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为什么曹操始终没有称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197 更新时间:2024/2/4 20:54:39

其实,称帝不仅仅是一个“名号”变更的问题,更是“名号”背后,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与妥协的“实力”问题。

汉朝,可以说是一个诛除暴秦与莽新起家并拥有四百年长久平稳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人们对于天下的概念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汉,大汉确实称得上是全球范围内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巅峰,站在拥汉的一边是“天然正义”的,没有哪个士族会在没有充分利益保障的前提下冒然出头跳到汉家的对立面,这样不值得,他们只会在公开场合旗帜鲜明地表达对大汉、对朝廷的效忠。

所以,曹操虽然在“挟天子”后获得了“令诸侯”的好处,其实也背上了“拥汉派”这一大负担,当“曹、汉”双方利益一致时,尚且能够一致进退,一旦利益冲突时便会面临内斗与外战同时进行的问题。

可以说,曹操一生未能称帝,其实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阳谋有很大关系。

借着大汉朝廷的金字招牌,确实让曹操做大做强了,但它同时也让曹操遭到了巨大的反噬。

在官渡以前,曹操势力始终面临着四战之地带来的潜在生存危机,根本无暇抛弃汉帝名号去贸然称帝,至少在拿下河北以前,曹操与汉帝的利益是一致的,诸曹诸夏侯也与诸汉臣的利益是一致的,此时许昌政权的敌人总量还是相当庞大的,根本没有必要去清算“拥汉势力”。

因此拥有大汉朝廷牌子赋能的曹操不只是具备了名正言顺地想打谁就打谁的征讨自由,还凭借汉献帝建立起了不能被轻易侵犯的护城河,此外,朝廷征召的名义让曹操能够更便捷地聚揽天下贤才,为己所用,所以曹操的做大做强就成为一种必然。

从官渡到赤壁(200-208年),曹操已经逐渐取得了在人口数量、财赋总量上堪称天下精华的关东全域,剩下的不是在东汉全期深陷羌乱泥潭到差点被洛阳朝廷放弃的关陇地区,就是开发程度远远不足的长江流域,天下精华在手,曹操在赤壁以前完全掌握了足以让他膨胀的资本。

随着河北的渐次平定,曹操才开始在对外作战的同时斗争或转化拥汉派,这种外战内斗两手抓的进程,从公元204年的迁居邺城便已开始。

自此而后,外战是为了扩大“名汉实曹”许昌&邺城二元政权的统治版图与政治威望,内斗则是为了在“去汉实曹”的过程中进一步为曹氏代汉积累实力对比上的优势。

外战、内斗、加官、进爵,三者相互配合,可以说是曹操及其亲信在定河北后确定的一个如意算盘。

曹操可以说发明总结了一套后世篡权者教科书的流程,即做权臣,征讨攒军功顺便剪除地方异己,利用军功给自己升职加薪并勾引敌对势力进一步出现,不断循环。

曹操在赤壁战前的六月,便已废除三公制度、恢复西汉初年的丞相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自身的政治权力,迈向篡代的第一步,只不过赤壁战败,使得曹操没有了继续加官进爵并扩大权力的由头。

直到公元212年,借着平定关陇,击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的新胜利,曹操这才重了“加官进爵”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的进程,并且日益显露出“代汉”之野望。

建安十七年(212),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

建安十八年(213)五月,汉帝册封魏公,加九锡、都邺城、建魏国、设百官;七月建魏国宗庙社稷;恢复《禹贡》九州建制,借机让冀州囊括黄河以北及长安附近,魏公曹操担任大汉冀州牧。

建安十九年(214),魏公曹操位在诸侯王之上。

建安二十一年(216)四月,进爵魏王、行天子舆服仪仗。

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十月,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立曹丕为魏王国太子。

然而,就在曹操各种礼制离皇帝已经只差一步准备内禅的时候,他连续五年的顺风局面又被刘备集团所打破。

刘备在218年-219年间,不仅在益州站稳脚跟,而且在汉中、巴中、上庸、襄阳取得一连串军事胜利,曹操一方接连丧失军方亲信大将与部分主力部队。

另外,夏侯渊当年“虎步关右”其实主要是在陇西、金城、河湟一带消灭韩遂、马超、宋建余部,并未涉足黄河以西。曹魏对河西走廊的统治尚未深入,此时也分别由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西平麹演掀起反叛。

外战失利,进一步影响内禅进程,在摆平刘备、关羽之前的曹操根本无法在外战失利的局面下冒险称帝,曹操说的“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便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说的。

需要注意的是:赤壁战后的曹操,已是五六十岁的暮年之人了,在加上伴随曹操后半辈子的头风病,既要面对忙碌的军政事务,还要面对每况愈下的身体条件,临死还被汉中失利&关羽北伐组合拳刺激一下神经,根本顾不上搞“称帝”的事情,这个时候曹操如果“称帝”,那就真的是被放在“火炉上烤”了。

因此,曹操之所以自己不称帝却又留给儿子曹丕接着干,根本原因就是自己已然没有了应付称帝运作的精力、体力,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留给年轻且更有精力的曹丕去解决那些虽然复杂却并没有写到史书上的利益交换与政治妥协。

总而言之,并不是曹操拥有“我就是死也不称帝”的觉悟,而是曹操在一步步准备的途中接连受到外战失利冲击,所以到死也没来得及完成称帝。

即曹操活着的时候一直在推动改朝换代这件事,只是因为各种原因进程缓慢花了太长时间。出于稳妥的政治利益决定把最后换牌工作交给儿子完成,可以说“称帝”这件事在曹操这把进度条上走了90%以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的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东吴和曹魏,曹魏东吴兵力对比,三国时代东吴政权皇帝寿命

