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刘秀到康熙 ,1700年“天花史”,中国如何帮世界战胜天花?

从刘秀到康熙 ,1700年“天花史”,中国如何帮世界战胜天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37 更新时间:2024/2/24 10:46:19

汉光武帝刘秀

小编需要说明的是,天花并非只有1700年历史,在光武帝刘秀之前、康熙帝之后,天花依然存在,小编的论述重点在从刘秀到康熙这1700年内,古代人民是如何面对天花、了解天花、战胜天花的。

天花的发展史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古印度就有天花的存在了,只是古代人流动性不是很大,直到天花传入中南半岛,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东汉和交趾(古越南)叛军发生大战,天花经俘虏之身,传入中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约1700年后的康熙时期,康熙大力推广“人痘”,天花才算有了普遍性的预防。

古代天花漫画

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交趾等地就属于中国,西汉时,在越南设立交趾郡,用来管理古越南。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刘秀统一中原,建立东汉,史称光武帝,交趾人此时发生叛乱。据《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记载:

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交趾女子征侧及女弟征贰反,寇略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督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

东汉名将马援雕像

也就是说后,公元42年,交趾人造反,光武帝刘秀派遣马援为伏波将军,南下越南,剿灭叛贼。根据东晋著名的医学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记载:

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乎为虏疮

这里的“南阳”,指的是中国的南疆地区。结合史料,马援这一仗打了2年多,最终凯旋,在班师回朝的途中,有将士们染上“虏疮”,先是和俘虏有接触的士兵发病,随后传染整个军中,发病者多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皮肤出现痘疹。后人分析,这种传染病,就是天花。所以说,刘秀时期,是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出现天花的时期。

因为医学不发达,东汉乃至魏晋时期,天花甚至被当成迷信,有些地方每年都要请巫婆做法事,来送走痘神,甚至官府还会出面去拜痘神,好保一方平安。

公元283年,天花已经在中国蔓延了200多年,东晋著名医学家葛洪开始了对天花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疗,但他并没有研究怎么预防。

东晋医学家葛洪雕像

隋唐时期,已经有大量的医者们开始慢慢研究天花,唐朝天花曾被成为“豌豆疮”。五代时期,有一个叫陈黯的少年,是个神童,10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但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有许多黑色的麻点。13岁时,有一个县令见到陈黯,便说:“小诗童,黑痘瘢,怪好看。”

陈黯不忍被人疾风,提笔写道:“天嫌未端正,满面与汝花。”

意思是,上天觉得我长得不够端庄好看,特地给我赐了很多花朵来装饰一下我的脸,从此陈黯名声大震,他这句话的首位两个字,正好是“天花”二字,所以,天花虽然出名,真正叫“天花”,是从五代时候开始的。

宋朝关于天花记载较多,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宋真宗赵恒时期,有一位叫王旦的宰相,他一连生了八个子女,都死于天花。老年时,终于又得了个儿子,取名王素,为此,宋真宗还特地请名医来给王素预防天花。

宋朝宰相王旦像

明朝嘉靖末期,天花也曾横行,隆庆帝继位后,广招名医,连李时珍也被请去研究天花,能看出,当时朝廷对天花非常重视。

清朝时期,清朝皇室饱受天花之苦,根据正史记载,顺治帝死于天花,顺治最喜爱的后妃孝献端敬皇后(董鄂妃)也死于天花。康熙帝未登基前,也曾患过天花,不过康熙成功从天花病毒中脱离危险,也算是万幸。据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记载,顺治临终前,之所以选择三阿哥玄烨(康熙本名)来继承皇位,而不是选择二阿哥福全,是因为康熙患过天花,而每个人一生最多只会患一次天花,就会产生免疫。所以,顺治觉得传位给玄烨比较稳妥,这才有了后来的康熙帝。当然,顺治传位给康熙的因素有很多,天花,或许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清圣祖康熙像

