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域高昌王国是怎样被唐朝灭掉的?

西域高昌王国是怎样被唐朝灭掉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049 更新时间:2024/1/20 4:59:12

高昌是汉人创立的西域独立王国

高昌位于天山南麓、西域东部。早在西汉初年,汉王朝即在此设戊己校尉,镇守屯田。此后一直到西晋,高昌都是中原王朝的领地。后来建置的高昌郡,又先后隶属前凉、前秦等中原和河西政权。

公元460年,汉族流亡者创建了独立的高昌王国。40年后,麴氏高昌建立,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独立的汉人政权。该国的政治制度及文化、风俗都源于中原,而且非常重视与中原王朝保持友好关系,曾屡次遣使通好。

然而,从唐贞观六年起,高昌国统治者麴文泰开始转变了对唐朝的态度。这一年,高昌的邻国焉耆王遣使入唐,请求恢复由焉耆通往内地的大碛道,唐太宗同意了。麴文泰听说之后勃然大怒,发兵袭击焉耆国。当然,这时麴文泰还不敢公然跟唐朝对抗,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好。但此后数年,麴文泰气焰越来越嚣张,不但不再朝贡,还公然拘留西域诸国入唐朝贡的使者,屡屡以各种方式来挑逗中原王朝的圣主李世民

贞观十二年以后,高昌与唐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一年,高昌与西突厥两个部落再次进攻焉耆,破其五城,掠走百姓1500人,大肆烧杀一番而去。次年,又与西突厥联兵攻夺唐之伊州。唐太宗下诏斥责麴文泰,要求其进京谢罪,麴文泰当然不乐意,于是高昌与唐朝彻底决裂。

高昌与唐恩尽怨来,主要原因是感到自身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受到了威胁,而这种威胁来自前面提到的伊州和焉耆。

以前,高昌东邻伊吾,西邻焉耆。贞观四年,唐将伊吾置为西伊州;六年,改为伊州,正式纳入国家版图。伊吾本为高昌与唐之间的屏障,一旦改置为唐属伊州,高昌便直接与唐为邻,使其感到自身的政治利益受到威胁。同时,唐朝支持焉耆开通大碛路,意味着西域诸国可以避开高昌,直通内地。这样,将直接影响高昌的经济利益。高昌要维护自身的安全,控制中西贸易的通道,就必须打击伊州和焉,与唐对抗。

麴文泰凭什么敢跟李世民叫板?

麴文泰敢于与唐对抗,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麴文泰与西突厥乙蚍咄陆可汗互相勾结,沆瀣一气。

60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西突厥统治西域。唐初,西突厥注重获取唐朝的支持,历任可汗都遣使入朝,分别得到了唐朝的承认或册命。贞观十一年,西突厥内乱,分裂成为两大势力,唑利失可汗继续与唐友好,而新立的乙毗咄陆可汗则与唐为敌。因该部辖区毗邻高昌,麴文泰便以重金结交,约定有急相助,共为表里。麴氏高昌军队不多,有了外部援军的支持,便有恃无恐,敢于同唐朝抗衡了。

第二,麴文泰过高地估计了高昌的地理条件。

从内地到高昌遥远险阻,其中有莫贺延大沙碛,号称是“大患鬼魅碛”。此地方圆两千多里,水草不生,冬季奇寒,夏日酷热,恶风嗲吹来,行人多死,令人闻之丧胆。即便唐军过得了沙磧,也必定鞍马劳顿,不堪一击。他以为凭借地理条件,就可以抵挡唐军的进攻了。

第三,文泰过低地估计了唐朝的实力。

文泰曾两次去中原,对唐军有一定了解。他认为:唐军若来进攻高昌,发兵多则粮运不给。即便屯兵城下,不过20天,粮草必将耗光,自然不免溃散。高昌纵兵追击,就可一举制胜。如果唐军发兵在3万以下,高昌完全可以应付自如。他甚至断言:高昌完全可以以逸待劳,坐观唐军不战自败。

