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生一儿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真相

朱棣当了22年皇帝,为何没生一儿半女?一位宫女临死前说出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443 更新时间:2024/1/22 0:17:03

所以多生子嗣一直是皇帝们的心愿,圣主明君如此,昏君暴君也不例外,著名的亡国昏君宋徽宗都有八十余人,清圣祖康熙皇帝更是光参加夺嫡的儿子就超过了9个,可同样算得上英明的明成祖登基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子嗣,而且他登基的时候还正值壮年,这是怎么回事?是他不想生?显然不是,那原因是什么?

一、靖难之殇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以区区一城之地数万精兵硬是撼动了他侄子朱允炆的百万大军。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先抑后扬,最困难的时期,曾经为了躲避朱允炆安插在北京的眼线,睡过猪圈,装过“傻瓜”,后来终于瞒过朱允炆成功夺取了北京城的控制权,有了逐鹿中原的本钱。

随着朱允炆削藩的力度越来越大,身在北京的朱棣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不得已只能采取奇袭南京的策略,要不是朱允炆屡出昏招,朱棣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中。从朱标去世到朱允炆登基再到靖难之役的数年间,朱棣的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落,这段时间他很可能既没有时间广纳妃嫔来考虑生孩子,也由于身体和高度紧张的精神,让他没办法生孩子。

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出生在靖难之役前7年,也就是说当朱棣的燕王位置都很难保全的时候起,他就再没有孩子,这一点与靖难有关是说得通的,也可以说是朱棣的靖难之殇。

二、战争之殇

我们都知道有句评价明朝的话叫“天子守国门”,这个规矩其实就是起源于明成祖朱棣,是他在位期间制定的定都北京的国策,并且亲自五征漠北。

将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接近的重镇北京作为都城本来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朱棣还是燕王时,就没少和蒙古骑兵血战,后来他登基称帝更是把开疆拓土,平定漠北当成第一要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帮子孙后代把土地打下来,让后世尽可能的不受游牧民族的袭扰。

事实上他做的也不错,不但将北京经略的固若精汤,还收复了多个从蒙古分出来的游牧部落,成祖一朝,中原大地也基本没有受到过袭扰。可正因为朱棣自己的连年征战,使得他长年都待在北方苦寒之地,这一点对他繁衍子嗣显然是起反作用的,再加上他的时间也被战争占据了良多,很难再有生育也可以说是战争之殇。

三、夺嫡之殇

当然朱棣登基之前还是有子女的,儿子共有四个,除了皇四子早夭外,其他三个儿子都在靖难之役时居功至伟。正因为如此,三个儿子都非省油之灯,且都对皇位虎视眈眈,这一点在朱棣眼中看的明明白白。这让通过夺取侄子权利上位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而且他也有一个好圣孙,他可不想靖难在他的儿子孙子间再来一次。

从这个角度看,朱棣显然是不愿意将夺嫡之争扩大化的,换句话说就是他或许认为与其多生一个或者多个儿子来加入这场斗争,不如多花精力好好平衡现有的局面,毕竟后面出生的儿子很可能羽翼未丰之际就被自己的兄弟谋害了。

后来事实证明,这三个儿子和他的好圣孙之间确实来了一场兵戎相见的斗争,他的二儿子还被他孙子给烹了。

可以说为了避免更大规模的夺嫡斗争也是朱棣登基后主观上不再强求子嗣的原因之一,笔者称之为夺嫡之殇。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猜测,在成祖朝还发生过一件嫔妃和太监私通的大案,在这次大案中被牵连的太监宫女不在少数,其中一位宫女在临死前曾经说过,这次私通的原因是朱棣很可能已经没有了男性的能力,如果属实,那么自然也就是没有了繁衍子嗣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位22年的朱棣未能再增添子女,主要原因应该还是在朱棣自身,有可能是心理上的,也有可能是生理上的,也有可能是心理决定了生理。但不管怎么说,朱棣是有儿子和好圣孙继承皇位的,并不至于让大明朝后继无人,比之一些因为纵欲过度,无法生育导致王朝没落的皇帝强的多。

更多文章

  • 此人是大明第一太监,如若不死,明朝根本不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十大太监排名,明朝太监洪宝,王刚扮演的明朝太监

    文▏小先生明朝乍一看亡于清朝,再一看亡于李自成起义军,细一看原来是亡于明朝自己,为什么?一句话就是朝廷没钱了,打仗需要钱,赈灾需要钱,处处都需要钱,整个国家就是一部机器,没钱机器就转不了,转不了就得死,话说回来是明朝没钱吗?当然不是,李自成打进京城后,搜刮勒索明朝的官员,居然搞到了7000万两白银,

  • 宋朝之前认为面食有毒的南方人,为何在宋朝却“以身试毒”?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十大面食排名,宋朝江南面食,宋朝的面食和小吃