康熙十二年,康熙的第十二子胤裪刚出生就患上天花,让康熙更加希望能解决天花顽疾,据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记载,康熙曾向太医了解“人痘”接种术,并且咨询过相关原理,然后康熙亲自在宫女身上学习种痘,最终“非常成功”,所以,康熙才下令普遍推广“人痘”接种术,甚至从清朝国库出银子,来帮助民间种痘,可以说,天花到了康熙时期 ,真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虽然康熙之后的清朝,以至于后来时间,都还有天花的存在,但因为康熙的推广,天花的危害已经降低不少。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俄国人不远千里来到清朝 ,请求康熙派人传授他们“人痘”之法,“人痘”从此传入世界。所以说,从光武帝刘秀到康熙,将近1700年内,中国古代人民付出了很多探索成果, 也付出许多牺牲。

天花的治疗史

上文讲到,东晋人葛洪率先开始对天花进行记载,葛洪著有《肘后方》三卷和《玉函方》一百卷,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道学家。葛洪在《肘后方》中,对天花的患病表现描述为:

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

对于如何治疗天花,葛洪给出的药方是:

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

意思是:取上好的蜂蜜,涂抹全身,或者用蜂蜜煮升麻(一种中药),频繁的服用。后来,有人在葛洪的著作里,又发现一个治疗天花的方子,是用开水煮沸升麻,然后用酒浸渍升麻,再用棉花粘上汁液,来涂抹伤口。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会让患者非常疼痛,所以这个方子不怎么被人使用。

从东晋往后,对天花的治疗记载较多,据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写道:

诸经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

这种说法并非是孤证,以孙思邈的《千金方》记载的内容来看:

以针及小刀子决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疮人疮中汁黄脓傅之。

唐朝孙思邈被称为“药王”,他写的《千金方》在中国医学上颇具权威,也就是说,在唐朝开元年间,孙思邈就记载了以痘疮内取出汁液的方式,来施行人痘,可以预防天花。不过鉴于古代的卫生条件和迷信思想,即使孙思邈提出这种说法,估计也很难大面积推广,所以,在那个时代,会“人痘”的医者,并不多,例如,宋朝就遇到这样的尴尬。

唐朝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

上文讲到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王旦,好不容易老来得子,为了避免这个幼子被天花夺取性命,所以从孩子出生后,就千方百计寻找名医来给孩子种痘。王旦作为堂堂宰相,又有宋真宗帮忙,能动用的资源肯定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但他找了3年多,才在峨眉山上找到一位“神医”,此人能够种痘预防天花,王旦花重金才把“神医”请到汴京,为儿子种痘。可见,当时虽然有了预防之法,但不是逼急了,没有人愿意去尝试。

据《天平县志》记载,公元1567年,太平县流行天花,“十疫六七”,也就是说,十个人有六到七个人都患了天花,情况非常严重。李时珍等名医被隆庆帝(明穆宗朱载垕)请到京城研究天花,当时确定了种痘的疗法,到太平县种痘的医者,还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明朝著名医学家李时珍

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受尽天花之苦,但并没有广泛接触人痘预防,康熙本人的经历比较特殊,他的父亲、自己、儿子都患过天花,康熙本人十分想解决天花问题。经法国传教士洪明翰记载,康熙曾用30个年幼宫女做人痘实验,最后还算成功(死了4个宫女,其余26个种痘成功)。因此,在康熙的主推下,清朝开始大力推广人痘接种术。

根据清朝乾隆年间的医者郑望颐在《种痘方》中介绍,清朝康熙之前,种痘的成功了在80%左右,后来经过“时苗”到“熟苗”的演变,成功率已经不低于95%。至于什么是“时苗”和“熟苗”,下文中会提到。可以看出,康熙之后,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成功率已经非常高了。但若是放在现在的疫苗标准里,95%的成功率,肯定不能被人接受。但在清朝,还是比较先进的。当然,当“先进”的人痘接种术传到俄罗斯后,对世界造成更为广泛的影响。

