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4/1/18 7:53:23

推荐语:人生在世不要轻易的去看不起任何人,你不知道在一个转身的距离他会不会奋起直追,赶在你的前头。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王者的故事。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足见他的能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路走来不容易,朱元璋的步步为营也养成了他谨小慎微的个性。

朱元璋是一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他的猜忌心一直以来都非常的强,在明初四大案之后,明朝的开国功勋基本上都被朱元璋给屠戮殆尽了,朱元璋的所作所为,真应了那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那些大臣辛辛苦苦跟着他一起打拼天下,可是等天下打拼好之后,等待他们的并不是荣华富贵,而是君主的猜忌。

1.刘伯温助朱元璋一臂之力,是明朝的大功臣

汤和是朱元璋幼年时期的朋友,在那一批老元勋里面,他的下场算是最好了,因为适逢其会的激流勇退,他才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在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时候,刘伯温则凭借一首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如今这首诗几乎是人人都会。刘伯温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小时候就展现出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刘伯温从小就展露出了自己的智慧,勤奋好学的他素有神童之称,刘伯温在12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17岁便开始系统的学习程朱理学,刘伯温一直努力的钻研儒家学问,在他23岁的时候,刘伯温远赴大都参加会试,凭借自己的能力,刘伯温考中进士,后来他担任了江西高安县丞。刘伯温清心寡欲,身在其位谋其职,正直如他,肃清吏治,善良如他,造福一方,可是他的行为在有心人士看来阻碍了自己的前程,刘伯温也因此受到了有心人士的排挤,最终愤愤不平,决定辞官隐居山林。

对于刘伯温这个人才,朱元璋非常的赏识,在1360年朱元璋称王之后,派人把刘伯温给请来,刘伯温早就已经听说过朱元璋的大名,刘伯温虽无欲无求,但是也希望自己的满腔抱负和才华可以得到施展,于是他便决定留在朱元璋的身边担任谋士,辅佐朱元璋一起剿灭陈友谅,击溃张士诚不仅如此,刘伯温还参与制定了灭元大计,也是他的计谋,使得朱元璋可以势如破竹,青云直上。

2.大明王朝得以建立,刘伯温功勋赫赫,却与朱元璋渐行渐远

在刘伯温的妙计之下,短短8年的时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进行论功行赏,刘伯温也被封为了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是很信任刘伯温的,但那仅仅只是明朝建立之初,在大明王朝度过了彷徨期,局势得以稳定之后,朱元璋跟刘伯温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刘伯温与李善长的交恶以及求雨失败的关系,朱元璋渐渐开始不再信任刘伯温。感情是相互的,当一个人不再信任你的时候,其实你自己也是可以感觉的出来的,刘伯温是一个看得开,有远见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开始失宠,既然不被信任,那么朝堂也没有自己待的必要了,没多久刘伯温就告辞还乡,虽然后来又被召进京,但是与权力中心早就已经愈行愈远了。

1371年的时候,刘伯温再次告辞还乡,这一次他彻底远离了朝堂。没多久身患疾病,然而即便,这样子多疑的朱元璋仍然没有对其放松戒备,常常派人去打探虚实,朱元璋深怕刘伯恩患病是假,实则是在韬光养晦,图谋造反。

3.朱元璋猜忌刘伯温,刘伯温因一首诗保全了自己

其实对于朱元璋的想法,刘伯温早就已经猜到了刘伯温是何等的人物,怎么会不知道?朱元璋是不可能如此轻易放过自己的。最后刘伯温决定以假死来安抚朱元璋的多疑病,有一天朱元璋再度派人去探察刘伯温的状况,探子刚到村口就听到城内的村民们在敲敲打打,一时之间哀乐齐鸣,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刘伯温突然暴毙。于是探子立马把这个消息告知了朱元璋,朱元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先是松了一口气之后,又转念一想,刘伯温不可能如此轻易的死去,为了一探究竟,朱元璋自己微服私巡,亲自去看看刘伯恩究竟是什么状况。

朱元璋一路快马加鞭,没几天就赶到刘伯温的老家,当他正想要进村的时候,突然瞥见村口有一间破庙,这间破庙让他想起自己以前当和尚的那段岁月,人总是这样,当自己年纪慢慢变大之后就开始的怀旧,朱元璋也不例外,所以他不由自主的走入了那间破庙当中。刚进破庙,朱元璋就看到墙上有一首诗,看到这首诗之后,朱元璋心中默念了几遍转身离开,从那之后,朱元璋再也没有找过刘伯温的麻烦,刘伯温也以这首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为什么朱元璋看了这首诗会有这么大的感触呢?那是因为这首诗内含深意,其实刘伯恩就是借这首诗来告诉朱元璋,让其不要再跟自己过不去了,毕竟朱元璋贵为九五之尊,为什么要跟自己这个糟老头子一直过不去呢,诗中的最后一句得道多助失道亡,意思就是告诉朱元璋,从古至今有多少的英雄豪杰,都是败在了失道寡助上面。

总结:朱元璋并非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也并不是铁石心肠,只是猜忌心太重,毕竟好不容易才得到大明王朝,他自然不希望大明王朝就这样失去,在看了这首诗之后,朱元璋读懂了刘伯温的一片苦心,所以才转身离开,没有再与刘伯温计较,后来这首诗传的越来越广。刘伯温真的非常的厉害,凭借一首诗就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对于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讨论,历史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我将与你同在!

