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嫌弃胡人进贡的动物,把它送去喂虎,不料老虎却伏地不起

汉武帝嫌弃胡人进贡的动物,把它送去喂虎,不料老虎却伏地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662 更新时间:2023/12/17 11:37:26

古语说,“虎啸山林百兽寂”。老虎在人们的心中就是名副其实的百兽之老虎头上那王字形的纹路所显现的一样,老虎所及之处,所有的动物都不敢出声。

但是发生在汉代的一个故事,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汉武帝时期一个来自西域的胡人曾带来一头凶猛的狮子,这头狮子直接让养在皇宫虎豹园里的老虎俯首称臣,还没开打就认了输。难道这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真的比不上狮子的实力?

被汉武帝嫌弃的狮子

汉武帝时期,玉门关就像一把劈在在亚欧大陆的刀剑,把陆地一分为二,那边是西域,这边是中原。对于人们来说,西域充满着未知和神秘,那边的人长得浓眉大眼,身材高大,他们的语言和生活方式都与中原人有所不同。

在汉武帝的倡导之下,中原和西域逐渐增加了贸易往来,两边的经济化,都逐渐展开交流。打开国门之后,西域的新鲜事物也都涌了进来。胡人为求取和平,经为汉代皇帝带来奇珍异宝,有一次,胡人就拉来了一头狮子献给汉武帝。

那是汉武帝第一次看见这狮子,不得不说,这只猛兽的凶悍和庞大属实让汉武帝震惊,西域人长得高大也就罢了,连这猛兽亦如此庞然。但是汉武帝对这头狮子没有什么好印象,虽然这是一只令人恐惧猛兽,但是和中原的老虎相比也太邋遢了吧,那脖子上浓密的金色发,看起来就觉得脏乱。

汉武帝表面上答应了胡人将这头狮子收下,但背地里却吩咐身边人把这只狮子放到虎豹园里任虎豹分食。

一来是通过这只狮子给胡人点颜色看看,让胡人亲眼目睹他们所谓的猛兽在森林之王的地盘里也不过如此。二来是想让胡人看看我们的老虎才是真正的威风,金黄色和雪白相连的毛发在均匀而性感的黑色条纹映衬下,显得光耀夺目,至少在形象上就不战而胜。

见到狮子就变身为大号猫咪的华南虎

然而当这只狮子来到虎豹园中后,汉武帝惊呆了。只见那平时威风凛然的老虎伸出了长长的手臂,躬身下,做出一副俯首称臣的样子,随后向下翻倒在地,露出那白色的肚皮,就好像一只在撒娇的猫咪,丝毫没有了属于百兽之王的霸气。

这只蓬头垢面的狮子竟然不战而胜了,这让汉武帝有些下不来台。然而这场景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尽管老虎被誉为森林之王,但是这只狮子的体型却是它的二倍还多,虽然这老虎的表现有些丢人,但也算是明智之举,如果硬和这只比自己大这么多的狮子比拼,肯定吃亏,不划算。

但是如果细细考究这场狮子与老虎的比拼,这其实是一场不公平的竞争。因为当时养在汉武帝皇宫中的狮子乃是一只华南虎,而西域献来的那只狮子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强的克鲁格狮子,不仅体型庞大,还十分凶狠,一声嘶吼足够震慑整片草原。也就是说用一只狮子里面的王者来和体型较小的华南虎相比,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要求和谐共处,不争你死我活

此事想必韩国人最有发言权,因为韩国曾经引进一只来自中国的东北虎去和他们的韩国虎王相比拼,从东北虎进入虎园的那一刻,韩国人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这只东北虎比他们所谓的韩国虎王从体型上就大很多,韩国虎王看见这情形直接认输了,一个壮汉和一个小萝莉有什么可比较的呢?

狮子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品类,身形体重各不同,老虎也是一样。现如今世界公认最凶猛的老虎乃是我国的东北虎,也称之为西伯利亚虎,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潇洒和无敌,他们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只要他们想走,多远的路他们也不在乎,而且这一路上几乎没有天敌,不管什么动物遇见东北虎都得绕道走。

所以这场来自西域的克鲁格狮子和汉武帝的华南虎之间的比拼,本就不在同一个级别,虽然败了,但不足以说明狮子比老虎厉害,要想知道二者的胜负,至少也得叫来一只东北虎。

关于老虎和狮子谁厉害这个话题,现如今网络上仍然有很大的争议和讨论热度,甚至有相关领域的爱好者们在网络上争论的不可开交,面红耳赤。

但是站在另一个视角来看,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似乎毫无意义,狮子长在草原,而老虎生活在森林之中,二者井水不犯河水,本就是不同地方的动物,为要拿来比较呢?谁输了怎么样?谁赢了又怎么样?让万物和平生长有何不妥?他们的输赢与我们有何关系呢?

