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军事上的同盟?

春秋战国时代,有哪些军事上的同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557 更新时间:2024/1/27 0:01:10

正如古龙老师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春秋战国时代就是,有国家的地方,就有纷争。整体而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发展并不算均匀,有的国家地方好或者政策好,先发展起来。而有的诸侯国则是通过许多代人的努力,最终才攒下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var1]

春秋战国时代

最开始的军事联盟,出现在郑国小霸中原之际,几个中原小国之间在角力,郑齐鲁联盟对阵宋卫陈蔡联盟。之后,随着诸侯国的发展,不均衡无限扩大,正是因为实力的不均匀,所以在丛林法则中就有了弱肉强食的规矩,大国会兼并小国,所以在春秋时代,小国家不断减少,而大国之间也发展不均匀,坐拥中原的晋国在春秋基本是一家独大,而其他国家为了存活,就不得已和其它共情者结盟,而晋国也会找其它国家结盟,因此就成了团队和团队的战争,比如春秋中后期,基本就是晋国带着多个小弟,和楚国带着多个小弟在中间干仗。

到了战国时期,因为国家数量更少,所以结盟更显得重要,但是随着外交的发展,经常性变换战略,所以外交显得比较儿戏,军师联盟反而没有春秋时期牢靠,接下来,我们就讲讲春秋战国时代的军事联盟。

[var1]

秦楚和晋

1、秦楚联盟

这是一个从春秋时代延续到战国中期的牢固军事联盟,有着近三百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秦国地处西陲,而楚国位于南方,国家主体都是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所以境况比较类似。因为春秋时代,自齐桓公之后,基本都是晋国和楚国争霸,而且基本都是晋国全面压制着楚国,面对来自晋国的压力,周围的邻国,实力弱点的基本选择臣服,而实力稍强的就选择死磕。

秦国和楚国当时虽然不是特别强大,但是都算是强国行列,面对来自晋国的巨大压力,两国自然就选择了联盟。其实秦国最初并没有和楚国结盟,而是与晋国交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秦晋之好的故事,秦国还帮助晋国打过楚国。但是秦穆公想要趁晋文公去世后,进军中原,成就霸主的功业,于是进攻曾经的小霸郑国。但是晋国怎么可能允许秦国人来中原分享自己的蛋糕,于是秦国和晋国就来了一场崤之战,秦军几乎被晋军全歼。

自此之后,秦穆公便远离了晋国,而在更早之前,楚国在城濮之战被晋国以弱胜强,元气大伤,此刻正蹲在南方恢复实力。公元前627年上下,秦穆公于是主动归还了楚军俘虏,双方自此一拍即合,结盟抗晋。在秦国和楚国的两路夹击下,晋国有些力不从心,楚国甚至崛起当了一二十年的霸主。晋国在两面受敌的情况下,也慢慢国力消耗巨大,走向了衰落,再也没有恢复到晋文公时代的景象。

后来,楚国几乎被吴国所灭,正是秦国派军支援,帮助了楚国复国。春秋之后,三晋虽然分裂,但是魏国通过李悝变法率先崛起,成为战国的初代霸主,而且打遍四方无敌手,大有造天下一统之势,秦国和楚国都挨了很多揍,所以秦楚抱团取暖,对抗强魏,致使魏国虽强,却没能一举灭秦,也没有彻底打垮楚国,为之后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秦楚联盟破裂于公元前342年左右,原因就在于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崛起,成为一流强国。开始和楚国有了利益争端,自此之后,秦楚之间联盟彻底破裂,正所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var1]

吴国得晋国相助破楚

2、晋吴联盟

当秦楚联盟两面夹击,让得天独厚的晋国举步维艰之际,晋国也没有闲着,那就是效仿楚国的政策,扶持东南方的吴国,也给楚国来了个两面夹击。吴国的崛起,绝对是个必然中的偶然,全靠晋国扶持。首先在吴王寿梦时期,晋国送来了战车和步兵统帅方略,作为回报,就是吴国需要不时偷袭一下楚国的东部疆域。

