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韩信明明可以拥兵自立,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32 更新时间:2023/12/19 19:21:11

韩信最早投靠项羽,但是并非得到项羽的重用

韩信命不是太好,即使是成年后生活得也很凄惨。他母亲去世,他穷得无法把母亲下葬,还是当时在邻居的帮助下,才能够解决这个棘手问题。

之后他依靠着别人的救济才能够生活下去,但是寄人篱下总是生活的不顺利。甚至遭受过胯下之辱,这对一个正值青少年的男孩而言,能够忍受的原因不过是为了活下去。

陈胜吴广起义后,就有很多人揭竿而起,他自己了无牵挂,只身一人投奔了项梁,但在项梁手下,韩信也是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一个兵,没有受到重用。

在项梁死后,他便成为了项羽的士兵,韩信曾经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直刚愎自用,觉得自己的所有决定都是对的,不肯听韩信的策略。

在一连串灭了魏、赵、燕、齐四国后,韩信实力大增,此时也正是刘邦与项羽楚汉战争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基本上是谁得到韩信的支持,谁就能得到天下,甚至韩信的谋士也劝韩信自立,将来夺取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即使是一向看不起韩信的项羽也派人前去拉拢韩信,希望韩信能够联楚反汉。

但是韩信却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翻译过来就是,我能够有今天的地位,是刘邦给予的,他能够给我权利,让我能够自由支配士兵,这是信任我,将自己的身价交给了我,所以我韩信当然要知恩图报,不能够忘恩负义。

韩信跟项羽的使臣说出这段话,一方面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刘邦的提携子恩,另一方面也是在对项羽表达不满,估计韩信投靠项羽时,项羽没少给韩信脸色。

韩信不被项梁、项羽赏识,刘邦给了韩信一个机会

韩信觉得项羽不能赏识自己,不是他能够服侍、追随的大王,所以在刘邦进入蜀地之后,他进入了刘邦的帐下。

刘邦一开始也不太待见他,没有发现他的军事才能。直到有一次韩信犯了纪律,要对他进行处罚的时候,他大声说道:“汉王不打算得到天下么?为什么要杀掉壮士”。

当时刘邦的大将夏侯婴听到,仔细和他交谈后,发觉这个人不是一般人,便向刘邦进言,想要他对韩信委以重任。但是刘邦也没发现他有什么不同,就拿一个随便的官职搪塞过去了。

天无绝人之路,当时的萧何很是看中韩信,他觉得韩信天生就是一个将才,也曾经多次向刘邦推荐过韩信,只是反响平平。

后来韩信觉得自己这样一匹千里马,却遇不到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君主,渐渐地他有点灰心丧气。一气之下就从刘邦的军营逃走了,当萧何知道后,就赶紧骑马去追韩信了,刘邦知道后,很是不解为什么萧何这样的人会看重韩信。

萧何追回韩信后,刘邦和韩信进行了长谈,韩信对刘邦讲解当时的局势,分析楚、汉的优势劣势,这让刘邦对韩信刮目相看。

那一次的长谈韩信给刘邦的对策,也被叫做“汉中对策”。从这一次长谈之后,韩信直接彰显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素养,刘邦也对韩信刮目相看,直接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而韩信也是不负所望,在对抗魏国、代国、齐国等诸侯国的战役中,毫不逊色,彰显了一国大将该有的风范和气魄,成功帮助刘邦解决掉几个心腹大患。

韩信是刘邦培养出来的,早就对韩信背叛有所防范

当初韩信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因为萧何的举荐,他才能够被刘邦注意到。从此之后,他逐渐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几次寡不敌众的战役他都能够化险为夷,功成名就的背后自然是离不开刘邦的信任。

当然,韩信虽然虽然有自立的资本,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属于刘邦的部下,当初没有刘邦拜将,韩信根本就没有发展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即使韩信取得一系列的军事实力,但是韩信对整个部队的控制力有限,韩信手上并没有什么心腹大将,士兵也都是“新人”。

刘邦是从沛县发家的,他的政治集团中有很多人都是他的同乡,其实纵观中国古代的起义军,其实很多参与人都是同乡,毕竟同乡人是小农社会的关系纽扣。

韩信的帐下,很多大将都是刘邦的的同乡人,像曹参灌婴都是沛县集团军。而且刘邦为了防止韩信集权,他会在韩信打了胜仗之后,将韩信原有的士兵抽调归自己所用,将新招募的士兵给韩信带领。

在平定齐地的战役中,虽然韩信最终赢得了战争,但是却赢得很吃力,因为他的士兵并不精于打仗,依靠的只是韩信的策略,所以韩信根本不具备和刘邦硬碰硬的资本。

很多人说一方面因为韩信对刘邦心怀感激之情,不忍辜负刘邦,另一方面就算韩信有异心,他也没有什么机会会扳倒刘邦,因为以刘邦的老谋深算,他一定会提前做好所有的打算。

另一方面,从韩信的人生来看,他的格局明显没有刘邦那么大,对于韩信来说,也许做一个诸侯王就可以了,夺取天下这样的事情,看起来遥不可及,可以说,韩信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

