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建德本可以和李渊一争天下,却因身边小人误导自毁长城兵败身死

窦建德本可以和李渊一争天下,却因身边小人误导自毁长城兵败身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51 更新时间:2024/2/4 1:32:10

《旧唐书窦建德传》记载:“(窦建德)少时,颇以然诺为事。尝有乡人丧亲,家贫无以葬,时建德耕于田中,闻而叹息,遽辍耕牛,往给丧事,由是大为乡党所称。”这里说的是窦建德年轻的时候很重视诺言。和他同乡的一个人家里办丧事却因为贫穷无法操办葬事。窦建德当时听说后立即放下了手上的农活前去主动送去财物资助这个乡亲办理丧事,当时全乡人听说之后凑称赞窦建德仗义助人。

隋炀帝征讨高丽的时候征用天下的壮丁,当时窦建德被挑选为百夫长(大业七年,募人讨高丽,本郡选勇敢尤异者以充小帅,遂补建德为二百人长。)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山东地区却遭遇了洪水不久便发生了饥荒,当时民不聊生百姓妻离子散,现在又赶上了朝廷强行征用壮丁,于是窦建德便和同郡的孙安祖一起商议起兵。于此同时在山东地区因为饥荒和洪灾而被迫成为盗贼的集团有许多个,这些饥民为生计只有四处抄掠地方,《旧唐书》记载:“时诸盗往来漳南者,所过皆杀掠居人,焚烧舍宅,独不入建德之闾。”这里的意思是说这些盗贼们尽管四处打家劫舍但是唯独不侵犯窦建德的家乡。

当时隋朝的官府正是因为盗贼不侵犯窦建德的家乡所以因此判断窦建德于这些盗贼有勾结,于是便派官兵将窦建德的家属无论老幼全部处死。窦建德在得知自己的家人惨遭官府屠戮之后便带着数百人投奔了河北义军领袖高士达。后来窦建德多次击败隋朝派来的讨伐义军的军队,自此他的威信也逐渐的在义军中建立起来。高士达在于隋军交战轻敌战死之后窦建德理所当然的坐上了高士达的位置成为了义军的新领袖。

窦建德虽然出身于农民军,但是他的见识却不一般。《旧唐书》记载:“初,群盗得隋官及山东士子皆杀之,唯建德每获士人,必加恩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初各地的盗贼抓到隋朝的官员和士子之后便全部将他们处死,只有窦建德每次抓获士人官员的时候对他们则礼遇有加。于是当时一些隋朝的地方官吏都纷纷向窦建德投降,一时之间窦建德的竟然成了拥兵十余万的大军阀。(此后隋郡长吏稍以城降之,军容益盛,胜兵十余万人。)

遍观隋末群雄我认为窦建德还是个不错的君主,从他少时仗义救助同乡就可以看出他的品行还是不错的。《旧唐书》记载:“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这里说的是窦建德每次打胜仗缴获大量的财物都分赏给了自己的部下而他自己则分毫不取,他吃饭不吃肉只吃简单的粗茶淡饭,其妻子衣着也不华丽所使用的婢妾也不过才十几个人。

窦建德更难得可贵的一面是他在作战的时候俘获的隋朝的文武官员都任其去留从不加以谋害。窦建德雄踞河北之后便和中原的王世充结盟共同对付唐朝。当时窦建德率军侵入唐朝的地盘,攻陷了黎阳俘虏了唐朝名将李世勣以及同安长公主。窦建德不仅没有处死李世勣还将其带兵镇守黎州,但是后来李世勣却丢弃了自己的父亲逃回了唐朝。窦建德的部下便建议处死李世勣的父亲,而窦建德却佩服李世勣是个忠义的人没有加罪于其父。《旧唐书》里给窦建德的评价是四个字“宽厚从谏”看来也不是妄评。

客观的来说窦建德是个品行不错的人,并且他也有争夺天下的能力。但是让人可惜的是他的部下却不和,《旧唐书》记载:“其大将王伏宝多勇略,功冠等伦,群帅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将杀之,伏宝曰:"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既杀之,后用兵多不利。”这里说的是窦建德的大将王伏宝因为功劳多被其他的将军们所嫉妒,于是这些人就联合起来诬陷王伏宝谋反,我们说三人成虎,窦建德选着相信了大多数于是便处死了王伏宝,从此窦建德再打仗就没有以前那么顺利了。又据《旧唐书》记载:“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谗言杀之。是后人以为诫,无复进言者,由此政教益衰。”窦建德身边有个善于进谏的臣子叫宋正,当时也被小人谗害至死,从此之后窦建德身边的人再也不敢直言进谏了。

窦建德被小人误导先后杀了王伏宝和宋正从此他的霸业便开始走向了下坡路,然而真正葬送窦建德前途和性命的事件还得从他救援王世充说起。当李世民带着唐朝大军将王世充围困在了洛阳得时候,王世充曾派人向窦建德搬救兵。窦建德也明白唇亡齿寒得道理于是义不容辞起兵前来救援,但是这次窦建德得运气不好他这次碰到得对手可是秦王李世民的军队,这支军队不仅名将云集还能征善战。果然窦建德数次和李世民交手都遭遇惨败,后来窦建德大军的粮道也被李世民给切断形势十分危急。这时候窦建德的部下凌敬便建议带大军北上渡过黄河夺取河东,凌敬认为河东地区空虚这时候率大军前去征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这样不仅可以保全大军还可以开疆拓土补充兵员,而且一旦占据了河东李世民便自然就对洛阳解围了王世充自然也就得救了。

