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推行“五德始终说”,告诉各位诸侯王,周朝是可以取代的邹子会受到礼遇重用。而像孔子那样,告诉诸侯王要讲“仁”,“义”,恢复周礼的,只能坐冷板凳。
[var1]
[var1]
商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当年商鞅游说秦王的时候,最开始他给秦王讲了帝道,说的是三皇五帝如何统治天下,结果被秦王怒斥了一番。后来又给秦王说了王道,说的是如何用“仁义”治理天下,又被秦王认为是夸夸其谈。最后,当商鞅说了一堆如何争夺天下、权谋手段的霸道后,秦王高兴的重用了商鞅。
[var1]
[var1]
[var1]
由此可见,当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告诉天下诸侯那些精妙的道理时,会受到怎样的冷遇。
游历了一生的孔子,虽然没有做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教的弟子,却个个都十分的有才华。他编纂的《春秋》,《诗》,《书》,《礼》,《乐》,《易》,影响至今。他跟弟子之间谈话录成的《论语》,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以至于后人感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公元749年4月11日,73岁的孔子去世。他的子弟把孔子葬在山东曲阜,这里是孔子的故乡。这里因为孔子的存在,成了著名的礼教之地。在若干年后的楚汉战争里,这里为了保护项羽尸首,流传了另一段故事。跟当时的厚葬习俗不同,孔子去世后,并没有建起高大的坟茔。
孔子的弟子用亲手捧着黄土,埋葬了自己的老师,并没有立起土堆。只是到了后来,儒家学说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对孔子坟墓的建造,也就越来越看重。他们在孔子的墓地上,堆起了高高的土堆,就像一个小山坡一样。
因为儒家在古代的地位尊崇,所以,孔子墓一直被保存得很好,并且,都有历代的文物。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一场运动的爆发,孔子墓被当成了破坏的对象。
当毁掉孔子墓的命令下达后,他们在当地召集了300个民工,每个民工一人给了5角钱。为了昭示这一时刻,他们甚至找来了摄影师,准备把毁掉孔子墓的过程,拍成影片,送到全国放映。当浩浩荡荡的人马,前往孔子陵墓的时候,破坏,开始了。
孔子陵墓的布局是这样的。孔子本人的坟墓居中,旁边是孔子的儿子跟孙子。在古代,这是一个象征着”携子抱孙”的格局。当然,孔子陵墓成了最主要的破坏对象。这些破坏者,内心多少还是有一些激动的。
[var1]
[var1]
当他们带着铁锹、铁锤等工具,冲完孔子陵墓时,沿路历代留存的石碑,都被狠狠的砸了一通。有的至今留下痕迹。孔子的墓碑,自然也不能幸免。那块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石碑,也被用绳子拉到地上,那些人立刻跳上去,用铁锤狠狠的砸了一通,把墓碑都砸成了碎块。
拔倒墓碑,只是开始的阶段。挖坟开始主要的大事。当然,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孔子墓有一个高大的封土堆。但这也拦不住他们。这些人挖开土堆后,又开始用钻探,再挖,再钻探,反反复复了好长时间,可始终没有发现什么。性急的人们再也忍受不住这种焦虑,索性用起了炸药。
轰的一声,墓里的土块被四处溅起,飞到的旁边。什么都没有。焦急的人们又炸了几次,可还是土。孔子似乎消失了。或者,他根本就不在这里。人们什么也不知道,只能失望的离开。其实,两千多年的岁月,可以让人世间的大部分东西都化为尘土。孔子,他只是化为了尘土,重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