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浅析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战略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55 更新时间:2023/12/30 5:11:26

如此高的评价对诸葛亮来说并不夸张,毕竟在东汉末年社会大混乱的背景之下,诸葛亮能够辅佐一无所有的刘备攻城略地,建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蜀汉基业,不仅如此,刘备亡故之后,诸葛亮依旧能够力挽狂澜,率领蜀国南征北战。

纵使他有这般天纵之才,蜀汉最终难逃灭亡的命运,除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之外,诸葛亮也有一定责任,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诸葛亮在识人用人及战略方面,也不是天衣无缝,依然存在失误。

一、创建基业期间的小失误

1.隆中对的构想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为他制定了王图霸业的计划,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只不过是帮他更有效的落实和实施而已,当时两人共论天下大势,诸葛亮在分析之后强调,天时地利已经分别被曹操孙权占据。

刘备要想兴复汉室,就只有占据“人和”。根据二人之后的对话看,诸葛亮给刘备的大致规划是先取荆州为基本,再带兵取西川,等拿下这片天府之土之后,就可以厉兵秣马,伺机攻取中原,这是最适合刘备的方法。

诸葛亮在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就已经使用自己的识人之术了,之所以让刘备先拿荆州,是因为诸葛亮早已看穿刘表不放心妻子蔡氏,大有直接将荆州让给刘备的可能,所以说当时的诸葛亮已经笃定荆州乃是囊中之物。

其次就是益州,诸葛亮之所以将其作为第二目标,除了当地本身优厚的资源之外,还有当地的人才,诸葛亮早就看出益州牧刘璋乃是昏庸无能之辈,手下之人皆有另投明主的意思,也正是因为如此,拿下益州在他看来也是易如反掌。

不得不说诸葛亮这个计划堪称完美,在看人方面也确实到位,但是他却少分析了一人,那就是自己的主公刘备,彼时的刘备并没有那么心狠手辣,面对同族兄弟自然是优柔寡断,始终不忍心下手。

即使慧眼如炬的诸葛亮也忽略了这一点,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自己这一连串的计划都出现了偏差。

2.恐怖的连锁反应

建立基业的第一步就已经出现了偏差,刘备并没有听从诸葛亮所说答应刘表让荆州的嘱托,也就是说,计划从一开始就跑偏了,随后荆州刘琮直接投降了曹操,随后又为东吴所占据。

尽管后来刘备与孙权达成合作关系之后暂借荆州栖身,但是诸葛亮的计策是有借无还,这种想法让孙刘之间埋下了深深的矛盾,当然超出诸葛亮预期的事情不只是这一点。

在刘备暂时占据荆州之后,许诺孙权去了益州就还,但是取益州的战略,也并是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当时的刘备是和庞统前往,因为刘备“不忍心夺占同宗之基业”,所以错过了兵不血刃的绝佳机会,需要大军前往不说,庞统还白白牺牲。

诸葛亮在率大军奔赴西川的时候,在用人方面再一次出现了重大失误,那就是派遣关羽镇守荆州,当时的诸葛亮错误的估计了关羽高傲的性格,让其镇守荆州,这项决策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

由于关羽“傲上而不辱下”,所以这一点被东吴拿捏,用骄兵之计骗其抽空兵力攻打襄樊之后,直接白衣渡江趁虚而入,一举袭取荆州,关羽自身也落得个杀身成仁的结局。

换句话说,这里诸葛亮即使调张飞前往也绝对不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次用人不当直接损失了关羽,而后张飞急于为关羽报仇怒火滔天之后被奸人杀害,兄弟的接连死亡让当上皇帝的刘备龙颜大怒,不再顾及隆中提到的“外和孙权”。

率倾国之兵攻打东吴之后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余里,伴随刘备丧命白帝城的除了大将黄忠之外,还有苦心经营攒下的八十多万甲兵。由此可见诸葛亮错看两人对蜀汉的伤害不小。

二、北伐期间的用人不当

1.错用马谡导致失街亭

夷陵一战以后,蜀汉元气大伤,但在诸葛亮的苦心经营之下逐渐恢复,很快就带着刘备的遗愿进行北伐战争,第一次的北伐战争之中,原本蜀军是节节胜利,但因为诸葛亮用人方面的失误,直接导致第一次北伐满盘皆输。

这次事件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马谡失街亭,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诸葛亮自己就一定强调过这条粮草要道的重要性,在选将方面也是犹豫再三,但是最终依旧敲定马谡前去驻守。

