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外表下不一定有颗美丽的心 光绪十四年(1888年),珍妃、瑾妃姐妹在秀女大选中成为嫔。当时的皇后已被慈禧太后指定,就是其侄女叶赫那拉氏。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的珍妃入宫后不久,就深得光绪的喜欢,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晋嫔为妃。 民间传说,由于光绪宠爱珍妃,对皇后隆裕也就较后冷漠。皇后隆裕心里十分嫉恨得宠的珍妃,便常常在慈禧太后面前挑拨是非,污蔑珍妃,使珍妃受屈受辱。但这一招不仅没有得逞,相反光绪皇帝反而迁怒于皇后隆裕,两人的感情日益冷淡。隆裕则仗着自己是太后的亲侄女,经常拿慈禧压光绪,加剧了光绪对她的讨厌,到最后光绪几乎终年不去坤宁宫一回。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人士的支持之下开始实行维新变法,珍妃对此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出谋划策。珍妃劝说老师文廷式和堂兄志锐上疏弹劾李鸿章的心腹御史杨崇伊,引起李鸿章等人的嫉恨。杨崇伊便在慈禧太后的面前诬奏珍妃企图在文廷式、堂兄志锐等人的支持下取代隆裕为后,还要支持光绪皇帝自主朝纲。慈禧大怒,很快以“交通宫闱,扰乱朝纲”治罪,将文廷式罢官革职,永不录用;志锐也被贬谪边疆。珍妃和瑾妃姐妹也因此受到梃杖的责罚,并从贵妃降为贵人。此后珍妃被幽禁于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屋子内,不许出门一步,吃的也是残羹冷饭,还经常受到势利太监的责罚。
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初,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慈禧挟持光绪皇帝一块出逃。临行前,她命太监将珍妃从被幽禁的景祺阁北小院叫出来。由于珍妃反对慈禧带着皇帝出逃,并出言顶撞了慈禧。慈禧便对身边的太监总管崔玉贵说:“把她塞到井里去!”光绪皇帝跪下求情,慈禧也置之不理,转身命崔玉贵赶快执行。就这样珍妃被崔玉贵推入慈宁宫后面贞顺门的井中淹死了。年仅25岁。 珍妃之死得到了民间的一致同情。人们传说,慈禧死了之后,珍妃的姐姐瑾妃为了纪念被残酷迫害致死的妹妹,在那口井北面的房子里,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供着珍妃的牌位。院子里的那口井,从此被叫做“珍妃井”。 关于珍妃之死,民间相信上述说法的人众多,但相关史料对此并无确切记载,而是由一位曾伺候过慈禧的何姓宫女说出来的,她说:“逃跑是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即庚子年的七月二十一日。头一天的下午,老太后在乐寿堂屋里睡午觉。我和往常一样,陪伴在寝宫里,背靠西墙,坐在砖地上,面对着门口,这是侍寝的规矩。突然,老太后坐起来了,撩开帐子。平常撩帐子的事是侍女干的。这一举动如此意外,吓了我一跳。匆匆洗完脸后,老太后一声没吩咐,独自走出了乐寿堂。我们跟随老太后走到西廊子中间,老太后说:‘你们不用伺候。’这是老太后午睡醒来的第一句话。我们眼看着老太后自个儿往北走,进了颐和轩。大约有半个多时辰,老太后从颐和轩出来,铁青着脸皮,一句话也不说。我们是在廊子上迎老太后回来的。晚上,老太后赐死珍妃的消息便偷偷地传开了。据说老太后让人把珍妃推到井里了。这位何姓宫女还说,民国初年,崔玉贵曾到她家串门,亲口讲了处死珍妃的经过。” 上述说法确实吗?根据考证,有人认为,珍妃被慈禧命人推入井中而死应当是确实的,但珍妃的死因并不是支持光绪皇帝变法得罪慈禧而致,而是因为贪赃枉法的缘故,才被慈禧太后处置的。根据清宫太监所述的《珍妃之死》及光绪时进士、吏部主事胡思敬所著的《国闻备乘》等材料,可以发现珍妃确实有贪赃卖官的记录。 