    那么,东吴的寿命为什么比蜀汉、曹魏还要长?东吴的第一段寿命,应该是197年至208年,由于刘表忙着防御曹操以及整合内部,而曹袁在中原大打出手,没人有精力理会扬州这种荒蛮之地,而孙权除了打山越和骚扰刘表,一向也都对中央保持恭敬,所以能相安无事。这段期间,东吴的最大危机是李术、孙暠、孙辅、孙翊之变,但因

  • 三国正史里谁才是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正史第一武将,三国正史中三大猛将,赵子龙三国十大猛将

    不过这些谚语大部分都是根据《三国演义》或者民间评书来排名的,小说和评书相比于正史,为了提高传奇性和可读性,增加很多虚构和加工的内容。那么在正史当中,谁才有资格称为第一猛将呢?猛将这个其实很难界定,因为在三国时期,冲阵斩大将的人非常少,小说中的两军对阵主将单挑几乎是不存在的,只有很少几个个例,像吕布和

  • 三国时期的孙权为什么会被叫作孙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为啥叫孙十万,孙十万刘知兵,张八百和孙十万

    其实孙权识人观人,任用将才的能力很不错,面对一些重要的战争,他可以放手让主帅去指挥,自己则不过多干预,做到了孙子兵法中所提及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有能而君不御”。但是孙权在军事中的“机权干略”明显低于政治,虽然指挥众人对魏取得过胜利,但大都是部下出力。经历过的这些大胜,小胜却使他错误估计了自己的

  • 三国多次投靠他人大有人在,为什么只有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吕布投靠刘备,吕布为啥叫三家奴,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是什么意思

    那么为什么吕布被叫“三姓家奴”呢?吕布一生中改换门庭12次,为什么只是被称为“三姓家奴”,而不是“多姓家奴”呢?先看看吕布有哪12次改换门庭吧!第一次:从丁原到董卓我们都知道,吕布原本是丁原主簿,在董卓与丁原对峙时,受董卓拉拢后就杀了丁原,去和投靠董卓拜为义父去了,这实在是太恶心,不过这才仅仅是吕布

  • 《三国演义》中刘备到底哭了多少次?为什么而哭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中刘备哭了几次,刘备哭灵四十八哭唱词,刘备哭二弟

    在演义里面,刘备一共哭了25次,这25次里面,11次是因为兄弟战死或者别人死去而哭(关羽、张飞、庞统、刘表、汉帝、刘琦),哭关羽张飞次数最多;3次是送别赵云、徐庶、张松而哭;2次是因为和关羽张飞兄弟重逢而哭;2次是听诸葛亮的计策,战术性表演哭泣;1次是初见刘璋,战略性欺骗的哭诉衷肠,这肯定是跟诸葛亮

  • 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马超赵云张飞,赵云张飞马超的神级组合,赵云和张郃谁厉害

    在演义中,张郃大战张飞五十回合不败,是超长发挥了吗?张郃二十合败给马超,三十合败给赵云,但为何五十合没输给张飞?张郃两次和张飞大战,都是发生在巴西宕渠。张飞率领一万多兵马,离阆中三十里的地方,在战场上与张郃相遇,两人单挑,当时两个人战了二十多个回合,张郃后面有蜀兵出现,张郃怕被夹击,因此,心里开始乱

  • 曹操挟持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沮授献策191年,袁绍从韩馥的手中夺取了冀州,他征召沮授为别驾,同时向他问计。沮授认为应该“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袁绍非常高兴,任命沮授为监军、奋武将军。不过,当时汉献帝正在长安,被董卓及其余党所控

  • 东汉风云:功臣遗像列云台,马援之女成国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辽东太守祭彤亦遣偏将讨赤山乌桓,斩将搴旗,大获胜仗,威声四震,绝塞无尘。所有沿边屯卒,各请罢归,俾得休息。汉明帝因羌胡远遁,四海无惊,正好追承先志,修明礼教。乃与东平王刘苍等议定南北郊祀礼仪,及冠冕车服制度,宗祀光武帝于明堂,登灵台,望云物,临辟雍,行大射礼。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

  • “说曹操曹操到”还有下半句,只是过于羞辱曹操,没人敢说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说曹操来曹操就来了这句话的由来,张松羞辱曹操,一段话总结曹操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非常亮眼的人物,尽管《三国演义》中每一个英雄人物都有他的粉丝群,但是其中最受人们喜欢的,还是曹操这个层次异常丰富的人物。可见他的亦正亦邪之处,不过说起曹操,比起他的各类功绩,人们最先想到的却是一句俗语,那就是“说曹操曹操到”,那么,为什么这句俗语是以曹操为主角呢?这句俗语又是

  • “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益州,刘备夺取益州完整版视频,新三国刘备取益州

    可令人惊讶的是,就是这样一位仁慈之君,也受到过一个地方的人刻骨的仇视,他们宁愿将自己的家乡交由有屠城的黑历史的曹魏,也不愿意在蜀汉苟且偷生,这些人究竟是来自哪里?他们又为何对刘备这么仇视呢?这些人乃是益州土著,他们的家乡是刘备的立国之本,两方的势力本因和睦不已,最后却闹得天翻地覆,益州土著们甚至放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