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实质上是怀“财”误此身

和珅: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实质上是怀“财”误此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818 更新时间:2023/12/28 6:04:31

其实也不尽然,和珅父亲常保为福建副都统,官职应当是从二品左右,除此之外祖辈和父辈中没出过什么高官,也就是说根基浅薄。在爵位方面,则是世袭三等轻车都尉,是康熙当年亲征准噶尔时,常保堂弟阵亡,于是军功累计到常保身上,才得以进了爵加了官。

但好景不长,和珅出生没几年,母亲逝世,又过了几年父亲去世,和珅直接没了依靠。和珅应当是十岁左右,考上了咸安宫官学,有了栖身之地。

和珅十八岁时,已经学有所成,精通四种语言,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得到不少人赏识,还娶到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可谓志得意满,第二年便去参加科举。

但考了几年,依旧是个生员,连个官身都没有。不过和珅不是那种死读书的书生,他不想浪费时间,于是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入宫做了三等侍卫,算是恩荫入仕。

从这里可以看出,和珅的入仕之路并不顺利,更多靠的是本事。

那么他到底有什么本事呢?

和珅有学识,有灵性,有权谋,为人世故老成,思维敏捷,又善于把握机会,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和珅用了四年时间,引起了乾隆帝的主意,之后五年时间里,有过十次升迁。

和珅没有正经的科举出身,从一小小侍卫做到军机大臣,请问这算不算本事?

其实,上面所说的不过是和珅纵横官场的资本而已,他的主要本事只有一样,就是——能让皇帝满意,或者说能帮皇帝解决问题。

到底是怎么个满意法呢?

在古代用的是儒家思想治国,社会风气都偏向低调谦虚的,但和珅是反其道而行,深谙高调做事之理。在皇帝问话的时候,别人回答不上,他能,别人不敢回答,他敢。

并且这个回答,皇帝是满意的,这就很讲究技术了。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而和珅能把如何解决问题,说得明明白白,清晰明了。

相比那些回答都不敢回答的人,与那些不能把事情安排明白的人,说和珅是鹤立鸡群也不为过,皇帝自然会把差事交给他。

皇帝的任务肯定不好办,但相对的,这种方式可以与皇帝直接搭上关系,如何能把事情完美解决,能让皇帝记住你这个人,自然是隆恩浩荡。

所谓高风险高收益,例如——李侍贪污案。

李侍尧,清朝驸马爷,当过户部尚书,当过工部尚书,做过封疆大吏(总督),袭二等昭信伯,加封太子太保,晚年位列——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这么都说明了,李侍尧在乾隆身边大红大紫过,朝堂中敢得罪他的不多。

但和珅就敢,从云贵查到云南,与此案有牵连的一个都跑掉,短短数月,便把当时担任云贵总督的李侍尧拉下马,也许和珅正是这个时候,真正成为乾隆帝的心腹。

案件刚审核完,本来需要走完流程,才会升和珅的官,但乾隆帝直接下旨,封为御前大臣,还补了个镶蓝旗满洲都统,之后又将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与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定下娃娃亲。

其实,和珅也是从这里开始崛起的,上有皇帝看重,下有百官巴结,至此和珅的心态开始大变,心中对权力和钱财的欲望开始爆发。

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嘉庆三年(1798年),将近二十年岁月,和珅独揽大权期间,犯下的罪行数之不尽。根据《庸庵笔记》中的两份记载,和珅抄家后,所有财产合并起来约值十一亿又六百万两,可谓富可敌国。

和珅去世前写的《上元夜狱中对月两首》,不仅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很好地总结了他的一生:“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在此笔者只能感慨一句,迟到悔恨有什么用呢?并且对所谓的“怀才”不是很认同,和珅虽有才,但在治国安邦上,似乎没什么建树,反而是太有“财”,才会被嘉庆帝关进牢狱。

当然,也可能是,和珅指自己将才华全用到、贪赃枉法、排除异己、公器私用、欺上瞒下、阿谀奉承、讨好皇帝等事情上。然而悔恨并不能消除罪行,被他伤害过的人的仇怨也不会消失,最终只会迎来清算。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犯的错付出代价。

更多文章

  • 皇太极与明朝和谈,双方筹码十分接近,崇祯帝为何还坚决不同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太极和崇祯的关系,皇太极为什么怕崇祯,皇太极对明朝的评价

    崇祯皇帝本人还是想与皇太极和谈的,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无疾而终。只能说,天亡大明吧。先来看看和谈的背景。1642年,明朝距离灭亡还有2年。当时国内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攻城伐地,明军节节退败,再加上苛捐杂税,洪水旱灾,活不下去的百姓纷纷投入义军,国内一片糜烂。而山海关外,明军与清军胜少败多,关

  •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种能更好解决藩王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藩王进京,明朝藩王每年需要进京吗,明朝王爷进京藩王出京