更多文章

  • 如果蜀国最后一统三国,诸葛亮会篡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如果统一三国会不会篡位,诸葛亮不死蜀国还会灭亡吗,三国诸葛亮有没有机会一统天下

    我想这应该是不可能的,首先,从文化上说,诸葛亮是一个深受儒家学说熏陶的人,他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他做这种事情。同样,我们再看一看他的志向,他经常自比管,乐,管仲,乐毅这两个人物都是对主公忠心耿耿的人物。尤其是这个乐毅,这个人最大的成就就是在燕昭王,夺取了王位之后,帮助弱势的燕国,实现了对强大的齐国的军事

  • 贤君汉景帝为何必杀名将周亚夫?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景帝怎么拿下周亚夫,周亚夫讲述汉景帝,汉景帝周亚夫真实身份

    想当年七国之乱,吴王刘濞都称了“东帝”了,数十万大军势要把汉景帝赶下皇位,要不是周亚夫拼死一战平定吴楚叛军,汉景帝还能安稳的做皇帝老儿吗?可惜啊,世事难料,最后逼死周亚夫的恰恰就是汉景帝号称贤君的汉景帝为何一定要杀了拯救自己和帝国的大恩人呢?这背后其实跟后来大名鼎鼎的汉武帝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为啥这样说

  • 诸吕之乱后,汉朝皇帝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朝出现外戚干政的原因,汉朝为什么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汉朝外戚干政的代表事件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慈禧太后,也是一个垂帘听政、干扰朝纲的典型,而她的骂名至今不息。由于外戚干政的危害极大,因此历代皇帝也都在用心的研究防范外戚干政之法。而这篇文章所要讲述的,就是关于在诸吕之乱之后,汉朝的皇帝是如何防止外戚干政的?说出来你别不相信!首先,先从诸吕之乱开始说起。据《汉书·外戚传赞》记载:

  • 盘点三国时期,魏国中期镇守一方的四大名将,看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魏国名将大全,魏国名将盘点,三国魏国镇守北方

    满宠一、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满宠十八岁时,就担任郡中督邮,之后担任高平县令。初平三年(192年),曹操招募满宠为从事。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移汉献帝于许都,任命满宠为许都县令。满宠执法严格,当时曹洪的亲戚犯法,也被满宠处斩了,曹操得知

  • 战国时期,魏国为何要迁都大梁?是因为害怕秦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国时魏国为何迁都大梁,魏国为什么不迁都关中压制秦国,秦国魏国

    毕竟魏国旧都安邑在魏国西部,距离东部和中原地区的中心较远,并且从安邑通往东部多山林丘壑,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因此不利于魏国对东部地区的统治,魏国也不便于控制东方诸侯。其次魏国的上党地区若是被韩国或是赵国攻占,魏国的西部和东部之间的联系就会被切断,而旧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一带)也会处于秦、韩

  • 西汉海昏侯墓最新进展,竟然破获这么大一个疑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图片,海昏侯国范围,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图片

    从2011年西汉海昏侯墓被发现,各个墓室的情况正在一点点被公布。这是笔者写的海昏侯墓第三个专题,更是最有悬疑感的一个。海昏侯墓的墓主人是刘贺。刘贺的历史事迹大家多少会知道些。西汉时期刘弗陵青年去世,膝下无子,一时之间立谁为皇帝成为难题,权臣霍光推当时的昌邑王刘贺为新君。但是仅仅二十几天的时间,霍光又

  • 吕布麾下五大派系:张辽不是嫡系,陈宫属于兖州派!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有张辽陈宫为何失败了,陈宫吕布,吕布朱儁陈宫搭配

    纵观吕布的一生,正是因为颠沛流离,在多个地方落脚,这导致吕布的部下构成也是比较多样的。其中,就以下五个派系,基本能涵盖吕布麾下的谋士武将。并州派:张辽、魏续、宋宪、侯成、魏越吕布是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人,而且他长期在并州任职,这促使其部下中拥有众多并州人士。在此基础上,魏续、宋宪、侯成、魏越等人不仅出自

  • 除了刘备,历史上还有哪些庙号为“烈祖”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值得注意的是,在刘备之后,历史上还有不少皇帝使用了“烈祖”这一庙号。不过,这些皇帝的功绩和名气都相对较低,完全不能和刘备相提并论。一、魏烈祖曹叡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病重,立曹叡为皇太子,即位于洛阳。曹叡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设置

  •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不要灰心,可以学习曹操和刘备的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而曹操一生最高的成就,是在天下豪杰逐鹿中原时,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基础。曹操以自己的智慧和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下一番基业,在任何人眼里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也因此引起了多数人对曹操的想象。难道曹操就真的比我们普通人强出很多吗?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曹操也是自身足够努力,并

  •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的工具,刘邦登基后,为何没有抹黑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是在这几千年里面,史料记载的历史有多少是真实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都很清楚一件事,历史有很大的水分,它的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每朝每代都会有专门记录历史的人,但是为了讨好皇帝,为了能够保全自己,他们经常会对当权者进行美化,也会根据当权者意思把对手贬低的一无是处,这点我们在很多史书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