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是春秋战国时的超级强国。据史料所载,楚国在最盛之际曾带甲过了100万,土地面积超了100多万平方千米,总计持续了800多年,还传了42位国君。
不过比较悲催的是,到了战国末期,楚却把大好资源浪费得殆尽,终于公元前223年被王翦所灭。按大多数人的观点,楚之悲剧完全在于国君的不作为,因为楚国本来硬件不错,可却由于老大们的浑浑噩噩,结果弄得被迫灭亡了。
按《史记》所载,楚国开局非常艰难,一开始受封时才有50里的巴掌地,后来经过数代老大的打拼才能比肩齐、晋等大国。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想起了楚人祖先鬻熊的功劳,于是就封熊绎为子爵,并给了他方圆50里的小地盘。
也就在这个时候,楚国正式建立,熊绎则做了开国君主。他在位大约36年,为楚的开局做出了巨大贡献,算是个明君。从公元前1042年开国到公元前223年灭亡,楚足持续了800多年,还传了47代国主。
那么问题来了:不算开国君主熊绎,楚国还有哪几位明君?按史料记载来分析,楚国在800多年的时间里仅出4个明君。
楚武王。自武王建立周政权后,天下都以周王为尊,尤其在西周时,各国诸侯顶多也就公爵级别而已,他们压根儿不敢称王。可后来诸侯就敢称王了,而第1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楚武王熊通。
公元前741年,熊通解决了侄子,这才上了位。熊通上位后励精图治,并把楚国治理得强大起来。也正因如此,熊通才敢自称楚武王,而周天子还不敢拿他怎么样。总体来说,熊通为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楚庄王。步入春秋时代,楚国又出了庄王这么个狠人。“一鸣惊人”与“一飞冲天”这2个成语就源于庄王的奋发图强。一开始,庄王假装不理朝政,硬把自个儿弄得跟青铜一样昏。可谁知他这些只是伪装而已,后来的楚庄王马上爆发起来,并领着孙叔敖、养由基等人把楚国治理得几乎达到巅峰状态。也正因如此,他还做了当时的霸主,并青史留名。
楚悼王。战国时期,楚也进行过短暂的变法改革运动,而他们也差点就真的华丽蜕变了,只是因顽固势力阻挠导致变法失败了。带头开展改革运动的人就是楚悼王。
公元前402—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改革。经过一系列的各种变法,楚国财政收入提到了,军队战斗力提升了,贫富差距也缩小了。
若这次改革能顺利完成,那么以后也就没秦国什么事了。可惜悼王死后,楚旧贵族觉得改革有损他们的私利,这些家伙就联手弄死了吴起。楚也再次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楚威王。公元前340年,楚威王上位,楚国则继续进行了开疆扩土的壮举。当时楚在威王带领下非常给力,他们向南拿下了巴、越2国的地盘,又在军事行动上打击了齐国,同时还和秦、韩、赵3国关系良好,更让魏不敢轻举妄动。不得不说,这个时期的楚一片繁荣景象,至少在战国时代能算强国了。
比较悲催的是,楚前后800多年,总计有47代君主,大多数人都不够看,也就这5名君主拿得出手而已。