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人是什么?简单的说,其实就是生活在王宫里的女人们。
王宫里除了王后、妃嫔们,服务天子或诸侯的女人还有很多的。所谓三宫九院,很多女人一生之中可能连宠幸的机会也没有就死掉了。
王宫里最多的女人,当然就是那些宫女丫鬟们。这些人加上一些地位低下的妃嫔,在春秋战国时代大致都被称之为宫人。
这些女人的命运,大多与跟随的人相同。跟随的人命好了,这些女人命就好。跟随的人命坏掉了,这些女人也好不了哪儿去。
“有一胡姬,乃赵王宫人,秦王破赵选入宫,善琴有宠”,这大概是命运最好的宫人,因为擅长奏乐,竟是成了妃嫔。
有的宫人往往仗势欺人,只要主子发达了,宫人们也耀武扬威。
“太子故意遣数十宫人,往琼台之下,不问情由,将花乱摘。台中走出一群宫人拦住道:此花乃万岁栽种与褒娘娘不时赏玩,休得毁坏,得罪不小!”
褒姒身边的这些宫人,对外张狂,而对内却也是极尽谄媚之事。“宫人歌舞进临,褒妃全无悦色”,为了讨褒姒欢喜,宫人们整日里吟唱跳舞。
相对比的则是,周幽王的王后申后,不仅自己的儿子被废掉了太子位,自己的王后位也岌岌可危。宫人们当然对此也是有危机感的,于是申后的宫人便对申后言:“妾母温媪,颇知医术,娘娘诈称有病,召媪入宫看脉,令带出此信,使妾兄送去,万元一失。”
申后的宫人是过于着急了,竟是要欺骗天子,带着申后的信件去联络出逃的前太子。这是杀头的罪名,因此后来申后被废,这些个宫人多半也是一损俱损了。
宫人都是天子乃至诸侯贵族们的亲近人,很多秘密之事这些宫人往往都会得悉一二。齐国太子姜诸儿还没有即位的时候,与妹妹文姜行苟且之事,便早就为宫人们所知。
“只因碍著左右宫人,单少得同衾贴肉了……宫人却将鲁侯请婚的喜信,报知文姜……使宫人假送花朵于文姜……且其父僖公遣宫人守候”,姜诸儿与文姜之间的故事,其间可谓贯穿了众多宫人,有姜的,有文姜的,还有他们的父亲齐僖公的。
最深的八卦,都在这些宫人的肚子里。
即便如此,天子乃至诸侯贵族们,也往往最信任宫人。王宫中那些最隐秘的阴谋,很多都曾出现过宫人的影子。齐襄公晚年,齐国出现内乱,正是齐襄公的妃子遣宫人送秘信与乱臣。“连妃遣宫人送信于公孙无知,无知星夜传信葵邱,通知连、管二将军,约定十一月初旬,一齐举事。”
不管是霸主之君,还是愚昧的诸侯,他们对待宫人的态度大抵相同。
“重耳尚高卧未起,使宫人报曰:公子偶有微恙,尚未梳栉,不能往也……重耳方才在车儿上翻身,唤宫人取水解渴。”重耳重病之时,身边负责传唤命令的是宫人。重耳口干舌燥之时,帮忙取水的还是宫人。
宫人们陪伴在天子诸侯们身边,很多时候难免也要见证很多大事情。宋国宋闵公与猛将南宫长万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时候都是有宫人见证。
“时宋闵公与宫人游于蒙泽,使南宫长万掷戟为戏……长万奉命耍弄了一回,宫人都夸奖不已”,这个时候,宫人对南宫长万很是称赞。
“闵公笑曰:宋国即无人,何至以囚奉使?宫人皆大笑。”待得国君说了南宫长万的笑话,宫人们又迎合国君。这些个宫人,可谓是见风使舵的高手。
宫人们跟随天子诸侯,自然也要为天子诸侯们分忧。
“宫人求媚于王,减食忍饿,以求腰细”,楚灵王喜欢瘦子,宫人们就千方百计的要瘦。
“穆公论功行赏,大宴群臣,群臣更番上寿,不觉大醉,回宫一卧不醒,宫人惊骇。”秦国的这些宫人惊骇,那是发自内心的惊骇,毕竟主子要病了、伤了、死了,宫人们都不会有好日子。
比如,齐国内乱之时,齐桓公惨死,很多宫人也便是陪葬了齐桓公,有“又为无亏、公子元之故,将长卫姬、少卫姬两宫内侍宫人,悉令从葬,死者数百人”。
还有“宫人遇火者,烂额焦头;逢兵者,伤肢损体”,晋国内乱的时候,宫内宫人乱行,死的、伤的也是最多。
可见宫人之悲。
主子们也自然知道说闲话多了容易出错,便会吩咐宫人“闲话少说”。但是,宫人们在宫里约束的久了,又会难免说出些不该说的话。
“话说周襄王闻宫人小东之语,心头一时火起,急取床头宝剑,趋至中宫,来杀太叔”,周襄王时期的内乱,宫人也占了一份。
宫人们的身份,总是受到有心之人的利用,比如“乃囚于别室,节其饮食,昭姬阴赂宫人,使通信于鲁。”还有“婴曰:未可信也,吾当察之。乃厚赂宫人,使通信于庄姬”。
当然,宫人们是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要是主子没落了,宫人们自然也会迫不及待的离开。
“宫人俱逃,其子不知所终,传言谓王建因饿而死,齐人闻而哀之”,齐国末代国君被囚禁了,宫人们还不待国君死去就离散了。人情冷暖,宫人践行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