后记:人痘和牛痘

乾隆十七年,清政府编纂的大型医学丛书《医宗金鉴》里,详细记载了从康熙年间开始“人痘”的详细方法,最早的人痘是通过“时苗”来种痘,所谓的“时苗”,是指从出天花的患者身上,直接取痘疹的汁液,然后用少量的汁液种在正常人身上,然后使正常人的体内预先患上“微型的天花”,从而产生抗体。但因为“时苗”的不确定性很多,经常会出现没有种痘成功,或者种痘过量,使人真正患上了天花,危险性很大。

后来,安庆一位姓张的医者,发明了“熟苗”法,所谓“熟苗”,是指取出“时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稀释,然后再使用,成功率更高。但即使发明了“熟苗”法,在情况紧急,熟苗不够的时候,也会使用时苗。

天花剧照

康熙二十七年,俄罗斯首先派人到中国学习种痘,然后人痘接种术通过俄罗斯传到阿拉伯和土耳其,再经土耳其传到英国以及欧洲。公元1744年,中国医者李仁山将人痘接种书传到日本……到了1780年之后,人痘接种术已经传遍全球。

有记载,16世纪初,印第安人口多达2500多万,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明——的阿兹特克帝国,可惜,在10年内,他们的人口锐减至650万,就是因为天花的侵袭,可想而知,这么大规模的“瘟疫”,不仅让人大面积死亡,而且生存下来的人,也丧事生存的信心,对帝国的文明,是多么大的摧残。所以说,中国发明的“人痘”,拯救了亿万人,帮全世界战胜了“天花”。

虽然人痘能够有效预防天花,但成功率仍然达不到人类的期望值,公元1773年,英国人爱德华·琴纳通过中国“人痘”的发,得到了“牛痘”接种术,这种方法后来经过推广,又传回中国。

公元1979年10月25日,人类正式宣布天花灭绝,这一天,被定位“人类天花灭绝日”。

笔者认为,从刘秀到康熙,经过近1700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人痘”接种术,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不夸张的说,“人痘”对人类的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法国哲学家伏尔泰,这样赞扬人痘接种:“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样的习惯(人痘接种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本文参考资料

(1)历史类:《后汉书》《晋书》《五代史补》《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太平县志》等

(2)医学类:《千金方》《痘科金镜赋集解》《肘后方》《痘疹世医心法》《种痘方》《医宗金鉴》《牛痘新书》等

本文是博史通今署名原创,经过长时间整理,非常不易,请尊重原创,抄袭必究。

更多文章

  • 康熙题字写大了,大臣偷偷比划3个字,康熙改字沦为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写退字,康熙亲笔书法题字,康熙皇帝题字怎么写

    康熙的一生,堪称雄才大略,不仅在开疆僻壤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在用人方面,也把帝王之术应用到了极点。康熙因为在位时间久(61年),所以他身边的大臣如云,如果有贪赃枉法的,哪怕像索额图、明珠这样的大权臣,康熙也毫不留情。但康熙一生,只对一个人手软,此人就是高士奇。当年高士奇被御史弹劾,重罪难逃,康

  • 乾隆被指“盗墓贼”,“盗取”明十三陵金丝楠木?谣言还是属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盗金丝楠木,乾隆取走十三陵的金丝楠木,乾隆盗楠木的真实故事

    这位清代皇帝自带热搜气质,身上充满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称得上中国历史上的话题皇帝了,从他的身世到皇位继承“合法性”的问题再到风流艳遇故事,件件丰富多彩桩桩勾人好奇。其中,八卦热度最高最普遍的问题,怕是乾隆皇帝盗用明十三陵之金丝楠木的事件了吧?那么,乾隆帝到底有无盗用呢?如果盗用了,都用在何处了呢?

