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朱温熟知历史的人估摸着都会一脸鄙夷,说这人就是人渣,魔王反正绝不会用啥好词。
也是,一个推翻了盛唐的枭雄,对有大一统盛世情节的人而言,天然就是一个叛逆者。
再加上史书中对他所作所为的诠释,更加深了这个印象。
史书中的朱温,大多数时候都给人两个刻板印象。
(巍峨大唐被灭)
第一为好色,第二为嗜杀。
好色尚好理解,男人,特别是手握大权的男人,谁又能约束他?可他的好色,却与众不同,进而在后世被越传越广。
第二为嗜杀。
乱世而言,谁不杀人?不杀人的,几乎都被杀了,但杀人也分多少手腕之分。
这朱温,杀人委实太过。那么以上有例证吗,当然有!
因为本文逻辑问题,先说嗜杀再说好色。
关于朱温嗜杀的主要事迹,贯穿他的一生。
朱温,原是宋州砀山县午沟里一个不大不小的地主家庭出生。
老爹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虽然没当过官,但地位却不低。
这给了朱温青年时代,不事生产,以豪雄自许的资本,也让朱温备受乡人鄙夷。
这待遇大概就同刘邦混迹乡间时候差不多,斗鸡走狗还是英雄好汉,整个一泼皮无赖。
能做豪杰无赖的人,大多数都不安份,由此才有了朱温早起跟随黄巢起义的因由出现。朱温算得上老资格的义军,跟随黄巢起义,转战岭南立了不少战功。
(黄巢起义)
私盐贩子黄巢形象貌似伟光正,其实也是个嗜杀之人。
在他手下能受重用,朱温的品行当然好不到哪里去,转战岭南地区的黄巢军天怒人怨的事情干了不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时候的朱温已经满手鲜血了。
归顺大唐之后的朱温,因为剿灭老东家黄巢义军有功,被赐名全忠,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摇身一变成了朝廷的节度使。
但朱温的地盘却非常差劲,处于四战之地的开封。
按毛爷爷老人家的说法就是: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在这个地方,要想混出头,必须是狠人,不狠早就被消灭了。
知晓自己处境的朱温,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训练军队的时候,非常冷酷。
一上任的他,就开始整风运动,在军队中推行“拔队斩”制度。
这“拔队斩”制度可谓历史上空前的苛刻制度,规定如果将领战败或阵亡,则手下所有官兵全部处死。相当于将官兵和将领连坐在一起,败退不行,战死也不行,只有奋战奋战在奋战。
几乎灭绝人性的练兵手腕,终于让朱温在四战之地的开封站稳了脚跟。
(朱温的军队)
他用苛刻制度打造的强军,成了朱温的最强资本。
乱世用重典,乱世治军亦如此,当当兵也成了连坐制,这所有的部下,无疑都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练就出一只强军之后的的朱温,又在无数征伐中,诠释了何为残暴。
这残暴的体现就是,喜欢屠城。
屠城,无疑是古典战争时代,最让人不齿,但却最有效的办法。
后世蒙古的成吉思汗,就是一个屠城狂人,一路打一路屠,几百万蒙古人,却创造了屠杀2亿人的暴行,堪称空前绝后,也造就了空前绝后的帝国。
一将功成万骨枯,让人唏嘘之余,不免升起厌恶。
相较于成吉思汗的空前绝后,朱温也不遑多让,做的事让人捉摸不透。
比如,公元894年时,朱温率军攻打郓州的朱王宣,经过连坐制武装的朱温军,战斗力强悍,一举将朱王宣的军队击溃。击溃之后朱王宣的部下万余人选择缴械投降。
面对这乌拉拉的俘虏,朱温完全没有杀俘不祥的觉悟,而是一股脑将这一万多人全杀了,杀完之后的朱温军入城之后,不仅不贴安民告示,反而选择大肆屠杀城中无辜百姓。
杀了俘虏,还杀百姓,已然够过分了,可还没完哦,为了彰显自己的军功,朱温居然将所有被杀者的尸体全部堆积在一起,弄成山包样......
这就完全不是人做的事了。
对待被俘战士,他的选择是杀,对待无辜百姓,他的选择是杀,对待其他人,他依旧如此。
(做派类魔王)
对臣下,他的性格长期反复无常,动不动就找个理由杀人。
有一次,朱温和随从一起,在树荫下休息。
稍显无聊的朱温就问随从,这柳树好大啊,将这树砍了做车轮好不?随从一听,纷纷说好,大王英明。
朱温一听并没有高兴,反而大怒说:做车轮要用榆树木做,哪能用柳树木头?
