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十万为啥天天打山越?吴国灭亡时有23万士兵,其中山越士兵过半

孙十万为啥天天打山越?吴国灭亡时有23万士兵,其中山越士兵过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29 更新时间:2024/2/21 15:51:12

陈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东吴境内的山越经常叛乱,难以彻底平定,所以孙权没有精力对外征战,因此不得不向曹魏称臣!孙权向曹操请降,向曹丕称臣,主要是为了对付刘备,不过也可以看出山越叛乱对东吴的影响很大。

[var1]

翻阅《三国志·吴书》,可以发现东吴几乎从孙策时代开始,一直到孙权去世,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征讨山越;另外,我们读东吴将领的传记,会发现几乎每位将领都有率兵与山越作战的记录,比如吕蒙陆逊贺齐全琮吕岱潘璋凌统诸葛恪……

山越的由来

关于山越的由来,多少有些争议,但翦伯赞、何兹全等学者认为,山越就是秦汉以来的百越族。长江以南地区,越族很多,散居在各地,故称百越。东吴统治境内的百越,为了逃避赋税逃入山中,于是被称为山越。

[var1]

由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多百姓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豪强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甚至发展成匪盗。他们往往和山越混在一起据山自保,对抗孙吴政权的统治。山越之于孙吴,是内部很大的隐患,当年陆逊曾对孙权说“山寇旧恶,依阻深地;腹心未平,难以图远。”

所以孙策、孙权时期一直在征讨山越,因为不平定山越,内部不巩固,就不能对外用兵。比如孙策、孙权对外用兵时,经常受到山越叛乱的掣肘。另外除了消除隐患,征讨山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可以把山越人变成精兵、变成编户齐民!

[var1]

另辟蹊径“足兵足食”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瘟疫、饥荒等诸多因素,导致人口锐减,曹操的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就是真实的写照。所以各方势力最看重的就是人口、粮食,曹操靠屯田,诸葛亮靠治理蜀地,孙权则靠着压榨山越来“足兵足食”。

[var1]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三国志》里记载的吴国将领讨伐山越的成果,主要是得到了多少人口,得到了多少精兵,并列出其中的数字:

1、建安八年(203年),贺齐得六万户,斩首六千,得兵万人;

2、建安中,陆逊得部曲两千余人;

3、建安中,潘璋得八百人;

[var1]

4、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得两万户,斩首七千;

5、建安十八年(213年),贺齐得精兵万余人;

6、建安中,凌统得精兵万余人;

7、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得精卒数万人;

8、建安中,全琮得精兵万余人;

[var1]

9、建安中,朱桓得万余人;

10、黄武中,全琮得万余人;

11、黄武中,张承得精兵一万五千人;

12、嘉禾六年(237年),陆逊得精兵八千余人;

13、嘉禾六年(237年),诸葛恪得甲士四万;

14、赤乌十一年(248年),陆胤得五万余户,兵八千余人。

[var1]

合计得十三万户,兵十万四千。因为陆逊的记载中有一条是得兵数万,一个“数”表明最少三万以上,所以几十年征讨山越的过程中,东吴得到兵力补充最少为十三万四千人。以上还只是我所梳理的记载,肯定有所疏漏,再加上没有记载的,只怕也不少。

公元280年晋灭吴,据《晋阳秋》记载吴国户数五十三万、官吏三万二千、士兵二十三万、后宫五千余人、民口二百三十万。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而东吴征讨山越得到的兵力却有13万多,可见东吴士兵有一半以上是讨伐山越得来的。

[var1]

所谓无利不起早,固然山越在早期是东吴政权的威胁,但等到后来,山越其实已经不能动摇孙氏政权的统治。然而孙十万是个会算账的人,不停地征讨山越,可以不断的补充兵力,补充百姓增收赋税,实在是一笔好买卖!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

更多文章

  • 少梁之战后魏国为什么不趁势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魏少梁之战后续,少梁之战时秦国地图,为何魏国不趁势灭掉秦国

    战国的血性刚猛是历史之最,赵国完蛋了,赵王的弟弟还跑到代郡重新立国和燕国联军抗秦,魏国被水淹,魏王和诸公子还想着诈降反击秦军,燕国太子丹还不死心要刺杀秦王,楚军几乎战至最后一刻,这就是战国,刚猛血性,不服输。[var1]归根到底战国时代那是国家战争,不是后世的军阀不战自溃的都有,国与国之间都是生死决

  • 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排名不分先后?孟尝君:我不服,我门客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末期孟尝君到底有多少门客,孟尝君落魄时3000门客跑光了,战国四公子孟智君

