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了权力制衡,朱瞻基反其道而行,打破了朱元璋构筑的权力体系

为了权力制衡,朱瞻基反其道而行,打破了朱元璋构筑的权力体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677 更新时间:2024/1/25 3:37:32

文官集团的形成朱元璋在废除中书省制度后,面对成倍增长的工作量,经常批阅奏折到很晚,将劳动模范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慢慢呈现出了不堪重负的局面,朱棣虽然也是一个精力极度旺盛的君王,但和他爹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为了减轻一定的工作量,他开始设立内阁,但此时的内阁,只是作为朱棣的私人秘书和参谋助手的形式存在,只负责帮他出谋划策,无法直接干政,内阁成员的品级也低,只是正五品,只能算是中下级官员,远远无法威胁到皇权。到了仁宗时期,为了进一步减轻工作量,朱高炽搞出了一个兼职制度,也就是说由六部的尚书(正二品)、侍郎(正三品)等高级官员来兼任内阁成员,这样既不违反朱棣定下的制度(内阁成员为正五品),又能够有效的增大内阁成员的权力,从而帮自己分担更多的工作。到了宣宗时期,以这些内阁成员为首的官员们权力不断增大,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文官集团。

引入宦官集团基于朱瞻基没有像他先祖朱元璋、朱棣那样旺盛的精力,内阁获得了“票拟”的权力,所谓票拟,也就是说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皇帝本人则掌握“批红”的权力,也就是对内阁大臣的“票拟”意见进行批示。但随着内阁票拟权的获得,内阁的权力变得更加强大,皇帝一人俨然无法与整个文官集团对抗,为了实现权力的有效制衡,朱瞻基便引入了一股特殊的政治势力——宦官。考虑到宦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朱瞻基还开设了内书堂,专门教这些宦官们读书识字,只为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他,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制衡不断强大起来的文官集团,一个由皇权、阁权、宦权组成的全新的权力体系就此形成。

全新的权力体系这个由皇权、阁权、宦权组成的全新的权力体系,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减轻皇帝的工作量和实现权力制衡而构筑起来的,它将随着明朝国祚不断延续而存在,直至明朝灭亡。新的权力体系形成之后,对于一份奏折,由内阁大臣根据票拟权提出处理意见,由宦官转呈给皇帝御览,皇帝则掌握着对内阁意见同意与否的权力,最终由宦官根据皇帝的指示进行批红并下发六部执行,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从这个全新的权力体系当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因为他掌握着同意与否的权力,而阁权只有提建议的权力,宦权是皇权的附庸,它必须依附于皇权而存在,可见,对于这样的权力体系,朱瞻基也是费了心思的。但世事总有意外,事实上,在明朝中后期,阁权、宦权当中之一权倾天下的事情还是时常存在,到那时候,皇帝充其量也就是个傀儡,真正的皇帝还是当权的内阁首辅(如杨廷和张居正)或者宦官头领(如魏忠贤),这应该也是朱瞻基构建的这个权力体系对皇权的一大弊端吧!

朱瞻基构建的这个由皇权、阁权、宦权组成的全新的权力体系,标志着朱元璋精心构筑的皇权集权的权力体系被彻底打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毕竟享有权力就必须要尽相应的义务,可朱家子孙们并不都是像朱元璋一样精力极度旺盛,如果一直按照朱元璋的模式来实行的话,短时间还好说,但长此以往,朱氏子孙必将不堪重负,最终被压垮。只是朱元璋费尽心思构筑起来的权力体系,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被彻底打破,要是他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更多文章

  • 明朝贪污驸马的结局如何?朱元璋廉政不是空话,惩治贪官从不手软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惩治贪污驸马,朱元璋赐死驸马欧阳伦哪一集,朱元璋查驸马完整版

    农门起义出身的朱元璋,既看过老百姓被搜刮的痛苦,也懂得治国守业的艰辛。因此其在位的时候,制定了比较严格的法治法规,就是为了避免走上元朝朝堂“蛀虫”遍地有的老路,让朱家天下延续的长久一些。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贪污之事几乎是零容忍,算是那个时代的“反腐倡廉”的先锋皇帝了。虽然智慧之人认为:水至

  • 金匮之盟成北宋最大笑话?杜太后背了黑锅,赵光义野心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太宗赵光义简介,历史对宋太宗赵光义评价,宋朝金匮之盟事件

