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的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

三国的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53 更新时间:2023/12/15 22:04:34

那么,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

东吴的第一段寿命,应该是197年至208年,由于刘表忙着防御曹操以及整合内部,而曹袁在中原大打出手,没人有精力理会扬州这种荒蛮之地,而孙权除了打山越和骚扰刘表,一向也都对中央保持恭敬,所以能相安无事。

这段期间,东吴的最大危机是李术、孙暠、孙辅孙翊之变,但因为曹操无意干涉,所以都给孙权化解了。

东吴的第二段寿命,应是208年至219年,由于赤壁大胜,孙权正式登上三国顶级舞台,期间与曹操多次对垒,虽然败多胜少,但无伤根本,而且由于有荆州刘备军分担长江防线,所以总体局势偏稳。这段时期东吴初步蚕食荆、交二州的部分领土,再到后来连续两次偷袭盟友刘备,终于使国势暴增,成为三国第二,一直持续至280年亡国时。

这段期间,东吴的最大危机有三,一是对周瑜军团的角色定位;二是孙贲之叛,三是逍遥津之战,不过,还是给孙权安全度过了。

长江天险,小而坚强的盟友,忠诚的老将老兵,优秀的统帅,合格的文官系统,是这一阶段东吴存续的关键。

东吴的第三段寿命,应是220年至252年,即孙权称帝时期。

这一时期,从蜀汉视角是壮绝的史诗渐渐落幕,从曹魏视角则是三马同槽的演进,从东吴视角,则是大戏终于开始。

襄阳之战、夷陵之战、曹丕三度南征,都是对叛汉又叛曹走向独立自强的吴国的剧烈挑战。

本来这些事件,换了孙坚来都够他喝一壶,但偏偏孙权处理起来得心应手,在赢得夷陵之战后,靠着出色的演技,与曹丕形成了一北一南两大绝世笑星的联袂演出,终于在送别曹丕之后,使东吴来到了安全稳定的大帝时代。

这一时期,东吴的戏很多,稍微一数,就有士徽离心、张温案、石亭之战、孙权称帝、隐蕃之乱、海上之盟、南鲁党争、马茂之叛等等。

曹叡比父亲曹丕难对付得多,几下狠手,确实让孙权很难过。

但因为西边的诸葛亮威胁更大,而孙权每次北上都是为了打草谷的本质也被曹叡看穿,因此这一时期,魏吴虽屡有争斗,但都不伤皮毛,总体相安无事。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利用几次事件和大案,孙大帝成功压制了对帝室渐成威胁的陆、顾、张、朱诸家,为孙亮的顺利继位铺平了道路。

东吴的第四段寿命,应是252年至264年。

诸葛恪、孙峻孙綝引发的三次剧烈政变,以及伴随而来的余震,每一次都足以令正常国家崩溃,但吴国不但挺了过来,还迎来了孙休时期的小中兴。

另一方面,淮南二变在孙权死后才发生,不得不说是重大遗憾,有孙权亲自操作,说不定东吴历史可以在50年代就终结。

另一个剧烈变化,则是盟友蜀汉的灭亡。没能抓紧时机攻入永安,夺取汉中以南,甚至南中地区,说明了孙休的局限性,吴国快速步入孙皓时期。

东吴的第五段寿命,应是264年至280年。

在孙皓在位期间,吴国一反先前打了草谷就跑,挨了胖揍也跑的战略传统,开始看清了时局,由攻势猥琐转向了攻势进取。与晋国打得有来有回,并成功收复交州,就是其明证,而吴国的强势表现,也动摇了晋国上层对统一前景的判断。

另一方面,晋国面对益州的消化不良,北方戎狄的强盛,得位不正而惧怕失败这三大困扰,也是东吴续命到280年的重要因素。

直至280年,王濬、杜预、王浑等人抓准了吴国大军南下平叛的时机,楼船入石头……

所以,东吴的寿命长,是因为北方强敌要对付更主要的对手,不能集中精力搞它。最早有袁氏、刘表,中后期则是蜀汉、公孙渊,等盟友都完了,纵使猥琐颓恶如晋国,也终究能以力压之。

另外,东吴是不该寿命长的,那么多骚操作,竟然能活那么久,简直是对正常人理智的极大摧残,但它就是活得长了,又能拿它怎么样?而北面那个曹魏-司马晋,又何尝比他好过?

而且,中原王朝想统一南方,一定都是先收蜀地,再收江南,这是历代封建王朝的规律。

南方能够割据以对抗北方,长江天险很重要,但蜀地被收取就意味着北方政权得以顺江而下,长江天险部分地失去了意义。北方政权还可以对南方多路进兵,事实上统一战争往往也都是多路进兵,蜀地顺流而下一路,江淮另一路。

魏国先灭蜀,晋后灭吴;前秦欲灭东晋时,也是先攻占了蜀地,可惜江淮的前秦军队被北府兵打得大败,统一大业未成;南北朝时,北周先攻占了蜀地,隋朝后攻灭陈朝;北宋先灭后蜀,再灭南汉、南唐;元灭南宋同样是先取蜀地,后取江南;唯一的例外是清朝统一战争,南京弘光政权内耗严重,被一波打崩。此外都是先得蜀地,再得江南。

