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侠客之死:从春秋战国的鼎盛到汉武帝的扫荡,大侠们都经历了什么

侠客之死:从春秋战国的鼎盛到汉武帝的扫荡,大侠们都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2/19 3:49:40

[var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侠客。

古龙的侠客,是风流倜傥,是放荡不羁,是快意恩仇,是横刀向天的豪迈,是陆小凤的手指,是三少爷的剑,是李寻欢的飞刀;

[var1]

金庸的侠客,是忍辱负重,是重情重义,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郭靖的襄阳城,是杨过的绝情谷,是萧(乔)峰的抉择与大义;

[var1]

司马迁的侠客,是重情重义,是知恩图报,是虽千万人吾往矣,是荆轲的匕首,是豫让的刀,是聂政的白虹。

侠客们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却十分相近:侠以武犯禁。

他们行事大多凭自己的喜好,有足够强大的武力,能够破坏世间的规则,所以,统治者们往往不喜欢他们,有些时候又不得不利用他们,尤其是在缺少足够规则的时候,比如中国的春秋战国。

礼崩乐坏,这是孔子对这一时期的概括和总结,沿袭了四百多年,天下人无不尊奉的周礼土崩瓦解,世界需要新的秩序,而乱世中强有力的制度就是武力。

春秋是侠客兴起和兴盛的黄金期,乱世出英雄,也出侠客,他们三五成群,以门客的身份出现,依附于王公贵族,成为他们争霸天下的利器,贵族们厌恶他们,却离不开他们,只能好酒好肉的供着,以期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发挥作用。

这些侠客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士“,”士为知己者死“。贵族们养士有两个好处,一是增强实力,二是增加自己的威望,谁养的士多,证明谁的人品更好,侠客们更愿意归附他,比如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就养了三千个门客。

[var1]

侠客们自然也有自己的目的,人多了,自然就鱼龙混杂,什么玩意儿都有,大部分人单纯为了吃饭,毕竟连年战乱,能吃饱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要吃饱就要有能拿得出手的本事,至少要与农夫有所区别。孟尝君手下就有两个奇葩,一个会学鸡叫,另一个会学狗叫,按说这样的人君主们是不要的,可是孟尝君偏偏就不挑食。

侠客们最看重的有两个字,一是”信“,言必践行必果,二是”义“,士为知己者死,君主给饭吃,就要给君主卖命,没有这两条,这个圈子是没法混的。

还是孟尝君的大杂院,他手下有两个门客到处宣扬孟尝君这个人不地道,自己吃的东西和给门客们吃的东西不一样,很不仗义,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孟尝君的耳朵里,他找了个吃饭的时间,让人把这两人喊进来看自己的伙食,那两人一看和自己吃的一模一样,当场就抹了脖子。这种事情放到现在来说自然是没什么,可是放在当时那就是死罪,”人无信不立“,人家好吃好喝的供着你,你还到处泼人家脏水,像话吗?

侠客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十分的简单粗暴,那就是决斗,没有什么问题是决斗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场决斗。

[var1]

侠客们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他们是战场上武力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他们还会帮助主公执行一些渗透,暗杀,侦查,保卫等特殊任务,地位举足轻重。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汉代,其实,消灭侠客这个任务本来应该交给秦始皇来解决的,可惜秦朝二世而亡,只持续了二十一年,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哪有心思管这些事。到了汉武帝时期,旧的分封制彻底崩塌,新的郡县制开始巩固,旧的贵族和势力逐渐消亡,那些依附于豪强的所谓侠客也开始转型,进行产业升级,优化调整,开始向黑社会的性质转变,地方衙门惹不起,朝廷又管不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成为为祸一方的犯罪团伙。

所以,汉武帝选择消灭游侠,实际上是汉代的”扫黑除恶“,侠客们既没有小说中那样高尚,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

侠客之死,是私权之死。

就像美国电影中的那些超级英雄,咸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对普通人予取予夺,他们的理智就是绝对的理智吗?他们的判断就绝对正确吗?如果错了怎么办?谁来惩罚他们?即使现实中真的有这样的侠客,你就能保证这种全凭个人意志的非理智的惩罚有一天不会加到你的身上吗?

