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并非不怕死,而是迫不得已

荆轲刺秦王,樊于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并非不怕死,而是迫不得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8 更新时间:2024/1/28 5:58:57

[var1]

那么樊於期为何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难道他不怕死吗?背后的真相是什么?首先可以确定樊於期并非不怕死,如果他真的不怕死,当初也就不会抛弃亲人家族畏罪叛逃至燕国。

按照秦国的连坐法,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会因他反叛秦国而受到牵连,樊於期身为秦国将领不可能不知道这条秦律,而他却选择抛弃家人亲族逃往到燕国,并投靠了燕国太子。樊於期连亲人宗族都能抛弃,又怎么会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呢?

如果他以败军之将会秦国接受秦王处置,可能秦王心软,也就不会惩罚樊於期的亲人和家族,起码也会从轻处置,但樊於期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自逃跑到了燕国。因此樊於期并非不怕死,而且为了自己几乎什么都可以舍弃。至于燕国太子想要刺杀秦王时,樊於期为何会主动献出自己的头颅?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按照《史记》记载,樊於期叛逃之后,秦王就将他的父母和族人全部杀害,樊於期是为了报仇雪恨,才甘愿自刎献出首级,帮助荆轲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不过这并不是全部原因,甚至也不是主要原因。

[var1]

之前樊於叛逃难道想不到秦王会因为他叛逃而牵连他的亲人吗?这会儿又怎么会为了给家人报仇,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呢?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燕国太子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刺杀秦王,因为秦军兵锋已经直指燕国南部边界,但荆轲却迟迟不肯行动,为此太子丹多次请求荆轲行动。

荆轲没有行动的原因是缺少接近秦王的信物,如果连秦王都无法接近,又谈何刺杀呢?于是荆轲就想出用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最为富饶肥沃的督亢地区来接近秦王,从而进行刺杀,因为秦王为了得到樊於期的首级,不惜赏赐千金,封万户侯。可以说太子丹要想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就必须要用樊於期首级来接近秦王。

虽然《史记》中记载,太子丹并不忍心杀死樊於期,不过太子丹也没有完全否定这个计策,而是让荆轲重新考虑一下,可见太子丹只是不忍心,并非是不同意。说白了就是太子丹在意自己的名声,不想背负这个骂名,而荆轲也明白太子丹所想,于是他私下拜见樊於期商量此事。

[var1]

既然都到了这个地步,这已经不是樊於期情不情愿的问题了。只要樊於期不傻,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荆轲来和他商量就是给他一个台阶,如果不从,仅凭他一人还能逃出燕国不成?只要逃不掉,那么终归还是难逃一死,因此樊於期只能主动自刎而死,献上首级,还能留个好名声。

樊於期为何反叛秦国?

史料中有关樊於期的记载并不多,《史记》中只记载了樊於期逃离秦国是因为得罪了秦王嬴政,之后他逃到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安顿他在燕国居住了下来。

《史记》记载:“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不久后就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而樊於期为了帮助太子丹和荆轲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主动自刎而亡。至于樊於期为何会得罪秦王,史料并没有记载,为此我们只能依据现有资料进行推论。翻阅《史记·秦本纪》可见,秦国历史上还没有因为将军兵败被处以重罪的记载。

[var1]

比如:秦穆公时期的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位将军在“崤之战”中被晋国军队伏击全军覆没,沦为晋国俘虏,三人因晋文公夫人(秦穆公次女怀嬴)所救得以重返秦国。而秦穆公不仅没有处罚他们,还亲自到城外等候,表示是自己没有百里奚和蹇叔的劝谏,才害得他们吃了败仗,受到侮辱,之后依然被秦穆公重用。

还有秦庄襄王时期的将军蒙骜被魏国信陵君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打败,蒙骜也并未因兵败而获罪,嬴政继位之后,蒙骜依然担任秦军主将攻打过韩国、魏国,最后善终。再如秦王嬴政时期的将军李信,他在灭楚之战被楚将项燕打败,大败而归,也没有被秦王重罚,之后还随王翦之子王贲参与了灭燕、灭齐之战。

