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宦官专政
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一个宦官专政的案例,当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个时代说起。秦始皇纵横八方、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修长城、养精兵不外乎都是为了秦朝的天下。而秦二世灭亡,也代表着始皇时代的结束。如此千秋大业正是败在了赵高这个宦官的手上。
赵高不过是历史长河里宦官专政的一个微茫尘埃。宦官专政实际上也不过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一个表现形式罢了。在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时代里,政权无论如何更迭,都只是揭露了一定的时代发展规律。
而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太监干政的行为也只不过证明了权力争夺的规律。但我们要知道的是,太监也许不只有宦官这一类,还有一种“未净身”的太监同样对朝代更替起到了极大的干扰作用。
二、宦官杀皇
历史上皇帝“驾崩”的方式有很多种,或死于乱臣贼子的叛乱之下,或死于国家战争之间,抑或是重病不治、遭人陷害等多种方式。但其中一种宦官谋害皇帝或许是听起来最可笑的一种。不幸的是,真有皇帝是这种死法。
唐敬宗时期,经济日益衰败,朝政大权也日益掌握在一些地位高权力大的官员手中。刘克明当时这个宦官就是利用了自己养父的职权之便,进宫却逃过了“净身”之劫。他便一直以往身在皇帝身边侍奉。况且刘克明年幼时就和皇帝李湛相识,他们二人关系甚好。因此皇帝对刘克明便格外宽容。甚至自己后宫的妃子也会和他分享。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刘克明渐渐不满足于这种靠分享皇帝权力得来的快乐。他奸谋暗生,背地里与人计划谋杀皇帝。一日,皇帝与侍卫都喝得烂醉之时,他便刺杀成功。然而天不遂人愿,他谋害皇帝的计划最终败露,他走投无路最终投井自尽。倘若他能光明磊落心怀坦荡的一直侍奉皇帝,或许能够安享晚年。然而世界上并没有后悔药。
三、私通皇后
如果说宦官杀了皇帝让人觉得可悲又可笑,那么和皇后私通,甚至让皇后怀孕无疑是皇家的耻辱与悲哀。这个能耐到让皇后怀孕的宦官名叫高菩萨。他出身在北魏时期,北魏最知名的皇帝便是孝文帝。他改革制度,实行汉化,大力推行儒家文化。因此北魏还是个比较繁荣富强的时代。
而就是这样一个深明大义的皇帝,他身边的宦官高菩萨与皇后私通,他却一无所知。甚至是间接为他们私通行了方便。当时孝文帝在外征战,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惊,这个耻辱也让他一度怒火郁结于心。当时满朝文武皆知皇后与宦官私通,他作为一个皇帝要承受的耻辱真是无法想象。
他的做法也很简单,处死高菩萨,与冯润分居。当时碍于皇后的身份,他并没有直接处死冯润,但是他临终时却下定不与皇后同葬。如此贤德皇帝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也真是令人十分唏嘘。
四、能人嫪毐
前面介绍杀皇、与皇后私通,而接下来这位宦官对朝政的霍乱则是通过与太后私通表现的。前面说到秦二世而亡是由于赵高霍乱朝政,而这位宦官同样也是始皇时代的人物。他做的事情可谓是大逆不道。
秦王离世时,他的皇后也就是赵姬才四十余岁。赵姬虽然已是太后,却并不是那种恪守妇道的女人,相反她的胃口很大,否则也不会与宦官嫪毐一起厮混。历史记载,嫪毐是赵姬的亲人吕不韦偷偷送其进宫的,专门为了满足太后的欲望。
他身强力壮深得太后喜爱。当时嬴政为了孝敬太后,还送了她一座房子。而这座房子也成为了他们偷情的伊甸园。两人每天放纵度日,最终赵姬怀上了他的孩子。甚至打起了谋反的念头。然而老天是公平的。嬴政发现他们的计谋后,之间将嫪毐诛杀。并把他的孩子处死。
结语:历史上远不止这几个宦官专权霍乱朝纲的例子,但是究其原因,不过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但对于皇家而言,宦官专权当然是一种莫大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