而楚国起初和吴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很多个楚国的附庸小国。而吴国攻打这些对于楚国不痛不痒的小国,不会引起楚国过度在意,而且有晋国北方的压力,楚国也不敢贸然全力攻打吴国。然后交易达成后,吴国迅速借助晋国的力量往上爬,一方面挨着楚国的打,另一方面学习中原文化,练就了一支强大的水军,还有一支不错的步兵。寿梦之后,三个儿子先后继位,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但是随着晋国的衰落,吴国更多地承受了来自楚国的压力,这也从另一方面助力了吴国的崛起,直到公子光刺杀僚即位后,这位历史上最伟大的吴王阖闾,带领吴国走向了争霸之路,阖闾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帮助下,带领吴军以弱胜强,一路从安徽打到湖北,最终攻破了郢都,差点灭了这个强悍的楚国。

而随着吴国的强大,晋吴联盟也走到了末路,毕竟晋国最初的目的只是扶持吴国起来牵制楚国,但是万万没想到吴国竟然翻身做了主人,在打败楚国之后,甚至在夫差时期北上争霸中原,而争霸的直接对手正是这个曾经的霸主晋国,也正是在夫差北上之际,晋国和吴国的百年联盟走到了尽头。

[var1]

楚国借道越国伐吴

3、楚越联盟

当吴国崛起之时,最难受的其实还不是楚国和晋国,而是位于吴国南方的越国,因为吴越邻居,从来邻居都是世仇,吴国在吴王阖闾期间崛起后,就想要北上争霸,而为了北上,必须要先解决后顾之忧,毕竟在几十年后,吴国就是亡于这后顾之忧手上。

而几乎被吴国打垮的楚国,在缓过神来之后,也开始了复仇之路,那就是联合越国对抗吴国。而越国为了存国,愿意不愿意也就只有跟遥远的楚国结盟了。之后吴越爆发冲突,楚国也随即响应。阖闾在与越国作战之际身受重伤,并随后去世。

[var1]

吴越与楚的地理位置

夫差即位之后,为了报父仇,南下打垮了越国,国王勾践一度成为阶下囚,楚国也没有实力帮助越国抵抗正面吴国,只能眼看着吴国称霸,而正是在夫差志得意满之际,越国通过自身努力,再加上楚国的扶持,最终实现了复兴,趁夫差北上,偷袭吴国,大败吴军,杀了吴国太子,并在之后彻底打垮了吴国。

而就在吴国灭亡之际,楚越联盟也就破灭了,最终在战国时期,越国亡于楚国。

[var1]

三晋合则无敌

4、三晋联盟

三晋联盟起初是春秋末期,晋国三位权臣魏韩赵三家联合,灭掉了最强的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土地,最后三家合伙瓜分了晋国,建立了韩魏赵三国,由于三个大家族的土地犬牙交错,再加上分晋的历史渊源,所以三个国家的关系特别好,虽然不在晋国这杆大旗之下了,但是彼此关系还是特别好,一直以来基本都是谁强谁当大哥,多数时候都保持一致对外。

战国最先崛起的是魏国,魏国正是通过李悝变法,在短短一二十年间崛起,实力远远凌驾于列强之上。而魏国称霸中原的第一步,就是维护好三晋联盟。这是三晋的黄金时期,魏文侯统领三晋,东败宋国,俘虏了宋国君主,更是打破齐长城,改变了齐国的政治格局;向西占据河西高原,一战大破秦国五十万大军,将秦国压制在了陇西。向南吞并了大片楚国北部疆域,可谓是声势滔天。向北灭了中山。

但是魏武侯即位之后,年轻气盛,自恃国强,将赵韩当成了小弟,以为兵源和粮仓,三晋联盟自此不再是铁板一块。当魏惠文王时期,列国崛起,魏国双拳难敌四手,被齐国、楚国和秦国一起揍时,国外和赵国有了异动。但是当三晋失去了魏国强悍的羽翼作为支撑时,四战之地,就只能成为列强的鱼肉,三晋之间还有着其它隔阂,导致了无法团结一致。虽然大体的联盟没有破裂,但是基本也是各过各的。

后期赵国强大,但是国外彻底衰败,魏国也一蹶不振,尽管有意抱团取暖,但是却也于事无补,再也无法像当年魏文侯时期,三晋联盟,所向披靡。

齐楚同盟

5、齐楚联盟

战国中期,在秦惠文王的领导下,秦国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了天下一流强国,之后,惠文王用司马错的计谋,趁巴国和蜀国发生动乱,出兵帮助巴国灭了蜀国,然后又趁势拿下了巴国,自此之后,秦国以极小的代价就拿下了巴蜀膏腴之地,一下子实力扩充了一倍。

