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白起利用多种谋略,在制定计谋中,有一个很奇怪的命令,那就是不能吃羊肉。要知道秦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陕西附近,那里的羊肉很好吃,秦国人也爱吃羊肉。那么为什么白起要下这一个有点奇怪,也有点不近人情的命令呢。
[var1]
一、战争起因
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正在和韩国打仗,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这个地方。野王是韩国的一个咽喉之地,占领了这个地方之后,直接把韩国的上党和韩国的其他地方断开连接了,把上党变成了飞地。
韩国一看这种情况,打仗又打不过,自己又不能跨过其他国的领地去管理上党,韩国的国君想还不如让自己的脸面好看一点儿,于是割让上党给秦国。当时的上党郡守不喜欢秦国,在韩国周边的国家中,赵国就是一个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大国,于是他把上党献给了赵国。赵国一看还有这种好事,自己不废一兵一卒就能获得一座城池,于是很愉快地接收了。
[var1]
二、长平前夕
赵国接受了上党,但是赵国也不傻。赵国在接收上党的时候就知道会和秦国有一场仗要打,赵国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派了名将廉颇来抵抗秦军的到来。
赵国自从赵武灵王去世以后,战斗力直线下降,而秦国从秦穆公开始战斗力不断地上升。此消彼长,即使廉颇是名将也不能直接抵抗秦军的强横而接连失利,还被秦军攻占了多地,还有好几个赵国的将领被俘虏。
[var1]
廉颇毕竟是名将看到直接硬碰硬是不行的,于是就依托有利的地形,筑起了城墙,不主动地打秦国的人,希望能够以逸待劳,让秦国因为粮食不够吃自觉退兵。
秦国有没有粮草不好说,但赵国的粮草却不多了。如果再这样死守不打仗的话,赵国内部可能爆发农民起义。于是就换了赵括担任将领。赵括担任将领后就立马推翻了廉颇的战术,主动出击去攻打秦国的军队。
[var1]
三、白起用计
秦国知道赵括当了将领后很高兴,毕竟赵括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不如廉颇有经验,这样有利于秦国战胜赵国。为了取得胜利秦国还派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白起到了以后,发现赵国在战术上不够稳有点急躁,只想着急于求胜。又根据得到的消息,知道赵国现在缺少粮食,于是利用赵国想要速战速决的心理,让秦国的士兵假装失败,把赵国吸引到秦国的领地。
[var1]
白起自己又亲自带领秦军切断赵国的粮道,使赵军不得不呆在长平这个地方,并在那将赵军在长平附近进行围攻。赵军被围到了长平,但是赵军也不是不会抵抗的小绵羊任人宰杀。当时的赵军有四十多万,秦军有六十万,如果赵军殊死抵抗,那么秦军即使胜利但是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在这种情况下谋略就很重要了。白起对于怎么围攻赵国,怎么诱惑赵国都做了详细的部署。贼这个时候白起下了一个特别奇怪的命令,命令所以的秦军不能生火,只能吃冷的食物,而且冷的食物中不能吃秦国人爱吃的羊肉。
[var1]
白起的命令一下,很多士兵都心怀不满,心想‘我都在前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挂了,我喜欢吃的东西还不让我吃一口’。有一个秦国的士兵因为特别想吃羊肉,就偷偷吃了羊肉,白起知道后决定杀一儆百,按照军法从重惩罚。经过这一次以后,秦国的士兵即使不满也不敢再偷偷吃羊肉了。
通过各种谋略和命令,秦国战胜了赵国的军队,并且在长平这个地方对赵军进行了坑杀,在坑杀的时候,白起对秦国的士兵说,他之所以不让大家吃羊肉是因为羊肉有膻味,并且能够飘很远,如果大家都吃羊肉的话,赵国的人就知道我们驻扎的具体位置了,把我们都暴露给了赵军,不利于取得胜利。
[var1]
结语:大家这才知道白起看似有些不近人情的有点“奇葩”的命令原因也有这样的深意。“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白起能取得一次次的胜利就是有这样对细节的把控,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忽略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