可见秦国并不会因为兵败而重罚将军,更不会处死,因此樊於期可能并不是因为兵败才逃离秦国。 从秦王将樊於期的家人全部处死,并不惜悬赏千金、封万户侯也要得到他的首级来看,秦王嬴政对樊於期是非常痛恨的,一般只有谋反之类的重罪才会被如此重罚,比如嫪毐之乱,嫪毐就被处以车裂极刑,并被诛灭家族。

根据史料记载,樊於期逃往燕国之前最近的一次叛乱是公元前239年的“长安君成蟜之乱”,这时嬴政刚继承了王位,他的弟弟同年率兵攻打赵国时发动叛乱,其部下都因连坐被处死,很可能樊於期当时就是嬴政之弟成蟜的部下,叛乱平定后,樊於期为了保命便逃到了燕国。

[var1]

根据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的记载,嬴政之弟长安君叛变还是樊於期撺掇的,之后秦王平定叛乱后,就将自己的弟弟处死。这样一来,也就能理解樊於期为什么会被秦王嬴政那么痛恨,樊於期自知惹怒了秦王,无法苟活,便抛弃家人只身逃到了燕国,投奔了太子丹。

樊於期真的是主动自刎而死吗?

樊於期逃到燕国时,燕国太子丹也刚从秦国逃回来不久,正在想怎么报复秦王。原来太子丹少年时和在赵国出生嬴政同为质子,两人十分要好,而嬴政成为秦王后,太子丹又到了秦国做人质,但嬴政对他却不友好,太子丹因此逃回了燕国,并到处寻找报复嬴政的办法。

《史记》记载:“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而秦王政生于赵,其少时与丹骥。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

太子丹同情樊於期,便收留了他。不过此时秦国势大,统一六国的战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进行,韩国已被秦国攻灭吞并,韩王安沦为俘虏,中原诸国风声鹤唳。如果赵国也向秦国俯首称臣,那么即将会祸及到燕国,但燕国国小势弱,就算倾尽全国之兵也无法抵挡秦军。

[var1]

太子丹自知燕国力不能及,便想派武功高强的勇士游侠劫持秦王,从而让秦国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如果行不通就直接刺杀秦王,这样秦国就会大乱,诸侯就可以乘机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最初人选是太子丹的老师太傅鞠武推荐的好友田光,此人为燕国游侠,且学识渊博,智勇双全,但田光年长,身体大不如从前,便推荐了同为游侠的好友荆轲。

太子丹尊荆轲为上卿,安排在上等公馆中居住,并且每天都会亲自到荆轲门前提供丰盛的饮食,又不时进献奇珍异宝,车马美女供荆轲享用,但过了很久,荆轲始终没有行动的意思。此时赵都邯郸被秦军攻克,赵王迁也沦为俘虏,王翦又带领军队继续向北进军,秦军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界。

《史记》记载:“荆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丹十分惊恐,就请求让荆轲行动。荆轲明白,如果没有让秦王相信的东西,就无法接近秦王,就对太子丹说:“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购买樊於期的首级,如果用他的首级和燕国膏腴之地督亢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从而接近秦王,这样才能刺杀他!”。不过太子丹不忍心因为一己之私杀害投奔他的秦将樊於期。

[var1]

《史记》记载:“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遂自刭。”

荆轲明白太子丹不忍心,于是私下找樊於期商谈,说:“秦王将您的父母和族人全部杀害,现在又悬赏将军的首级,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表示想报仇却没有办法。荆轲就将刺杀秦王的计划告诉了他,这样就能报仇雪恨,也被消除燕国即将灭国的危机,樊於期听后便自刎而亡。

太子丹听闻消息后,十分悲伤,但还是砍下了樊於期的首级,装入匣子中密封起来,让荆轲献给秦王嬴政,从而完成商定好的计划,之后在易水河畔为荆轲送行。

[var1]

