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汤灭夏,为何夏朝弃守河南而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商汤灭夏,为何夏朝弃守河南而守山西?考古显示夏桀并不昏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745 更新时间:2024/2/9 12:05:11

一首朝代歌道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荣辱兴衰,也许在很多人心中遥远的夏朝,远比不上霸气的秦朝、繁华的宋朝、开放的唐朝,但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夏朝的开创者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在他的带领下夏族部落的势力不断提升,社会生产力也逐渐提高,让夏族有了从部落转化为国家的底气。

大禹因为治理洪灾有功而名声大噪,得到了部落群众的支持,从此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王权。

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历经了471年的王朝最终还是在历史上消散了,加速其死亡并取而代之的便是商朝。

商汤灭夏本是顺应时事,但《史记》中曾记载了一件怪事:“奔于鸣条,夏师败绩……鸣条战地,在安邑西”,翻译过来就是放弃了原本都城位置的河南,转而死守距离都城河南五百公里之外的山西。

夏朝的这一举措却令世人所不解,也激起了历史界对于该事件的好奇心,但在不断地深入调查中发现,身为夏朝末位君王的夏桀并不如传言中那般昏庸。

千古暴君姒履癸

提及“姒履癸”这个名字可能会很陌生,但若是提到这位帝王的谥号便会恍然大悟,姒履癸就是夏桀。说到暴君夏桀,大家都会下意识将其与一个女人联系到一起。

《国语》曾有一段文字记载:“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说得就是备受夏桀宠爱的祸世妖妃妹喜。

妹喜有三大爱好,第一便是喜欢看人们在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中饮酒作乐,第二便是爱听绢帛绸布等名贵布料撕裂的声音,第三则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

每当面对妹喜的时候,夏桀瞬间就会化身为“宠妻”小能手,根据《韩诗外传》卷二的记载:“昔者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而牛饮者三千。”

夏桀不仅为妹喜建造酒池肉林,还将朝堂上组织建造酒池的忠谏臣子关龙逄给斩了,至于听绢帛丝绸撕裂的声音以及戴官帽,对于这位冲锋来说更加不是什么难事。

也正是因为夏桀对妹喜的纵容,导致其子民对于夏桀的厌恶更上一层楼,他荒淫无道、残暴肆虐的暴君名号更是再一次大规模传播开来。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暴君,夏桀完全能够与周幽王商纣王等人齐名,但真正的夏桀并不是历史意义上一无是处、只会纵情享乐的暴君。

历史上的夏桀从某个角度来说,他也是文武双全、才干超群的一个人,夏桀的力气格外的大,据说他曾经凭借着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熊。

在崇尚武力的古代社会,这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政事上,夏桀虽然没有全情投入,但也不是一个可以任人随意摆弄、架空的昏君。

夏桀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首都迁往斟鄩,也就是如今的河南洛阳,他也曾有过振兴夏朝的雄心,但在他登基时夏朝上下早已满目疮痍,朝内的各诸侯们也是蠢蠢欲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为帝王的夏桀对政事的热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确保自己坐稳皇位后就开始了“摆烂生活”,将自己的聪明劲全都花在花天酒地上,沉溺在美色与欲望之中,一时间奢靡成性。

可惜这样享乐主义的生活终究不长久,商汤接连击败了薛国、豕、顾国和昆吾等拥护夏朝的小国,夏桀才反应过来了,而后便开始了反击。

但此时的他不论是威望还是装备,明显都是商汤更胜一筹,《尚书》记载:“汤伐桀,战于鸣条”,可见夏朝与商汤的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鸣条则是商夏两朝的主战场,那么这鸣条究竟在哪儿,为何历史上会有夏朝“弃守河南、死守山西”一说?这一切还要从商汤的灭夏的战略说起。

商汤灭夏两步走

商汤灭夏的战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精神战略,他为了动员大家的斗志,为此特意召开了伐桀的誓师大会,并在这场大会上细数了历年来夏桀的所犯下的滔天罪恶。

简单来说就是煽动黎民百姓对于夏桀的恨意与反意,并使出来了一招兴商灭夏乃上天旨意的狗血大剧,想大家说明剿灭夏桀与夏朝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当然,光精神上的PUA是完全不够的,还得来点实质性的奖励与惩罚。商汤提出天命不可违,帮助商汤剿灭夏桀者论功行赏,背着商朝帮助夏桀者不从者就地诛杀。

这就是《尚书·汤誓篇》中的“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予其大赉汝!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如此有奖有罚、恩怨分明的君王,一下子就赢得了不少群众的支持。