楚国作为秦国近邻,面对秦国的崛起,也不想成为下一个巴国或者蜀国。于是就和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国家齐国结盟,齐楚联盟完全就是为了克制秦国。随后就有了张仪欺楚的历史典故,用区区六里地,瓦解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随后齐国称霸天下,几次打败楚国,夺取了楚国淮北数百里土地。

燕赵之地

6、赵燕联盟

赵燕两国,在战国时期,书写了一段从联盟到死仇再到联盟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赵燕两国在战国前半部分都属于毫无存在感的地位,赵国一直当魏国的小弟,燕国也被齐国压着打。

直到赵武灵王时期,赵国通过改革崛起,赵惠文王即位之后,是赵国最鼎盛的时期。而燕国之后,也进入燕昭王的统治时期,也对燕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燕国也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阶段,在苏秦等外交人士的勾兑下,燕赵缔结了联盟。

燕国需要赵国作为支持,以对抗当时天下最强大的齐国,而赵国需要燕国为后盾,以抵御魏国和秦国。赵燕联盟大约维持了半个世纪,最具壮举的一件事,就是赵国帮助燕国打败了当时天下霸主齐国,几乎灭亡了这个东方霸主。

但是随后田单复国,齐国死灰复燃还痛打了燕国,赵国面临着秦国的步步紧逼,放弃了燕国,而转头与齐国联盟,而齐国和燕国作为不共戴天的仇人,所以赵国和齐国结盟,自然就宣告了赵燕联盟破产。

[var1]

合纵破连横

7、合纵联盟

合纵联盟,最初的说法是由张仪提出来的,之后由公孙衍具体实施,所谓的合纵,就是以三晋外加燕国和楚国的力量去压制秦国和齐国,公孙衍主要是攻打秦国,之后的苏秦则是以灭齐为主。

合纵联盟因为利益问题比较松散,其核心力量始终就是三晋,而且三晋本身也矛盾重重,所以最终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

[var1]

秦齐尊二帝

8、秦齐联盟

秦国和齐国,一个在最东边,一个在最西边。这两个利益关联不大的国家结盟,主要就是为了对抗合纵联盟。最开始是张仪的连横,游说齐国,算是齐国和秦国交好的开端,之后秦国和齐国结盟,应该是在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下实现的。

秦昭襄王时期,齐国毫无疑问是最强大的诸侯国,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两代积累之后,齐愍王初期,齐国实力达到了最巅峰,基本上把列国都揍了一遍。而秦国也经过了数代积累,实力一路飙升,与齐国差距不算大。

但是两个国家中间隔着合纵的五个国家,所以这两个国家联盟是历史的必然,甚至在一定时期内,两国还互相尊对方为帝,齐闵王称东帝,秦昭襄王称西帝。秦齐联盟的破裂,在于齐国灭宋引发了天下众怒,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齐国几乎被灭掉,而能让燕军一路势如破竹,转瞬间打垮齐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秦军牵制住了齐军的主力。

此战之后,齐国一蹶不振,秦国坐收渔利,自此成为天下最强诸侯,开始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秦齐联盟已经没有必要存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更多文章

  • 春秋,阖闾好心送女儿鱼吃,女儿却自刎而死,阖闾:我要百姓陪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吴王阖闾死的时候用人陪葬没有,吴王阖闾引众百姓为其女儿殉葬,吴王阖闾是被谁杀死的

    [var1] 阖闾的溺爱,将滕玉成功培养成了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少女,刁蛮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凡事稍不顺自己的心意,就大发脾气。 有一天,阖闾和滕玉母女一起用餐。阖闾想到楚国大军压境,忧心肿肿,一边吃着蒸鱼,一边想着如何才能打败楚国,压根就没有时间理会滕玉。滕玉看到一向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皇,今天一句话都

  • 纸上谈兵的赵括并非无能之辈,而是一代将才,连白起都害怕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起对赵括的评价原文,电视剧西风烈中白起对赵括的评价,赵括真的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将领吗

    “纸上谈兵”的故事人尽皆知,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是少年天才,熟读兵书上的兵法谋略,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却不会应用到实际战役中去。赵括第一次出战就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因而世人都笑话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是个名副其实的纸老虎,可是赵括真的这么没用吗?赵括自幼熟读

  • 山海经:虞夏为何崇虎?人面虎身的开明兽陆吾为何会有九个头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海经陆吾,陆吾帅气图片,上古神兽陆吾

