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全名瓜尔佳·鳌拜,他出生将门,能征善战的苏完部族长索尔果是他的爷爷,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是他的叔叔。鳌拜从青年时期开始就跟随太宗皇帝皇太极四处征战,军功赫赫,被冠以"满洲第一勇士"的荣誉,曾受封巴图鲁,这个封号是对勇士最高的评价。
他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战争,在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豪格与其弟多尔衮争夺帝位,鳌拜坚决拥护豪格为帝,多次与多尔衮针锋相对。后来皇太极兄代善于崇政殿召集会议,讨论继承人选,鳌拜与多尔衮都做好了兵戎相见的准备。为避免朝局动荡,众人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拥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是顺治皇帝。
顺治皇帝即位后,多尔衮为辅政大臣,权倾朝野,鳌拜在此期间曾多次遭受到多尔衮的迫害,几次被革职甚至论死。
后多尔衮去世,顺治帝亲政,鳌拜又被顺治帝起用,被顺治帝视为心腹重臣。凡遇商讨重大事务,顺治帝都让鳌拜参与,除此以外,鳌拜还倡议"大阅以讲武",自教武进士骑射等等,让他在朝中的势力逐渐强大。
顺治皇帝统治时期可以说是鳌拜的权利巅峰,顺治十三年,鳌拜旧伤复发、病重卧床,顺治皇帝纡尊降贵亲自到他的府邸慰问探望。这在古代帝王至尊的封建王朝,是对一个臣子最大的肯定。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对鳌拜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多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然而他对太宗皇帝和顺治皇帝的忠心,我们是不能对其进行否定的。他身为臣子,对皇帝忠心耿耿,敢于同睿亲王多尔衮对抗,只为保证继承大统的是皇帝的子嗣。
康熙智擒鳌拜,一物让本该处死的他侥幸存活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去世,遗诏立皇三子玄烨继位为帝,即是康熙皇帝,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辅政大臣之首索尼年老畏事;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旧部,多受猜忌;遏必隆庸懦无主见。如此,鳌拜虽然位居末位,但是凭借着赫赫军功、资历较深,在气势上常常是碾压前面三位权臣,日益骄纵,开始了他晚年窃威弄权的专权之路。
鳌拜在朝中罔顾国法,玩弄权术,置年幼的康熙皇帝的威严于不顾。在将费扬古一家灭门,处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在索尼病死之后胡乱定罪强烈请奏处死苏克萨哈等等越权事件接连发生之后,鳌拜与康熙皇帝的矛盾逐渐激化。
十四岁时康熙已经亲政,但是鳌拜并不愿意回政,不愿意放弃自己在政治权利中心斡旋了多年的成果。志向宏大的康熙绝不愿意做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但是想要拿回实权,就必须要彻底铲除鳌拜在朝中的党羽。可是此时的鳌拜已经权倾朝野,朝中心腹遍布,一旦打草惊蛇,便满盘皆输。于是一出智擒鳌拜的大戏正在康熙皇帝的筹谋中诞生。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康熙皇帝召鳌拜入宫。多次进宫且骄傲的鳌拜并不知道自己这一去满是危险。鳌拜进入大殿后,康熙一声令下,王公子弟们蜂拥而上,将鳌拜扑到在地,无奈束手就擒,鳌拜就这样被押入了大狱。
入狱后,康熙皇帝将鳌拜所犯下的罪过一一例出,其中仅仅大罪就有三十条,这本该让鳌拜死一千次一万次了。但是鳌拜在入狱之后强烈要求见到康熙皇帝,表示自己有一件东西要给皇帝看。就是这次见面,让鳌拜免掉一死,判处终身监禁。
这个东西便是鳌拜身上一道又一道的疤痕。这让康熙皇帝顿时生出了怜悯之心,三朝元老的功勋、屡立战功,功过相抵,康熙皇帝最终决定免去鳌拜死刑,将他终身囚禁在禁所——"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看人看两面,辨忠也辨奸
我想,康熙能被称为"千古一帝"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单从他对鳌拜的从轻处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杀伐果断但心慈念情的帝王。
他善于辨别忠奸,善于识别人才,善于客观的看待一切,善于忍耐。若不是这些优秀品质,他和鳌拜的权术之争不会这么轻易告终,必定会在朝堂之中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届时朝堂祸及天下,民生凋敝。想想,能开创康乾盛世的皇帝必定不是庸懦无能的。
祖先们的故事总是能让我们从中发现真理并且成为我们为人做事的一项准则,康熙皇帝的谦虚隐忍,鳌拜的忠心和敢于抗争,还是鳌拜骄傲而失败的案例,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戒的。
其一,做人做事,谦虚为上,切忌骄傲自满、刚愎自用。就像伟大主席毛泽东所说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其二,在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不管是自己受到迫害还是他人受到迫害,我们都应该挺身而出。不为强势所屈服,始终秉持正道,心怀正义,与不公正作斗争。其三,我们对待任何人任何事,都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著名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的亦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一件事的好坏不是我们本身能够判定的,就像对太宗皇帝和顺治皇帝来说,鳌拜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而对于康熙皇帝来说,鳌拜却是一个窃威弄权的奸臣。
此外,我们也应该学习鳌拜,凡是学会给自己留后路谋生机。鳌拜利用自己对大清王朝的贡献,让康熙皇帝对他放下了杀心,那一道道疤痕对他来说,是他在危急存亡关头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这招苦肉计,他用在了刀刃上,为自己谋取了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