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让人不忍直视

莫高窟的一幅壁画,揭露了匈奴对王昭君的真面目,让人不忍直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19 更新时间:2024/1/6 11:20:47

昭君出塞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一代奇女子昭君,为了大汉和匈奴两国的友好和平,主动请求去匈奴和亲。昭君后半生也就一直生活在匈奴,过着野蛮的生活。

匈奴有多野蛮呢?在莫高窟有一副关于王昭君葬礼时的壁画,向人们展示匈奴部落里的一种独特习俗,世人这才得知,原来匈奴部落的野蛮习俗看起来让人简直不忍直视。

呼韩邪请求和亲

王昭君出塞和亲源于大汉朝的一场军事行动。公元前44年,北匈奴的郅支单于逃到了西域的康居国,仗着离汉朝山高路远就有恃无恐地斩杀了汉朝的使臣。

八年后,名将陈汤带军四万兵临康居城下,仅用了两天时间就摧枯拉朽般地消灭了郅支单于的部队,还将郅支单于的人头送回了长安。郅支单于的人头挂在长安城楼上,大汉朝一片欢腾。但这时有人却陷入了忧虑之中,他就是南匈奴的单于呼韩邪。

呼韩邪非常害怕和担心,汉朝既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斩杀了千里之外的郅支单于,那他的部落紧靠着大汉边塞,被消灭起来岂不是更简单。想到这里,呼韩邪就决定要做点什么,加强一下和汉朝的联盟关系。于是呼韩邪来到了长安,以臣属的身份拜见了皇帝刘奭,他向刘奭提出,希望大汉朝能够允许他与汉朝和亲。

刘奭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以往匈奴与汉朝和亲,都是汉朝方面主动,而且还总被拒绝,即便和亲成功,转年匈奴又会骚扰边疆,实在是憋屈至极。如今风水轮回,轮到匈奴看大汉的脸色过日子了。刘奭感到非常开心,所以就答应了和亲的请求,但现在汉朝是强势的一方,自然不能真的用公主和亲,于是刘奭就派人打算在宫里挑几个低级别的宫女意思一下。

刘奭派人把几个“公主”送到了呼韩邪面前,呼韩邪也没有在意她们是不是真的公主,毕竟能做大汉朝女婿就已经是天大的荣幸了,还管他真的假的公主吗。等一个个观摩这几个“公主”的样貌时,呼韩邪突然兴奋地跳了起来,心想这汉朝皇帝可真够意思,居然让一个绝色美女来和亲。这五个宫女里就有一个便是有着落雁之美的王昭君。

王昭君主动出塞

王昭君是湖北秭归人,出身贫寒,但长得却花容月貌,她凭借绝色的容颜,在皇帝的秀女海选里拔得头筹成功入宫。但入宫后,美女王昭君却一直未曾得到皇帝的宠幸,原因就出在她高傲的性格上。

皇帝在宫里日理万机,哪有功夫去后宫里一个个挑美女,所以皇帝就找了一群画师,把这些后宫女子的样貌画下来,然后送给自己,相中画上那个就宠幸那个。

这就给了画师们谋利的空间,不少女子为了获得宠幸都大肆贿赂画师,但王昭君不屑于此,于是画像上的王昭君就变成了一个有痣的丑女子,没有了被宠幸的机会。入宫多年,依旧清冷孤寂,王昭君感慨人生无望开始心灰意冷。

所以当太监们拿着圣旨宣布来后宫挑选“公主”和亲时,别人都避之不及,只有王昭君主动站了出来。反正人生都以无望,不如出塞和亲做个王后,说不定人生还有转机。王昭君就这样阴差阳错地成了呼韩邪的老婆,但在送别王昭君那天,刘奭却后悔莫已,但皇帝金口已开岂能反悔。

刘奭只恨自己没有早点发现宫里的大美女王昭君,为此他还杀了给王昭君画像的画师毛延寿。但杀人不能挽回曾经的许诺,刘奭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女王昭君离开长安,去往塞北。在王昭君出塞仅仅五个月后,刘奭便忧郁而终了,这也侧面说明王昭君的容貌有多么惊人。

出塞后的生活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后,也有过一段幸福的生活。王昭君刚到匈奴时,呼韩邪还担心她水土不服,专门花大价钱请了中原的厨子给她做菜,后来王昭君还给呼韩邪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刚出生就被加封了右谷蠡王。

可惜王昭君与呼韩邪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呼韩邪便一命呜呼。按照匈奴的野蛮习俗,王昭君需要嫁给其长子长子复株累。但王昭君是中原女子,接受不了这样有违人伦的做法,于是就写信给了汉成帝,希望可以返回汉朝。可汉成帝回信只有三个字:“从胡俗。”

无奈之下王昭君只得照做。王昭君就这样又和复株累生活了十几年,期间给他生下了两个女儿。复株累死后,王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的弟弟。可能是连续失去两任丈夫,加上过度思乡,王昭君在33岁便忧郁而终了。

王昭君出塞时,除了带着金银陪嫁外,还带着中原的书籍和特产种子,他到了匈奴后传播了中原的文化,教会了匈奴人养蚕,制作农业工具,促使了匈奴的发展。匈奴的百姓因此都非常尊敬和爱戴王昭君,在王昭君的葬礼上,他们用了一种看起来非常血腥和野蛮的方式来表达对王昭君的爱戴之情。

这个场景被记录在莫高窟的一副壁画上,壁画上的匈奴人围着王昭君,不停地跳舞,还用刀子割面,割耳朵,甚至自剜心脏。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王昭君的尊敬和怀念,只是看起来太血腥野蛮了点。