    [var1](一)参宿与巳位之前提到过,虞夏崇虎习俗一方面来源于对于参星的崇拜,而参宿属于西方白虎之第七宿。所以夏人崇参宿,其实就是崇白虎。而在十二支中,“巳”正当于参宿之位,正因为夏人崇拜参宿,故以“巳(姒)”为姓,而大禹之母也叫做“修巳”,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反映。[var1]昔高辛氏有二子

  • 李斯为何给秦王写《谏逐客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逐客谏书李斯针对秦王怎样的心理,谏逐客书李斯如何说服秦王,谏逐客书李斯用什么办法劝秦王

    李斯年轻时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早年间的经历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反而是到了秦国后,这个人就一路“开挂”了。李斯曾经写过一篇《谏逐客书》,可以说是古代的一篇非常优秀的公文,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这个书是写给他的顶头上司秦王政看的,那么为什么他要写这样一篇文书呢?他又有何目的呢?[var1]李斯写《谏逐客

  • 为什么说“楚汉之争”实际上是“第二次秦国东灭六国”的翻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楚汉时期秦国百万大军在哪,2小时超长视频秦国灭六国,不是六国不努力而是秦国有科技

    (一)刘邦与秦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刘邦最初的封地和秦国在战国时期的领地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占据了川蜀,利用地势的险要抵御外敌入侵。利用蜀中繁荣的经济养精蓄锐,慢慢积攒起了雄厚的实力,最终利用这一点逐渐出关收取天下,兼并各路诸侯,统一全国。[var1]其次,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上,二者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当时

  • 假设秦国没有进行商鞅变法,最后统一天下的会是赵国还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不死秦国是否能提前统一六国,商鞅变法秦国统一的基础,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版图

    秦国:不光是商鞅变法,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发动变法,通过了一系列的先进管理举措,让自身的实力得以飞速提升,成为战国七雄之中的头号强国。商鞅变法固然效果显著,但秦国能够强者恒强,靠的不仅仅是商鞅变法,还有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秦人骨子里坚韧不拔的品格。[var1]秦国

  • 西王母的三任老公——没有你知道的玉皇大帝,却有孔子爱徒子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西王母和玉皇大帝真的是夫妻吗,孔子的弟子子路的资料,西王母的大儿子是谁

    我是阳Sir,深耕考古,言之有物,欢迎关注一、西汉以前的西王母——独居穴处没错,在西汉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西王母其实一直处于单身状态,也就是说,西汉以前从未发现西王母与其他形象组合出现的“社会化”形象。我们从《山海经·海内北经》、《山海经·西山经》、《山海经·大荒西经》中对西王母的描述中,似乎可以概括

  • 探险队穿越罗布泊,意外发现大量干尸,难道《山海经》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布泊僵尸之谜,罗布泊神秘宝贝照片,罗布泊纪录片干尸

    即便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关于罗布泊的传闻也从未停止过。比如双鱼玉佩、彭加木失踪等,所有人对这三个字都感到恐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地方却和《山海经》扯上了关系。后者记录了这样一个地方:又东十里,曰尸山,多苍玉,其兽多麖。尸水出焉,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美玉。在考古专家们的眼里,罗布泊就是此地的真实原型

  • 山海经:“黄帝四面”是说黄帝长了四颗脑袋,青铜器上惊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山海经记载的黄帝,山海经轩辕之丘与黄帝有关吗,山海经青铜器存在吗

    在上古帝王世系中,黄帝是为人文始祖,夏商周的祖先也皆源于黄帝,司马迁也同样以黄帝本纪为首,开启了中华文明之源。那么,很多人都会好奇黄帝到底长什么样子?毕竟,古之圣人,皆生而不凡,因而很多古籍中屡次提及黄帝时,都会用“黄帝四面”来形容,那么黄帝真的是一拥有四张面孔的怪物吗?我是阳Sir,深耕考古,也曾

  • 叙马库斯的“精英圈子”,孔子的“私塾”教育,教育理念的差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是怎样创建私塾的,叙马库斯个人资料,叙马库斯

    而在中国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位致力于教育的先驱,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是西周“礼崩乐坏”的时候,而孔子在此时建立了自己的“儒家”思想体系,无疑是推进了社会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中国社会崇尚的贵族文化教育,也逐步的走向大众,孔子也为“私塾”发展开辟了历史的先河。一、叙马库斯是罗马帝国的元老,在教育理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