麴文泰的屡次挑逗,终于把太宗李世民给惹毛了,一气之下,他决定发兵讨伐高昌。这在当时引发了檄烈的争论,众多公卿近臣都以高昌国路远难攻为由谏阻皇帝发兵。但唐太宗不愿听从,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皆积极请战。焉耆国使多次入朝,敦请唐朝尽快于预。薛延陀可汗遣使上书,请为唐军向导,其他各族丑长也屡次请命,终于促使唐太宗于下定讨伐高昌的决心。

唐军大破高昌国

贞观十三年十一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侯君集、左屯卫大将军薛万钧为正、副大总管,率薛孤昊仁、牛进达、姜行本三行军总管统汉兵15万,突厥、契芯步骑数万进军高昌。

唐军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可汗浮图城,一路直奔高昌王国。麴文泰听说唐军兵至碛口,惶惧不知所为,发病而死。其子麴智盛继位。

唐军到达柳谷,正值高昌国人齐聚都城,准备安葬麴文泰。唐军众将请侯君集下令袭击都城,侯君集不同意,他说:“天子是因为高昌国傲慢无礼才下旨发兵征讨他们,以行天罚。如果趁他们办丧事,那我们就根本不算是问罪之师了。”于是命先锋部队进攻田地城。

兵至田地城下,侯君集劝降,守城人不从,唐军于是发动猛攻。唐军出发前,唐太宗曾特别将山东善制攻城器械的工匠悉数召来,随军作战。此时,这些工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于。唐军伐木填城隍,用推撞车撞城墙,抛石车击城内人,终于攻拔其城,俘虏男女7000余。

唐军乘胜前进,进逼都城高昌。麴智盛新立,不知所措,致书侯君集请罪。侯君集要求麴智盛自缚出城,以示悔过,但麴智盛又不愿意。于是,唐军再填城隍,发抛石车以攻之,并造十丈高楼,俯视城中飞石雨下,城中大乱。

与此同时,镇守可汗浮图城的西突厥守将欲谷设,闻唐军攻来,吓得落荒而逃,叶护举城投降。麴智盛既失去了本国人民的支持,又失去了西突厥的外援,完全乱了阵脚,遂于贞观十四年八月八日开城门出降。唐军分兵地,获取高昌三郡五县一十一城,8046户,17700人。麴氏高昌终于灭亡。

唐太宗初在此地置西昌州,后来又改为西州。唐在此地建立与中原一致的各种制度,逐渐使西州成为唐王朝在西域的一个可靠而又重要的军政基地。此后,西州为维护唐在西域的统治和经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更是写诗极力赞颂唐王朝平定高昌、统一西域之功。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刘伯温巧用一首诗保命,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临死时说刘伯温,朱元璋为何杀掉刘伯温,朱元璋电视剧刘伯温之死

    推荐语:人生在世不要轻易的去看不起任何人,你不知道在一个转身的距离他会不会奋起直追,赶在你的前头。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平平无奇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王者的故事。朱元璋能够从一个乞丐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足见他的能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一路走来不容易,朱元璋的步步为营也养成了他谨小慎微的个性。朱元

  •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不是中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为什么很少提元朝历史,元朝历史电影,七年级历史元朝的统治

    我们看过的电视剧中,关于元朝的少之又少,除了《成吉思汗》、《建元风云》等少量几部外,有关元朝的电视剧就很少出现,而且这几部都是描写元朝初年还是蒙古时期的电视剧,对于忽必烈之后的电视剧就更是难寻,这不经让我们要问到底元朝是不是中国的历史。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看法,有说是也有说不是的,说是的是有理有据

  • 皇权至上、内省外修,从宋代茶诗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从宋代茶诗看宋代的茶文化精神,宋代茶诗中的茶文化,从苏东坡茶诗看北宋茶文化