    据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许多达官贵人人均大都喜食面类,还会用面食来招待宾客。然而,在宋朝以前,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人几乎从来不吃面食,甚至他们对于面食始终抱有一种畏惧的态度,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宋朝以后,南方人却克服了对面食的恐惧,甚至开始喜欢食面类,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使得南方

  • 为什么元朝兵败回到草原后,没有选择农务,而是回到了游牧状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退回草原后是怎么分裂的,元朝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游牧与农耕元朝

    在历史中,元朝被明朝灭掉后,为什么没有选择务农而是再次回到了游牧这样的生存方式呢?相信有不少人都对此感到很好奇,这其中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种今天就让小编来说一说吧!当初蒙古在进入中原之后,往中原的每个地方都驻扎了自己的军队。元朝时期,这些军队在驻地也从来不进行生产靠的完全是财政的补给,相当于特权阶级。也

  • 《大明王朝》:严党为什么会倒台?严嵩的一句话说的很清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胡宗宪上书要求改稻为桑的政策要暂缓实行,而这件事惹恼了严世藩,认为胡宗宪忘恩负义,他这样的做法是和严世藩提出的国策背道而驰。而严嵩认为胡宗宪并不是这样的人,只是身边有个谭纶在,谭纶是清流的人,在胡宗宪身边监视他,认为胡宗宪这样也是不好做。而其实在改稻为桑国策的背后其实是严党和清流的斗争,改稻为桑

  • 康熙给雍正攒下800万,雍正给了乾隆6000万,乾隆给嘉庆攒了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乾隆康熙三者关系,康熙 乾隆 雍正三人的关系,康熙给雍正留下的财宝

    康熙岁的时候登基,做了六十一年的皇帝,是历史上众多皇帝中,在位时间最久的了。他的朝政方面还是很突出的,十几岁的时候就把辅政大臣鳌拜收拾下狱,当时的鳌拜可是老元老,权势滔天,不是容易能动的人物,可见康熙在这方面还是很有远见和魄力的。还有的就是康熙撤藩的决定是惠及后代的,并且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等等功绩还

  • 年羹尧死后,官员去抄家发现一句诗,雍正知道后气得吐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年羹尧死了雍正派人去抄家,年羹尧抄家时雍正发现了哪7个字,雍正抄家九爷

    对于年羹尧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除了他那宠冠后宫的妹妹之外,他自己也是凭借着卓越的军功被人称作西北王的存在。年家虽然是汉人,但是年遐龄也是做到封疆大吏的人,在年家幼女入了雍王府之后,年家就成了四阿哥一派的人。事实上,年羹尧对于雍正的帮助确实是不可忽视的,他手上的军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为雍正牵制了十四阿哥

  • 在清朝历史上,皇子与大臣有机会给皇帝戴绿帽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绿帽子这种概念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是皇宫内也一样的混乱,大家思想普遍非常开放。比如齐文姜和自己的哥哥诸子玩乱伦,可怜自己头顶大草原的老公鲁桓公。诸子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妹婿给杀了,结果直接造成两国战乱。唐朝的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史上少见的,武则天一生侍奉两代皇帝,而且在上一任皇帝病重的时候勾搭了

  • 慈禧之妹不敢杀蚂蚁,但却毒打太监,被溥仪说她是伪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慈禧太后打死太监宫女,溥仪评价慈禧,慈禧跟溥仪是什么关系

    咸丰五年,婉贞正好十五岁,正好是进宫参加选秀的年龄。然而皇帝并没有选她进宫做秀女。她本应该回家,听从父母的安排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做妻子。然而当时的皇帝虽然没有选她进宫,却把她赐婚给了自己的弟弟做福晋。这件事情不太符合常理,因此倒是值得人揣测其中用意。当时婉贞的亲姐姐正是懿嫔,也就是后来权势滔天的

  • 这个皇帝要是在位时间长一点,清朝不至于这样,近代史或将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在位最短的皇帝,一分钟看懂清朝十二位皇帝,一分钟让你看懂清朝的所有皇帝

    同治皇帝在位时虽然面临了很多的困难但都坚强过了下来。一开始遇到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运动。不过很快也被同治皇帝给平息了下来。当时同治皇帝能够锐意改革。同治皇帝在位时清朝涌现了一大批名将,如曾国藩等人。他们也都积极辅佐同治皇帝改革当然那时候此时也没有刻意阻止同治皇帝改革,因为同治皇帝毕竟也是慈禧亲儿子。所

  • 康熙一生三次御驾亲征,只为一个人,此人死后康熙暗自庆幸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三次亲征,康熙亲征前的四大辅臣,康熙亲征准噶尔片段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顺遂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康熙皇帝的一生都是在斗争中,年轻时期他与鳌拜斗争,后来与吴三桂斗争,如果说鳌拜和吴三桂是康熙皇帝千古一帝路上的助力的话,那么帮助康熙皇帝登上神坛的一定是他三征葛尔丹。葛尔丹到底是何方神圣,需要康熙皇帝三次对其出兵。葛尔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