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那些事:雍正为什么要杀弘时

清朝那些事:雍正为什么要杀弘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1/6 21:54:48

其实弘时之死可以从三个原因说起:

第一个原因:雍正偏心所致,按理,弘时应该被立为储君,因为他的岁数大,又是三哥,比弘历大七岁,自古立长不立幼,弘时自认为自己胜算在握,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雍正秘密设立了弘历为储君,这使的弘时极度不满。

雍正万万没想到自己秘密设立储君的消息居然外露,但是这个天机却是自己泄露的,在康熙帝周年忌辰上,雍正帝并没有亲自去陵墓祭奠,而是派了年仅13岁的弘历前去,这就是对外传递了一个信号,弘时就是下一任皇帝,因为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去祭奠老祖宗。一年后又是康熙皇帝的忌辰,雍正皇帝再次派遣弘历前往,这下,弘历被立为储君的迹象就公开化了。

弘历祭奠康熙皇帝,标志这自己正式接班雍正皇帝

二是弘时擅自加入天主教,历史书上记载,贝勒苏努全家信奉天主教,雍正皇帝处置了苏努,此时的弘时极为不满,公开叫板自己的父亲,使的雍正皇帝知道弘时苏努有党羽之嫌,雍正皇帝最后查明自己的儿子也加入了天主教,雍正皇帝大怒,将弘时羁押,秘密处死。以正视听。

《清皇室四谱》记载:”

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三是,由于弘时对外泄露了雍正皇帝秘密立储君的事情,引起了雍正皇帝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引起了弘历的不安心理,这些雍正皇帝全部都看在眼里,因为他是经历过争夺皇位事情的人,在皇位没有亲情可言,雍正皇帝害怕昨天的事情今天会在此上演,所以决心除掉弘时,以绝后患,所以在《雍正朝》里雍正皇帝最后也时秘密处决弘时,人不知,鬼不觉。

所以历史总是很无情的。就算是亲身骨肉,犯下了原则的问题,一样会身首异处。

更多文章

  • 清朝这三个职业上不了台面,称为下九流,谁知到如今富得流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下九流是哪9个行业,下九流一览表,清朝未入流官职

    在古代的时候,有的职业是不受欢迎的,比如商人,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但是到了今天,往往做商人的,最赚钱。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面都了解过,清朝前期比较开明,到了中后期就民不聊生了。在清朝历史上,有的职业比较贵贱,不受人欢迎,被称为下九流,但是到了今天,他们往往受到人们

  • 清朝辫子到底有多脏?英国一女子回忆:气味让人呕吐,吃不下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清朝辫子有多臭,成都清朝辫子帅哥,美女剃清朝辫子视频

    因此,在这种观念的熏陶下,古代人在成年以后便不能再动自己的头发,头发是很神圣的,也不能轻易被别人触摸。哪像我们现在现代人,想剪头发就剪头发,想染发就染发,丝毫没有那些所谓的束缚。还有什么所谓的“摸头杀”,我们可不认为摸别人的头发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但这种数千年沿袭下来的习惯,随着大明王朝的没落,清军

  • 清朝第一个死后不火化的妃子,历经五朝,竟用皇后规格封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第一位死后还封妃的是谁,清朝皇帝死后会火化吗,清朝皇后死后30年不葬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来自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是一位出身高贵的蒙古公主,父亲是蒙古科尔沁部冰图郡王孔果尔。 当初正逢努尔哈赤崛起之际,建州女真受到了来自海西女真的巨大威胁,叶赫部落纠集了九部联军进犯建州女真,结果却被英明神武的努尔哈赤杀得大败而归。有时候,弱者喜欢屈服于强者,此后科尔

  • 清朝神秘的特务机构血滴子,说出来你别不信,前身只是粘知了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特务机构名字,清朝最强的特务,清朝时期的特务

    据说雍正皇帝还是四阿哥时,他的住所内有很多大树,到了盛夏时节知了的叫声很聒噪。雍正是一个喜欢清静的人,闷热的天气加上蝉鸣让他心烦意乱,于是他就让门客家丁操杆捕蝉,这就是粘杆处的来由。康熙四十八年,胤禛从“多罗贝勒”晋升为“和硕雍亲王”,到了所谓九子夺嫡的时候。四阿哥胤禛表面上风轻云淡,其实暗地里也

  • 清朝知名度最低的皇帝临死前出人意料的决定,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育有九子,老大奕纬、老二奕纲、老三奕继死的都早,道光很伤心,尤其是被道光当作继承人的奕纬死后,突然觉得事情不对,难道是哪里冒犯了神灵?后来又请了很多风水师也没看出个所以然。紧接着,孝全皇后给他生了皇四子,道光在起名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才让他恍然大悟。原来,道光的名字叫绵宁,排行老二,

  • 清朝皇帝雍正的死因之谜!他究竟是劳累致死,还是遭人暗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的死因大揭秘,历史上雍正皇帝的死因,老梁故事汇之雍正死因

    NO.1脑出血(可信度☆☆☆☆☆) 这是官方给出的说法。正常情况下,皇帝吃得好住得好保养得好,得脑出血的人还真不多。不过雍正和别的皇帝不一样,他太爱自己的工作了。非嫡非长的他之所以能打败一系列哥们,不是靠运气好,完全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做上龙椅之后的他工作更来劲了,恨不得把大臣员工们都遣散回家,所

  • 清朝皇帝每天都要“冲龙沟”,宫女为何都抢着伺候?有2个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从九几年开始,清宫就成了很多编剧导演的重要资源,从98年大火的还珠系列到11年的甄嬛再到去年的《延禧攻略》,清宫戏俨然成了屏幕上的常客。从《甄嬛传》开始,清宫戏与早年的清宫戏有了很大的差别,早年的清宫戏有的是讲述康熙、雍正这些清朝皇帝是如何一步步稳定局面、巩固政权的,也有的是讲述纪晓岚、刘墉这些清朝

  • 清朝皇帝大婚时,皇后必须要带这件嫁妆,一般人看到也不认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皇帝大婚嫁妆清单,历史上皇后最贵的嫁妆,清朝皇帝皇后

    在古代,人百姓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很多行为,都是有礼节和规矩来约束的,这和那时候的封建制度存在一定的联系。古人在礼数方面一直都很严谨,而皇宫当中所要服从的规矩,那就更加多了。关于这一点,从皇帝迎娶皇后这件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对于普通人家的儿女,结婚都是一件大事,那皇帝结婚就更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情了。

  • 清朝有一个官职,只有皇帝信任的人能做,其他人再有才华也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特殊的官职比皇帝大,清朝管带官职一览表,清朝官职讲解

    清代的时候,科考制度依然延用明朝的规定,士子们要想出头,必须经过几道门槛,首先是童试,接着是乡试,然后会试,最后殿试。最终极的殿试当然也是最严格的,它是由皇帝亲自把关,之后根据你的才识学问以及反应能力决定你的名次。第一名即为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然后是进士。虽然规则是这样定的,但许多时候,皇帝

  • 清代一考生抱着36个馒头参加科举考试,康熙看文章后:你是状元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科举探花,康熙考试考上探花内容,康熙年间状元考试

    不过,清代就有一名考生,在科举的每一轮考试中都抱着一袋馒头,甚至带着馒头参加殿试。而正是他,被康熙帝“钦点”成为状元。 封建王朝的“第一大考”在中国,高考作为全国“第一大考”可谓是当之无愧。而它的前身,则是封建王朝著名的科举制度。科举和高考同为选拔性考试,也同样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不同于高考主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