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王朝:年羹尧的马屁功夫了得,却只能屈居第二,有人比他还牛

雍正王朝:年羹尧的马屁功夫了得,却只能屈居第二,有人比他还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842 更新时间:2024/1/22 0:12:10

在四爷和十三爷到南方筹措钱粮赈灾时,刚到杭州便遇到了在路上恭候两日的年羹。这是年羹尧第一次亮相,但却使劲了浑身解数,把溜须拍马的功夫都用在了自己曾经的主子身上。

年羹尧料想胤禛和胤祥会从杭州上岸,因而身着便衣,带着两名随从在此等候。不过,年羹尧费尽心思地等四爷和十三爷,为的可不是叙旧,而是盘算着攀附关系,回京当差。当时,年羹尧在杭州将军手下作参将,主要负责掌管调遣河工、守汛防险等事务。

几句寒暄后,年羹尧立在四爷马前,像个近身奴才一般在旁伺候。胤禛一高兴,很自然地问年羹尧在杭州将军手下作参将是否如意。结果,年羹尧却抓住时机,回了一句:“奴才无论在哪儿,都不如跟着主子知心贴肺啊!”

雍正王朝》剧照

这句台词,一方面道出了自己的忠心,另一方面又婉转地表达了想随四爷回京的意图。骑在马上的两位钦差,自然听得明明白白,却又感觉十分受用。也正因如此,心直口快的十三爷胤祥才会说年羹尧跟猴儿一样,真会顺杆爬。如此一来,年羹尧想入京为官的小心思便成了大半。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一登场便是一位善于溜须拍马的角色,这一点到他被放四川提督时,又表现地淋漓尽致。由于外放四川提督,原本是八爷胤禩所奏请,因而年羹尧在伤人前,特意到八爷府辞别。

年羹尧拜谢八爷的时候,同样抓住了八爷以贤王自居的心态,他进屋后一言未发,干脆利落地给老八行礼作别。这一点,既向八爷转达了自己知恩图报的本心,又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使之十分受用。

除了善于钻营以外,年羹尧更能在关键时刻放下面子,以至于置自己的尊严于不顾,来挽救仕途。在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胤禛保举胤禵做大将军王,而年羹尧则成了陕甘总督的最佳人员。可是,一时大意的年羹尧与八爷党走得太近,以至于激怒了四爷。

当年羹尧意识到得罪了自己的主子后,立刻跑到四爷府下跪。要知道,当时年羹尧已经是作为外放陕甘总督的候选人,是首屈一指的封疆大吏。可是,年羹尧为了让四爷消气,竟然放下尊严在府内下跪,见这一招不奏效,又索性打洗脚水亲自给胤禛洗脚,这才化解了一番风波。

《雍正王朝》剧照

可以说,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这套溜须拍马的手段,可谓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了。然而,若论起拍马屁的本事,剧中还有人技高一筹,令年羹尧难以企及,他就是李卫。与年羹尧不同,李卫一登场就是个街头无赖,他没知识,也没才气,穷得叮当响,但却能在街头白话,跟坎儿一同卖惨骗钱。

在街头行骗的情节中,李卫口中便一直嘟囔着“您要是生儿子,个个点状元,您要是生女儿,个个封诰命”。此时的李卫,还是在市井中流浪的可怜人,可他的口才却绝非一般人可比的。后来,胤禛将其带回京城,留在身边历练,自然又大有长进。

《雍正王朝》剧照

与年羹尧不同,李卫对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十分精准,那就是四爷的铁杆儿奴才。他深知,自己的一切都是四爷给他的,故而在言辞和行为上,处处都维护着胤禛。不过,除了忠心以外,李卫拍马屁的功夫可算是登峰造极,远远高过年羹尧。

做了四品粮道后,李卫和翠儿回京见四爷。他们夫妇刚到胡同口儿,便开始念叨着主子的好,甚至下轿步行,为的就是彰显主子的尊贵。单就凭这一点来讲,李卫做的就十分到位,更比年羹尧强。要知道,当时年羹尧在杭州等胤禛和胤祥时,既然知道两位钦差的必经之路,却是远远骑马而来,到近前才下马迎接的。

