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楚国女性日常服装有哪些特征?

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部分,楚国女性日常服装有哪些特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7 更新时间:2024/1/28 18:32:04

服饰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社会化的代名词。不同地域的服饰文化是由当地天然的地理环境、纺织业的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群体的审美取综合形成的。

而楚国女性常服作为物质形态的楚文化传播媒介,透过服装可以直观的感知楚人的日常生活,而纹饰、款型、用色等方面间接体现了当时楚国的经济实力、社会环境与民风习俗。

[var1]

从某种程度来看,楚服便是流动的楚文化。楚民族本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精神,吸收融合了当地土著巫神思想与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延伸楚文化的脉络,锐意创新积极进取,显现出了同时期其他民族文化所不及的多种特性。

受楚地巫风教化下的艺术形态也呈现出其神巫性。楚国诗人屈原的《楚辞》中多次描述了当地为驱邪或祝祷而举办的祭祀或巫舞场景,说明楚文化中的神巫观念已根深蒂固。

“在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渴求神灵的佑护与帮助,因此,巫风的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楚人以凤鸟为尊,崇敬万物神灵,他们将自己的信仰化为服装上的纹样,造型各异的织绣图腾为服装增添了文化底蕴。

[var1]

凤鸟图腾纹饰是包含服饰文化在内的楚文化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最显著的民族特性。

《古今注》所记“楚魂鸟”即“楚怀亡魂幻化而成”。据彭浩先生研究,在丝织服饰纹样中凤鸟形象居多,且形象各异无一重复,龙纹居其次。

江陵马山砖瓦厂一号楚墓出土的楚国丝织丝绣品上的凤图案,凤或引颈高歌,或头戴花冠,是那样潇洒俊逸。其中所有的凤鸟形象均经过精心设计,将凤鸟拟人化,头部与双翼饰以簪花装饰,并衬以云纹、藤枝纹等自然纹样,显示出凤鸟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自信与高贵之姿。

[var1]

此外,若纹样中出现了除凤鸟外的其他动物形象,在构图时凤鸟形象必定居于主位主导全局。《韩非子》中有载“腾蛇伏地,凤皇覆上”的情景,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的《人物龙凤图》也描绘有龙(蛇)凤作为使者指引墓主人灵魂升天的场景,足以见得楚地深厚的巫神崇拜意识。

楚人对凤鸟形象的喜爱,还给予了装饰纹样主观创造的力量,使其赋予服饰吉祥的寓意,依靠神灵之力以庇佑自己。这是楚地图腾信仰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是当时楚人认知缺乏的一种体现。

[var1]

其实,凤鸟是被人类神化的虚拟存在。楚人将其视作感知天地的神灵,他们认为将凤鸟装点在日常用物中可以延续巫神意识的传播。

此外,巫祝祭祀活动也是楚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凤鸟在其中担任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离骚》中便记录了许多楚人的祭祀巫舞场面:“吾令凤鸟飞腾兮”、“凤皇翼其成旗兮”,说明凤鸟是楚人信仰的神灵。

在墓葬出土的器物中也多有描绘巫术场景的,如出土自信阳楚墓的锦瑟,刻画了头戴鸟形装饰、宽衣博袖的巫师与表演巫舞的女子形象,而他们的服饰便是沟通天地神灵的媒介,巫师借着形象化的服饰达到“合鬼神”的目的。

[var1]

因此,楚地远古的巫神信仰与当地的物质生活相互作用。意识成为指导社会生活的精神力量,而楚国社会的各种祭祀活动也反向催生了具有神巫特性的服饰。

楚国是深受巫风教化的民族,而凤鸟是楚人的信仰,虽然战国晚期龙的地位也得以提升,但远不及凤鸟地位尊崇,根基深厚。

而楚地服饰文化也深受巫文化的浸染,独特的凤鸟纹是神巫意识孕育的产物,神巫色彩浓厚的楚服也成为了楚巫思想的物质形态。

发展成熟的区域文化都是依靠与外部文化相互交流、融合而成,而文化交流通常都是双向或多向的不平衡状态。

[var1]

