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也算是有些才能,所以他的官位一路亨通,做到了兵部尚书。此刻他来到了辽东,执意要在八里铺设兵驻防,可是这里是一座孤城,如果遭到围攻,那这里的士兵根本就没有办法突围。这件事遭到了袁崇焕等人的严重反对,为了保险起见,孙承宗只能自己亲自去实地考察,结果也是一样,他跟王在晋发生了激烈的讨论。熊廷弼被罢免以后,王在晋本身在辽东就已经是一手遮天,现在更加飞扬跋扈了起来。
后来王在晋吃了大亏,孙承宗这才自请督师辽东,希望能够挽救危局。他第一次上任的时候,后金已经占领了大片的辽东地盘,所以为了保证后金人马不会南下,他赶紧修筑关宁锦防线。这是一条漫长的防线,他想要在这里牵制住后金的进攻。只花了四年时间,这里便开始出现了和平的影子。不过战机也是在这个时候显露出来的,孙承宗已经察觉到后金处于非常毛躁的状态,所以他主动向朝廷申请军饷来组织进攻,希望能够一战平定整个辽东。
可惜这件事并没有被批准,此刻的朝局已经被魏忠贤把持住了。这一年的孙承宗官居高位,又是太子太保,手里还掌握着重要的军权,所以这是对魏忠贤最大的威胁。在魏忠贤的逼迫之下,孙承宗和他的好搭档们先后离开了辽东,辞职回乡养老了。可以说,这是大明朝最好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反攻后金的机会,但是天启皇帝没有把握住。
时间来到了崇祯元年,这一年崇祯皇帝想要重新启用孙承宗。因为他明白,只有孙承宗才是对抗辽东后金最有力的力量。然而此刻的朝局依旧被阉党所掌控,所以孙承宗仍然没有得到重要,不过他的弟子袁崇焕此刻却已经声名远播。作为蓟辽总督,崇祯皇帝对他给予了厚望,可是袁崇焕却一再触碰崇祯皇帝的底线,所以第二年袁崇焕便下了大牢。孙承宗终于迎来了第二次复出的机会,那么他能够改变战局吗?
孙承宗出马以后,果然是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首先他将祖大寿重新收入账下,修筑防线。利用战略地理位置的优势不断骚扰后金大军,跟对方形成了第二次的对峙局势。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崇祯皇帝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虽然知道孙承宗的做法是最明智的,不能轻举妄动,但是他忍受不了每天花费那么多钱粮的军费。而这个时候朝中又出现了大批指责孙承宗的人,进退失据之下,孙承宗自己似乎也乱了方寸。他在修筑旧城的时候,遭到了满清大军的突击,最终死伤惨重,这也是孙承宗最后下台的主要原因。
孙承宗终于离开了自己防守了一辈子的辽东,而崇祯皇帝再也不想启用这位老先生。他在家乡一住就是七年时间。直到第七年满清大军攻入了孙承宗的家乡,他带领着全家老小和全城百姓英勇奋战,最终城破自杀。这七年时间崇祯皇帝为什么不任用孙承宗呢?主要就是因为崇祯认为孙承宗太会花钱了,而当时的军费是崇祯最头疼的事情。他很有钱,但就是舍不得花费,这才是大明最致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