因此吴国存续时间比蜀汉长也很正常,这是历代王朝统一的必然规律,至于吴国存续时间长于魏国,则确是偶然,魏晋实是同一个政权,没什么好说的。

蜀汉灭亡时,吴国君主是孙休,内政尚且清明,孙皓初期也比较清明。而魏国又经历了钟会叛乱、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篡位等重大事件,尚未顾及伐吴,加上吴国尚有丁奉、陆抗等人,此时吴国气数不尽,尚能自保,因此熬死魏国也在情理之中。

更多文章

  • 三国正史里谁才是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正史第一武将,三国正史中三大猛将,赵子龙三国十大猛将

    不过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或者民间评书来排名的,小说和评书相比于正史,为了提高传奇性和可读性,增加很多虚构和加工的内容。那么在正史当中,谁才有资格称为第一猛将呢?猛将这个其实很难界定,因为在三国时期,冲阵斩大将的人非常少,小说中的两军对阵主将单挑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很少几个个例,像吕布和

  • 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为啥叫孙十万,孙十万刘知兵,张八百和孙十万

    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去指挥,自己则不过多干预,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提及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有能而君不御”。但是孙权在军事中的“机权干略”明显低于政治,虽然指挥众人对魏取得过胜利,但大都是部下出力。经历过的这些大胜,小胜却使他错误估计了自己的

  • 三国多次投靠他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吕布投靠刘备,吕布为啥叫三家奴,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那么为什么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吕布一生中改换门庭12次,为什么只是被称为“三姓家奴”,而不是“多姓家奴”呢?先看看吕布有哪12次改换门庭吧!第一次:从丁原到董卓我们都知道,吕布原本是丁原主簿,在董卓与丁原对峙时,受董卓拉拢后就杀了丁原,去和投靠董卓拜为义父去了,这实在是太恶心,不过这才仅仅是吕布

  •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底哭了多少次?为什么而哭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中刘备哭了几次,刘备哭灵四十八哭唱词,刘备哭二弟

    在演义里面,刘备一共哭了25次,这25次里面,11次是因为兄弟战死或者别人死去而哭(关羽、张飞、庞统、刘表、汉帝、刘琦),哭关羽张飞次数最多;3次是送别赵云、徐庶、张松而哭;2次是因为和关羽张飞兄弟重逢而哭;2次是听诸葛亮的计策,战术性表演哭泣;1次是初见刘璋,战略性欺骗的哭诉衷肠,这肯定是跟诸葛亮

  • 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赵云张飞,赵云张飞马超的神级组合,赵云和张郃谁厉害

    在演义中,张郃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是超长发挥了吗?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张郃两次和张飞大战,都是发生在巴西宕渠。张飞率领一万多兵马,离阆中三十里的地方,在战场上与张郃相遇,两人单挑,当时两个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张郃后面有蜀兵出现,张郃怕被夹击,因此,心里开始乱

  • 曹操挟持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沮授献策191年,袁绍从韩馥的手中夺取了冀州,他征召沮授为别驾,同时向他问计。沮授认为应该“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非常高兴,任命沮授为监军、奋武将军。不过,当时汉献帝正在长安,被董卓及其余党所控

  • 东汉风云:功臣遗像列云台,马援之女成国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辽东太守祭彤亦遣偏将讨赤山乌桓,斩将搴旗,大获胜仗,威声四震,绝塞无尘。所有沿边屯卒,各请罢归,俾得休息。汉明帝因羌胡远遁,四海无惊,正好追承先志,修明礼教。乃与东平王刘苍等议定南北郊祀礼仪,及冠冕车服制度,宗祀光武帝于明堂,登灵台,望云物,临辟雍,行大射礼。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

  • “说曹操曹操到”还有下半句,只是过于羞辱曹操,没人敢说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说曹操来曹操就来了这句话的由来,张松羞辱曹操,一段话总结曹操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亮眼的人物,尽管《三国演义》中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有他的粉丝群,但是其中最受人们喜欢的,还是曹操这个层次异常丰富的人物。可见他的亦正亦邪之处,不过说起曹操,比起他的各类功绩,人们最先想到的却是一句俗语,那就是“说曹操曹操到”,那么,为什么这句俗语是以曹操为主角呢?这句俗语又是

  • “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完整版视频,新三国刘备取益州

    可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位仁慈之君,也受到过一个地方的人刻骨的仇视,他们宁愿将自己的家乡交由有屠城的黑历史的曹魏,也不愿意在蜀汉苟且偷生,这些人究竟是来自哪里?他们又为何对刘备这么仇视呢?这些人乃是益州土著,他们的家乡是刘备的立国之本,两方的势力本因和睦不已,最后却闹得天翻地覆,益州土著们甚至放话

  • 曹丕深宠的甄宓,为何身为皇后的她,在宫斗中却败给了郭女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和甄宓,新洛神曹丕甄宓吻戏,曹丕喜欢过甄宓吗

    一、决定甄宓命运的是曹丕。 甄宓这个人才貌双全,行为举止堪称当世典范。曹丕一见她就惊为天人,不顾一切地娶了她,当然对她有着一定的感情。在甄宓嫁入曹府后,得到了全府上下的喜爱。曹操曾经因为手下在宴席上对甄宓不敬,就把那个人削职发配了。甄宓对此也十分清楚,她在家中孝敬公婆,爱护晚辈。做事沉稳得体,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