李卫在迎合胤禛方面,可以说是下了大工夫的。他刚离开四爷府时,在信中便称自己是狗儿,又说翠儿肚子里有了小狗儿了。要知道,此时李卫已经是朝廷命官,却能丝毫不顾及颜面,还以狗儿自称,一方面是保持了原来的那股子谦卑,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向四爷表明忠心:无论李卫日后做多大官,都是四爷身边的奴才。

要说李卫马匹功夫登峰造极,还不得不说他给儿子取名一事。当胤禛问及孩子叫什么时,翠儿的回答可以说是令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李忠四爷。四品粮道李卫,给自己儿子取名为李忠四爷,几乎就是在向天下人宣布:我李卫一生就是忠于四爷的。

《雍正王朝》剧照

当然,随着李卫的官儿越做越大,这些初级伎俩也就无需再使。但是,在《雍正王朝》后半部戏中,凡是李卫见到雍正,几乎都会落泪。试想,一位封疆大吏,动辄便在皇帝面前落泪,而且还都是因为皇帝消瘦了或是饭量小了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这种行为,让谁看起来都觉得太过矫情,可李卫所表现出来的却是那么真实,甚至令人动容。

实际上,李卫的种种作为,一方面是基于对雍正的感恩,另一方面则是他的处世哲学。自幼在杭州市井漂泊的李卫,早期最缺乏的就是安全感,或者说是缺乏一个可以依靠的后台。四爷的出现,令其觉得他不是坏人,便决定“豁出去了,求求他”。也正是这一刻,李卫真的豁出去了,并且认准了四爷并张口求他,才有了日后死心塌地的追随。

《雍正王朝》剧照

《雍正王朝》是以二月河历史小说《雍正皇帝》改编的历史剧,其中自是不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不过,这部剧对官场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却入木三分,表现地淋淋尽致。剧中的年羹尧和李卫,应该算是古代官场上的两类人,一种是具有真才实学,平常很好面子,多半是靠花言巧语和逢迎做戏来钻营,另一种则是赌徒心态,认准了一棵大树后,便将自己的身家与尊严一并托付给对方,以混迹于官场之中。

可以说,若论及溜须拍马的手段,年羹尧已然算是《雍正王朝》中出类拔萃的角色了,可是若同市井出身的李卫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要逊色许多了。如果说年羹尧拍马屁的本事排第二的话,那第一则非李卫莫属了。

/文:史海烂柯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

更多文章

  • 哥哥冒天下之大不韪,和捡来的妹妹结婚,生下来的儿子叫李鸿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鸿章个人资料,李鸿章孙子李子嘉,三个哥哥和一个捡来的妹妹

    由此可见,同姓男女成亲的话,那绝对是不会被世人所看好的,那就更不要说是兄妹结婚了,就算是在我们今天,兄妹之间产生了感情,那也绝对是有悖人伦的事情。但是在清朝,却就有这么一户人家,家中饱读诗书,本应恪守封建礼教的哥哥,却是和妹妹之间产生了感情,结为了夫妻,这种非同寻常的结合,他们的后代会就此“不藩”吗

  • 外国公使上门拜年,清朝官员为何有意躲避,不敢在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外国公使下跪,清朝公使,大清朝怎么拜年

    原来根据当时在华的美国人丁韪良的记载,每逢新年之际,各国公使们前往清朝各官员府邸拜年时,往往“只有两三个在家,多数有意避开了。急于表示 友好的欧洲人,在全城各处奔波两天”,最后却只能无可奈何地“在四十多座宅邸留下名片”。也就是说外国公使们前往40多位清朝高官家去拜年,但最多只有两三个在家,其他官员大

  • 94年前,孙殿英是如何找到慈禧陵墓入口的?一老石匠成为盗墓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殿英怎样找到慈禧墓入口,孙殿英盗慈禧墓得到了多少财宝,孙殿英盗慈禧墓的宝贝都哪去了

