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内涵丰富,推崇尚武精神,讲究重信守礼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内涵丰富,推崇尚武精神,讲究重信守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51 更新时间:2024/1/24 6:42:4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诸侯间的争霸导致烽火连年,战乱不止,战争成为了一件常事。

诸侯们通过频繁的战争争夺土地、兼并人口,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增强自己的政治地位。

社会意识产生于社会存在,由此,专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套战争观应运而生,它普遍存在于那个传奇的乱世,同时具有丰富深厚的内涵。

[var1]

其中,“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武力”成为了最强有力的政治手段,无论是“游说”还是“论战”,在它面前都相形见绌。

谁的武力最强,谁就是最终的赢家。谁的武力处于劣势,谁就无法拥有发言权。由此可见,盛行尚武精神是时代趋势下必然的结果。

本文以尚武思想为核心,简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并从历史角度出发阐释其盛行的原因。

一、尚武思想盛行的原因

1、核心——尚武思想

“尚武”即崇尚武力,俗话就是只认拳头。尚武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的核心,也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军事观念。尚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君的好战、刺客的流行、视剑为宝的观念、教育倾向等。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有些国君崇尚以武力征服其他诸侯的思想,希望通过军事战争来扩大势力范围,提升综合国力。

其次,刺客的出现及流行是尚武思想的重要见证之一。刺客们不畏强权,不求富贵,只为了报答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或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而英勇献身,表现出崇高的尚武精神。

另外,当时的人对剑的崇拜,自先秦时代就可见端倪。下至平民,上至贵族,无不对剑表现出酷爱。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教育,提倡“文武兼备”,“六艺”中除礼、乐、书、数之外,还强调“射、御”两个方面。

[var1]

2、常规——重信守礼

其实,各国之间的战争交流不是仅仅强调“诉诸武力”,同时遵守着“重信守礼”的交战之道,即注重和坚守信用及礼节。其中有四条原则,是当时无成文规定却约定俗成的:

第一,两国交战,不斩使者。首先,发动战争必须“师出有名”,而且不能在对方国家身处灾难(如瘟疫、内乱)时“趁火打劫”。其次,面对前来下战书或议和的使臣不能进行杀害,否则会受到他国唾弃。

第二,不鼓不成列。在敌方未摆好兵阵前,不得趁人之危施以攻击。

第三,不重伤对方的士兵。在激战中,如果对方士兵受伤了,要及时停止攻击,攻击的对象只能是未受伤的敌人。

第四,不能乘胜追击。获胜的军队不能追击撤退逃跑的士兵超过五十步。

[var1]

关键——兵不厌诈

在战争中,光有“匹夫之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诈术”,即计谋和策略。尤其是弱小的国家,往往依靠一些兵法谋略扭转劣势,从而反败为胜。

孙武曾言道:“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在春秋战国的战争中得以完美呈现。其中经典的如著名的“围魏救赵”一故事。

战国时,赵国遭受魏国的攻打而苦战一年,终陷于都城被围攻的困境,只好向盟国齐国求救,于是齐国派出将军田忌及其军师孙膑率兵援助。

田忌运用孙膑的计谋,趁魏国主要军力在赵国境内,而魏国国内兵力空虚,引兵直捣魏国都城。由此驱使魏国大军撤退回救,并在途中乘其疲惫而一举歼灭,最终成功解救赵国。

[var1]

尚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观的中心,在当时极为盛行,背后的原因值得发掘和思考。从历史角度出发,春秋战国时期尚武思想盛行的原因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

二、历史的角度

1、经济的蓬勃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战争频发的根本原因,同时是尚武思想盛行的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该经济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和生产力的变革。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冲击了商周以来的奴隶制,使农奴得以解放,变成自由平民,为尚武思想的盛行提供了人力条件。

而生产力的变革与发展推进了武器的改进和升级,例如出现了铁剑、铁甲等铁制武器,为广泛的军事战争奠定了优质的物质基础。这些都为尚武思想的盛行提供了可能性。

[var1]

二、国家战争的需要

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决定一个国家能否立足的关键。

国家战争需要强大的军队,而强大的军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柱,而这也就是尚武思想盛行的必然结果。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特殊时代环境中的君,几乎都是战争的倡导者,他们崇尚武力,广纳天下刚毅神武的勇士,为国家的强盛注入活力。由此,尚武的风气之盛是理所当然的。

[var1]

三、尚武古风的继承

其实,尚武思想并非完全是当时新生的事物,对武力的崇尚观念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萌发。

在对抗大自然的斗争以及同敌对部落的冲突中,武力都是人们自我保护和御敌取胜的法宝。此外,在古代部落的图腾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强大、勇敢和生命力。

远古的武力时代,经过历史的淘洗,孕育出浓厚的尚武风气,并在先秦时期渐变为一种社会风尚,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思想正是对这一古风的继承与发展。

[var1]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诉求和文化特征,其核心“尚武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战争观念,更是一股独特的社会风尚。