侠客必须死。

更多文章

  • 为何将扁鹊移出课本教材?教授:看他病人的年龄有多大,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扁鹊之死的真正原因,扁鹊治病故事,扁鹊最恶心输出出装

    前几天休假时,品史君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扁鹊庙。在惊叹这个建筑规模的同时,我们也顺势聊起了历史。相传这座扁鹊庙修建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认为扁鹊会抢了他的官位,派人杀害了扁鹊。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这座庙。[var1] 后来谈到了扁鹊现在已经被移出教材,我的内心还

  •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与贵族之间如何从纷争到日趋稳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时期三大特点,春秋战国各国君主列表,战国纷争

    [var1]周天子依靠诸侯来灭亡的商朝,理应给他们赏赐,不能收回他们的封地,再加上当时的交通不发达,周天子管不了这么多土地,权力触及不到偏远的地方,只能将土地进行分封,以血缘来维系统治的稳定。一、君主的无奈《史记》中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1、出现的原

  • 才华横溢的吴起为何频繁跳槽?你对待感情的态度决定了人生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吴起在鲁国就职的时候,齐国曾进攻鲁国,鲁国人本想让吴起做将领,但一想到他的妻子是齐国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鲁国人这么做也有情可原,吴起最好的做法就是避嫌,春秋战国时代,两国交战是常有的事情,今天打明天没准明天就好了。但是吴起不这么想,况且他当时非常想建功立业,为了让鲁国人不再怀疑他,他杀掉了自己的妻

  • 诸葛亮自比管仲,那刘禅比得上齐桓公吗?还真有人做了认真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和哲学家。管仲在辅佐齐桓公之前,曾经支持齐桓公的政敌、哥哥公子纠,而且差点杀了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但是鲍叔仍然苦苦建议齐桓公启用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才,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var1]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了鲍叔建议,任命管仲为齐相。管仲按照法家

  • 秦国扫灭六国后,六国国君的下场如何?秦始皇的做法很反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后怎么处理六国君王,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始皇灭六国让世人记住了秦国

    “秦有天下,始创郡县。”秦始皇,灭六国,一统中原大地,让纷纷扰扰的华夏大地重归和平,将天下化为一家。继往开来,丰功伟绩!但是秦始皇死后毁誉参半,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一名暴君,生灵涂炭。在《过秦论》中学者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在批评秦朝经历二世便灭亡的原因在于历代皇帝不施加仁义之政策,以至于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四次提到一个神秘“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迁史记资料,秦国最可怕的预言,司马迁真实预言

    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其中洋洋洒洒的文字,确实点出了中华历史之变迁,看破了王朝更迭之奥妙。值得一提的是,史记中的文笔非常精彩简练,同时他又开创了史官对于君王进行点评的魄力。正如汉武大帝中所演绎的那样,汉武帝被司马迁气的吐血,但依旧还是保留了他的作品,由此可见,对他是多么尊重。[va

  • 楚国墓葬中发现越王勾践剑,专家不解,郭沫若看后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令人疑惑的不仅是为什么时隔两千年此剑还是这么锋利,还有这把剑的来历,考古人员在这把剑上发现了八个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鸟篆文。考古专家陈振裕等人看了半天,也只认出几个字。他们立刻叫来了当时的文字专家方壮猷先生,经过仔细的查看,方先生也只认出六个字,“越王,自作用剑”,至于第三、四

  • 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三个人,皇帝见了也要下跪,其中一人是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代皇帝跪拜孔子,祭拜孔子的皇帝有哪些,历代皇帝给孔子的封号

    [var1]第一位:孔子孔子被誉为“圣人”,不仅仅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帝王都会对孔子进行祭拜册封。[var1]孔子是唯一一个和帝王祖先同等级“大祀”的人,皇帝见到孔子自然会下跪行礼。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到孔庙孔

  • 此国不在战国七雄之列却实力强大,打过晋、齐、赵,不落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北平山一处普通的农家田地,一位农民像往常一样在田地里劳作。可是这一次,他在劳作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瓦片,很明显是古代的东西。这位农民不敢怠慢,赶紧向上级部门报告。专家来到现场后发现,这竟是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瓦片,接着便是保护性地发掘。[var1]也许是天长日久,地下古陵渐渐浮出

  • 康熙祭拜孔子不愿下跪,大臣盖住一个字,康熙立马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清朝时满族的人民建立的一个国家,因此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民族矛盾,但是由于汉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都不是满族所能够相比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清朝统治者发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热潮,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矛盾,促进民族的大融合,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位主张学习汉文化的皇帝。其实康熙皇帝也就是表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