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从二人来看,大儿子并不是历史上所说的残疾,只是有跛脚和重度肥胖,但这样的外观没有让其成为一个“肥宅”,而是成为了一个爱好读书的人,不仅人设满分,而且受到群臣的尊敬。我们再看二儿子,此人不好读书,就从德行来看过于持功自傲,但是却因作战勇猛,多次得到朱棣的夸奖。
有人曾经说过,朱棣在考虑立太子的问题上曾多次考虑过高熙,要我说来,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胸怀韬略的成祖除非自己的大儿子和大皇孙都死了,否则是不会将太子之位给这个儿子的。
这个观点的树立和朱棣本人的继位合法性有关。有人用宗法制就将这个问题概括,但我觉得还应该深度挖掘一下当中的问题。朱棣在侄子朱允炆登基的时候,起兵造反,一时间当时舆论的攻击很是猛烈,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聪明的朱棣在造反时也没有忘记玩阳谋,他在自己造反的阴谋上带稳了一个这样的帽子“清君侧”,大家要注意,虽然全天下的人都能看出来朱棣是要造反了,可他还是要坚持自己的这个理由,而他权衡的便是合法性,以及自己在继位后不至于在传承上乱了大明的分寸和秩序。
就这样,朱棣带着这个合法的帽子,一路奔奔撞撞来到了皇位上,朱允炆的失踪看似让朱棣很慌,但也有让其位置合法的效果,就是朱允炆死在了宫中,朱棣也有一万个理由去合法的解释,让其最慌的便是倘若朱允炆没有死,接下来的处理就会变得棘手起来。
当朱棣带稳了合法的帽子后,为了自己江山的稳定,他对外就会拿出“兄终无子弟来及”的合法外衣,也算是巩固了朱元璋的规矩。大家可别小看这宗法制立嫡长子的规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王朝的混乱,倘若一个王朝放开了竞争条件,若这些皇子用的都是文明公平竞争的手段还好,怕的就是这些拥有继承资格的人手段一个比一个恶劣,这就会导致大麻烦、大混乱。当年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夺位,固然天策上将李世民文韬武略是一代雄主,可他这样武力夺权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李世民武力夺权给他的子女传递了一个十分不好的信息,那就是只要有权利,有武力,哪怕不是嫡长子我也可以把这个位置抢过来。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也是手足相残死于非命,纵观整个唐朝诸如此类武力夺权一姓之间的杀戮,可以说是十分频繁。
为了能够保持宗法制的有效,也为了进一步的“抚平自己夺了侄子皇位的历史真空”,朱棣在传位的时候就只会考虑朱高织了,任凭其朱高熙再优秀,可为了大明的稳定和自己不被后人说“乱了规矩”他朱棣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