不过太子丹的刺杀计划并没有按照他想象中的发展,荆轲虽然用樊於期的首级和督亢地图接近了秦王,但却刺杀失败,仅仅只是扯断了秦王一截衣袖。之后荆轲被拔出来剑来秦王砍断了左腿,击成重伤,接着又被秦王刺伤八处,最终被秦王身边侍卫所杀。太子丹此举导致秦王大怒,当即秦国就派遣了更多的士兵让王翦去讨伐燕国。

之后燕国兵败,太子丹和他的父亲燕王喜逃往辽东,不过燕王喜为了保住燕国社稷就亲自派人杀了儿子太子丹,并将他的首级献给了秦王。

从史料记载来看,樊於期是为了给父母亲人报仇才自愿赴死,那么事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从上文论证来看,樊於期是因为反叛逃离秦国,之后为了活命抛弃父母亲人逃到了燕国,说明樊於期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生命。那么樊於期之后为了给亲人报仇主动赴死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当然不是说樊於期不想给亲人报仇,按照樊於期之前反叛故国,抛弃亲人的举动来看,这个报仇前提首先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才行。

[var1]

既然樊於期是秦国的将军,说明秦王和秦国待他不薄,但他却要反叛,可谓是不忠,之后又抛弃父母逃走,可谓是不孝,这样一个不忠不孝的人又怎么会情愿主动去赴死呢?

其次如果太子丹真的不忍心杀害樊於期的话,之后又怎么会砍下他的首级,亵渎其尸身,利用樊於期的首级继续完成刺杀秦王的计划。而且荆轲提出用樊於期首级接近秦王的计划后,太子丹并没有完全拒绝,而是让荆轲慎重考虑这件事。

说白了太子丹只是面子上不忍心,不想背负这个骂名,“我是燕国太子,如果是我下令杀了樊於期,燕国百姓会怎么看我?”,其实就是让荆轲自己决定,好比秦昭襄王让白起“将自定夺”长平之战的数十万赵军降卒类似。

毕竟当时秦国已经攻灭了韩国和赵国,兵锋直指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其他刺杀秦王的办法,只有拿出让秦王相信的信物才能接近秦王,伺机刺杀,而这个信物就是秦王悬赏千金,封邑万户所求的樊於期首级,因此樊於期不得不死。

[var1]

结语:

除非太子丹放弃刺杀秦王的计划,要么樊於期就是必死无疑。而樊於期在听了荆轲的来意之后,就明白了其中深意,即便他不主动自杀也改变不了最终命运,加上太子丹对他有收留之恩,也能为亲人报仇,于是“主动”自刎而亡,成全了太子丹和荆轲刺杀秦王的计划。

不知道大家对樊於期帮助太子丹和荆轲刺杀秦王怎么看?希望感兴趣的读友各抒己见,共同交流。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战神白起在长平之战立下大功后,为何反被秦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为何被秦王赐死,长平白起,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

    [var1][var1]白起还有一个称号叫:“人屠”。他直接或间接杀的人占到了战国死亡总人数的一半左右(200万占了100万),这是一个恐怖的数字!但谁也没有想到:立下如此大功的白起,却在长平之战后,再也没有登上过战场,等他想再次上阵杀敌的时候,他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了。对于这样一位杀神、六国的克星,秦

  • 战神李牧让匈奴数十年不敢南下,镇的秦军无法攻入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牧赵国名将,赵国李牧最后结局,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

    [var1][var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他与匈奴的对战,他在北境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防备匈奴,他订出规章说,如果匈奴入侵,必须收拢人马,退入营地固守,胆敢出击者斩首,于是匈奴就认为李牧胆小,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李牧胆小怯战,其实李收一直在麻痹敌人,积攒实力,但是赵王对他不满,换了一个人代替他,结果来

  • 韩复榘在酒桌上给张宗昌让座,张随口说了几句话,没几天被韩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宗昌和韩复榘,张宗昌的个人资料,张宗昌和武则天母女的关系