根据清宫的规定,皇后每年例银(即零花钱)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嫔为200两。珍妃虽然得宠于光绪皇帝,但生活比较奢侈,经常导致自己的例银不够花,有时还会出现大量的亏空。怎么办?遂不能不找生财之道。于是便仗着自己得宠于光绪的机会,勾结胞兄志琮和奏事处太监收受外官贿赂,甚至公开标价卖官。 清末胡思敬所著《国闻备乘》记载说:“鲁伯阳进四万金于珍妃,珍妃言于德宗,遂简放上海道”。这个叫鲁伯阳的人,为了求得一个“上海道台”的官职,居然一次就送给珍妃黄金四万多两,可见珍妃“胃口”确实不小。光绪二十年(1894年)四月间,珍妃又收了一个叫玉铭的人几万两银子,替他谋求“四川盐法道”这个官职。依照清朝的制度,这一级别的官员在放任之前,都要先接受皇帝的召见。光绪在召见玉铭时,命他将自己的履历写出,谁知那玉铭竟然是一个连字都不会写的无用之徒。光绪见状大惊,随即下了一道圣旨:“新授四川盐法道玉铭,询以公事,多未谙悉,不胜道员之任。玉铭着开缺,以同知归部铨选。”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令光绪皇帝严究此事。经过查究,光绪才知晓此事竟然是珍妃所为。根据清朝的规矩,后宫是不许干政的。这件事情的处理,据胡思敬的《国闻备乘》记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慈禧见后大怒,责光绪予以严处,光绪不得已,于十月二十九日下旨:“朕钦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严明,凡在宫闱,从不敢干预朝政。瑾妃、珍妃承侍掖廷,向称淑慎,乃近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事,皇帝深虑渐不可长。据实面陈,若不量予儆戒,恐左右近侍藉以为夤缘蒙蔽之阶,患有不可胜防者。瑾妃、珍妃均著降为贵人,以示薄惩,而肃内政。”那些同珍妃一块卖官的太监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掌案太监王俊如被就地正法。珍妃所居的景仁宫的太监很多也被内务府慎刑司杖责而死。珍妃的堂兄志琮惧祸逃到了上海,家产被抄。珍妃则被幽闭于宫西二长街百子门内牢院。由此可见,珍妃被幽禁并不是因为参与变法,而是因为卖官枉法。
推荐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那人们眼中活泼可爱、深明大义的珍妃死得冤吗?当然不冤!珍妃因收贿卖官而获罪,本该受惩被罚。珍妃也并不是晚清宫中的什么“政坛女杰”,而是倚宠谋私的凡庸女子。虽然她曾有过帮康有为因变法之事向光绪递书进言之事,也有公开指责慈禧垂帘听政的“壮举”,但这并不能以此证明其贿卖官职的正当性,更不能以此证明其人的“烈胆”。替康有为向光绪递书传言,也只不过是举手之便顺手之劳,谈不上什么“大义”之举。何况,1894年10月后珍妃已不能接近光绪,更与外界绝缘。“公车上书”(1895年4月)后,维新运动才真正发动,其时珍妃已无法参与其事,何以因维新而获罪?因此,我们可以说,珍妃是罪有应得,丝毫不值得同情。 但是,我们虽然对珍妃因何获罪致死有了结论,但对珍妃的死法却难以定论。除了上述珍妃是由慈禧下令推入井中而死外,近年来关于珍妃之死又有一种新的说法提出。据隆裕皇后的后人回忆,珍妃并不是被慈禧命太监扔入井中而死,而是她自己跳井而亡。1900年八国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时,慈禧原本决定带着光绪等人一块出逃西安。临行前她让太监放出被幽禁的珍妃,要她到娘家躲避。但珍妃不管不顾,非要跟随光绪,并出言顶撞了慈禧太后。慈禧一气之下,抬脚就走。珍妃见慈禧不答应,便跑到井边说:“我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说完便跳了下去。慈禧等人着急出逃,也没管她。直到从西安回来后,才派内务府给珍妃处理了后事,并下诏追封。 看来,珍妃之死一时还真难以断出个谁是谁非。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