三个夭折),但他最喜欢的是第三子朱常洵,最讨厌的是长子朱常洛。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明神宗非常宠爱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相反非常厌恶朱常洛的母亲王氏。正因如此,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一直不册立太子,他的借口是等待嫡子降生,其实他是等待机会,册

  • 明朝最聪明功臣:才能堪比诸葛亮,智商超过刘伯温,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最厉害的十大将领,刘伯温评价诸葛亮,明朝最聪明的将领是谁

    此人就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陈遇!这是一个令人感到陌生的名字,陈遇字中行,出身书香门第,他的高祖在宋朝担任翰林学士,自此迁居建康,“子孙因家焉”。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陈遇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天文星象之术有很深的研究,“天资沉粹,笃学博览,精象数之学”。元朝末年,陈遇

  • 朱元璋称帝后,为何将四个普通农民的牌位,奉入皇陵祭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的皇陵碑全文,朱元璋皇陵气势,朱元璋死后的规矩

    一、赠地之恩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四个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他们都是朱元璋的大恩人!先说前两位,即刘继祖夫妇。事情还得从1343年说起,凤阳地区爆发了严重的旱灾、蝗灾,农民几乎颗粒无收,之后又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四月初三,朱重八(朱元璋的原名)的大哥朱重四病死,三天后父亲朱五四亡故了,四月二十三,母亲陈氏

  • 蒙古传奇皇后满都海,功绩被认为可比肩成吉思汗,死因却是个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蒙古英雄满都海皇后,蒙古皇后简介,成吉思汗历史功绩和相关资料

    但是在历史上,却有这么一对“老妻少夫”,这个“老妻”苦苦寻找“少夫”多年,几乎是连哄带骗地拉着他和自己成了婚,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话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定都金陵,年号洪武,此后更是驱逐元朝,将蒙古的大元朝廷一路赶出了中华大地。蒙古的大元朝廷在被打残之后,只能一路奔逃到了漠北之地,改名

  • 北宋最尴尬胜仗:违抗皇帝圣旨,却击败辽军,取得大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979年7月,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率军北伐,准备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在幽州附近的高粱河之战中遭到惨败。宋太宗腿部中箭,坐着驴车仓皇而逃。宋太宗逃到定州后,才稳下心神,他认为辽军一定会报复,于是在定州、镇州、关南三地布置重兵防守。辽军果然来犯,辽景宗耶律贤派出两路军队南下,并且在进入宋境后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