除此以外,《淮南子·脩务训》中还记载:“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商汤如此亲民的政策,慢慢地让百姓弃夏投商,可见商汤手段之高明。第二步是军事战略,商朝走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一路子,他首先将依附于夏朝附近的小国收入囊中,再一步一步的接近夏朝的都城河南洛阳。

《诗·商颂·长发》中曾对商朝这一战略有详实记载:“韦、顾即伐,昆吾夏桀”郑玄如是注释:“韦,彭姓也。顾、昆吾皆己姓也。三国党于桀恶,汤先伐韦、顾,克之。昆吾、夏桀则同时诛也。”

这句话直接了当地表示商汤之所以讨伐伐韦、顾、昆吾这三个国家,是因为这三个国家还在帮助夏桀与商汤为敌,即文中“三国党于桀恶”。

此时夏桀还在酒池肉林中与妹喜等一众美人寻欢作乐,以至于在战争中处处受制于人,值得一提的是,战争的后期夏桀应该死在都城河南洛阳,这才能够扬长避短、以逸待劳。

可是,考古团队发现洛阳境内的二里头遗址,不论是从一期还是到四期,从未出现过外来入侵者的痕迹.

甚至二里头的贵族墓地和手工业作坊还处于一中正常开业的状态,完全没有被商汤大军侵略过的痕迹。

不守河南守山西

原来,当商汤的军队抵达夏朝都城时,夏桀只能带着他那少的可怜的士兵逃往别处。

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和商汤正面硬刚的话,只能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仓皇之下才带着他的美人以及金银器具逃往鸣条。

商汤来到河南洛阳后扑了空,也就追着夏桀去了鸣条,可见这夏桀虽然喜好纵情享乐,但在性命面前并不昏庸,知道逃是唯一能够解救自己的方法。

那么这鸣条到底是哪儿呢?《元和郡县图志》中曾记载:“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这里提到鸣条与山西相距不远。

《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中:“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这其中的“安邑西”三个字帮我们锁定了鸣条的位置,那就是如今的山西运城夏县。

那么,夏桀又为什么要逃往鸣条呢?在一次考古行动中,考古专家学者们在位于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鸣条山南侧二点五公里的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遗址中。

专家们惊奇地挖掘出了“回”字型的壕沟防御遗址,这条壕沟的出现无疑与鸣条之战这一历史史实不谋而合,不禁让人对夏桀弃守河南死守山西这一举动产生深思。

根据一些检测数据的显示,山西东下冯村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这充分表明夏桀对于死守山西的决心,即使到了王朝的最后时刻,夏桀也将安邑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里。

夏桀为何要对安邑如此重视呢?我们纵观地图就会发现,原来的都城洛阳虽然十分繁华,但其地势平坦,对于天下安定的帝王来说是福地,但对于夏桀来说就是催命之地,随时都有可能被商汤所俘虏。

山西也是夏先民龙兴之地之一,那里山川阻隔、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可见夏桀想借着安邑这块的高山地势来抵御商军的进攻,让自己进入易守难攻的优势局面。

由此观之,夏桀并不是在商汤的围追堵截下仓皇出逃,也并不如历史上所谣传的那般昏庸,而是在战败中寻找翻盘的机会,如此才有了鸣条之战。

只是可惜,就算夏桀不如谣传的那般昏庸,也阻挡不了夏朝灭亡的进程,毕竟夏朝面临的不仅仅是外患更是内忧,鸣条一役后在历史上存活了471年的夏朝终于落下了帷幕。

对于夏桀,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女娲想杀纣王被金光所阻。女娲真的杀不了纣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纣王怎么得罪的女娲,纣王让女娲娘娘怀孕的小说,纣王题诗亵渎女娲原文

    在纣王登基第二年的三月十五这天,纣王到女娲宫进香,但是一股狂风掀开了遮挡女娲圣象的帷幔。女娲娘娘的绝色容貌让纣王为之倾倒,于是题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应该说,纣王这首诗水平不低,是真动了

  • 三国十大猛将,“一吕二赵三典韦”根本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黄忠出场首战,就是在长沙单挑关羽,两人前后战了三天。第一天,关羽和黄忠厮杀了一百多个回合还是未分胜败。韩玄担心黄忠有失,下令鸣金收兵,两人才罢手停战。第二天,关羽在和黄忠战了五六十合还是不分伯仲。关羽拨马便走,想趁黄忠追赶时用拖刀计取胜。没想到黄忠的战马却突然马失前蹄,关羽不想趁人之危,让黄忠回去换