楚文化发祥于南方荆山一带,当地土著为三苗遗民,思想意识落后,多氏族遗风,同时中原地区的正统宗法礼制日益壮大,楚文化便在此多元文化杂糅的社会环境下萌芽,并在其形成过程中逐渐显现了自身特性。

楚国女性常服文化作为楚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充分显现出兼收并蓄的多元特性。由于楚先民源自中原地区,因此楚国立国初期的服饰形制主要沿袭周制。

中原社会上层希望通过礼法稳定社会秩序,礼制是规范社会的手段,同时衣食住行等日常用物的使用范围都受到限制。

[var1]

中原地区服饰形制以交领右衽的“上衣下裳”或“衣裳连属”为主,在服饰制度方面,规定不同等级、不同场合下需着相应服饰,布料、色彩、纹饰的使用皆与身份相对应,在朝会或祭祀等礼仪场合所穿着的礼服必须用不加裁剪的完整布幅制成,居家常服则反之,下等平民只能着无彩素衣。

但是,楚国居于与蛮夷接壤的南方,地域环境与风俗信仰皆有所不同,所受中原礼制教化较浅,因此楚人对于中原服饰制度的沿袭并非完全一致,而是汲取了部分中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楚国服饰文化的地域特色。

[var1]

楚国摒弃了中原服制中严明的等级限制,喜好奇装异服,如左右异色的偏衣,这在中原地区则被视为不祥的象征。由此可见,楚国的服饰礼制文化氛围宽松,有利于服饰审美特性的发展,如此才得以形成既来源于中原而又区别于中原的楚服文化。

随着国土的不断扩张,楚国女性常服文化除了在形制方面沿袭部分中原服制外,也吸收了周边地域的优良纺织技术,从而相互交流传播,也促进了楚国服饰文化的发展。

齐鲁等地丝织技术在当时尤为领先,楚国曾专程引进该地区的技术人才借鉴学习,可见楚地对于文化融合的包容态度。在楚国国力强盛之时,政治战略方面的对外兼并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楚文化的多元发展。

[var1]

综上所述,楚国女性常服文化以中原服饰形制为基础,其间融入了当地苗蛮民族的巫风色彩,伴随着楚国国土的对外扩张,楚人在此过程中也不断汲取外来优良传统,经过反复的推陈出新,最终形成了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服饰文化。

服装是社会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遮羞御寒等实用性,更能作为传递社会群体审美意识的载体,映射出精神世界的品质特性。独特的服饰审美文化亦是民族特性的显现。

区别于中原地区服饰文化所呈现出的“狞厉美”,楚地服饰文化通常流露出“浪漫”、“秀美”但又不失“庄重”“深沉”的“灵动美”。

[var1]

这种浪漫俊逸的独特性体现在楚服饰特有的纹样、构成形式与服装结构中,这是楚人受到政治、地理、思想等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不断的审美实践从而形成的集体审美共性。

作为楚文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载体,楚服显露在外的是浪漫俊逸的气质,彰显在内的则是楚人独特的审美志趣。

楚国女性服饰文化所蕴含的浪漫俊逸之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楚国服装纹饰的主题与构成方式。楚人崇尚凤鸟,楚人把对凤的景仰也表现在楚国先民华丽而富有创意的服饰文化中。

[var1]

吉祥与美好的象征,寄托了楚人的文雅志趣。二是楚地服饰纤细秀美的造型特点。《长江流域服饰文化》中曾提出楚国服饰缘边、衣裾及衽部皆以曲线造型为主,整体造型纤长,凸显人体的曲线美。

楚国衣袍无论曲裾或是直裾,袖型的弧线、衽部绕身的曲线以及腰带收紧后的腰部线条,整体造型所营造出的曲线美使得人体与服装融为一体,纤细秀美。

楚服以纤细为美,这既是楚人审美意识的流露,也是楚文化艺术格调的显现。楚国自然资源丰沛的平原地域风貌使得楚人与天地万物为伴,凝结了楚人极具自然气息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使得楚国的社会思潮得以解放,各类新兴思想流派出现。

