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自比管仲,那刘禅比得上齐桓公吗?还真有人做了认真比较!

诸葛亮自比管仲,那刘禅比得上齐桓公吗?还真有人做了认真比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16 20:58:49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和哲学家。管仲在辅佐齐桓公之前,曾经支持齐桓公的政敌、哥哥公子纠,而且差点杀了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但是鲍叔仍然苦苦建议齐桓公用管仲,说,管仲是天下奇才,若要称霸天下,则非管仲不可。

[var1]

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了鲍叔建议,任命管仲为齐相。管仲按照法家的理念,忠心耿耿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对齐国进行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梦想。对内他实行租税改革,采取了若干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得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诸葛亮出山后的所作所为与管仲相比,到底谁更厉害,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诸葛亮的“流量”更大,回头率也更高,他成为千百年来红极一时的历史人物。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算是相当相当地成功了。

[var1]

如果诸葛亮堪比管仲,那他辅佐的后主刘禅,比得上齐桓公吗?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人会摇摇头,这肯定是霄壤之别啊,这怎么比啊。刘禅虽然三分天下有其一,统治范围比齐桓公大,但是光“乐不思蜀”的故事,就让后人嘲笑了近2000年。这怎么比啊。

可是还真有的人进行了认真比较,而且颇有言之成理的味道。

三分归晋之后。有一次,西晋名臣张华故意问同朝为官的蜀国旧臣李密,你觉得你的旧主刘禅,是一个什么样的主公啊?

李密不慌不忙地回答:应是和齐桓公一样的主公吧。

[var1]

张华很意外,不由得哂笑道:一个是春秋首霸,名扬天下,流芳百世;一个是亡国之君,自缚降魏。两个人怎么相比啊?

李密依旧不慌不忙地回答:齐桓公早期任用名相管仲,称霸天下;后期误用佞臣,落得个饿死的可笑下场。

而刘禅早期任用名相诸葛亮,与吴并肩,与魏争锋;后期误用佞臣,落得亡国的下场。所以刘禅和齐桓公很相似,确实是半斤八两,难分伯仲呢。

蜀国旧臣李密这样回答真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这展示了其高情商的一面,难怪可以继续在晋朝当官。

李密这样说,不仅维护了旧主刘禅和自己的面子,而且间接赞扬了诸葛亮,因为诸葛亮喜欢自比管仲,现在把刘禅比作齐桓公,实际上也是肯定诸葛亮的才能。

张华紧接着又问了一个刁钻的问题,既然诸葛亮是英雄豪杰,为啥说话这么婆婆妈妈的?其实就是暗指,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像孔子说的那样,敏于行而讷于言。

[var1]

李密继续展示他的高智商,不假思索回答道:古代的时候,像舜这样的伟人,彼此交流的时候,说话简洁,因为他们是圣人;诸葛亮交流的对象,不是圣人,而是常人,所以说话就比较啰嗦,事无巨细都要操心,要面面俱到才停当。

张华内心其实不是很喜欢刘禅诸葛亮君臣。不过这一问一答,确实也说明诸葛亮做事谨慎,说话交代仔细的特点,不免显得有点“啰嗦”。

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家都背诵过的前《出师表》就知道了。在这篇写给刘禅的文件里,千叮万嘱,光是费祎这几个人值得信任的事,就车轱辘话说了三遍,确实显得婆婆妈妈有余。

[var1]

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他说诸葛亮的才能,治国理政是拿手好戏;但是军事方面,有所欠缺。当然,这事也怨不得诸葛亮,毕竟蜀国以一州之地与中原争锋,即使管仲再世,赢的概率也很小吧。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历史舞台就这么大,难以让诸葛亮更尽兴地发挥。

那么对刘禅评价呢?诸葛亮亲口说:“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或许是臣下,有夸大之意。但是陈寿评价肯定客观一些吧?

陈寿说刘禅,“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诸葛亮死后,他就“惑阉竖则为昏闇之后”。意思是:后主前期任用贤相时,就是循理的君王,后期听从于阉竖,就成了昏庸的统治者。

[var1]

怎么样?和齐桓公确实差不多吧?或许罗贯中《三国演义》把刘禅“黑化”了?毕竟在魏蜀吴三国亡国之君中,刘禅的日子最好过吧,没有一点聪明才智,是做不到这点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扫灭六国后,六国国君的下场如何?秦始皇的做法很反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灭六国后怎么处理六国君王,秦始皇灭六国秦国死了多少军队,秦始皇灭六国让世人记住了秦国