  • 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他,却因家暴被刘禅处死,只为掩盖一桩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刘禅关系,新三国诸葛亮死讯传来刘禅哭了,刘禅对于诸葛亮是什么态度

    其实,刘琰的死的确另有隐情,而下令处死他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只因他卷进了与刘禅有关的一桩丑闻之中!早年发迹刘琰,字威硕,蜀汉重臣,曾升任车骑将军。因为与刘备同宗同姓,且为人很有风度,善于交谈议论,因此深得刘备赏识。早在刘备担任豫州刺史时,刘琰便被刘备征任从事之职。但刘琰除了谈吐不凡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

  • 刘琮手握荆州兵权,为何不联合刘备抗击曹操?而是选择束手就擒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荆州刘琮,刘琮部下投靠刘备,刘琮个人简历

    要说起来这荆州地区,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四战之地。可以说虽然富庶无比,而刘表作为三国时期荆州地区的治理者。可以说虽然战略目光不怎么样,但是确实是把荆州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说刘表是当时荆州地区最高的统治者了,而他在立嗣方面显然就做得不太好。两个儿子刘琮和刘琦之间可以说是争斗不断,那么接下来就来分析

  • 历代史家的一笔糊涂账,曹操一征徐州到底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为什么放弃第一次攻打徐州,曹操屠徐州视频完整版,徐州风云曹操

    恰好此时,在徐州的下邳国,有个叫阙宣的人聚众数千人造反,当时遍地都有人造反,这不算什么本事,但敢于自称天子,这还是东汉末年头一家,着实勇气可嘉。汉朝时有句很有名的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而阙宣认为:涂即途也,“当涂”是在路上,在路上又特别高的自然是阙了,所以是天命所归,不自称天子都对不起自己这姓

  • 李陵率军出征,被叛徒出卖投降匈奴,汉武帝诛灭其族,与投降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陵投降匈奴汉武帝几岁,汉武帝 李陵,汉武帝与李陵关系怎么样

    西汉建立之后,匈奴对西汉的边境不断侵扰。此时的西汉王朝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应对匈奴。西汉在这时候为了发展自身的实力,对匈奴实施了和亲的策略。此时的西汉逐渐与匈奴走向和平。后来西汉不断发展,就有了文景之治的出现。文景之治是历史上罕见的盛世之一,这让西汉王朝走向了强大。汉景帝驾崩之后,汉武帝刘彻即位,

  • 诸葛亮一死,司马懿想乘人之危灭蜀国,魏国皇帝1道圣旨让他住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更为糟糕的是,蜀汉军中的连续变故,走漏了风声,被敌方司马懿获知了。对于司马懿而言,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棋逢对手,谁也奈何不了谁,诸葛亮病死,司马懿登时没了对手,独孤求败,加之闻听蜀军内乱,心中大喜过望,岂肯放过这个机会,一面上报魏国朝廷,一面厉兵秣马,准备出兵。就在此时,魏国皇帝

  • 劫持汉帝,残暴生灵:汉献帝时期的“六府”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黄巾起义之后,各州刺史和各郡太守通过镇压起义获得的军队割据一方,变成了军阀。中平六年(189年),东汉中央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同归于尽。凉州军阀董卓趁机进入洛阳并控制朝廷,更换了皇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挟汉献帝迁都长安。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和王允所杀。但因为王

  • 诸葛亮腿脚健全,为何每次打仗不骑马而坐轮椅,原来其中暗藏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双腿健全为啥要坐在轮椅上,诸葛亮会骑马为什么坐小推车打仗,诸葛亮武陵仙君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诞生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在这一时期的人物中,诸侯我们公认曹操为第一,武将我们公认吕布为第一,谋士我们大多数人认为诸葛亮为第一,不过也有人说谋士郭嘉最厉害,只不过死的早,究竟谋士谁最厉害,我们已经无从考究。不过诸葛亮作为军事家,在历代兵家心中都得到了较高的认可。例如在诸葛亮死后,

  • 曹操虽说人要知足常乐,但依旧对刘备取得益州,耿耿于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夺取益州,刘备拿下益州完整版,曹操与刘备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当时光武帝称帝后,还有两个割据势力不愿归顺朝廷,其中一是隗嚣,在陇西占据一地称王称霸,二是割据整个巴蜀的公孙述。虽然这两人守望相助,并且根据地利局限固守,难以攻伐,但光武帝依旧不愿惯着他们。公元32年,光武帝带着大将岑彭,亲自攻伐陇西,然而御驾亲征却未竟全功,心里有些失望,便独自回到京城,并在临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