结语

塞北凌冽的寒风中,王昭君书写了自己的传奇,她是大汉盛世里一朵绚烂的烟花,用青春与美貌促成了两国几十年的和平。

王昭君的人生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在泛黄的史册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留给了后人无限的仰慕与哀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隋文帝为何能在短短4个月之内,就将分裂280余年的中国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到底有多可怕,隋文帝统一全国是历史评价吗,隋文帝统一南北历史事件

    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的朝代,更有许多的皇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这么一个皇帝,让唐玄宗大喊这个皇帝实在是幸运且感叹他的好命。此皇帝就是隋文帝杨坚,隋王朝的开国皇帝。说杨坚幸运是有缘由的,杨坚能成为皇帝是要感谢北周的建立。曹操建立了曹魏,而后司马懿推翻了曹魏为自己谋取权力,后司马炎又建立了晋朝,天下君主换了一

  • 安禄山只是一个节度使,为什么在唐朝鼎盛时期造反,谁给他的勇气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安禄山是节度使吗,唐朝安禄山大军都去哪了,唐朝安禄山为什么叛乱

    这件事便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安史之乱,这场叛变导致唐朝从此失去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在长安失守后,唐朝军队花了多年时间才从安禄山手中重新夺回大唐江山,而在这期间对大唐的经济,边防等无疑都是造成了巨大伤害的。安禄山为什么有实力与大唐抗衡呢?当时的大唐还是非常强大的,而安禄山为什么有把握能够造反并且取得成功?

  • 江苏一古墓出土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墓主儿子曾是西晋“三害”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江苏宋墓考古出土文物,江苏汉代古墓出土,中国第一凶墓出土文物

    我们今天要讲的便是这样一件文物,他的发现是在1976年,当时有一组考古队员在江苏附近一个古墓发现了。这个古墓的形状非常奇特,里面有六座西晋的古墓。这个墓主的名字叫做周鲂,是当时东吴有名的丞相。为东吴做过许多贡献,但由于没有太突出的业绩,所以仍然是按照丞相的待遇安葬的。而这里面却有一个国家一级宝藏,名

  • 隋朝曾经昌盛一时,为什么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怎么灭亡的,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听课记录,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利弊

    第一方面,杨广让隋朝变得不堪一击。事实上,在历史的记载当中,隋朝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存在,自从五代十国结束以后,在隋朝的建立下,国家开始统一,整个中原地区逐渐呈现大一统局面。这个时候,可以说是隋朝最强盛的时期,但杨广的急功近利让隋朝日渐繁茂的计划面临夭折。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局势逐渐缓和的状态之下,杨广却

  • 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代文人气节最硬,唐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唐代文人都有哪些风气

    对于侠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侠客是一群仗着武力藐视法律的混蛋,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侠客是正义的代名词,这些侠客都是非常出色的人,他们行侠仗义,扶危济困。都是好人啊。在唐代,则有了一批特殊的侠客,他们被称作儒侠。而从游侠到儒侠,唐代文人的儒侠精神为何盛行于世呢?特别的朝代唐代,是一个很

  •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除了杀死兄弟,还做了一件件事宦官都不敢记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解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

    前言我国拥有着5000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并且在这5000年的历史当中,我国绝大多数的时代都是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在当时封建王朝的那样一种政治体制之下,皇帝或者是帝王作为一个朝代当中权力的顶峰,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样一种权力也让非常多的人十分的眼红。为了争夺这样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我国的这样

  • 西晋皇族大混乱是否有前兆?贾后和太子来告诉你混乱是必然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晋混乱的真相,深度解析西晋混乱,西晋的后期有多混乱

    西晋建立后,大量游牧民族内迁,带来很多不安定的政治因素,而此次的西晋统治阶级,却醉心于统一大业,生活奢靡,甚至以斗富为荣,朝局十分腐败,皇族成员和地方大员们,各怀异志,最终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西晋灭亡。一些士大夫和大部分臣民纷纷南迁,才有了后来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在西晋王朝崩溃的过程中,晋惠帝是一

  • 都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的命运差别为何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一脸苦相,注定命运多舛李白是理想主义诗人,他的诗天马行空,想象丰富,清新飘逸,构思巧妙,主观色彩浓厚,激情豪迈,意境惊奇壮美,热情奔放,充满个人英雄主义情怀,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染力。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忧郁顿挫,平易质朴,通俗自然,悲凉中透露着一丝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杜甫的七言律诗,内容广

  • 宦官专权霍乱朝纲:玩转权术谋害皇帝,差点搞垮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一、宦官专政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一个宦官专政的案例,当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个时代说起。秦始皇纵横八方、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修长城、养精兵不外乎都是为了秦朝的天下。而秦二世灭亡,也代表着始皇时代的结束。如此千秋大业正是败在了赵高这个宦官的手上。赵高不过是历史长河里宦官专政的一个微茫尘埃。宦官专政实际上也

  • 功高却仍善终,杜甫视其为英雄,身经七朝的他凭什么全身而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无数惨死先例也印证了,有功者最需做的不是将功勋继续,却是相反的事事细微。当韩信功过还仅仅只是一个普通的涟漪之时,胡蓝案更是将波动带给所有文武震慑,当然众多的前期功存者也是将这种警示带给了后来的文武。当文武们正在思量功的立与不立,他却没有将此类功存者的忧虑化为实际,功不仅是成了,其分量也是足够震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