[var1]

其中以老庄思想最具代表性。老庄学派“尚柔”,强调清净虚无、以柔克刚的处世之道。这类思想受到楚国社会推崇,逐渐融入到楚国服饰文化当中,楚服所流露出的浪漫俊逸与当时的“尚柔”思想相吻合。

与中原地区生硬的结构轮廓不同,楚国女性服饰所表现出的自由流畅的服装线条是楚地思想意识的体现。

东周时期社会格局混乱,周王朝的政权势力日渐衰微。昔日大一统的格局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区域诸侯国的不断扩张与社会思潮的变革。

[var1]

至此,中原地区的礼乐制度分崩瓦解,服饰等级制度也屡遭僭越。各诸侯国的意识形态不再被礼制束缚,越来越多的新奇思想开始活跃。

如此宽松的社会环境无形之中滋养了楚人的创新求奇意识,他们挣脱了中原王朝的层层限制,肆意追求自己所热衷的自由与奔放。

楚国地处南方江汉平原一带,夏季潮湿闷热,因此夏装多为纱、罗等轻薄、稀疏的面料,穿着凉爽透气。此类织物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楚人的生理需求。

[var1]

但由于过于轻薄易导致服装廓形不稳固、版型走样等缺点。善于变通的楚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衣袍的领缘、袖缘、下摆等缘边处加以厚重的织绣装饰物,既为服装整体增添了美感,又借以织物的重力使轻薄的衣料富有垂坠感,稳固服装造型。

“襟边缘饰”可谓是集实用与审美功能为一体的一大创新之处。此外,关于楚国袍服的版型结构分析中,发现楚式衣袍的腋下皆有一小矩形插片,该插片嵌入的位置巧妙,连接上衣、下裳与袖部,其作用有二。

[var1]

一是增加腋下裁片的立体性使之更贴合人体,为胸部放量方便活动;二是插片可使衣襟交掩重叠部分变宽,更利于直裾衣袍收束成曲裾绕襟的效果。

衣袍腋下插片凝聚了楚人的智慧与创新,体现了楚人对于服装结构的初步探索。而楚式衣袍的基本形制皆沿袭周制但又有所改良,楚式衣袍效仿中原地区深衣的交领右衽,但衣袍尺寸却与《礼记》中深衣的规定出入较大。

[var1]

由此可见该时期楚人对于中原礼制的淡漠,致使他们摆脱了宗法的条例,激发了意识深处追新逐奇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服装形制的革新。

楚国女性常服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楚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其服饰风格与文化精髓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汉代。

楚人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外来优秀文化,逐渐推陈出新形成了有别于同时期其他文化的楚文化。

[var1]

楚文化灵动、自由、绮丽,而楚地服饰的造型、纹饰、用色无不彰显其个性,装饰性强,文化韵律浓厚,是楚文化的物化形态,也从侧面体现了楚人的精神面貌及审美意识。

正是由于楚地形成了如此稳固的文化形态,以至于楚文化并未随着民族的消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更多文章

  • 人非圣贤,就是先贤孔子,也忍不住说了这句流传至今的脏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圣贤之道,孔子为什么喜欢七十二圣贤,孔子的圣贤小故事100字左右

    [var1]孔子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把受教育的权利带到了平民之中。但就算是圣人,也并非完美无缺,孔子也有不少事情被世人诟病,比如诛少正卯,比如说了句流传至今的脏话。孔子的一生,门下收有学生3000多人,其中贤名在外地有72位。就像现在一样,那么大的学生基数,自然有听话的,也有不

  • 鲁国存国八百年,它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鲁国是现在哪里,鲁国之法,庆公不死鲁国不安

    [var1]齐鲁恩怨话说在周朝还是强盛的时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代表周王朝的软实力,征伐代表的周王朝的枪杆子,鲁国所在的山东地区原来属于东夷族,跟华夏族一向不对头,周王朝成立之后,派姜太公和周公带领军队来这个地方殖民,当然你也可以叫分封。由于周王朝的政治中心在关中地区,受限于那个时代的交通条件,

