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式微成为空壳王朝,为何直到秦庄王时才被灭?怕枪打出头鸟

周朝式微成为空壳王朝,为何直到秦庄王时才被灭?怕枪打出头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2/4 18:44:43

周朝是奴隶制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同时周朝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的王朝,它建立的分封制度可以说带有很多传奇色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推动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它与后世的汉朝或者是晋朝一样,周朝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被称为西周,一个被称为东周。

不过周朝与后世那些王朝不一样的事,无论是汉朝也好还是晋朝也好,在国君真正失去权力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基本上就灭亡了,再怎么支撑也不过是几十年的光阴而已。可是周朝不一样,周天子失去权力之后,周朝还存在了几百年之久。

进入东周之后,春秋时代到来,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控制渐渐地开始走向弱势,各大诸侯国纷纷开始了自己的发展,纷纷脱离周天子的控制,而周天子面对这样的形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周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自从三晋分家后,从魏国开始,各大诸侯国开始纷纷以王为自居,开始成为独立于周朝之外的其它国家,开始明面上反抗周天子的统治,周朝正式成为了一个衰微的王朝,或者说它正式成为了一个空壳王朝。

但是令人们很不解的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控制其实从春秋时代开始就已经渐渐地走向衰弱了,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更是一点控制权都没有,按理来说,这样的一个空壳王朝,周天子这样的傀儡君主,应该存在不了很长的时间才对,可是周朝却是直到秦庄王的时候才被灭亡,不仅平安的度过了整个春秋时代,更是一直到了战国中期的时候才被消灭。

那么为什么各大诸侯国已经纷纷开始摆脱周天子的控制,已经开始不顾周朝的礼仪制度以王位自居,却没有向周朝发难,没有动起消灭周朝的心思呢?为什么直到秦庄王的时候周朝才正式地被消灭,整个中原地区才真正成为了诸侯国的天下呢?周朝这样的一个空壳王朝和周天子这样的傀儡君主的存在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我们今天就来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各大诸侯国为什么不服气周朝的统治却又没有对周朝动手的原因。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都已自成一体,但都害怕枪打出头鸟

这第一点是外部势力压迫的原因,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各大诸侯国已经自成一体,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体系,它们已经完全地摆脱了周朝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个诸侯国之间又是势同水火的,因为每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壮大起来就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和自己国家的权力。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个国家之间其实都是有利益冲突的,在面对这样的利益冲突的时候,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其它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而在那个时代,虽然周天子已经式微,但是每个诸侯国都没有独自称霸,统一天下的能力,或者说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地成形,人们发动一个战争还是需要一个理由的,周天子又是它们原来所信奉的天下共主。

一旦这样的君王遭受控制,或者说遭到攻击,这一件事情就很容易成为其它国家手里的借口,那么那个最先出兵攻打周朝的诸侯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就会成为其它诸侯国联手攻打的对象。

毕竟在那个历史时间段,中原地区的土地面积并不是十分的广大,并不像现在这样广袤无垠,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僧多粥少的,既然是僧多粥少,那么少张嘴吃饭总是比较容易吃得饱。

因此,每少一个诸侯国参与竞争,其它的国家都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所以在这个历史时间段之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去挑起与周朝的战争,尤其是在它们的实力还没有达到鼎盛的时候,在整个中原地区还处于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时候,各个国家之间势均力敌,谁也没有把握打败谁,在这样的时间段内,谁做了那个出头鸟谁就很容易被其它的势力群起而攻之,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成为首先被灭亡的对象。

当秦国历经商鞅变法成为超级大国后,各诸侯国无暇周朝

所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在没有绝对实力的情况之下发起自己与周朝之间的争执。但是到了秦庄王的时候,秦国已经经历了商鞅变法,并且已经经历了秦孝公和秦惠文王两代人,国内的变化已经比较牢靠了,整个国家也走上了发展的良性循环,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那个时候的秦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有底气面对其它诸侯国实力的国家。

在这样的局面下,秦国如果想要打破函谷关向东吞并,想要东出天下与山东六国进行诸侯争霸,它们必须要扬名于天下,而在当时,除去战国七雄之外的其它六个国家,只有周朝是一个可侵蚀的对象,同时这个对象又是这所有目标当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因此在秦庄王的时候就把眼光投向了周朝。

而那个时候的周朝已经衰微到了极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诸侯愿意为了它而发动战争,周天子对整个中原地区的影响也几乎所剩无几,而那个时候的秦国又成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诸侯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为了一个空壳王朝,为了一个已经没有任何权势地位的王朝与秦国发生斗争。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都忙于自己的经济发展,忙于自己的军事建设,根本没有任何的精力去管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王朝。所以在秦庄王的时候,周朝才会被轻而易举地消灭。

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其存在对诸侯国发展没有不良影响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周天子的存在实际上对于诸侯国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影响和阻碍。在那个时候,周天子被人们尊奉为天下共主,但是它的直接管辖地区也就只有个都城而已。