  • 顺治皇帝驾崩,一男一女自愿殉葬,他们身份特殊,非死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驾崩最大的秘密,顺治死后有妃子殉葬吗,顺治皇帝殉葬的秘密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在历史长河中,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他们去世时,都有人殉事件的发生。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时,后宫无子女的嫔妃一律殉葬,多达40位嫔妃随“太祖”而去。明成祖朱棣驾崩,也有16位嫔妃殉葬。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明英宗的自身经历让他最终选择

  • 雍正去浙江视察,大臣女儿端出4盘菜,雍正回京立即举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雍正上位后对其他皇子的处置,雍正举荐14阿哥,雍正的临终嘱托

    时间是康熙四十二年夏天,先是长江水位告急,然后江南(江苏、安徽两省合成)、浙江普遍遭遇水灾,位于杭州周边的淳安县水灾最为严重,康熙派遣雍正(当时还叫胤禛,爵位是贝勒,下同)前去浙江视察赈灾情况,和胤禛一起前去的还有十三阿哥胤祥。康熙为何要派胤禛前去,第一是太子胤礽举荐,第二是胤禛素来顾全大局,为人刚

  •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个真君子,一个伪圣人,从晚年生活便可看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梁启超康有为简介,梁启超和康有为谁最好,梁启超跟康有为谁历史地位高

    梁启超,1873年生于新会茶坑村的一个士绅家族,后来成为了中国近代以来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1890年,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梁启超通过好友陈千秋认识了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康有为,而梁启超早已对康有为关于时政的一些见解和学识大感钦佩,于是决定拜入康有为门下,成为他的弟子。拜康有为为

  • 陪伴乾隆13年,她只入宫3次,却被乾隆封为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乾隆42位嫔妃列表,历史上陪乾隆最久的妃子,陪伴乾隆时间最长的妃子

    嘉庆帝的生母令妃,也曾被封为皇贵妃,后来被嘉庆追封为皇后,所以乾隆的5位皇贵妃中并不包括令妃,这五位中,高贵妃和纯妃是去世前安慰而封皇贵妃,嘉妃、庆妃是死后追封皇贵妃,还有一人就是哲妃富察氏,她去世的时候,位份仅为格格,连“答应”都不是,因为那个时候,弘历还未继位。弘历的嫡妻,也就是后来的皇后是镶黄

  • 康熙要传位给雍正,最先知道消息的,是一个侍卫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为啥不正大光明传位给雍正,康熙传位给雍正吗,康熙是怎么样传位给雍正的

    在清朝,能做御前侍卫那必定是皇亲贵胄,图里琛从康熙三十一年入宫,一直做到一等侍卫,不仅仅是因为他办事能力出众,更是因为他较高的情商。能够在康熙身边伺候近30年,就能证明他这一点。(1)在《雍正王朝》里,图里琛最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事情,发生在热河。当时康熙夜不能寐,出来走走,走到猎物场的时候,侍卫德楞泰

  • 明朝皇室在清朝被杀光,幸存者被雍正封赏,但他们却盗朱元璋的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当李自成的大军占领北京,眼看大事将成,没想到吴三桂打北境,让多尔衮率领八旗子弟顺利入关,李自成的大好江山被清军所得,清朝由于出身关外异族,想要统治汉族,他们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吸取元朝统治汉人的失败经验,统治者们开始学习汉文化,并且尊重儒家,到了康熙帝时,康熙几次下江南,都要做的2件事

  • 靳辅:治河第一人,功绩惠千秋,被康熙冤枉4年,仍然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靳辅后代,靳辅个人简介,靳辅和郭琇什么关系

    “朕听政后,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书宫中柱上,至今尚存。”康熙所虑的三件大事,分别是三藩、河务、漕运。到了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结束后,三藩问题解决,但河务和漕运问题却非常棘手,尤其是河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黄淮水患,百姓苦不堪言。这时,清朝出现了一位“超级专家”,他为康熙治河十余年,在一片争

  • 乾隆吃黄瓜,写了一首诗,纪晓岚说了6个字,被赏一顶“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纪晓岚帮乾隆写的诗,纪晓岚和乾隆皇帝对诗,历史上乾隆皇帝和纪晓岚的对话

    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乾隆,他对中国是有贡献的。乾隆继位之初,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乾隆在位期间,免赋次数最多,救济灾民次数最多。但同时,乾隆也是历史的罪人,乾隆主张的“闭关锁国”的国策,让中国彻底落后于西方世界。乾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自命清高,他自称“十全老人”,认为自己在史书上必将是一个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