    清朝之所以覆灭,主要是袁世凯与革命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藩王从始至终都没有参与。清朝最终是覆灭在了时代的浪潮之下,如果清朝得以延续的话,那么藩王也不可能撼动政权。清朝当时的处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但藩王这个群体却相对比较安静,没有对国家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准王爷出京的确可以

  • 87版《红楼梦》中的服饰,为何采用明朝而不用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红楼梦里的服饰文化,红楼梦 明代服饰图,红楼梦为啥穿明朝服饰

    曹雪芹用隐秘的手法,婉转的把南明王朝浓缩成了贾府,然后又月隐秘的影射之法,把南明诸多政治人物影射到了大观园诸人身上,从而褒贬了南明王朝失败的惨痛。表达了作者对南明诸多政治人物的,看法。同时,指责了大清满汉一体(金玉良缘)的虚伪以及满人奴役压迫汉人的残暴!创作者为了避免统治者的猜忌,在进行写作时,通常

  • 明朝的军队为什么在投降清朝之后,战斗力暴增?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军队投降后的表现,明朝士兵为何投降清军,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军队

    在欧洲足坛有两大笑话,一个是觉得英格兰很强,一个是觉得意大利很弱。在我们的历史认知中也存在这么一个笑话,那就是觉得明末的明军很不给力,很弱鸡。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明末的明军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他们在打农民军的时候,其实是很给力的。明末的农民军是在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中逐渐壮大的,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

  • 明朝王爷不准进京,清朝王爷不准出京,那么这两种制度哪种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皇子进京规定,明朝王爷进京藩王出京,明朝王爷等级一览表

    在秦朝时藩王制度还没有建立,秦始皇的儿子基本上都在京城,没有人被封王。但到了汉朝,刘邦称帝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分封了一大批刘姓诸侯王和异姓诸侯王,虽然刘邦在临终前基本上处理完了异姓诸侯王,可在绝对权力面前同姓诸侯王也不会护卫你皇室。于是藩王问题越来越大,直至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汉武帝吸取教训

  • 皇太极主动与明朝和谈,条件非常合适,为何崇祯却不同意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太极跟崇祯谁死得早,皇太极在崇祯哪一年死的,皇太极与崇祯差多少岁

    从1640年开始,皇太极对明朝发动松锦之战。双方投入十几万大军,历经两年。1642年,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而告终。在东北的明军只剩三万残兵败将,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不久,清军攻下明朝在关外的其他城池。此时,明朝内地农民起义迅猛发展,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不断攻城克地,明政府军只有招架之

  • 大明风华:隔代亲?朱棣和康熙太相似,传位时孙子都起了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棣临死传位给老二,朱瞻基和朱棣隔代亲,朱棣最后传位了吗

    《大明风华》的故事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开始,燕王朱棣装疯卖傻好多年,甚至不惜在猪圈里吃猪屎来解除建文皇帝对他的猜疑,后来时机成熟后朱棣突然发难顺利夺取天下,正因如此朱棣也称自己是大明第一罪人,虽然打下了江山可他晚上睡觉总是做噩梦,从自己侄子手中夺走皇位,还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前朝旧臣,这些事他一直不能

  • 古代人房产如何交易?宋朝卖房最麻烦,清朝先进却留下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百姓买房心酸史,宋代不动产买卖的步骤,古代房屋买卖

    以地定房对于隋唐以前房屋与土地也有不同规定,但隋唐时期,两个朝代国家治理进行了规范,隋朝时一些典章制度基本确立,而到了唐朝后,国家治理更加规范,比如《唐律》的制定就体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唐朝对社会事物的规范,唐朝时房产统计是以土地为依据,根据土地统计为准。据《新唐书·食货志一》记载,唐朝对土地统计,

  • 名将最多的朝代,几乎是宋朝的10倍,清朝的20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一代十大名将,宋朝100名将排名,历史上有名的将军宋朝

    那么这个朝代是什么朝代呢?许多人想到的都是唐朝,但是真正的结果并不是唐朝,虽然唐朝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但是唐朝还是不能够和这个朝代相比,这个朝代的名将数目是宋朝的十倍左右,是清朝的二十倍。中国历史上名将最多的朝代是汉朝,为什么会是汉朝呢?这里面是有原因的,我们都知道汉朝其实是有着两个朝代的,东汉和

  • 历史上被皇帝用脚踹死的两个人,一个是明朝皇后,一个是清朝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哪一位王爷是剔骨之刑死的,历史上差点被宫女勒死的皇帝,历史上被活活踩死的皇帝

    第一个是明朝皇后,这个皇后不是别人,正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皇后。嘉靖皇帝我们很熟悉了,此人的封地在今天的湖北钟祥,本来他跟皇帝无缘,无论如何也当不了皇帝的。可是命运就是这么奇特,明武宗朱厚照玩了一辈子,突然暴毙,没有留下任何子嗣。他的母亲张太后合议内阁首辅杨廷和等人决定拥立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位,史称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