    茶圣:陆羽 陆羽在《茶经》中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叶功效、栽培茶树的国家。我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历史的发展中与文学艺术产生了共鸣,进而影响后世后代。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宋代的茶文化,进而了解一下北苑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一、宋代茶诗与

  • 湖北发现明朝王爷墓,挖出世界最大蓝宝石,专家鉴定宝石来自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湖北皇帝墓,出土蓝宝石,明朝蓝宝石图片

    文/小先生众所周知,朱元璋起兵反对元朝之时,率兵攻下南京,并且更名为应天府,从这以后一直到驱逐北元,登基建立明王朝为止,南京就一直是明王朝的首都。不过随着朱棣不满朱允炆的统治,因此毅然决然发动了清君侧的靖难之役,朱棣以战无不胜的杰出军事才能攻陷南京,取代侄子建文帝,是为明成祖。朱棣之前号为燕王,封地

  • 1380年,朱元璋朝着太子怒吼道:你这么懦弱,都是你师傅的罪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当时听谁的建议没有称王,历史给朱元璋开了天大玩笑

    对方答道:宋濂没有,胡惟庸想拉他,但没成,胡惟庸只好退而求其次,先给他儿子拉进来,然后慢慢的渗透他。朱元璋对此很满意,毕竟宋濂是自己看重的大臣,虽然他做的事情让自己不爽,但好歹是忠臣,而且还是开国文臣之首。只可惜,宋濂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他也难逃其责。其实,对于宋濂来说,他不怕被杀头,他愁的是自己的

  • 明朝末年时期,起义军的头领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打败张献忠,明朝末年张献忠简历,张献忠对明朝的统治

    明朝末年的时候,涌现了很多的农民起义。最被我们熟知的就是李自成的大军,但是与他齐名的张献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小编之前对这个人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他是明末清初比较著名的起义军的首领,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政权。围绕在他的身上,有很多的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他的人生经历吧。张献忠早

  • 灭了大明后,李自成不骂崇祯反而恭敬地夸了4个字,原因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本是一位农民,奈何朝廷昏庸的统治让他走投无路,最后在陕北地区发动了起义。最开始李自成只是起义军当中闯王部下的一员,但是因为李自成本身既有谋略又有胆识。因此在起义军中如鱼得水官越做越大,后来起义军首领闯王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便成为新一任的闯王,带领弟兄们继续反抗明朝统治。李自成此人也确实有些本事,

  • 真实的北宋:军队规模史上第二,为何战力孱弱?此原因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腾飞讲北宋,北宋宫女图片大全,塞北三朝之北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军队规模庞大的北宋战力如此孱弱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军法废弛、军队管理混乱,这从开国之君宋太祖在位时就埋下了重重隐患。众所周知,军法是整肃军纪、维持和加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行伍出身的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后也曾诏告天下:朕现在养一国之士卒,不会吝惜多封一些爵位、多给一些

  • 一代名相张居正,却有两幅不一样的面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居正算不算千古名相,中国通史一代名相张居正,名相张居正的下场

    历史没有完美的,就算是名人也是有残缺的。就像是写《悯农》的李绅,诗里面最著名的一句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这样的李绅却是一个大贪官!只为吃鸡的舌头大肆杀鸡,宁愿把鸡肉扔掉也不愿给穷人;而在明朝赫赫有名的张居正,据说背地里却也是铺张浪费?!张居正出生1525年,是明代的政治家,改革家,曾经为

  • 溥仪被赶出宫,朱元璋后代借钱也要去看望,没钱还找民国政府求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图片,川岛芳子和溥仪关系,溥仪皇帝的一生完整版

    文│小先生唐宋元明清,清朝八旗铁骑入关南下取代了明王朝,从此统治中国的姓氏就从朱变成了爱新觉罗。不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可能维持永远的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末代皇帝溥仪天天闲得没事干。1924年的一天,溥仪还有他的英国老师庄士敦两个人看到了宫门抄上面有一条,延恩侯去祭扫了明十三陵。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