  • 最让韩信敬佩的谋士是谁?韩信出兵赵国时曾被此人吓出浑身冷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国十大谋士,韩信打赵国视频完整版,韩信灭赵国视频

    公元前二零四年的时候,是汉高祖统治时期,韩信和张耳带领着众将士翻越太行山去攻打赵国,赵国那边派出了二十万军队在太行山附近守着,与韩信他们应战。当时他们在井陉守着,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土门关。井陉这个地方是从山西进入河北的必经之地,他的地势特点很好,中间低,两边高,当时陈余将军提出来,在这里守着,他们肯定

  • 康熙拜祭孔子,却站立不下跪,大臣挡住碑上一字后,康熙赶紧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中国,他对整个世界的文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古时候小孩上学堂,第一节课之前就是拜孔子像。孔子死后,人们十分怀念孔子,为了纪念孔子,百姓每年都会给孔子祭祀。但是问题来了,在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天,那么当皇帝

  • 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进行了怎样的变法,使得两国结局大不相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时赵国和秦国,战国初期的赵国和秦国打谁会赢,战国末期只有赵国能与秦国对抗吗

    战国时代的中国是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迅猛,兼并战争频繁,实力决定地位,弱肉强食成为生存法则。各国为求得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纷纷变法图强。秦赵两国在战国早期都是积贫积弱的国家,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国民崇武尚战,重功利而轻伦理。针对两国面对相同的国内外环境,他

  • 鬼谷子做为战国兵法大师,他究竟是师承何处?真相让人很难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鬼谷子兵法图解,鬼谷子学兵法完整版,鬼谷子成名之战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中,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我国都经历着巨大的转型。其中,我国的分封制开始衰败,取而代之的是封建制度开始兴起。而经济的巨大变化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以封建经济为基础的文化开始兴盛。而战国时期出现的学术上百家争鸣无疑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在战国时期,我国的思想

  • 魏国最大的冤案:冤杀灭蜀第一功臣,使三国统一推迟了15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死得最冤的人已灭三族,魏国蜀国吴国三国之战死了多少人,三国魏国的真实历史

    [var1]这个冤案的主角就是三国后期曹魏的大将邓艾。邓艾原本是一个农家孩子,在那个权贵垄断的时代里没有太大意外的话他应该会子承父业继续在乡下务农。但因为天下还未平定朝廷需要大量的士兵和人才,于是邓艾成为了一个基层运粮兵。而邓艾本人很喜欢动脑且干一行爱一行,每次押运粮草都能高标准完成任务,由此成为一

  • 他本是书生,抗战时投笔从戎任八路军纵队司令,率军光复孟子故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子家乡,孟子后代子孙今何在,孟子浩然正气原文

    他生于孔孟之乡山东,学习成绩甚好,这样的人物应该是和学识渊博、彬彬有礼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却有军人的血性,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克日军而生。在济南读书的时候,他就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参加反对日本的爱国主义运动。他就是出生于山东淄博长山的马耀南。[var1]马耀南是天津北洋大学的高材生,本可以有

  • 谋国无方:蔡国为何成为第一个倒下的春秋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蔡国,春秋时期的蔡国和齐国,春秋时候的蔡国在什么地方

    在春秋初期,蔡国是周天子的忠实小跟班,参与过了多次影响中原格局走向的大战,历来都是其他诸侯国跟周天子沟通的中间商。当年中原地区能够排得上号的大国,也就只有齐鲁、宋、卫、陈、蔡、郑。[var1]春秋时期,诸侯虽然开始发动兼并战争,但那时候是吞并那些小鱼小虾,而大国被吞并,还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蔡国就是

  • 维护周礼、助平周乱,齐国为维护霸业,具体实施了怎样的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五霸迭兴,皆以尊王为旗纲,这就说明了王室虽然衰微,但王权仍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象征意义,而尊王就成为了称霸的最有力口号。尊王政策也是齐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内容,这其中包含了诸多的方面,其中最为直接也最为紧要的就是与周室联姻,搭建与周王室的关系纽带,为下一步的尊王外交做好铺垫。鲁庄公十一年(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