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三诏亭给予启示,但未能如愿;默然受之的张居正奔向了权臣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38 更新时间:2024/2/8 3:46:27

一、建“三诏亭”,引联想,萌生退意。

1、建“三诏亭”,显示荣誉。回到家乡,哭祭、安葬老父亲,以尽人子之孝道。于情于理,都是极其重要而且必须的行为。这是任何其它行为都不能比拟的,不能阻止的,不能影响的。

可是,张居正居家葬父的一天之内,明神宗朱翊钧竟然连发三道诏书,催促自己的首辅张居正回京。这充分说明,明神宗对于张居正是不能离之须臾的。圣眷之隆,可谓极矣!

于是,家乡人,尤其是湖广的地方官员们,感到了自豪。他们似乎也沐浴了神宗的恩典,享受了万历的宠信。因而,人们有了个奇妙的想法:建“三诏亭”,以资纪念,以示荣誉。

江陵出了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且有着如此大的影响力的人物,人们自然是欣喜无比的。为之有所行动,也就是自然的、必须的。

2、思及权臣,心生退意。在隆重的庆典之后,随着喧嚣的结束,张居正突然间想到,自己现今正处在“骑虎难下”的境地之中。

于是,张居正在给湖广巡按朱琏的信中,这样感慨而又意味深长地说:

“作三诏亭,意甚厚,但异日,时异事殊,高台倾,曲沼平,吾居且不能有,此不过五里铺上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哉?盖骑虎之势自难中下,所以霍光宇文护终于不免。”

此时,处在权势顶峰,位极人臣的张居正意识到,一旦形势变化,连居住处所都成问题时,“三诏亭”对他有何意义呢?张居正不由得联想到了,因“威权震主”而以悲剧收场的霍光、宇文护。

霍光受汉武帝遗诏,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时任大司马、大将军,爵位博陆侯。汉昭帝死后,他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刘贺迎立刘询,是为汉宣帝。

霍光前后摄政达二十年之久。期间,他力改汉武帝时代穷兵黩武的弊政,节约财政开支,不断减免赋税,以恩养民众;对匈奴的政策,由征战转变为和平交涉为主,以稳定北部边境,等等。

尽管如此,霍光也没能逃脱厄运。汉宣帝视之为背之芒刺。霍光死后,由于霍家的一些不当行为被告发,妻子、儿子等多人被处死。当时盛传:“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宇文护的情况与之略有不同。西魏时期,宇文护先是任大将军、司空,后继宇文泰掌控朝政。

随着西魏政权的衰落,宇文护适时地拥戴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自居高位,专断朝政。

之后,宇文护废黜宇文觉,另立宇文毓;接着又杀死宇文毓,扶立宇文邕。最终,被宇文邕处死,原因就是“专横”。

思想到霍光和宇文护的下场后,张居正不免有点惶恐。随之,暗自揣度,欲激流勇退!

二、上奏“乞休”,遭回绝,继续首辅。

1、神宗回绝。萌生退意的张居正,在万历八年(1580年)三月,向明神宗递交了“乞休”的奏折。

尽管他对权位是热衷贪恋的,但也不得不从长计议,以免中途翻车,也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免于中蹶”。这既是一种政治态度,也是一种自保策略。

张居正的这一举动,让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朱翊钧断然下旨回绝。

两天后,张居正再次上奏请求退休。同时,他还为明神宗提供了一个折中的处理意见:离岗不离职,朝廷若有需要,随时应诏奉命。这一次,朱翊钧犹豫了,动心了。

2、太后否决。已经十八岁的明神宗,何尝不想早一点亲掌朝政,何尝不想真正地君临天下。但是,这样的大事必须请示母后才行。

没想到,李太后态度果决:不能允许张先生退休,因为国家很多事务离不了他。“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做商量。”