    但是这天,这队军队却突然闯进了一户农家中,绑走了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老石匠。看到老石匠被绑走,一旁目睹了这一切的众人议论纷纷。“你说这伙土匪,绑老姜去干什么?”“你小点声,不要让他们听见了,我也不知道,老姜不就是个普通的石匠,能做什么,讲不定过段时间就放回来了。”但这些人,不知道的事情是,正是这个姜

  • 被科考逼“疯“了的洪火秀,怎样成为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洪秀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洪火秀,洪火秀和李洪基,洪火秀是华哥哥吗

    所以洪火秀就开始了他的漫长的科考生涯,他考了一年没有考上,再考一年也没有考上,眨眼工夫考了十年,还是没有考上。他没有泄气,继续考,考到第十七年仍然是名落孙山。就在这一年去广东赶考的时候,他遇到一个传教士叫梁阿发,塞给他一本小册子,洪火秀也没看这个小册子是什么内容,就随身揣上了。一、死而复生第十七次落

  • 鸦片战争荒诞一幕:清朝靠抽签算卦出兵,结果被打得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鸦片战争史实分析,鸦片战争荒唐的战报,鸦片战争的清军惨败

    话说1841年10月,道光皇帝接连接到前线的奏报,定海、镇海等地纷纷失陷,两江总督裕谦、定海总兵葛云飞等人殉国。道光帝为了挽回战局,决定派自己的堂侄爱新觉罗·奕经为扬威将军,文蔚、特依顺为参赞,赶赴江浙办理军务,以扬天朝国威。奕经虽然号称将军,但根本没打过仗,只不过是个花花公子罢了,他在苏州一停就是

  • 曾国藩满心欢喜去迎亲,新娘子死活不上轿,媒人大怒:娶我闺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国藩个人资料,骆秉章杀石达开后曾国藩如何评价,曾国藩经典语录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的一个小村子里。曾国藩的祖父没有多少文化,但极为重视培养子孙,对孩子们的教育颇为上心。受其影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成了当地的塾师秀才。到了曾国藩这一代,自然又被寄予厚望。曾国藩五岁开蒙,六岁入塾,其祖父和父亲对其管束严格,希望这个孩子能够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年少的曾国藩,

  • 荒淫无度的洪秀全,凭什么能稳坐天王府?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洪秀全像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可谓轰轰烈烈。正因如此,大家更容易关注的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而很少留意天平天国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至于洪秀全的驭人之术,则更是容易被忽视。事实上,看似荒淫无度且平庸无能的洪秀全,实际上是一位精通驭人之术的高手。他正是凭借这一点,才能稳坐天王府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曾经珠宝遍地的恭王府最终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恭王府简介,恭王府佛楼,恭王府诡异事件

    它的朱漆大门上镶着横七竖九,象征着亲王身份的金黄色门钉,熙熙攘攘的人群跟随着导游的高音喇叭进进出出,如果你拦下一位途经此的三轮车夫,他会热情地告诉你,这是原来乾隆宠臣和珅的宅子。不过现在改名叫恭王府了。恭王府在清末北京城有近百座这样的王府,大都围绕皇城而建。今天,如果你跑遍整个北京城,还能再找到60

  • 清军入关是不幸还是万幸?为何大家对清朝的评价步入了两个极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入关地图,明朝灭亡清朝入关,清朝6次入关的时间线

    以1840年为界,史学界习惯将清代分为清前期和清后期。显而易见,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百年耻辱的起点。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屡屡做出丧权辱国之举,卑躬屈膝地割地赔款,引发了国人的愤慨,最终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土崩瓦解。长久以来,人们对于清军入关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强调清前期的康乾盛世,有人关注

  • 故宫国宝:乾隆有多爱打猎?看郎世宁画的乾隆刺虎、射鹿、落雁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墓中有郎世宁的什么画,郎世宁给乾隆的画,郎世宁画的乾隆六年文人踏青图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不仅仅开创了康乾盛世,还以长寿、爱玩闻名于世。乾隆皇帝其中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从年轻时期开始一直到七八十岁,乾隆几乎每年都要去,而且命令宫廷画师将他的风采绘制下来以便自己和后人欣赏。当然如今这些乾隆皇帝打猎的绘画作品都已经成了国宝,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