凌敬的计策虽好但是却被王世充的使者长孙安世给搅乱了,当时长孙安世得知窦建德准备撤军回河北于是就私下里贿赂窦建德的将军们,这些拿了长孙安世好处的人纷纷劝说窦建德道:"凌敬,书生耳,岂可与言战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凌敬不过是一个书生罢了,他懂什么是打仗吗?窦建德误以为众将战意高昂不愿撤回,史书记载他感叹道:“今众心甚锐,此天赞我矣。”窦建德于是便坚定了和李世民死磕到底的决心,最后窦建德和李世民决战大败,自己也做了唐军的俘获,不久便被处死。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南州地理位置在哪?历史上真的有南州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诡事录》南州地理位置在哪南州泛指南方地区,中国历史上设置过多个南州,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统县等。中国历史上设置过多个南州,依时间顺序排列如下:一、北周置南州,治万川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管辖二郡三县:一为万川郡,所属万川县(安乡县)、梁山县;二为怀德郡,所属武宁县。南

  • 与康熙合葬的5个女人,4位都是皇后,只有她是被雍正硬塞进皇陵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普通老百姓,很多时候是看不懂治国谋略的。要说古时候的历史哪些内容最让我们好奇,那可能就是帝王们后宫的八卦了吧。尤其是那些能文能武的皇帝,他们是人中之龙,他们与后宫的妃嫔们又会有怎样的故事,这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所以你看现在的宫廷剧,很多都是取材于后宫故事的。那么清朝的宫廷之中,最容易引起八卦的,

  • 《红楼梦》: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暴露了她被王夫人看重的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贾府,同封建社会传统的家族嫡长子继承制不同,荣国府并非有长房贾赦当家,而是由二房贾政当家。只是,作为长房的儿媳妇王熙凤,却被王夫人扶持成了荣国府的代理管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或许,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便暴露出王夫人看中她的三大原因了。第一:王夫人看中王熙凤,是源于她过人的管理才能。出身

  • ​宫:德妃为康熙狂生六胎,康熙那么宠爱她,为何不让她做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怎样宠幸的德妃,康熙升德妃,康熙为什么那么宠德妃

    在电视剧《宫锁心玉》中,德妃可谓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人。她不仅为康熙连生6胎,50多岁了还依然被康熙翻牌子。康熙那么宠爱她,为什么不册立德妃当皇后?历史上的德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剧中的德妃德妃出场的时候,已经是半老徐娘。作为后宫之主,她表面上慈悲心肠,实际上做的都是收买人心的事。她的目的很明确,争

  • 和珅: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实质上是怀“财”误此身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和珅死前透露的10大处世秘诀,和珅 为人处事,和珅的处事能力

    其实也不尽然,和珅父亲常保为福建副都统,官职应当是从二品左右,除此之外祖辈和父辈中没出过什么高官,也就是说根基浅薄。在爵位方面,则是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是康熙当年亲征准噶尔时,常保堂弟阵亡,于是军功累计到常保身上,才得以进了爵加了官。但好景不长,和珅出生没几年,母亲逝世,又过了几年父亲去世,和珅直接没

  • 皇太极与明朝和谈,双方筹码十分接近,崇祯帝为何还坚决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和崇祯的关系,皇太极为什么怕崇祯,皇太极对明朝的评价

    崇祯皇帝本人还是想与皇太极和谈的,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无疾而终。只能说,天亡大明吧。先来看看和谈的背景。1642年,明朝距离灭亡还有2年。当时国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城伐地,明军节节退败,再加上苛捐杂税,洪水旱灾,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入义军,国内一片糜烂。而山海关外,明军与清军胜少败多,关

  •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种能更好解决藩王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藩王进京,明朝藩王每年需要进京吗,明朝王爷进京藩王出京

    清朝之所以覆灭,主要是袁世凯与革命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藩王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清朝最终是覆灭在了时代的浪潮之下,如果清朝得以延续的话,那么藩王也不可能撼动政权。清朝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但藩王这个群体却相对比较安静,没有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准王爷出京的确可以

  • 87版《红楼梦》中的服饰,为何采用明朝而不用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红楼梦里的服饰文化,红楼梦 明代服饰图,红楼梦为啥穿明朝服饰

    曹雪芹用隐秘的手法,婉转的把南明王朝浓缩成了贾府,然后又月隐秘的影射之法,把南明诸多政治人物影射到了大观园诸人身上,从而褒贬了南明王朝失败的惨痛。表达了作者对南明诸多政治人物的,看法。同时,指责了大清满汉一体(金玉良缘)的虚伪以及满人奴役压迫汉人的残暴!创作者为了避免统治者的猜忌,在进行写作时,通常

  • 明朝的军队为什么在投降清朝之后,战斗力暴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军队投降后的表现,明朝士兵为何投降清军,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军队

    在欧洲足坛有两大笑话,一个是觉得英格兰很强,一个是觉得意大利很弱。在我们的历史认知中也存在这么一个笑话,那就是觉得明末的明军很不给力,很弱鸡。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明末的明军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他们在打农民军的时候,其实是很给力的。明末的农民军是在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中逐渐壮大的,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

  • 明朝王爷不准进京,清朝王爷不准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哪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子进京规定,明朝王爷进京藩王出京,明朝王爷等级一览表

    在秦朝时藩王制度还没有建立,秦始皇的儿子基本上都在京城,没有人被封王。但到了汉朝,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分封了一大批刘姓诸侯王和异姓诸侯王,虽然刘邦在临终前基本上处理完了异姓诸侯王,可在绝对权力面前同姓诸侯王也不会护卫你皇室。于是藩王问题越来越大,直至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