李太后的乾纲独断,使得朱翊钧一时半会儿没了盼头,张居正也一时半会儿不能“乞休”,连退居二线也甭想了。

这样,太后否决了张居正的想法,也扼杀了朱翊钧的欲望。明神宗继续当摆设,张居正照旧风光无限地“摄政”独处。

如此一来,张居正就逐渐奔向了霍光、宇文护的结局。

三、结局悲惨,留示,知进退难。

1、悲惨收局。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了。不久,在御史的弹劾下,明神宗抄了张居正的家,家人死的死、充军的充军,可谓家破人亡。

对张居正本人,明神宗朱翊钧还算客气:“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故免尽法追论”。

为了大明勇于改革,恪尽职守;含辛茹苦,积劳成疾的一代改革家,竟然是如此的结局,令人心寒、伤悲!

2、原因思辨。痛定思痛,张居正的悲惨结局也着实令后人深思。

如果张居正真的畏惧霍光、宇文护的下场,真的想吸取二人的教训,他能做到吗?

朱翊钧做不了主,张居正应该是清楚的。如果向皇上请求退休的表面文章做完之后,张居正诚心地向皇太后表明心迹,皇太后也会理解的。

退而求其次,可以先是让出岗位,顾问朝政,有事帮着办一办,无事躲得远远的,从而慢慢地消解“祸萌骖乘”的危机,应该能行的。

再者,冯保也可借用一下。通过冯保,向皇太后多多美言,从而实现退休的愿望,也是应该可以做到的。因为,有你张居正帮衬着虽好,但冯保也并不是离了你就不行的。

如果真能半退,乃至全退,张居正就可以趁机捋一捋自己职任首辅时的得失,尤其是人际关系的得失,进而去及时补救一下。其中,最需要补救的“人际关系”应当是与朱翊钧之间的。

早让朱翊钧实现“一言九鼎”,他的心理上对张居正的阴影可能少一些,那么对待张居正的身后可能就和缓得多,张居正的家人也不至于遭受那么多灾难!

因为,张居正“首辅”到死的情况下,明神宗朱翊钧也没把他彻底否定,没有让他抛尸荒野!

但是,张居正没有按照我们假设的去做。为什么呢?

因为,权力确实太诱惑人了。既可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也可以唯我独尊,傲视群雄,那是何等的气派!

当有人把张居正与大明天子相提并论时,张居正不但没有惶恐之感,反而自我标榜地说:“我非相,乃摄也!”

因为,人们大都太需要门面,太需要形象了。前呼后拥,众星捧月;人人羡慕,事事优先,那是何等的风光!

当张居正回家奔丧时,真定知府为其赶制了“三十二人台”大轿;尚宝少卿和锦衣卫指挥等官员出面护送,戚继光亲自为其选派保镖。诸如此类,这样的场面,堪比皇帝出巡!

似此这样,任谁愿意舍弃?虽然有时也可能想到不妙的结局,但往往瞬间就忘却,那就只好自我担当了。唉,这正是明荣辱易,知进退难!

主要参考文献:《明史》、《明神宗实录》

更多文章

  • 西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后西辽灭亡惨状,西辽灭亡真相揭秘,西辽几几年灭亡的

    西辽政权曾经盛极一时,领土范围东起土拉河上游、西至咸海、北越巴尔喀什湖、南抵阿姆河,疆域十分辽阔。西辽占据了伊塞克湖至伊犁河流域的优良牧场,地处蒙古和花剌子模中间,是一块战略要地。蒙古人要想征讨花刺子模,必先征讨西辽。成吉思汗于1208年除掉了蔑儿乞部首领脱黑脱阿之后,脱黑脱阿之子忽都逃往西辽,投奔

  • 朱元璋问道士自己的寿命,道士:“比我多活一天”,朱元璋: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与道士的寿命是多少,朱元璋干妈去见朱元璋,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

    元朝末年,政治混乱,百姓疾苦,民间叛乱四起。朱元璋于濠州加入了郭子仪的红巾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建立了大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草根的朱元璋,对封建时期的一些迷信思想十分的反对。在他看来我命由我不由天,所谓的上天的旨意在他看来不过是愚者的妄言。大明王朝、南巡趣事明朝建立之后,为了能够更好地体察民情