崇尚武力,是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必然产物,同时是政权更迭,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史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战神白起下令全军禁止吃羊肉,获胜后士兵才知道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中白起利用多种谋略,在制定计谋中,有一个很奇怪的命令,那就是不能吃羊肉。要知道秦国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陕西附近,那里的羊肉很好吃,秦国人也爱吃羊肉。那么为什么白起要下这一个有点奇怪,也有点不近人情的命令呢。[var1]一、战争起因在长平之战之前,秦国正在和韩国打仗,秦国攻占了韩国的野王这个地方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的竹简记载,他做的事更加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图片,孙膑女装,孙膑庞涓36集

    相信大家对田忌赛马都耳熟能详,小时候的语文课本就有相关的描写。齐国名将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对战对方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战对方的下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战对方的中等马。这是后来“策对论”的雏形。田忌其实是受了高人的指点,才会想出如此策略,指点他的正是齐国谋士孙膑。[var1]孙武的后人孙膑孙膑,字

  • 吴楚相争,秦国发兵救楚,其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国灭楚之战,秦国从巴蜀出兵攻楚,秦国灭楚国视频完整版

    [var1]没有得到好处吧,可是相比秦国来说还是收获比较少,这就要重点地提出一下他所用的这些计策了。其中最让大家疑惑的便是当初的一场战役,秦国明明可以选择做黄雀,看着那样的国家征战,最后再一口吞下。但是秦国,却对楚国施予援手![var1]一、秦楚之好秦国可以说是和很多国家都相处得比较好了,对于当时的

  • 越王勾践,心高气傲致越国俯首称臣,卧薪尝胆终复受辱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越王勾践之死,勾践卧薪尝胆真人照片大全,怎样反驳越王勾践的隐忍

    [var1]本来越国是一个不愿参与战争,安心过好自己生活的一个国家,无心争夺地盘。但是他们无心,别的国家却有意。附近的吴国看准了时机趁越国的君王允常死后,新帝继位朝政较为混乱的时候对越国发起了进攻。但是刚上任的勾践也不是吃素的,面对吴国的攻势,虽然自己国内的兵力稀少,但是勾践却直接派兵迎战。[var

  • 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的变法会失败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吴起变法高光时刻,吴起为什么没有变法成功,如何评价吴起变法

    [var1]秦国和楚国都是由周天子分封出来的诸侯国,这两个诸侯国是新生的力量,同时两个国家为了寻求发展,都在实行了变法。在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最终使得秦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虽然商鞅在秦国变法,也得罪了很多贵族,因为他触动了贵族的利益,虽然商鞅最终被车裂,可是并没有影响变法在秦国推行。可是楚国曾经也为

  • 商鞅变法的颁布推行,以立木为信,最终使得微弱秦国逆袭大反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论改革每个新任王朝统治者都有此动作,然而对于安于现状的秦国来说,改革亦或者变法貌似都不是那么容易施行,但是在面对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而言,秦国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且局势一旦有所变动便是最可能被最先吞并,所以只有变法改革才可缓解秦国的危机。就这样在秦国统治者的支持下以商鞅为首等人展

  • 这个国家被秦国用水淹灭了,轻易被秦国消灭的原因其实非常的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国楚系和秦国赵系,秦国灭魏国水淹大梁,秦国统一六国前洛阳是秦国的吗

    [var1]魏国走向衰落的标志就是人才的大量流失,例如商鞅、吴起。而人才的大量流失就在于领导者的误判,赵王重用小人而忽视了人才,尤其是商鞅的离开,壮大了秦国而衰败了赵国。当时商鞅从卫国来到魏国想要一展抱负,但是他并不受魏王的待见,当时魏王有一个宠臣叫公孙痤,这个人在快要去世之前给魏王推荐了商鞅,称如

  • 他比刘邦更能吃苦,比勾践更会隐忍,最终成一代霸主,彻底扬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勾践刘邦,刘邦和勾践谁更厉害,勾践媳妇被马爷欺负的视频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本是个受人白眼的地痞小官,却能在劲敌项羽的手下偷生,并最终成就不朽功业。而另一个更被大家熟知的越王勾践,则在身为俘虏受尽百般侮辱嘲弄的岁月里咬牙坚持,最终不仅歼灭了敌国,还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佳话。[var1]除了他们之外,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少年时受母亲厌恶,即位后又被

  • 山东农民打井时,发现战国青铜器,专家赶到后:老祖宗们太智慧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陕西出土战国青铜器,战国青铜器欣赏,战国青铜器图赏析

    文/小先生火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十分巨大,因为使用了火焰,人类得以使用火焰烤制熟食,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困境。而火焰的使用也使得野兽不敢靠近,它似乎成为了人类文明的守护神,只要有一团篝火在身旁,人们似乎就会感觉到心安。而也正是因为火焰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因此上古时期的人们将取得火焰并进行使用的人称之为“燧

  • 孔子遇到一个7岁孩童,问他天上有多少星星,听完回答后拜他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孔子问天上有多少星星,孔子遇到七岁孩子拦路有什么感受

    不过,在他那个年代,他所遇到的人,其实很多都可以对应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一位年仅七岁的小孩子,也能够成为孔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这个孩童,到底有何能耐?[var1]孩童建“城”,孔子绕城而走孔子五十几岁的时候,一次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在路上就遇到了一位小孩子。这位小孩子在地上涂涂画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