马谡这个人基本属于“高分低能”,兵法战略读过不少,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实战的时候却十分轻浮,这一点刘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并且提醒了诸葛亮,但当属选人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想起来。

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直接将军队驻扎在孤山之上,最终被司马懿军队杀得几乎全军覆没。其实诸葛亮对马谡的错误判断,从很早就开始了,失街亭的例子只是将错误证实而已。

2.对马谡的认知不清

说到马谡和诸葛亮,俩人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用“情同父子”来形容,毫不夸张的说,在街亭失守之前,诸葛亮早就看中了马谡,并且是将其当成自己的接班人来看待的,早在南征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将马谡带在身边。

他还会主动向马谡询问计策,而后两人进行商讨,其实就可以看成是诸葛亮对马谡的考验和磨炼,在初到永昌城的时候,诸葛亮就曾问过马谡对平定南方的看法。当时的马谡稍作思考之后直言“收服南蛮,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显然,诸葛亮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诸葛亮自己也知道,马谡和自己一同经历了这么多次战争,唯一缺少的就是独立的实战经验,所以才会将这次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

不过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看错了马谡,所以这场战争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这次失败不仅让北伐计划前功尽弃,马谡和一众将领也被斩首。

三、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

1.最早的偏见

我们都清楚,蜀汉后期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朝廷之中多为文官,能征善战的武将所剩无几,能叫上名号的越来越少,其中,有一个因为诸葛亮的偏见而被看轻的武将就是魏延。

此人的战斗力虽然不及五虎上将,但也绝对不是泛泛之辈,尤其是到了蜀汉后期那个人才凋零的时候,几乎就是顶梁柱一般的存在,但因为诸葛亮的偏见,导致魏延一直不能发挥作用,最后因为造反的罪名被杀。

其实早在魏延刚到刘备麾下的时候,诸葛亮就看不起此人,说他“食其禄而杀其主,居其地而献其城”乃是不仁不义。这种认识着实偏激,其实魏延对刘备的态度,在见第一面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

当时刘备携民溃逃至襄阳,被守城将领拒之门外甚至还射杀百姓,是魏延下去大开城门配合刘备,而后攻长沙之时,也是魏延刀劈韩玄。但这些行为在诸葛亮眼中都成了不仁不义。

进而诸葛亮的处处提防导致魏延在军中一直没有被大用,前期五虎上将的光芒太过耀眼,后期被诸葛亮瞧不起,因为诸葛亮的偏见,埋没了一员大将。

2.拒绝子午奇谋

诸葛亮不仅不重用魏延这个人,就连他曾提出的“子午谷奇谋”都直接拒绝,这算得上是诸葛亮的一个战略失误,这其实和诸葛亮一向稳重的战略性格有关。

无论是攻城略地还是排兵布阵,诸葛亮都追求一个稳中求胜,当魏延提出兵出子午谷的时候,被诸葛亮以“太过冒险”为理由否定,这是其战略上大失误。战争中求稳其实是有条件的,但是当时蜀国的情况并不乐观。

蜀军从成都奔袭至中原作战,追求的就是一个速战速决,因为军队的粮草补给线实在是太长,曾经为了运粮,诸葛亮甚至动用了川中女性,这种情况下,一心求稳明显是不切实际的,需要一定的冒险来尝试出奇制胜。

但是诸葛亮并没有如此做,最终被司马懿抓住了粮草短缺的短板,采用拖延战术大败蜀军,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总结

所以从总体来看,诸葛亮的用人识人和战略上,也存在为数不多的失误,但也正是这些小失误,不断造成严重的后果,最终甚至影响到了战争格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更多文章

  • 浅析漠北大捷与李广之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漠北之战后汉军为什么难有胜仗,漠北大捷,李广歼灭多少匈奴人

    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朝开始向匈奴宣战。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彻在经过两年的河西之战以后,已经将匈奴势力完全打到了大陆以北地区。这一次刘彻打算来一个大的,直接彻底解决北方问题。这次漠北大战,汉武帝派了卫青和霍去病两员大将前去伏击匈奴,这老将李广就不乐意了,非要跟着一起去。汉武帝最后没有劝动李广,还是让这位