    最初是在赵王王镕手下做事,虽然取得了不少战功,也被王镕所认识,却没有得到提升。在一次突击战中,赵弘殷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贵人李存瑁的赏识,随后便跳槽成为了老李家的人。李存瑁是大英雄,他的父亲就是沙陀大军最杰出的首领李克用。所以赵弘殷能够得到李存瑁的赏识,那是非常难得事情。当时的唐朝已经被朱温给灭了,

  • 明朝锦衣卫纪纲,但凡有点自知之明,不去作死,也不至于凌迟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大明朝锦衣卫纪纲,如何评价明朝锦衣卫,明朝的锦衣卫到底有多可怕

    01毛遂自荐纪纲(?-1416年),山东临邑(今属德州)人。纪纲自幼习武,精于骑马射箭,武艺超群,做事勇猛果敢,善于变通,遇事总能随机应变,然而,纪纲性格,有着腹黑的一面,这也为他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建文元年(1399年),在建文帝朱允炆削藩政策的步步紧逼下,不甘束手待缚的燕王朱棣在封地北平振臂一

  • 明朝太监看上守寡皇后,直闯寝宫,不料却被皇帝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太监的历史故事,明朝太监陈洪,明朝掌印太监顺序介绍

    要说太监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宫中,内心极度空虚寂寞也是情有可原,但由于身体缺陷,他们并不能有自己的家庭,于是便产生了“对食”的说法,意思是太监可以找宫女结成临时的伴侣,从而彼此获取心灵慰藉,明朝还将这种组队关系给发扬光大了,就例如魏忠贤吧,他找到了明熹宗的奶妈客氏对食,并借其权势将自己捧为了当时无人

  • 清朝那些事:雍正为什么要杀弘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杀弘时,雍正儿子弘时谁演的,雍正赐死弘时是真的吗

    其实弘时之死可以从三个原因说起: 第一个原因:雍正偏心所致,按理,弘时应该被立为储君,因为他的岁数大,又是三阿哥,比弘历大七岁,自古立长不立幼,弘时自认为自己胜算在握,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雍正秘密设立了弘历为储君,这使的弘时极度不满。雍正万万没想到自己秘密设立储君的消息居然外露,但是这个天机却是自

  • 清朝这三个职业上不了台面,称为下九流,谁知到如今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下九流是哪9个行业,下九流一览表,清朝未入流官职

    在古代的时候,有的职业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商人,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但是到了今天,往往做商人的,最赚钱。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面都了解过,清朝前期比较开明,到了中后期就民不聊生了。在清朝历史上,有的职业比较贵贱,不受人欢迎,被称为下九流,但是到了今天,他们往往受到人们

  • 清朝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一女子回忆:气味让人呕吐,吃不下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辫子有多臭,成都清朝辫子帅哥,美女剃清朝辫子视频

    因此,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古代人在成年以后便不能再动自己的头发,头发是很神圣的,也不能轻易被别人触摸。哪像我们现在现代人,想剪头发就剪头发,想染发就染发,丝毫没有那些所谓的束缚。还有什么所谓的“摸头杀”,我们可不认为摸别人的头发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但这种数千年沿袭下来的习惯,随着大明王朝的没落,清军

  • 清朝第一个死后不火化的妃子,历经五朝,竟用皇后规格封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第一位死后还封妃的是谁,清朝皇帝死后会火化吗,清朝皇后死后30年不葬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是一位出身高贵的蒙古公主,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冰图郡王孔果尔。 当初正逢努尔哈赤崛起之际,建州女真受到了来自海西女真的巨大威胁,叶赫部落纠集了九部联军进犯建州女真,结果却被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杀得大败而归。有时候,弱者喜欢屈服于强者,此后科尔

  • 清朝神秘的特务机构血滴子,说出来你别不信,前身只是粘知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特务机构名字,清朝最强的特务,清朝时期的特务

    据说雍正皇帝还是四阿哥时,他的住所内有很多大树,到了盛夏时节知了的叫声很聒噪。雍正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闷热的天气加上蝉鸣让他心烦意乱,于是他就让门客家丁操杆捕蝉,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到了所谓九子夺嫡的时候。四阿哥胤禛表面上风轻云淡,其实暗地里也

  • 清朝知名度最低的皇帝临死前出人意料的决定,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育有九子,老大奕纬、老二奕纲、老三奕继死的都早,道光很伤心,尤其是被道光当作继承人的奕纬死后,突然觉得事情不对,难道是哪里冒犯了神灵?后来又请了很多风水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紧接着,孝全皇后给他生了皇四子,道光在起名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才让他恍然大悟。原来,道光的名字叫绵宁,排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