周平王东迁之后,各大诸侯国纷纷萌生了脱离周朝控制的念头,这些诸侯王本来就有自己的封地,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它们如果想要发展壮大起来,在自己本身扎根的地方进行发展是最靠谱的,一旦将手伸得太远,将手插入了其它国家的统治范围,那么反而会使事件变得更加的纷乱复杂,甚至会让事件的发展脱离自己的掌控,对于自己原本的势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各大诸侯国是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不需要去吞并所谓的周朝王室,尤其是到了东周的时候,平王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也就等同于它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这么一来能够直接管辖到的地方也就只剩下一座孤城,或者说也就只有那么一座皇宫。

周朝已经将大部分权力和土地转让给诸侯王

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丁点大的地方,根本不值得当时的诸侯国发难,它们有着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样有着自己的国家,而那个时候的周朝并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毕竟它整个国内的领土都已经纷纷给了自己的诸侯王,周天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要通过自己的命令下达给诸侯王进行实施的,也就是说它手里的实际土地并没有多少,所直接隶属于周朝的土地和权力大多数都已经转让给了诸侯王。

所以说周天子如果失去了对诸侯王的控制,那么它就变成了一个傀儡,在那种发展十分紧张的局面之下,每一个国家基本上都没有任何的精力去管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王朝是否存在,它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对于诸侯王的影响并没有多少。

因此,能否消灭周朝,对于诸侯国来讲并不能够得到多少实际利益,更多的也只是在声明上的威慑而已。所以说消灭周朝这件事情的利与弊的衡量也是诸侯国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部分,毕竟如果付出大于回报的话,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而本身周天子的存在也不能威胁它们的发展,它们也就不必要多此一举的去针对一个已经成为空壳的王朝了。

秦庄王想统一天下,做天下共主,这是灭周朝的原因之一

而后来的秦庄王有着自己的野心,他想做的并不只是一个诸侯王,而是想做天下共主,所以才会将自己的目光对准周天子。除此之外,秦国如果想要东进,那么必须要除去周朝这个阻碍,如果想要威震天下,想要验证它变法以来所带来的真正利益,那也必须找人开刀,所以周朝才会成为秦国的眼中钉。

周天子虽然式微,但仍然是天下共主,成为各大诸侯国出兵的理由

这第三个原因是因为周天子虽然式微,但他也是形式上的天下共主,在那个时候周天子虽然不能够很好地把控诸侯国,对诸侯国并没有实际控制权,但是他却还能起到一个作用,那就是为各大诸侯国出兵作战提供理由。

我们已经说过,在当时那个历史时间段都是讲究出师有名的,尽管各大诸侯国之间的利益纷争十分的频繁,这些利益的最终归属问题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来解决的,期间虽然发生了很多,可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却没有多少能够摆得上台面。

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天子就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作用,诸侯国可以借周天子之口获得一个出兵讨伐其它国家的理由,也就是说它可以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发动战争,如此一来,也就相当于出师有名了。

在战国时期,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尤其是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与魏国之间的斗争十分的频繁,在很多情况之下,魏国攻打秦国是没有理由的,单纯的就是为了想要扩大自己的土地范围,想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因此它才想要吞并秦国,将秦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可是这种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为目的的战争,并没有什么能够摆得上台面的借口,在这个时候魏国就将周天子搬了出来,借口是奉周天子之命讨伐秦国,这才让魏国的军队出师有名。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要想发动战争,必须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因此,周天子在战国初期的时候也是有它存在的必要的,而在春秋时期,这种现象比战国时期还要明显。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春秋五霸,春秋五霸当中的齐桓公就曾经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所谓“尊王攘夷”,就是让天下人共同信奉周天子,让天下人共同遵守周天子所提出的规定,打出这种旗号之后,如果有人反对齐桓公的统治,那么就相当于反抗周天子的统治,也就相当于反抗当时的天下共主,如此一来齐桓公也就有了借口去吞并那些势力,并且以此来发展壮大自己。

诸如此类的事件,在春秋时期也是数不胜数的,虽然那个时候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实际控制权,也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掌控权,但是他的存在却能够为诸侯争霸提供方便,而同时他又不能够威胁到诸侯国的统治地位,这样一来,诸侯王们也就不会对周天子这个傀儡君主紧紧相逼了。

综述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看到周天子的存在有他存在的必要,在周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周天子推行分封制度,虽然这种制度有着它自己的缺点,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周灭亡之后,到了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存在又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方便,也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到了后来的战国时期,周天子虽然失去了对诸侯国的实际控制权,但是他却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代表的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

所以一个王朝的存在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很多人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的时候,总是喜欢去批判一些王朝,认为那些王朝并不应该存在,其实不然,事物的存在必定有它的价值,历史王朝也是一样。

参考文献:《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代女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马氏为何不愿意跟着姜子牙去西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姜子牙媳妇马氏结局,马氏找姜子牙要神位,姜子牙与马氏的婚姻是幸福的吗