    事情发生在1932年8月份,东北军阀张学良通电华北地区各大驻军军长和高级领导赶赴北平参与相关会议。当中,作为军事将领包括张宗昌、石三友、于学忠、万福麟、宋哲元、韩复榘等人如约而。[var1]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华北各区域的军队将领,唯独张宗昌和石友三空有司令名号,却无兵力。两人得以参加这次将领会议,全因

  • 秦灭六国中,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赵国还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在消灭着战国六雄的过程当中,有的国家被灭得非常容易,也有的国家会变得非常困难,但总的来说凭借着秦国长达百年的积累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最后都将他们彻底一统。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看看哪个国家被灭得比较困难,哪个国家被灭得特别容易? 我们首先来看哪个国家被灭的很难——在我看来毫无疑问应该是战国六

  • 秦国为什么会有“虎狼之国”的恶名,并非因为杀人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国为什么能成为虎狼之邦,秦国虎狼,秦国的黑历史简介

    [var1]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大家试想当年横行天下数十年的魏武卒,尤其是在吴起统帅之下的魏武卒,也是杀敌无数,不间断地攻打掠夺邻国。但当时的魏国并没有得到虎狼之国的恶名,为何会独独秦国得此恶名。在中国的古典文化中,虎狼者,无信也;秦国之所以被称为虎狼,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秦国多次失信于天下。

  • 楚国国君为什么要自立为王?历史上的楚王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国历代最强楚王,楚王为什么离开楚国,楚国有几个楚王

    [var1] 楚王,即楚国的君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国君的称呼;汉代以后则是皇帝分封的,与“秦、晋、齐”并列的最大的王爵之一。文学作品中,多指梦遇巫山神女的楚怀王或楚襄王。 楚国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诸侯国,最早是子爵。楚国发展到第六位国君熊渠的时候,一方面周王室衰微,另一方面,楚国发展壮大,熊渠觉得

  • 老板不信任自己咋办?战国纵横家张仪给出了最佳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纵横家张仪,张仪说服技巧,张仪如何玩好战国

    从最早秦穆公时的百里奚,到秦孝公时商鞅,秦惠王时的公孙衍、张仪,统一大业前去秦国弄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还有最后秦始皇时代,以硕鼠闻名的李斯。春秋战国大才俊杰,出入秦国者数不胜数![var1](人才最关键)这群人皆当时人精,也深知战国时代最后的走势,进而在识得时务后成就了一翻作为,可结局却各有不同。百里

  • 赵国,战国唯一刚跟秦国扳手腕的强国,他真的有那么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时期赵国为啥能一直抵抗秦国,赵国真的打不过秦国吗,战国后期赵国有多厉害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强国,还有他意图谋划灭秦的故事。以及后续谍血长平的大戏,邯郸血战的悲壮和四大名将有其二的英杰,让赵国长期以来在人们认知中,都是一个唯一能和秦国硬碰硬的刚猛存在。可这样的认知真的对吗?答案是,这算绝对的误读。赵国却有刚猛的时候,但在更多时候,却是一个深知进退,甚至很能装孙子的国度。要说

  • 越王勾践剑,出土后光洁如新,一次可划破18层纸,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越王勾践剑损坏部位,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有耀目的光泽吗,越王勾践剑是宋代伪造的吗

    [var1]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我们代代相传的经典故事,那时候的人们尚武之风浓郁,勾践是一名对剑十分痴迷的收藏家。根据史料记载,勾践曾经请欧冶子为他铸造了五把宝剑,皆是削铁如泥的旷世神兵。当时的名剑鉴定大师薛烛在看到勾践收藏的宝剑之时,也是十分惊讶,直言此生没有见过这么多稀世珍宝。[var1]1

  • 顾炎武:242年春秋史,没有阵亡过万的战争,为何战国死了200多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春秋战国十大战争,历史上顾炎武简介,历史对顾炎武思想评价

    中国最早的战车出现在夏朝时期,上古三代最著名的车战爆发在武王伐纣时期: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这场战争的胜利,终结了商朝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朝的建立,还有战车的强大威力,也让战车在春秋时代,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战车除了是兵器,还是承载礼制的道具。[var1](周公制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