结语

狮子和老虎都是猛兽,作为人类的我们要有崇敬之心,既要保护品类的多样性,又要尊重他们的自然属性,绝对不可以为了老虎和狮子谁更厉害这个无聊的话题,而破坏自然规律,绝对不可以为了人类自私的好奇心制造一场血腥又没有意义的厮杀。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曾与袁绍为敌的刘备,为什么会受到袁绍出城二百里相迎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备感叹袁绍战败,真实刘备实力和袁绍的实力对比,刘备忽悠袁绍

    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放到汉末三国时期也极为适用。就比如曾经与曹操为敌的张绣。张绣曾经与曹操为敌,杀曹操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爱将典韦,这仇结得太深了,后来张绣要投降曹操,曹操的态度是什么呢?绣至,太祖执其手,与欢宴,为子均取绣女,拜扬武将军。官渡之

  • 张飞在赤壁之战前有什么显著的战绩,令天下人都称他为万人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飞一生的三个战绩,赤壁张飞吼叫,赵云张飞赤壁大战

    张飞本人的传记说他少与羽俱事先主。那刘备之前经历的一堆战事他肯定有参与,结果陈寿说完三爷的出生直接就划到当阳长坂,搞得好像张飞那时才开始正式参战一样。个人评价可能有偏颇,但一堆人,尤其是敌对阵营的定评必然有所依据。可惜评价归评价,敌对阵营显然不可能对敌将的丰功伟绩也大书特书。但实际上,张飞最早被按上

  • 官渡之战以后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官渡之战以后袁绍还有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呢?官渡之败对于袁绍来说自然是伤筋动骨,可以说在各个层面严重打击了袁绍势力,但还没到一蹶不振的地步,蜀汉户口尚不及冀州一州,也能在荆州丢失、夷陵惨败、南中叛乱之后再度振兴,屡屡北伐曹魏,袁绍为何不能东山再起呢?况且相对而言,官渡之败的损失可能还比不上高欢的

  • 吕后死后她为什么没有被汉文帝清算,否认其合法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吕后死后谁当皇帝,吕后秘史,王立群讲吕后全部视频

    为什么会这样呢?诸吕都被清算了,吕后为啥没有呢?毕竟汉文帝和吕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血缘关系。吕后剧照其实铲除诸吕,和否认吕后的合法性,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高后崩,合葬长陵。禄、产等惧诛,谋作乱。大臣征之,天诱其统,卒灭吕氏。按照历史的记载,汉朝的官方版本中这样说:吕后死后,吕禄、吕产这些人发动叛乱,

  • 古人是怎么看待刘邦杀异姓王功臣的?竟然编排了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杀的异姓诸侯王,刘邦为什么要杀异姓诸侯王,刘邦斩杀功臣之谜

    这个小故事就是:韩信、彭越、英布转世,成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瓜分了汉家天下,而刘邦、吕后变成了汉献帝和伏皇后,被曹操欺压了一辈子。故事发生在汉灵帝时期,故事主角叫司马貌,字重湘,是益州蜀郡的秀才。因为汉灵帝时朝廷腐败、卖官鬻爵,司马貌空有一身才学,到五十岁都没取得功名。于是有一天,司马貌愤慨于命

  • 庞德在曹操阵营中大放异彩,如果与马超交手,胜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庞德为何离开马超,庞德 马超,马超马腾庞德组合如何

    一、不减吕布之勇的马超。 在《三国演义》中,前有吕布,后有马超,这两人都是以勇力著称。在潼关之战的时候,曹操就对马超评价道,马超不减吕布之勇。在那一战中,马超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险些命丧战场。曹操看着驰骋沙场的马超,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马儿不死,吾无葬地矣。曹操之所以这样评价马超,是因为马超和吕布一

  • 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布置丢失了街亭,诸葛亮还会惩罚马谡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谡听诸葛亮的话会守住街亭吗,老三国马谡守街亭,马谡丢街亭三维地图

    一、马谡失守街亭的原因。 马谡失守街亭的原因,一般被认为是没有遵从诸葛亮的部署造成的。诸葛亮在派马谡守街亭的时候,是让他依托街亭原有的城寨,挡路扎营,抵抗张郃。但是马谡却没有守卫街亭的城寨,而是把军队拉上了南山。南山上没有水源,张郃经过观察发现了这个情况,派兵断绝了蜀军的汲水之道。马谡的部下由于缺

  • 刘备出身是织席贩履之徒,他是怎么从一介草根逆袭为一方君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君主,刘备是草根,刘备的一生主要事迹

    一、织席贩履的出身。 在历史记载中,刘备的血统十分高贵,是中山靖王之后。在和曹操一起到许都的时候,刘备和汉献帝论起辈分,还得到了皇叔的称呼。可是在他年幼的时候,家境已经败落。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刘备和母亲相依为命,依靠贩履织席为业。这一点是史书上明确记载的,因此刘备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

  • 萧何对不起哪三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萧何个人简介,韩信临死前萧何大喊哪三句话,陈平与萧何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很多人就是由这幅有趣的对联,开始了解韩信,也开始了解西汉初期那众多风云人物的。今天要说的,就是韩信的这位所谓“知己”萧何,一个把韩信推向帅坛,后来又把韩信引入地狱的人,他真的适合用“知己”来称呼吗?我觉得不应该,萧何与韩信,根本是两种人,完全不同。萧何只是想利用韩信的才能

  • 为什么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会在隆中“躺平”,不问世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出自诸葛亮临去世前给他的八岁儿子写的《诫子书》。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郑重交代这句话,自然是出于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这句话也解释了当年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时的心情。那么,为什么有着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会甘心在隆中“躺平”,不问世事呢? 一、各方面条件俱佳的诸葛亮。 如果按照今天的标准,诸葛亮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