  •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采用了什么怀柔政策来对待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被朱元璋灭亡的过程,朱元璋元朝,朱元璋打败了元朝哪个皇帝

    据记载,朱元璋一生有三件憾事,一是没得到传国玺,二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没被活捉,三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无消息。可见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地位。扩廓帖木儿又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将,多次打败明军。他很有本领,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对他多次招降不成,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的憾事。朱元璋

  • 徐达的老婆谢秀娥为何被朱元璋乱棍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再后来跟着郭子兴闹革命,而且还娶了郭子兴的义女马秀英。后来遭到郭子兴的猜忌,开始单干,身边聚拢了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汤和等发小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偷地主家的牛吃,大了更是忠心耿耿的跟着他闹革命。其中淮西勋贵集团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谢再兴、李文忠、汤和、朱文正和徐达,都是淮西勋贵集团主要

  • 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他第一个识破宋江,谎称探母一去不复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山108将谁的结局最好,梁山108将悲惨结局,梁山108将结局最好的10个人

    而且这个过程当中他也看透了宋江这个人和他的心思,预料到了他最终会卷入到权力的纷争当中,而且会害了身边的一些兄弟。所以后来他借口说要回家看母亲一去不返。后来在他们的多次请求下,助他们一臂之力,最后还是在他们要入京的时候选择了和他们辞别,回到山上继续修炼,赡养自己的母亲,和梁山好汉的其他人相比算是有一个

  • 杨家将名震天下,靖康之耻时为何不见杨家将踪影?原因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但提到了靖康之耻,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一些有关靖康之耻的疑点,其中最为人们所关注的莫过于,靖康之耻时闻名天下的杨家将去哪里了?作为北宋最为强大的力量之一,以杨家将的实力,即使不能抵御金朝的入侵,但阻止靖康之耻的发生还是有很大希望的。但在靖康之耻中,杨家将却鲜有现身,这是为何呢?杨家将是北宋最为著名的军事

  • 明朝末世奇景中国同时存在3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存在感最强的皇帝,一张图看懂明朝的皇帝,一分钟看懂明朝所有皇帝

    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2月8日,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4月25日(农历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也是农历三

  • 将军吃饭时不热情,朱元璋非常生气,将军只好回家砍下两儿子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炮轰将军,朱元璋怒砍九员将军,朱元璋与窦将军的故事

    若有一个历代帝王排位,那么明太祖在其上一定名列前位。要论他的功绩。得国极正,光复华夏,驱逐异族,平定天下,安抚民生,诛杀贪官,以毕生之精力重整河山开洪武盛世。但人无完人,朱元璋自乞儿寺僧而起,五六十载,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疑心过重一点,开国之后为了他朱家儿孙将跟随他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杀得一干二

  • 朱棣称帝后,是如何处置朱标一家的,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竟是这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为何朱棣要剥夺朱标的称号,朱棣为什么怕朱标,朱棣和朱标关系好不好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郑和乃是明成祖朱棣心腹宦官,十岁就开始跟随着朱棣,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时候主动请缨,而且作战英勇,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因此得名郑和,当时人称“国姓爷”。而郑和下西洋,却始于一场大火,正是那场大火烧了南京的皇宫,让当时的建文帝不见了踪影。生不见人,死不见尸。野史中曾记载,建文

  • 此人率领明朝最猛铁骑,一炮击毙努尔哈赤,却被崇祯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谁能打败努尔哈赤,明朝把努尔哈赤打死的人,努尔哈赤在明朝有多厉害

    在明军里流传一个顺口溜: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可这神话硬是让袁崇焕打破了。宁远大战一万残兵斗败十三万八旗铁骑。袁崇焕取得了宁远大捷,以至于努尔哈赤都感叹说,他从二十五岁起兵以来,打哪克哪,只有袁崇焕这怎么打都打不下来。后来又与袁崇焕一战,老袁一火炮打过去努尔哈赤重伤下了战线。据当时亲眼见证这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