    战国风云激荡。战国人才辈出。战国还有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你可能会说,咦?战国有七雄,怎么就这四个诸侯国有公子呢,韩国、燕国、秦国怎么没有呢?很遗憾,这三个诸侯国还真没有,因为韩国弱小,燕国偏远,中原这四个诸侯平时都不带他们玩的。[var1

  • 战国时期,楚国为什么不称长平之战时期,攻打秦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长平之战楚国攻打秦国,战国时期楚国攻打秦国的路线,秦国为何要帮助楚国攻打吴国

    秦国也一定会半死。事实上,秦国当时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在与赵国的激烈战争中,秦国把防御重点放在了两个国家上。一个是魏国,另一个是楚国。秦楚边境一直保持着其理想的军事实力。[var1]另一件有趣的事是,秦国和赵国是因为韩国而在长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韩国被秦国刚欺负,但当赵国打秦国时,韩国成了秦国的追随者

  • 存在感很低的燕国,为何被列入战国七雄之列?因为首尔都曾属于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燕国为什么成为七雄,战国燕国赵国,燕国七雄完整版

    春秋,有诸侯国百余个,其中最有名的是春秋五霸。战国,有诸侯国几十个,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战国七雄。战国纷争二百多年,诸侯国相互攻伐,战乱不断,大大小小的战争百余次,战国七雄就是唱这台戏的主角,等等,这七个主角中似乎有个是假的,因为它在战国的存在感超级低。[var1]这个诸侯国就是燕国。那么提起燕国你能想

  • 吴蜀两国曾经订立盟约——伐灭魏国,中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蜀联合起来灭不了魏国,魏国灭吴蜀的原因,吴国伐魏国

    [var1]公元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南郊正式即皇帝位,布告天下。并且派遣使者通告蜀国,吴蜀两国在夷陵之战刘备死后,重新恢复了同盟关系。但是蜀汉向来以自己为正统,天天喊着要讨伐曹魏,称曹丕为“汉贼”。现在孙权又称帝了,所以蜀国面对使者,应该是非常尴尬的。蜀汉内部有部分大臣就非常不满,认为应当和吴国

  • 历史上哪些名人不到20岁早逝?一位7岁做了孔子老师,一位8岁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读过夏完淳的一首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是夏完淳在被杀之前所写的一首诀别诗,名字叫别云间,我看他的意思就是别人间了。夏完淳是明朝末年的斗士,在父亲、师傅的感染之下,充满了爱国热情。他是上海松江人,他的父亲夏允彝是江南抗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个论断其实大错特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齐国攻秦,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的句子

    文|飞鱼说原创百家号首发欢迎转载点评!战国风云激荡,诸侯国不断争霸,此消彼长,国强国弱,在当时而言,最终哪个国家能力揽狂澜,一统华夏,其实是充满了迷幻的色彩,因为没人能知晓,这个桂冠会落在谁的头上,战国七雄,几乎无一例外都强大过,魏国称霸过,齐国强大过,楚国让诸侯忌惮过,就连最为弱小的韩国也让其余诸

  • 孙膑围魏救赵为何能用两次?对现代商业战争有启发吗?该如何运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说说孙膑为何要围魏救赵,围魏救赵中孙膑是怎么想的,围魏救赵孙膑的计谋妙在哪里

    这就好比在某些疾病方面,用西药快速见效,用中药却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康复。那么可以说西药一定比中药强吗?当然不能这么说,因为中医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解决你的病灶。[var1]01围魏救赵是孙膑的一场表演战,多次运用都能见效。其实围魏救赵的战术,需要分为两场大战来分析,一场就是桂陵之战,还有一场则是

  •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只能排到第二第三位,排第一的令人敬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白起王翦谁厉害了,王翦跟白起谁是灭六国的关键,战国白起王翦

    文|飞鱼说原创百家号首发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有四大名将,他们都凭借着自己的一身本事被人们所认可,他们分别是秦国白起、王翦,赵国李牧、廉颇,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排名,战场上也几乎没有正面较量过,而我们后世的读者也往往根据《千字文》里,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来排名战国四大名将。[var1]其实,千字文里出

  • 山东诸侯第一次合纵攻秦占据天时地利,为何失败了?错不在公孙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衍第二次伐秦,合纵攻秦失败原因,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公孙衍是谁,为何《孟子》中会把公孙衍和张仪并称,难道张仪的对手不是苏秦吗?其实,有时候我们所知道历史,只是史官们想让我们后世看到的,而并非真实的历史,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就是如此。因为张仪和苏秦,并不是同一时期的人,根据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