说完,就将那群叫好说大王英明的随从,全杀了。
这动不动就杀人的嗜好,让无数跟随朱温的人一个个提心吊胆,以至于他们每日去当差之前和家人告别就犹如生离死别。
每天上完班回来,就暗暗庆幸又活过了一天。
对下入如此的朱温,对自己的上级又如何?答案是:更狠辣,而且还演绎了新花样。
渐成唐末第一节度使的朱温,依托河南这个中原核心,不断向周边扩大势力,终于成了唐末最强军阀,进而寻思起是不是要更进一步。
恰在此时(公元990年11月)唐朝发生内乱,官宦刘季述等幽禁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
这内乱的发生,让本就在找借口的朱温到机会。
他立马联络和自己关系密切地宰相崔胤与护驾都头孙德昭等人,在次年初春带兵杀入关中平叛,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后,朱温复立唐昭宗。
这样的拥立之功,让他成了大唐东平王!
就此控制大唐中枢的至高权利,如曹操一般,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存在。
控制大唐中枢后的朱温,对宦官很不待见,寻思着是不是帮助大唐王朝解决宦官为祸问题。
(唐朝宦官比皇帝还猛)
于是,就将宫中的太监全部都给干掉了。
唐朝是个政权结构特殊的朝代,宦官虽然长期作乱,但却是帝王的最佳盟友,失去了宦官的助力,还有原本神策军的消亡,让大唐皇权顿时陷入岌岌可危境地。
大唐中枢,本就脆弱的制衡格局,在宦官全灭之后,成了朱温一家独大。
那个时候的朱温,看遍周边,对自己唯一的威胁就是风翔节度使李茂贞。
公元904年,为了进一步控制唐朝,朱温又一次学起曹操做派,胁迫唐朝迁都,从远离自己根据地的长安,迁移到离自己大本营更近的洛阳城。
迁都就迁都呗,朱温却不放过长安城,居然下令将长安城所有宫殿、府邸甚至民宅全给毁了,长安这座光耀世界的巨城迎来了浩劫。
眼见长安浩劫,唐昭宗心疼不已言行多有抵触。
深感傀儡不听话的朱温,一不做二不休杀昭宗立傀儡太子李柷为帝史称唐哀帝(昭宣帝)。
杀了唐昭宗后,朱温依旧不安,随后将狠辣的目光盯上了唐昭宗的儿子们。
公元905年2月,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他在洛阳皇城的九曲池设宴,强令唐昭宗的九个儿子一起来赴宴。
朱温在宴会之上极力劝酒,让九个皇子喝得开心尽心。
喝完之后,朱温凶相毕露,勒令手下人将这九个皇子全部杀死,尸体投入九曲池中。
权利的游戏就是如此血腥,生在帝王家,特别是唐朝帝王家,结局真够悲催的。
但这一切并没有结束,因为朱温的夺权之路,还有阻碍,这阻碍就是大唐最后的拥护者,高门望族们。
(曾经的大唐王朝)
原来在朱温掌权之后,大唐中枢原本的朝臣官僚,大多数都成了备员。
备员备员,意思就是候补官员,失去了当官的可能,自己遭遇如此,又看见帝王家旧主备受欺凌,让他们愤慨无比,各个都阴怀悲愤之志。
面对这样的朝局,朱温用了两手去对付。
第一手:积极拉拢培养一批和自己同心的心腹臣僚。
第二手:策划一场“屠戮”,让不服的人全部消失。
公元905年6月,一场犹如“九曲池血宴”,一样的“白马驿之祸”,发生了。
朱温用一通矫诏召集群臣来到滑州白马驿(今河南滑县境),随即将被诓骗而来的尚书左仆射裴枢、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兵部侍郎王赞、守太保致仕赵崇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逼杀。
杀完这群人之后,他还在心腹谋士李振建议下,将这群“衣冠清流”的尸体,全部抛尸黄河。
这言外之意就是,让你们当清流,当清流?既然当了清流,我就让你们死后成浊流。
这事干完之后,朱温在朝堂之上终于再无任何称帝的阻碍。
(朱温建立的后梁)
公元907年3月,朱温逼迫唐哀帝李柷禅位,正式称帝。
称帝之后的他,改名朱晃,建国梁(后梁)改元为开平元年,定都汴州(开封),一步杀一群,朱温终于成了梁太祖。
可怜建国289年的大唐,无论往昔多么的辉煌,也迎来了彻底的灭亡。
次年,朱温因为太原太原李克用、凤翔李茂贞、巴蜀王建依旧称李柷为正朔。不承认禅让称帝的朱温,选择将年近17岁的唐末帝李柷鸩杀,剩余的李唐王室也被屠杀干净。
嗜杀的朱温,成了天下共主。
这一路走来,朱温先是做军阀,杀人无数,后是做权臣,杀的人就更有针对性。
杀宦官,断唐王朝臂膀,杀旧贵族,断唐王朝仰仗,杀皇族,断唐王朝血脉。
任何跟大唐有关联的人或者势力,朱温几乎都杀干净了,无怪乎大唐后续连个正经拉旗帜复国的宗室都没有,号称大唐延续的居然是沙陀族出生的李克用。
不知那一刻的李世民,面对这沙陀族人,作何感谢?