  • 浅析曹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饮食,曹操为百姓做出的贡献,曹操一生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曹操虽然在君臣之道上有所跨越,但是无论是为国还是为民他都堪称是一位合格的君主。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是曹操在关注民生的方面,一直以来都走在了所有竞争对手的前面,即便是那个伪善的刘备也比不上,你不相信?往下看。一、曹操起家说起曹操起家的历程,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能够如数家珍,所以此文不再赘述,只

  • 汉武帝赏赐十车肉,霍去病放臭也不吃,26年后才发现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霍去病野史,汉武帝跟霍去病的故事,汉武帝赏赐霍去病大量酒肉

    历史上这样随性而赏赐的皇帝还蛮多,但有些赏赐是为了笼络人心,有些则是想通过赏赐去试探。这样的事情就经常发生在皇帝不信任且手握兵权的将军身上。当年霍去病就曾被汉武帝这样试探过,因为汉武帝赏赐的东西实在太过于奇葩,以至于很多人都不懂他的用意。但霍去病是何人啊?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那么他最终如何处理这份试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否被过度神话了?正史:不!只是被夸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史中郭嘉评价诸葛亮,诸葛亮真的被神话了吗,正史的诸葛亮有多厉害

    (一)鲁迅先生吐槽过《三国演义》: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想显得诸葛亮多智,然而显得诸葛亮像妖道了。正史中诸葛亮是个贤相。他所做的事,陈寿正史里说了: 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

  • 一吕二赵三典韦,三国二十四武将排行榜,这排名你服不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武将典韦,三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十大武将,历史上的三国正史中真正武将排名

    1、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温侯吕布排名第一是最没有争议的。什么我部悍将刘三刀,上将潘凤之类的就不提了,虎牢关吕布一人硬刚关羽、张飞不分胜负。另外,三国演义第十二回中,吕布一人独战魏国六员猛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全身而退,可见吕布之强悍。此外辕门射戟中也可看出吕布箭术相当了

  • 荀彧一心扶汉,而曹操图谋代汉,为何荀彧还要选择辅佐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实力最强、名气最响、号召力最大的当属四世三公的河北军阀袁绍,这也是荀彧投奔的第一个主公。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荀彧发现袁绍家族虽然名满天下但却是徒有虚名,而袁绍个人也是贪婪胆薄,虽然兵马城池多,但这领导的性格所限很难成就大业,于是荀彧大胆的放弃了袁绍投奔了曹操。至于荀彧为什么会离开强大的袁绍,投

  • 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楚汉时期的韩信怎么样了,楚汉战争韩信发挥哪些才能,楚汉韩信结局

    韩信最早投靠项羽,但是并非得到项羽的重用韩信命不是太好,即使是成年后生活得也很凄惨。他母亲去世,他穷得无法把母亲下葬,还是当时在邻居的帮助下,才能够解决这个棘手问题。之后他依靠着别人的救济才能够生活下去,但是寄人篱下总是生活的不顺利。甚至遭受过胯下之辱,这对一个正值青少年的男孩而言,能够忍受的原因不

  • 如果蜀国最后一统三国,诸葛亮会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如果统一三国会不会篡位,诸葛亮不死蜀国还会灭亡吗,三国诸葛亮有没有机会一统天下

    我想这应该是不可能的,首先,从文化上说,诸葛亮是一个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人,他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他做这种事情。同样,我们再看一看他的志向,他经常自比管,乐,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物都是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物。尤其是这个乐毅,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燕昭王,夺取了王位之后,帮助弱势的燕国,实现了对强大的齐国的军事

  • 贤君汉景帝为何必杀名将周亚夫?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景帝怎么拿下周亚夫,周亚夫讲述汉景帝,汉景帝周亚夫真实身份

    想当年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都称了“东帝”了,数十万大军势要把汉景帝赶下皇位,要不是周亚夫拼死一战平定吴楚叛军,汉景帝还能安稳的做皇帝老儿吗?可惜啊,世事难料,最后逼死周亚夫的恰恰就是汉景帝号称贤君的汉景帝为何一定要杀了拯救自己和帝国的大恩人呢?这背后其实跟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为啥这样说

  • 诸吕之乱后,汉朝皇帝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原因,汉朝为什么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汉朝外戚干政的代表事件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慈禧太后,也是一个垂帘听政、干扰朝纲的典型,而她的骂名至今不息。由于外戚干政的危害极大,因此历代皇帝也都在用心的研究防范外戚干政之法。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就是关于在诸吕之乱之后,汉朝的皇帝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说出来你别不相信!首先,先从诸吕之乱开始说起。据《汉书·外戚传赞》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