    姜子牙一心二心想要修道成仙,但元始天尊以他无缘仙道为借口,让他卷铺盖下山了。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家呢?这是此刻姜子牙内心的真实写照。但突然间,姜子牙想起了朝歌的好兄弟宋异人。于是,他下山第一个目的地便是朝歌。来到朝歌,姜子牙与宋异人两兄弟见面十分高兴,当宋异人得知姜子牙还没成家,热心肠的他立马到马家

  • 三国真正的隐士高人,第三多次拒绝魏国君主,第二不输水镜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国隐士,三国十大冷门常识,三国后期的三大鬼才

    [var1]三、管宁管宁,三国隐士,据说是管仲的后人。管宁长相伟岸,身高八尺,才智过人,淡泊名利。早在在东汉末年时期,公孙康屡次请管宁出山,并用重金想邀,可管宁不为所动。后来曹丕即位,听说了管宁的才能,诚心想邀,管宁听说后连夜就走了。后来魏明帝曹睿继位,同样邀请管宁做官,可管宁坚持不受,魏国三代君主

  • 不止是现在,春秋的晋楚两国也有人才跳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晋楚争霸的典故,晋楚两国,春秋楚国人才

    另一方面,在当时,晋国俨然是北方诸侯国的领袖,楚国则是代表着当时中国南方最强大的力量,这南北两大势力的长期对抗所依靠的是人才的支撑,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才流动。因此,对于两国人才流动的具体情况的剖析可以从中了解到引起两国人才流动的原因。一、晋国人才流动的原因1.晋国的起源晋文侯之后,其子晋昭侯

  • 最有希望对抗强秦的男人信陵君,无忌死,而六国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信陵君合纵攻秦,信陵君图片,信陵君之死原文

    [var1]公元前277年,魏昭王薨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第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就藩于信陵(今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自古以来,成功的英雄能受到追捧,失败的英雄令人惋惜,但最令人扼腕叹息的,往往还是那些倒在成功的道路上的英雄吧。比如项羽,诸葛亮等等。而信陵君

  • 秦朝灭六国中,最难打最费劲的是哪个国家?赵国还是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var1]齐国占据山东大部分地区。赵国在河北的中部山西北部。燕国在河北北部和辽宁大部。仅就楚国的疆域来说,秦国要把它啃下来就没那么容易。其次,就文化上来说,和秦人文化差异最大的就是楚国。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是国家没有了实力,民间依然会保持很强的反抗情绪。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楚国被灭之后,始终存在着很大

  • 罗布泊发现大量干尸,专家鉴定有惊人发现,山海经的记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海经十大怪尸,山海经对罗布泊的记载,山海经四大尸祖记载

    [var1]探险队在罗布泊发现的这些干尸看起来平不想中国人,反而跟外国人非常的相似,所以有很多人都怀疑,西欧人曾经到过这里。当地的居民称:曾经这里还有更多的尸体,大部分都被黄沙掩埋,现如今,只剩下几百具尸体了。经过专家的研究发现,这些尸体是曾活跃在公元前15世纪。根据中国的年轮进行推算的话,应该是夏

  • 晋国卿大夫阶层的意识形态被赵盾所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国赵盾简介,晋国公室为何斗不过卿族,赵盾被杀

    这个人害了赵盾赵盾作为晋襄公和晋灵公时期的权臣,本来还是想做个忠臣的。晋襄公作为守成之主,虽无坚毅的性格,好歹还能与朝臣达成默契,晋国朝政有条不紊,君臣之间共谋晋国发展。到晋灵公时,赵盾屡次劝谏国君,却发现毫无用处,晋灵公一如既往,我行我素。由于赵盾在外征战,会盟诸侯,与楚称霸,朝中诸事,皆决于其。

  • 相比赵括纸上谈兵,为什么韩信第一次独立带兵就大获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为什么不杀赵括,韩信与赵括的关系,韩信和赵括区别

    韩信确实没有带兵经验,但是有丰富的行军打仗的经验,当项梁率军从会稽郡北上的时候,大军经过淮阴,韩信就挎着他的宝剑参军了,也亲身经历过很多的大仗、硬仗,尝过打胜仗的喜悦,也亲身经历过打败仗的凄惨。而赵括的经历是完全不一样的,其实如果赵括能够有韩信这样的经历,他未必成不了优秀的将领,只是历史没有给他这样

  • 相比战绩而言,为什么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而魏无忌却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时期最厉害的廉颇,战国十大名将廉颇排第几,战国廉颇和白起对比

    [var1]廉颇剧照先具体看看廉颇的具体战绩有哪些:一、成名战廉颇伐齐,最终战绩:大破齐军,攻取阳晋。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二:再次攻齐,最终战绩:破其一军。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三:再次攻齐,最终战绩:攻拔几。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四

  • 泗上十二诸侯是哪些国家?最近的齐国为何没有完全控制它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国有哪些诸侯,齐国诸侯叫什么名字,齐国与诸侯的关系

    那么这十二诸侯究竟是哪些国家呢?为何齐国没有完全控制它们?宋国存在时间: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86年国都:商丘简要介绍:国君子姓、宋氏,西周初期,周公旦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地处膏腴之地,春秋时期,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宋康王即位后,实行政治改革,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