    “秦有天下,始创郡县。”秦始皇,灭六国,一统中原大地,让纷纷扰扰的华夏大地重归和平,将天下化为一家。继往开来,丰功伟绩!但是秦始皇死后毁誉参半,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一名暴君,生灵涂炭。在《过秦论》中学者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在批评秦朝经历二世便灭亡的原因在于历代皇帝不施加仁义之政策,以至于

  • 秦国统一天下之谜:《史记》中司马迁曾四次提到一个神秘“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迁史记资料,秦国最可怕的预言,司马迁真实预言

    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在历史上非常重要,其中洋洋洒洒的文字,确实点出了中华历史之变迁,看破了王朝更迭之奥妙。值得一提的是,史记中的文笔非常精彩简练,同时他又开创了史官对于君王进行点评的魄力。正如汉武大帝中所演绎的那样,汉武帝被司马迁气的吐血,但依旧还是保留了他的作品,由此可见,对他是多么尊重。[va

  • 楚国墓葬中发现越王勾践剑,专家不解,郭沫若看后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令人疑惑的不仅是为什么时隔两千年此剑还是这么锋利,还有这把剑的来历,考古人员在这把剑上发现了八个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的鸟篆文。考古专家陈振裕等人看了半天,也只认出几个字。他们立刻叫来了当时的文字专家方壮猷先生,经过仔细的查看,方先生也只认出六个字,“越王,自作用剑”,至于第三、四

  • 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三个人,皇帝见了也要下跪,其中一人是孔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代皇帝跪拜孔子,祭拜孔子的皇帝有哪些,历代皇帝给孔子的封号

    [var1]第一位:孔子孔子被誉为“圣人”,不仅仅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在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帝王都会对孔子进行祭拜册封。[var1]孔子是唯一一个和帝王祖先同等级“大祀”的人,皇帝见到孔子自然会下跪行礼。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到孔庙孔

  • 此国不在战国七雄之列却实力强大,打过晋、齐、赵,不落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北平山一处普通的农家田地,一位农民像往常一样在田地里劳作。可是这一次,他在劳作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不一样的瓦片,很明显是古代的东西。这位农民不敢怠慢,赶紧向上级部门报告。专家来到现场后发现,这竟是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瓦片,接着便是保护性地发掘。[var1]也许是天长日久,地下古陵渐渐浮出

  • 康熙祭拜孔子不愿下跪,大臣盖住一个字,康熙立马磕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清朝时满族的人民建立的一个国家,因此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很多的民族矛盾,但是由于汉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都不是满族所能够相比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清朝统治者发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热潮,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矛盾,促进民族的大融合,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康熙皇帝就是一位主张学习汉文化的皇帝。其实康熙皇帝也就是表面说

  • 南越国国王问汉使:我与汉帝谁贤明?汉使一顿奚落,国王却很高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越国给汉武帝的信,南越贤明君主图片,西汉时候的南越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使臣,使臣肩负着国家的重任,使臣与对方君王如何说话、如何处理突发情况,有时会决定两国之间是长治久安的和平还是血流成河的战争。汉朝初建时有一位著名的使臣陆贾,成功地完成了使命,使南越国臣服,这其中离不开陆贾的善于观察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南越国国王赵佗是个传奇人物,先祖是赵国王族,秦

  • 他是吴国第一谋士,为什么当不了丞相?孙权一句话道破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孙策死前托弟时,更有“外事委周瑜、内事委张昭”的嘱托。张昭也竭尽诚心,“率群僚立而辅之”,兢兢业业辅佐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第一谋士和当之无愧的开国元勋。但从孙权222年建立吴国到229年正式称帝,直至236年张昭去世,十五年间,吴国两次任命丞相,

  • 韩原之战:晋惠公为什么会成为第一个,被生擒的大国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虏,韩原之战完整版免费,韩原之战

    就算是大国跟小国之间发生战争,也很少出现小国国君被生擒的记录。为什么这次晋惠公居然会马失前蹄?[var1]春秋军队的性质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先说一下春秋时代的军队。与后世不同,春秋所采取的兵制是贵族义务兵役制度。在那个时候,当兵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只有贵族阶级能够胜任。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时的兵员数

  • 屈原的“谏臣”形象,在两汉文人的作品中,有什么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屈原这一课中屈原的形象,趣谈屈原形象,屈原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屈原最初是作为楚国仕途失意的士大夫身份出现在文人视野当中的。不过,两汉士人在审视屈原的同时,同时还沾染了自身的情感色彩。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屈原被士人塑造成为忠臣、谏臣、节士等诸多文学形象。这些形象的生成与变迁,与两汉士人身份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var1]实际上,以屈原为谏臣,是两汉人依据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