经历一路血腥的夺权路,朱温成了帝王,杀完了所有人,还能杀谁?答案是家人互砍。
而这又和朱温的另一个毛病,好色有关!
(当了帝王难免好色)
朱温的好色,起自他原配张氏去世之后。
原配张氏号称“五代第一贤后”是唯一一个能约束朱温言行的人物,他在世的时候朱温对女色尚且收敛,就连杀人都不多。
但他在朱温称帝前不久就去世了,即便留下了'戒杀远色'这四字作为对丈夫最后告诫,却依旧难改朱温内心。
朱温不仅杀人杀的越发多起来,就连好色也玩出了新境界。
比如公元912年,后晋兵马攻燕兵临幽州(北京),燕求救与后梁,朱温率军支援,进抵魏州(河北大名东北),分兵攻枣强(河北枣强东)、蓨县(景县)。
那一站,朱温亲自领兵督战,却在李存审五路夜袭下,被打得丢盔弃甲,丢人丢大发了。
出征被挫败的朱温,越想越觉得憋屈,回军途中突然得了病,到了洛阳后,决定在河阳节度使张全义家休养避暑。
到了张全义家的朱温,享受难得的养病时光,闲极无聊变得不老实起来,居然窥伺起张全义的妻女,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将张全义家几乎所有女眷全部奸淫了。
弄得张全义儿子们差点要拼命。
这件事点燃了朱温内心变态欲望,就此朱温觉得自己身边的女人不如其他人媳妇可爱,居然下旨让自己所有的儿媳妇,全部轮流入宫侍奉自己。
够离奇吧?更离奇的是,面对自己老爹旨意,朱温的儿子们一个个踊跃献妻,纷纷将自己媳妇送到皇宫给老爹侍寝。
(天下那有如此荒唐事情)
至于原因吗?也很简单,和继承权归属有关。
这事做了个把月之后,纵欲过多的朱温身体受不了了,开始寻思是不是该立遗嘱。
就跟服侍自己最舒服的次子朱友文媳妇王氏说。我啊想把皇位传给朱友文,你带着这传国玉玺去开封让朱友文快赶过来。
王氏一听,立马带着传国玉玺就要出发,却不想隔墙有耳,被朱友珪的媳妇张贞娘给听见了。
张贞娘气愤不已,都是给公公侍寝,凭什么皇位传给了别人,听完消息就慌忙告诉自己老公朱友珪,说了公公的心思。
听完消息的朱友珪,本就因为之前犯错被打,很是惶恐,又听说自己爹居然想传位给朱友文,更是害怕。
狠下心来联合禁军左龙虎统军韩勍一起,发动了叛乱。
公元912年6月26日,叛军600多人杀入皇宫,一路横行无忌,偌大的皇宫之中,居然没有一个人护卫朱温。
孤身一人的朱温,看见带头叛乱的儿子,大骂逆子,居然要弑父,天理难容。
却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骂道:你乱伦嗜杀,你才该死,早就该被碎尸万段。
说罢,叛军中有人拿剑扑向龙床刺死了朱温。
一个一生杀戮的枭雄,就这样在晚年,因为乱伦死在了自己儿子的剑下......
朱温,也用自己的步步谋划,将大唐王朝的根据彻底挖空,失去了任何复活的可能。
最后,补充说一句:关于最后这段乱伦桃色新闻的由来,多出自史料宋代时编撰的《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中,却少见与离朱温年代更近的《旧五代史》,在这里我觉得吧,这很有可能是宋朝人,为了黑而黑,添油加醋编造的假消息,更可能的是,朱温因为染病,最后一病不起,死于家族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