参考文献《刘伯温》

更多文章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不是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很少提元朝历史,元朝历史电影,七年级历史元朝的统治

    我们看过的电视剧中,关于元朝的少之又少,除了《成吉思汗》、《建元风云》等少量几部外,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就很少出现,而且这几部都是描写元朝初年还是蒙古时期的电视剧,对于忽必烈之后的电视剧就更是难寻,这不经让我们要问到底元朝是不是中国的历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有说是也有说不是的,说是的是有理有据

  • 皇权至上、内省外修,从宋代茶诗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从宋代茶诗看宋代的茶文化精神,宋代茶诗中的茶文化,从苏东坡茶诗看北宋茶文化

    茶圣:陆羽 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与文学艺术产生了共鸣,进而影响后世后代。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宋代的茶文化,进而了解一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宋代茶诗与

  • 湖北发现明朝王爷墓,挖出世界最大蓝宝石,专家鉴定宝石来自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湖北皇帝墓,出土蓝宝石,明朝蓝宝石图片

    文/小先生众所周知,朱元璋起兵反对元朝之时,率兵攻下南京,并且更名为应天府,从这以后一直到驱逐北元,登基建立明王朝为止,南京就一直是明王朝的首都。不过随着朱棣不满朱允炆的统治,因此毅然决然发动了清君侧的靖难之役,朱棣以战无不胜的杰出军事才能攻陷南京,取代侄子建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之前号为燕王,封地

  • 1380年,朱元璋朝着太子怒吼道:你这么懦弱,都是你师傅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当时听谁的建议没有称王,历史给朱元璋开了天大玩笑

    对方答道:宋濂没有,胡惟庸想拉他,但没成,胡惟庸只好退而求其次,先给他儿子拉进来,然后慢慢的渗透他。朱元璋对此很满意,毕竟宋濂是自己看重的大臣,虽然他做的事情让自己不爽,但好歹是忠臣,而且还是开国文臣之首。只可惜,宋濂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他也难逃其责。其实,对于宋濂来说,他不怕被杀头,他愁的是自己的

  • 明朝末年时期,起义军的头领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打败张献忠,明朝末年张献忠简历,张献忠对明朝的统治

    明朝末年的时候,涌现了很多的农民起义。最被我们熟知的就是李自成的大军,但是与他齐名的张献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小编之前对这个人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他是明末清初比较著名的起义军的首领,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政权。围绕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吧。张献忠早

  • 灭了大明后,李自成不骂崇祯反而恭敬地夸了4个字,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本是一位农民,奈何朝廷昏庸的统治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在陕北地区发动了起义。最开始李自成只是起义军当中闯王部下的一员,但是因为李自成本身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因此在起义军中如鱼得水官越做越大,后来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便成为新一任的闯王,带领弟兄们继续反抗明朝统治。李自成此人也确实有些本事,

  • 真实的北宋:军队规模史上第二,为何战力孱弱?此原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腾飞讲北宋,北宋宫女图片大全,塞北三朝之北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军队规模庞大的北宋战力如此孱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军法废弛、军队管理混乱,这从开国之君宋太祖在位时就埋下了重重隐患。众所周知,军法是整肃军纪、维持和加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行伍出身的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后也曾诏告天下:朕现在养一国之士卒,不会吝惜多封一些爵位、多给一些

  • 一代名相张居正,却有两幅不一样的面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居正算不算千古名相,中国通史一代名相张居正,名相张居正的下场

    历史没有完美的,就算是名人也是有残缺的。就像是写《悯农》的李绅,诗里面最著名的一句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这样的李绅却是一个大贪官!只为吃鸡的舌头大肆杀鸡,宁愿把鸡肉扔掉也不愿给穷人;而在明朝赫赫有名的张居正,据说背地里却也是铺张浪费?!张居正出生1525年,是明代的政治家,改革家,曾经为

  • 溥仪被赶出宫,朱元璋后代借钱也要去看望,没钱还找民国政府求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图片,川岛芳子和溥仪关系,溥仪皇帝的一生完整版

    文│小先生唐宋元明清,清朝八旗铁骑入关南下取代了明王朝,从此统治中国的姓氏就从朱变成了爱新觉罗。不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维持永远的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末代皇帝溥仪天天闲得没事干。1924年的一天,溥仪还有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两个人看到了宫门抄上面有一条,延恩侯去祭扫了明十三陵。庄士

  • 此人写了一封信,朱元璋收到一看,最终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死后谁当了皇帝,朱元璋后面的皇帝排列,50集传奇皇帝朱元璋

    文│小先生说起朱元璋,大家都不陌生,他父母哥哥活活的给饿死,自己走投无路,去寺庙当和尚混口饭吃,最后寺庙里的和尚也不能吃饱饭,只好下山去当乞丐,3年后朱元璋回到寺庙里,收到了一封信,这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更是终结了元朝统治,也正是这封信才有了后来的大明王朝,写此信的人也是唯一陪朱元璋走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